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经穴汇解 >

第5部分

经穴汇解-第5部分

小说: 经穴汇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是大椎。亦遗有中枢。金鉴。载此穴。 
脊中(甲乙)一名神宗。(资生)一名脊俞。(资生。引明堂。)第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甲乙)禁灸。(甲乙)禁刺(入门) 
按骨空论曰。灸脊中说见阳关大全。中作柱。 
悬枢(甲乙)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甲乙) 
按资生曰。铜人云。悬枢。在十三椎节下间。明堂上经作十二椎节间。下经作十一椎下 
中穴。既在十一椎下。不应。悬枢又在十一椎下。固知其误矣。考之素问。亦与铜人同。当 
以铜人为正。明堂上经亦误三字作二字也要之接脊穴。在十二椎节下尔。接脊穴。载奇穴部。 
命门(甲乙)一名属累(甲乙)一名竹杖(俗名)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甲乙) 
按千金曰。胞落 。灸背脊当脐。不称穴名。类经曰。平脐用线牵而取之。恐有差。故 
。又曰。千金云。腰痛不得动者。令病(千金。作患)人正立。以竹杖(千金。无杖字。)拄地 
度至脐。(千金。有断竹二字。)乃取杖(取杖千金。作以度。)度背脊。灸杖(杖千金作竹上 
二字)头尽(千金无尽字)处。此法。旧出于肘后方。而文有异同。今阅千金方。无竹杖字。 
类经。所引证者。千金翼之文。而肾俞之说也。详于肾俞条。俗呼为竹杖穴者。盖同于类经 
。洗冤录曰。凡命门骨。最属虚怯。以手击之即可立毙。因命门骨。左右两穴有红筋。若细 
。通于两内肾。拍断即死。外无痕迹。若有称拍着命门处身死。只检验命门骨。紫赤者是也。 
命门骨。自尾蛆骨。倒数上。第七椎两旁。各有一小穴者是。 
阳关(次注)第十六椎节下间。坐而取之。(次注) 
按甲乙。千金。外台不载。资生。作伏而取之。素问曰。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 
正灸脊中。次注曰。榆。读为摇。摇谓摇动也。然失枕非独取肩上横骨间。乃当正形灸脊中 
也。欲而验之。则使摇动其臂。屈折其肘。自项之下。横齐肘端当其中间。则其处也。是曰 
阳关。在第十六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按榆是揄误。 
腰俞(甲乙)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甲乙)一名髓孔。一名腰柱。(外台)一 
俞。(大全)一名髓府。(大成)第二十一椎。节下间。(甲乙)宛宛中。以腹挺地。舒身。两手 
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资生) 
按神应经。作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聚英。作挺身伏地舒身。素问直解。 
髓空。为肩井者。误。俞。扁鹊传。作输。无异义。 
长强(灵枢)一名穷骨。一名 上。一名骨 。(灵枢)一名气之阴 。(甲乙)一名龟尾。 
(肘 
后)一名尾翠骨。(千翼)一名龙虎穴。一名曹溪路。一名三分闾。一名河车路。一名朝天巅 
。一名上天梯。(卫生宝鉴)一名撅骨。(类经)一名尾闾。(医统)一名气 。(大成)尻骨下空 
。(素问)脊 端。(甲乙)趺地取之。(资生) 骨端许三分。(聚英)陷者中。(明堂) 
按癫狂篇云。灸穷骨二十壮。穷骨 骨也。马莳曰。长强也。又云。灸骨 二十壮。又 
刺上。张注曰。长强也。今移入一名。骨空论云。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次注曰。不应主疗 
经阙其名。新校正云。按长强在脊 端。正在尻骨下。王氏得非误乎。又曰。灸撅骨。次注曰 
。尾穷谓之撅。撅当作HT 。字典曰。HT 本作HT 。音厥。说文曰。臀骨也明堂。脊 作脊骸。 
误。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不合诸说。聚英。大成。趺作伏。是也。 
x背第二行自第一椎两旁挟脊各一寸半。下行至 骨下。及八 。凡四十四穴。x 
按内经曰。大椎上。两旁各一。凡二穴。王冰曰。未详何俞。新校正曰。按。大椎上旁 
无穴。张介宾曰。今于大椎上旁按之甚 。当有穴。意者。甲乙经等。犹有未尽。吴昆曰。当是 
天柱二穴。在挟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者。马莳曰。大椎乃督脉经穴。至腰俞。共二十一椎 
。其曰二十四椎者。以项骨三椎不算也。至尾 穴。亦不算。今人灸大椎者。俱是项骨高起 
者。见其骨高而大。误以为大椎。而取之。愚今除项骨三节则大椎。又数为第一椎。其两旁 
。即大杼穴。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名也。新校正。以为大椎旁无穴。意者亦若今人以项之高骨 
为大椎耳。此说不是。以王张为稳当。千金曰。治百种风。灸脑后大椎平处两厢。量二寸三分 
。须取病患指寸量两厢。各灸百壮。得瘥。是不说穴名。盖大椎上两旁也。分寸稍异。 
大杼(素问)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陷者中。(甲乙)正坐而取之。(类经)禁灸( 
资生) 
按类经。金鉴。每穴作去脊中二寸。说既见。千金。类经。作项后。入门。作第一节外。 
下诸 
穴皆作几节外。王冰注气府论。刺疟篇。以背俞为大杼穴。又注水热穴论。为风门热府。又 
注刺热论为未详。又注举痛论为心俞。令读者范然刺热论新校正曰。王注水热穴论。以风门 
热 
府为背俞。又注气穴论。以大杼。为背俞。此注云。未详。盖疑之。素问直解曰。背俞指肺 
俞 
。非也。骨空论曰。视背俞陷者灸之是似泛指背部俞穴与形志篇曰欲知背俞云云同。水热穴 
论曰。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由是观之为大杼者。盖非也 
。 
背俞必有所指。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 
于心。其为心俞者。为有所据。千金翼曰。第一椎名大杼。无所不主。挟左右一寸半。或二 
寸二分。盖斯文错置。大全曰。大杼一名百劳。说见大椎下。难经云。骨会大杼。似指大椎 
。 
风门热府。(甲乙)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中。(明堂)正坐取之。(大 
成) 
按千金。外台。以下诸书。皆分热府。以为一名。只千金翼。同甲乙。今从古说。 
肺俞(素问)三焦之间。(素问)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 
按气穴论云。中KT 两旁各五。凡十穴。次注曰。谓五脏之背俞也。千金曰。对乳引绳度之。此捷法也。资生曰。 
甄权针 
肾俞。共作二寸。说己见。 
HT 俞(千金)一名厥阴俞。(千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千金)正坐取之。(类经) 
按此穴。千金肺脏篇。引扁鹊。 
心俞(素问)一名背俞。(次注)五焦之间。(素问)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 
中。(明堂)正坐取之。(类经)禁灸(甲乙)禁刺。(入门) 
按千金诸风篇。一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寸。非也。又治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 
。闷热灸心俞。二七壮。小儿减之。千金翼曰。心烦短气灸心俞百壮。针入三分。 
膈俞(素问)七焦之间。(素问)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中。(明堂)正坐 
取之。(类经) 
按难经曰。血会膈俞。 
肝俞(素问)九焦之间。(素问)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中。(明堂)正坐 
取之。(类经) 
按千金一云。九椎节脊中。非矣。形志篇云。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 
他草 
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 
之 
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脏之俞。灸刺 
之度也肝脾二俞。果是异说。可见素问者。各家之说而不出一人之手也。 
胆俞(脉经)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甲乙)陷者中。(明堂) 
按气府论云。六腑之俞各六。痹论云。六腑亦各有俞。金鉴。作第九椎下。而无肝俞。 
盖脱简。 
脾俞(素问)十一焦之间。(素问)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中。(明堂) 
按。千金贼风篇曰。凡人脾俞无定所。随四季月应病。即灸脏俞。是脾穴。当时盖有此 
说。而行殆堕穿凿。 
胃俞(脉经)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宛宛中。(明堂)正坐取之。(类经) 
三焦俞(甲乙)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正坐取之。陷者中。(明堂) 
肾俞(素问)一名高盖。(大成)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中。(明堂)正 
坐取之。(类经) 
按通评虚实论云。少阴俞去脊椎三寸旁。次注曰。谓足少阴肾俞也。千金翼曰。对脐当 
脊两 
边。相去一寸五分。名肾俞。本事方曰。与脐平。此捷法也。千金翼又曰。肾俞主五脏虚劳 
少腹弦急胀热灸五十壮老小损之。若虚冷可至百壮。横三间寸。灸之。腰痛不得动者。令病 
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脐取杖。度背脊灸杖头随年壮良。灸讫藏竹杖勿令人得之。丈夫痔 
下 
血。脱肛。不食。长泄痢。妇人崩中去血。带下淋露。去赤白杂汁。皆灸之。此挟两旁各一 
寸 
横三间寸灸之。又诸书载。杖子至脐中截断。却回杖于背上当脊骨中杖尽处。即是十四椎命 
门穴也。用稗心取同身寸。三寸。折作一寸五分。两头是肾 穴也。皆不取。 
大肠俞(脉经)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伏而取之(类经) 
按脉经曰。在第十六椎HT 其详。 
小肠俞(脉经)第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伏而取之。(类经) 
按难经本义云。谢氏曰。在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非也。 
膀胱俞(脉经)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陷者中。(明堂)伏而取之。(类经) 
中膂俞(甲乙)一名脊内俞(资生)第二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挟脊胛而起。(甲乙)伏 
而取之。(类经) 
按膂。次注。作KT 。外台。以下诸书。皆作中膂内俞。或以为一名。甲乙。千金。千金 
翼。 
并无内字。入门。金鉴。从之。此编凡征古典。故不补内字。脊胛而起。外台。作脊起肉。 
次注。作脊KT 胂起肉。胛当作胂。胛是肩甲也。不与此穴关涉。盖传写之误。膂音吕与KT 通。膂谓 
脊侧肉也胂 也。胂谓之HT HT 背侧之肉也。起者。言背侧肉逼臀肉复起者也。人或疑起下脱肉字 
不审。古义也。聚英。作脊伸。字误。 
白环俞(甲乙)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甲乙)腹挺地。端身。两手 
相 
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资生)禁灸(甲乙○类经。医统。灸三壮)禁针灸。(入 
门) 
上 (甲乙)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陷者中。(甲乙) 
按类经曰腰髁骨。即十六椎下腰脊两旁。起骨之挟脊者。次注曰。余三 。少斜下。按 
之陷中是也。入门曰上阔下狭。类经曰。十六椎者不是当十七椎。 
次 (甲乙)第二空挟脊陷者中。(甲乙) 
中 (甲乙)一名中空。(大成)第三空。挟脊陷者中。(甲乙) 
下 (甲乙)第四空。挟脊陷者中。(甲乙) 
按以上四穴。谓之八 。素问曰。八 在腰尻分间是也。又曰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 
四寸 
。次注曰是谓八 穴也今按髀当作髁千金曰大小便不利。灸八 穴。在腰目下三寸挟脊相去 
四寸。两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 。甲乙。以八 非脊中属二行。又言挟脊而自明不系二行 
者。盖便览者。此穴验枯骨则其空自明。 
会阳(甲乙)一名利机(甲乙)阴尾骨两旁。(甲乙)骨外。各开一寸半(入门) 
按阳。入门。作阴。误也。机外台作机。阴尾旧作阴毛。传写之误。据千金外台而订之 
。发挥作尾 骨。 是 之误。金鉴。作阴尾尻骨两旁五分许。 
x背第三行自第二椎两旁。挟脊各三寸至二十一椎下凡二十八穴。x 
附分(甲乙)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各三寸(甲乙)陷中。(入门)正坐取之(类经) 
按气府论云挟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次注曰。今中诰孔穴图经。所 
存者 
。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谓附分。魄户。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 
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也。类经金鉴作三寸半下皆同。 
魄户(甲乙)一名魂户。(宝鉴)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甲乙)正坐取之上直附分。(次 
注)宛宛中。(明堂) 
按水热穴论云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次注曰。俞旁五者。谓魄户神堂。 
魂门。意舍。志室五穴。 
膏肓俞(千金)第四椎下两旁各三寸。(资生)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 
。手 
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 
中间。根据胛骨之里肋间空。去胛骨容侧指许。摩KT 肉之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胸户中。 
(外台。作于肩中)灸两胛中。各一处。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求取穴灸 
之 
也。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右(千翼。作左肩)肩上拄。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 
。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当伸两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胛骨 
覆穴不可得也。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千金) 
按千金翼外台胛作甲。古字通用。神应经。作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半。大全。作四柱 
下三分 
。并非大成曰。人年二旬后。方可灸此二穴。又按此穴。古书不载。千金始有此名。盖原 
左传医缓之语。杜预曰。心上膈下。不可属肩背也。腹中论曰。肓之原出于脐下。九针十二 
原篇曰。膏之原出于鸠尾肓之原出于悖 。膏肓之字。既见于此。而悖 者气海也。谢士泰删 
繁方。说其病形全根据左传。而为说者也。以非经穴之事。故不录于此。千金及翼方。系奇穴 
。不属太阳经。今时人间习熟。以肺俞呼狭肓。呼膏肓为广肓。故今举于此云。 
神堂(甲乙)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甲乙)正坐取之。(明堂) 
按次注曰。上直魄户。甲乙无膏肓穴。素问曰。挟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次注 
曰。今中诰孔穴图经。所存者。十三穴。王亦不记膏肓。故不言上直膏肓。而言直魄户。张 
介宾。以大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