逻辑学 上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参看第106 页。
③ 参看第106 页。
④ 即通常所谓“无中不能生有”的意思。——译者
弃了“从无得无”这句名言时,它便主张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渡;不论它是
如何综合地或仅仅表象地看待这句话,即使在这最不完善的联合中,也包含
着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有与无相合了,它们的区别消失了。——“从无
得无,无就是无”这句话的真正重要性,在于它与一般的变对立,从而也与
“从无创造世界”对立。有些人主张,甚至热烈主张“无就是无”那句话,
他们不曾意识到他们这样便赞助了埃利亚派抽象的泛神论,就实质而言,也
便赞助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把“有只是有,无只是无”当作原则的哲学观
点,可以称为同一性体系;这种抽象的同一性乃是泛神论的本质。
有与无是同一的东西,假如这样的结果本身很聞动听闻或似乎是怪论,
那么,这里就不须再去管它;不如说那种惊奇才是可以惊奇的,那种惊奇表
现了对哲学如此陌生,忘记了在这门科学中所出现的规定,比在寻常意识中
和所谓普通人的知性中的规定完全不同,那种知性并不恰好是健全的,而且
也是被养成惯于抽象的和惧于相信、或甚至迷信抽象的知性。①在每一事例
中,即在每一现实事物或思想中,都不难指出这种有与无的统一。以上关于
直接性和中介(中介是一种相互关系,因而含有否定),关于有与无所要说
的,必定是同一的东西,即: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一处地方会有某种东西
不在自身内兼含有与无两者。这里所谈的,当然是某一个现实的东西,所以
其中的那些规定,便不再是处于完全不真实之中(在完全不真实之中,那些
规定是作为有与无而呈现的),而是在进一步的规定之中,并且将被看作是
肯定的和否定的东西,前者是已经建立的、已被反思的有,后者是已经建立
的、已被反思的无;但是肯定的和否定的东西都包含着抽象的基础,前者以
有为基础,后者以无为基础。——这样,在上帝自身中,就包含着本质上是
否定的规定这样的质,如活动、创造、威力等等——它们都是产生他物的。
但是,对那种主张,用例子来作经验的说明,在这里却完全是多余的。因为
这个有与无的统一,作为最初的真理,是一次便永远奠定了的,并且构成了
一切后来东西的环节;所以除变自身而外,一切以后的逻辑规定,如实有、
质等,总之,一切哲学的概念,都是这个统一的例证。——至于自称为普通
的或健全的人的知性,若是它抛弃了有与无之不分离性,那就让它试一试,
去找出一物与它的他物(如某物与界限、限制,或如刚才谈过的无限物、上
帝与活动)分离的例子吧。只有空洞的思想物,如有和无本身,才是分离的,
前面所说的那种知性之偏爱它们,却远过于真理,远过于我们到处面临的有
与无两者的不分离性。
人们不可能想要从各方面去对付通常意识在这样一个逻辑命题中所陷入
的混乱,因为这些混乱是不可穷尽的。这里只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混乱的根
源之一,是意识对这样的抽象逻辑命题,带来了某一具体物的表象,忘记须
要谈的却不是这样的东西,而只是有与无的纯粹抽象。所须要把握住的也只
是它们。
①有与非有是同一的;所以,无论我有没有,这所房子有没有,在我的财
产状况中这一百块钱有没有,便都是一样了。——对那个命题作这样的推论
或应用,那就是把它的意思完全改变了。那个命题所包含的,只是有与无的
纯粹抽象,但是那种应用却从那里造出一个被规定了的有和被规定了的无。
① 参看第106 页。
① 参看第106 页。
正如上面已经说过,这里所谈的,唯独不是被规定了的有。一个被规定了的、
一个有限的有是一个这样的有,即它自身联系到他物;它是一个内容,与别
的内容、与整个世界都在必然的关系之中。依照整体的相互规定的联系看来,
形而上学可以作出这种——根本是同语反复的——主张,即,假如一粒微尘
摧毁了,整个宇宙也就会崩溃。在反对上面所谈的命题而举的事例中,似乎
某物之有没有,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但这并非由于有或非有,而是由于它的
内容,这个内容把它与他物联系起来了。假定有一个规定了的内容,某一个
规定了的实有,那么,这个实有,因为它是规定了的,便与别的内容有了多
方面的关系;与这个实有发生了关系的某一其他内容之有或没有,对于这个
实有就不是无足轻重的了:因为实有基本上只有通过这样的关系,才成其为
实有。在表象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这时,我们是用表象的更确定的意义,
拿非有来和现实对比),在表象的联系中,一个内容,通过表象作用与别的
内容有了关系而作为被规定了的东西,它的有或没有,就不是无足轻重的了。
这种观察所包含的东西,和构成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所作的
批判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相同的;对于这个批判,此处所涉及的,仅仅是考
虑在其中出现的一般的有与无和规定了的有或非有的区别。——大家都知
道,在那个所谓证明中,一切实在物所归属的一个存在物的概念被当作前提,
而存在被当作同样是实在物之一,于是存在也便归属于这存在物。康德的批
判主要在于存在(Existenz)或有(Sein)——这在此处是同义语——并非
特性,或者说,并非实在的宾围,这就是说,它并不是某个能够加于一件事
物的概念之上的东西的概念。①——康德在这里是想要说有并不是内容规定。
——他接着又说,所以现实的东西并不比可能的东西包含得更多;②一百块现
实的钱并不比一百块可能的钱多包含一丝一毫;——即前者并不比后者有不
同的内容规定。就后者之为被孤立起来看的内容而言,有或没有实际上是一
样的;在这个内容中,并不包含有与非有的区别,而那个区别也根本不会影
响到这个内容;没有一百块钱,一百块钱将不会少一点,有一百块钱,一百
块钱也将不会多一点。③区别必定是从别的什么地方来的。——康德提醒说:
“与此相反,就我的财产状况说,有一百块现实的钱,是比只有一百块钱的
单纯概念或可能性要多些。因为对象在现实里,便不单纯是分析地包含于我
的概念之中,而是综合地对我的概念(这概念是我的状况的一种规定)的添
加;上述的一百块钱,则并不因为在我的概念以外的存在而本身增加了一丝
一毫。”①
仍然用康德不无混乱笨拙的话来说,这里要以两种状况为前提、一是康
德所谓概念,这应当理解为表象,另一则是财产状况。无论是对于后一种或
前一种状况,即无论是对于财产或表象,一百块钱都是一个内容规定,或者
像康德的说法,“一百块钱是综合地对于这样一个状况的添加;”我是一百
块钱的持有者或非持有者,或者又说,我设想我有一百块钱或不设想,总之
①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第628 页以下。——黑格尔原注(商务印书馆中译本,第430—431 页。—
—译者)
② “现实的东西并不比可能的东西包含得更多”一语,黑格尔论引为“可能的东西并不比现实的东西包含得
更多”,兹据康德原书校正。参看《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第430 页。——译者
③ 意思是说无论实际上有没有一百块钱,但在抽象概念里,一百块钱仍是一百块钱,并无增减。——译者
① 参看《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第431 页。重点(改排黑体字)是黑格尔加的。——译者
是不同的内容。更一般地说来:有与无的抽象,它们在获得一个规定了的内
容时,就停止其为抽象了;于是:有就是实在,是一百块钱规定了的有;无
就是否定,是一百块钱规定了的非有。一百块钱这个内容规定本身,假如也
就它自身抽象地去看,那么,它在有中和在非有中,都同样是不变的东西。
但当那个有被当作财产状况之时,一百块钱便与一个状况发生了关系:就这
个状况而言,一百块钱之有这样的规定性,便不是都一样了;它们的有或非
有,便都是变化;它们已经转移到实有范围里去了。假如说这个、那个(譬
如一百块钱)之有或没有,毕竟不都一样,因此要反对有与无之统一,那却
是一种错觉,即,我们把我有或没有一百块钱的这一区别,单纯转移到有与
非有那里去了,——这一错觉,如已经指出的,是依靠片面的抽象,丢掉了
呈现于这样例子中规定了的实有,单纯坚持有与非有;反过来,应当理解作
抽象的有与无,这种错觉却又把它转化为一个规定了有与无,转化为一个实
有。耍到了实有,才会包含有与无的实在区别,即包含一个某物和一个他物。
——浮现于心目中的,不是抽象的有和纯粹的无及其仅仅是意想的区别,而
是这种实在的区别。
如康德所说的那样,“某物由于存在,便进入到全部经验的关联之中;”
“我们从那里便多获得了一个知觉的对象,但我们的对象的概念并不以此而
增加。”①——像以上所解释的那样,结果不过是说,某物既然在本质上是规
定了存在,那么,它由于存在,就与他物有了联系,也包括与一个知觉者的
联系。——康德说,一百块钱的概念,并不以知觉而有所增加。这里的概念,
是指以前考察过的一百块钱的孤立的表象。在这种孤立的方式中,这一百块
钱固然有经验的内容,但被截断了,并无对他物的联系和规定性;自身同一
的形式,使它们失去与他物的关系,使其无论被知觉与否,都是一样的。但
是这种一百块钱的所谓概念,乃是虚假的概念;单纯的自身关系的形式,本
不属于这样被界限的有限的内容,而是主观知性对内容所强加并借与的形
式;一百块钱不是自身关系的东西,而是可以变化消逝的东西。
这里浮现于思维或表象之前的,只是一个规定了的有,即实有;对于这
种思维或表象,必须追溯到前面已经说过的巴门尼德所作的科学开端,他将
他的表象活动,从而也将后世的表象活动,精炼并提高为纯粹的思想、即有
本身,于是便创造了科学的因素。——②那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
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我们必须把埃利亚派的一或有看作是关于思想
所知的最初的东西;水及类似的物质本原,固然应该是共相,但作为物质,
仍然不是纯粹思想。数既不是最初的、单纯的思想,也不是存留在自身之内
的思想,它乃是完全在自身之外的思想。
从特殊的、有限的有,追溯到完全抽象一般性的有本身,应该看作是最
最第一的理论要求,甚至也是实践要求。这就是,假如一百块钱弄到我有没
有它,使我的财产状况有了区别,或者,我存在不存在,他物存在不存在,
区别还更大,那么,这里可以提醒人们应该在他们的意旨里,把自己提高到
抽象的共相,在这种共相中,无论一百块钱可以和他们的财产状况有什么样
量的关系,而这一百块钱之存在不存在,的确对于他们都是一样的,正如他
① 黑格尔在这里对康德原文,只是撮举大意,并非逐字征引。参阅《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第429—433
页。——译者
② 参看第107 页。
们之存在不存在,即在有涯之生中存在不存在,对于他们也是一样的(因为
这里所指的,是一种状况,是规定了的有),如此等等,——至于有些财产
状况,对于一百块钱这样的占有,也是一样的,那就不须说了,——甚至一
个罗马人也说过,si fractus illabatur orbis, impa—vidum ferient
ruinae[纵苍穹轰然倾毁于四围,土崩瓦解中亦将夷然不动」①,而基督徒就
更应该像这样漠然不动了。
还必须注意到这一百块钱以及一般的有限事物之提高,和本体论的证明
以及上述康德对它所作的批判的直接关联。这个批判由于例子通俗而颇为动
听:谁不知道一百块现实的钱与仅仅一百块可能的钱不同呢?谁不知道它们
造成我的财产状况的区别呢?因为这种差异在一百块钱很突出;所以,概念,
即作为空洞可能性的内容规定性,与有也彼此不同;于是,上帝的概念也与
它的有不同,我之不能从一百块钱的可能性得出一百块钱的现实性,正如我
不能从上帝概念“推敲出”上帝的存在来,但本体论的证明,却又应该由上
帝的概念推出它的存在这样的推敲来构成。假如概念与有不同,是对的,那
末,上帝与一百块钱以及其他有限的事物不同,更是对的。在有限事物中,
概念与有不同,概念与实在、灵魂与肉体可以分离,因此它们可以消逝、可
以死亡,——这是有限事物的定义;抽象的上帝定义恰好相反,它的概念与
有是不分离和不可分离的。范畴和理性的批判,正是要问明关于这种区别的
认识,并防止将有限的规定和关系这类认识应用于上帝。
注释二
增添对有与无命题起反感的,还必须举出另一理由!这理由认为用“有
与无畏一个而且是同一个东西”这一命题,来表现观察有与无所得的结果,
并不完全。着重点偏于“是一个而且是同一个”,和一般判断一样,只有宾
词才在判断中说出主词是什么。因此,这意义似乎就在于区别将被否认,虽
然区别本是立即直接出现于命题之中的;因为这命题说出了有与无两个规
定,并把它们作为有区别者包括进来。——同时这也不能意谓着应该抽去有
区别者而只是保持统一。既然应该被抽去的东西,仍然在命题中呈现并且被
说出名字,那末,这种否认区别的意义,便只是暴露出自身是片面的罢了。
现在,因为“有与无是同一的”这一命题说出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