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 >

第7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第7部分

小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字幕,或直接拍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对话人1:从党的十三大开始,每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题目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如:
                  (以下滚动字幕:十二大到十六大报告名称,或切换这几次代表大会的录像资料)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题目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十三大会场录像资料)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题目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四大会场录像资料)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题目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会场录像资料)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会场录像资料)
                  主持人:从你们的回顾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说是最近30年各种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字标题字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话人1:我觉得,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照物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究竟相对于什么样的“主义”说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又相对于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说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而言的,“中国特色”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如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而言的。(插入反映中国地貌、建筑方面的资料)
                  对话人2: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即“中国特色”的“特色”到底是指什么?需要说明的是,“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特长和优势,即优质规定性。比如我们说某汽车有特色,可以用外观美、动力强、提速快、空间大、省油、安全等优点来代表特色,绝不会把它的缺点说成特色。对一个国家而言,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不是特色,传统的思想文化不一定是特色,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立足国情的社会制度、独辟蹊径的社会发展道路等,才是构成其特色的真正内容。
                  对话人1: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古巴、越南、朝鲜)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不同。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具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方法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许多不同。(中国与外国不同场景的切换)
                   
                  对话人2: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论述中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就是共性,“鲜明的中国特色”就是个性。(切换胡锦涛讲话的镜头。)
                   
                  主持人:刚才两位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对话人1: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插入反映各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一些镜头)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开始于毛泽东时期,形成于邓小平时期,在邓小平之后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近30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实拍:《邓小平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或者拍《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对话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区别,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相比,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为全屏滚动字幕)
                  其一,在所有制上,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的录像资料)
                  其二,在分配制度上,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同时并存的分配制度。(插入银行等金额机构的录像资料)
                  其三,在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上,我们要建立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插入反映各类市场的录像资料)
                  其四,在政治制度中,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的录像资料)
                  其五,在文化体制上,我们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插入学校、图书文化市场的录像资料)
                   
                  对话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条稳步创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它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这条道路也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它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强调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切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插入反映中国对外开放方面的镜头)
                  对话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主持人: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似乎可以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样几个关键词,即实践、理论、制度、道路、理想。前面我们提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旗帜?
                  (大字标题字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对话人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法国近代工人运动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布朗基在1848年的一次“为红旗而斗争”的演说中讲:“人民在1848年的街垒上高高地举起了红旗,正像他们曾在1832年6月、1834年4月、1839年5月在街垒上举起过红旗一样。这面旗帜经历过胜利的失败的斗争,今后它就成了人民的旗帜。”他说的是具象化的旗帜。(这里的画面是: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或者十月革命的旗帜)还有一种旗帜就是思想旗帜。毛泽东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的作为“一面旗子”的“主义”是什么?
                  对话人2: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到十五大,我们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进党章。次年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成为我们的伟大旗帜。(直接拍摄1998年宪法的相关内容。)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的旗帜?其吸引力何在?
                  对话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2004年英国人拉莫提出一个概念:北京共识。(此处出现拉莫《北京共识》报告的封面或者相关书籍的画面)北京共识是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社会主义(出现1985年国庆、1999年国庆的画面);是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社会主义。(出现1998年抗洪救灾的画面、出现2003年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画面,出现2006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画面、出现载人航天工程的画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出现第十七次集体学习的画面,这次学习的内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2004…12…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对话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在当今纷纭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会迷失方向的保证。当今世界,主义横流。就拿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讲,1924年英国学者格里菲思写了一本书叫《什么是社会主义?》,书中汇集了1827年到1924年出现的260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从1924年以来,又出现了上百种社会主义的概念。如拉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07年初以来,宣布将对电信和电力领域国有化,同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出现查韦斯的画面)
                  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丛林。在这个丛林中,没有指南针和旗帜是万万不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创造,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构想。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现《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封面画面)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一个总体布局的问题。如何从总体布局的角度加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大字标题字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对话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二个文明建设到三大文明建设再到四位一体的发展过程。
                  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同志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出现叶剑英在30周年讲话的画面)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布局”这一概念。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出现邓小平、陈云等在会议上的画面)
                  对话人2: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战略。(出现江泽民在十六大的讲话的画面)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字幕)
                  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表述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格局最终形成。(出现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画面)
                   
                  主持人:在“四位一体”的布局中,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建设的目的就是构建社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