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第二卷)-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罹碌摹⒆畛渎切缘某墒熳刺拖裱诺涔愠∩嫌判愕难菟导矣胫婵宋魉梗╖euxis)和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这样的艺术家并存一样,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亦与精巧的内阁外交并存。
这种内阁政治本身已成了一种高级的艺术,一种令所有染指它的人都能获得满足的艺术,它的精巧和文雅令人叹为观止,它是彬彬有礼的、精致的,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神秘地感受到它的功效——因为俄罗斯、北美殖民地甚至印第安人的国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为的是通过惊人的联合的单纯力量在地球上完全不同的地点来作出决定。这是一种具有严格规则的游戏,一种中途截取信函和秘密结交心腹的游戏,一种在某一由若干政府组成的体系内结盟和聚会的游戏,这种体系在那时甚至被称作(具有深刻意义的)列强的“合奏”——用当时的术语来说,充满了贵族和精英——一种使历史“合乎形式”的方式,这方式从未被想象过,在别的任何地方都从未被想象过,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
在西方世界,它的影响范围几乎已经遍及全球本身,绝对主义国家的时期还不到一个半世纪——从1660年波旁王朝在比利牛斯和约中战胜哈布斯堡王朝和斯图亚特家族回到英国时起,到针对法国革命的同盟战争时止。在这场战争中,伦敦战胜了巴黎,或者,如果人们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伦敦战胜了维也纳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旧式的外交,即注重血统的外交而非金钱的外交,向世界举行了它盛大的告别演出。与此相当的时期是处于第一次僭主政治与第二次僭主政治之间的伯里克利时期,是中国人所谓的处于护国者与“战国”之间的“春秋”时期。
在高贵政治——它的形式是传统的而非流行的,是世所周知但不能一笑置之的——的这一最后阶段,标志其发展巅峰的是紧连着的两个哈布斯堡家系的绝嗣以及1700~1710年间在西班牙和1740~1760年间在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中所充斥着的外交事件与战争事件。这个最后阶段也是谱系原则的最高峰。“让他们进行战争吧;而你,幸福的奥地利,必须结盟!”(Bella gerant alii; tu; felix Austria; nube!)这的确是“以另一种手段来推行战争。”这句名言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与马克西米连一世有关),但直到此刻,它才达到了最充分的效果。投石党战争演变成王位继承战争,这些战争是在内阁里作出决定的,并以少量的军队和按照严格的惯例骑士般地战斗到底。其所争夺的是巴罗克早期的联姻政治所集合于哈布斯堡王室之手的半个世界的遗产。国家仍“有待于获得形式”;贵族已变成效忠的宫廷贵族和服役贵族,进行着王室的战争并组成了王室的内阁。与路易十四的法国相并列,在普鲁士不久便出现了一个国家组织的杰作。从“大选帝侯”与他的等级之间的冲突(1660年)到腓特烈大帝(他在巴士底狱陷落前三年接见了米拉波)逝世,普鲁士的道路与法国的道路是一样的,并且各自的结果都产生了一个与英国类型完全相反的国家。
因为在帝国和在英格兰的情况是另外一种样子。在那里,投石党已经获得胜利,邦族不是被绝对政治所统治,而是被贵族政治所统治。但是,在英格兰与帝国之间,也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即作为一个岛国的英格兰基本上不需要有政府的警戒,她的上院的贵族和下院的乡绅把他们的行动建立在英格兰的不言而喻的伟大之上;而在帝国那里,上层的土地诸侯——以累根斯堡议会作为他们的上院——首要关心的是把偶然地落到他们各自手中的破碎的邦族教育成为有鲜明个性的“民族”,并把他们的破碎的国土尽可能严格地与其他“民族”碎片区分开来。地方视野取代了哥特时期就已出现的世界视野,而被思想和行动所培育着。邦族本身的观念沉迷于梦想的王国——那是另外的一个非种族的而是语言的、非命运的而是因果律的世界。并且在那一世界中,出现了一种“民族”的观念,最后还出现了“民族”的事实,那是诗人和思想家设想出来的,他们在诗歌和逻辑的空想中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共和国,以致最后竟然相信那种政治就存在于理想主义的写作、阅读和言说中,而不在于行动和决断——结果,甚至在今天,实际的行动和决断还与单纯的倾向表达混同在一起。
在英格兰,乡绅的胜利和“权利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Rights)(1689年)实际上终结了国家。议会把威廉三世(William Ⅲ)推上了王座,恰如后来它阻止乔治一世(GeorgeⅠ)和乔治二世(GeorgeⅡ)辞退他们的王位一样,它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身阶级的利益。“国家”这个词早在都铎时期就已经流行,现在则废弃不用——要把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L’état c’est moi)或腓特烈大帝的“朕为吾国之第一公仆”(Ich bin der erste Diener meiner Staates)译成英文,已成为不可能的了。另一方面,“社会”这个词成为对这样一个事实的表达:即邦族要在阶级统治下而不是在国家统治下才“合乎形式”;卢梭和大陆唯理论者一般地用这个词来表达第三等级对权威的憎恨,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误解。但是,在英格兰,用“政府”来指代权威的时候是清晰明了的,很好理解。从乔治一世起,政府的中心就在内阁,这是一个在宪法上根本不存在、可在事实上存在的实体,是当时发号施令的贵族派别的一个执行委员会。绝对主义存在过,但那是一个阶级代表的绝对主义。“欺君之罪”(lèse…majeste)被转移到了议会的身上,如同罗马国王的特权转给了保民官一样。这里也有谱系原则,但它体现在高级贵族内部的家族关系中和高级贵族对议会局势的影响上。甚至在1902年,索尔兹伯利侯爵(Lord Salisbury)作为塞西尔(Cecil)家族的一员,还推荐他的外甥巴尔福(Balfour)作为他的继承人,而反对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托利党和辉格党这两个贵族党派越来越清楚地、十分频繁地、且实际上是在同一家族内部来区分自己,而不论其区分的根据是“权力”观胜过“掠夺”观——亦即视土地的价值重于金钱——或是相反,这一对比甚至在18世纪的时候就在上流资产阶级内部用“可尊敬的”和“流行的”这两个代表两种对立的绅士概念的词来表达。国家对全体的关切不加掩饰地被阶级利益所取代。正是因此,个体才提出了自由——此即“自由”一词在英语中的意义——的诉求,但是,岛国的生活和“社会”的建立已经创造了这样的关系,以至于最后,每个属于该社会的人(这是阶级专政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都可以找到由这个贵族党或那个贵族党所代表的他的利益。
这种最后的、最深刻的和最成熟的形式的稳定状态——源自于西方人类的历史情感——是古典人类所决然拒斥的。僭主政治消失了。严格意义上的寡头政治消失了。德谟——是公元前6世纪的政治所创造出来的,是属于城邦的所有人的总和——分裂为许多派别,并出现了时断时续的贵族对非贵族的冲突;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也开始有了冲突,在这些冲突中,每个党派都力图消灭另一党派,以免自身被消灭掉。当公元前511年——也就是说,仍处于僭主时代——锡巴里斯城被毕达哥拉斯学派消灭的时候,这个事件,同类事件中的第一次,震动了整个古典世界;甚至在遥远的米利都城都为之哀悼。但是现在,消除一个城邦或一个党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以致为处置被征服者而出现了一种惯用的方式和选择方法——这与西方巴罗克时期典型的和平条约是一致的——例如,居民或是被集体屠杀,或是被卖作奴隶;房屋或是被夷平,或是被当作战利品予以分配。这里存在着追求绝对主义的意志——希波战争以后,这一意志已变得十分普遍,在雅典是这样,在罗马和斯巴达也是这样——但是,那所企求的城邦的狭小(那不过是一些政治点)、那所企求的任职期的短促以及规划的暂时性,使得人们永远也不可能就谁应当成为“国家”作出一个明确的决断。高级的外交技巧——在西方,是内阁受到传统启发而施展的——在这里则因为是门外汉在操持而大打折扣,出现这种业余的状态并不是由于偶然的人选的不适当,其实许多人是合适的,而只是因为政治形式本身。这种政治形式从第一次僭主政治到第二次僭主政治的过程是清楚无误的,并与其他所有晚期中的相同演变是一致的;但是,其特殊的古典类型是在混乱中出现的,且容易受到一些偶发事件的影响,这些偶发事件是一种既不能也不愿脱离当下时刻的生活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种演变最重要的例子,就是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的演变。这是一个历史学家至今仍争吵不休的时期,而他们之所以争吵,恰恰是因为都想在那一演变中找到一种持续状态,该状态在古典国家中不论是在罗马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产生误解进一步的一个根源在于:那种发展的状况被认为是十分原始的,而事实上,即便是在塔尔奎尼斯家族的城市,也必定早就处于一种十分高级的状态,原始的罗马应再往回追溯更远。公元前5世纪的种种关系与恺撒时代的种种关系比较起来,规模要小一些,但它们决不是远古的。因为成文的传统是有欠缺的(除了雅典之外,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布匿战争之后出现的文学运动着手用诗歌,特别是(在希腊化时代应当也是这样)用对一个牧歌式的过去的回忆——例如在辛辛纳图斯(Cincinnatus)的故事里——来填补这一空白。现代的学术界虽然已不再相信这些传说,但仍然受激发这些传说的创作的趣味的影响,并继续用这种趣味的眼光去考察当时的情况——越是轻易地把希腊罗马历史当作两个独立的世界来看待,那么,把历史的开端与可信的历史文献的开端等同起来,这种有害的做法就会照常地遵循下去。实际上,公元前500年时候的状态与荷马时期决非一回事。罗马城墙的遗迹表明,塔尔奎尼亚家族统治下的罗马城,连同卡普亚(Capua),是意大利最伟大的城市,其面积比忒密斯多克利时期的雅典还要大。一个同迦太基缔结商业条约的城市决不是一个农民村社。而且由此可知,公元前471年的四个城市部落的人口必定数量巨大,有可能比毫无意义地四散在各个地方的十六个乡村部落的总人数还有多。
拥有土地的贵族在推翻一个几乎确实很得人心的僭主政治并建立起一种不受限制的元老统治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再一次因为公元前471年左右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而化为乌有。这一系列的恶性事件是:以四个大的市区来取代家族部落;以保民官作为这些市区的代表,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说,他们享有贵族政府中任何一个官吏所不具有的皇家特权;以及最后,把小农从贵族的门客地位中解放出来。
保民官政治不仅是这个时期的绝妙的创造,而且一般地说是古典城邦的绝妙的创造。它其实就是被提升到宪法的主要部分那种地位的僭主政治,而且是同仍然存在的旧的寡头政治的所有官职并行的。这意味着社会革命也是以合法的形式实行的,结果,在别的地方表现为打击与反击的粗野行径,在这里变成了通常限于论战与投票的广场口水之争。根本没有必要召来一个僭主,因为他已经在这里了。保民官享有内在于其地位的各种权利,但不享有来自其官职的各项权利,并因其所具有的特权而可以推行革命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其他任何城邦中不经过巷战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创举乃是一个偶然,但能帮助罗马提升其地位至斯的,非此莫属。只有在罗马,从第一次僭主政治到第二次僭主政治的转变,以及从此直到扎马战役(Zama)以远的进一步发展,才被完成了,诚然,这完成并非没有震荡,但无论如何是没有引发灾难。保民官是联系塔尔奎尼亚家族和恺撒的桥梁。由于公元前287年的《霍滕西亚法》,保民官拥有了一切的权力,他成为具有宪法“形式”的第二次僭主政治。在公元前2世纪,保民官可以下令逮捕执政官和监察官。革拉古兄弟是保民官,恺撒则成为了终身保民官,并且在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中,保民官职位的显赫成为他的元首地位的核心要素,成为他借以拥有最高统治权的唯一要素。
公元前471年的危机不是罗马独有的,而是古典世界通有的。它的目标是寡头政治,后者甚至在这时还想在僭主政治所创设的德谟的范围内成为诸般事物的推动力。这不再像是赫西俄德时代那样的,作为与非等级相对抗的等级的寡头政治,而是对抗另一政党的寡头政党——二者都在绝对国家的组织之内,这一点是不会有争论的。在雅典,公元前487年,执政官被推翻了,他们的权利转到了十将军委员会(college of strategi)的手中。公元前461年,阿雷奥帕古斯(Areopagus),相当于是雅典的元老院,被推翻。在西西里(那里同罗马关系密切),民主派于公元前471年在阿克拉伽斯(Acragas)'阿格里根图(Agrigentum)'取得了胜利,接着,公元前465年在叙拉古、公元前461年在雷吉翁(Rhegium)和麦撒那(Messana),民主派也一一取得胜利。在斯巴达,国王克莱奥米尼(公元前488年)和鲍萨尼亚斯(公元前470年)先后都想解放希洛人——用罗马的说法,即门客——并力图以此来为王权争取到像罗马的保民官那样的重要地位,以便与寡头政治的监察委员对抗,但没有成功。这个事例中所缺少的因素——在罗马的事例中恰好是存在的(尽管被我们的学者们忽视了)——就是能赋予此类运动以砝码和领导权的商业城市的人口数量;也正是因此,甚至公元前464年希洛人的大暴动也以失败告终'这个事件有可能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