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全三国文 >

第67部分

全三国文-第67部分

小说: 全三国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寥廓之谈也。凡耳目之名,分之施处,官不易司,举奉其身,非以绝手足、裂肢
体也。然後世之好异者不顾其本,各言我而己矣,何待于彼?残生害性,还为雠
敌,断割肢体,不以为痛;目视色然而不顾耳之所闻,耳所听而不待心之所思,
心奔欲而不适性之所安,故疾萌则生不尽,祸乱作则万物残矣。夫至人者,
恬于生而静于死。生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离,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
变而不移。生究其寿,死循其宜,心气平治,不消不亏(《艺文类聚》作“消息
不亏”。)是以广成子处崆峒之山以入无穷之门,轩辕登昆仑之阜而遗玄殊之根,
此则潜身者易以为活,而离本者难与永存也。
    冯夷不遇海若,则不以己为小;云将不失于其鸿蒙,则无以知其少。由斯言
之,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月弦则满,日朝
则袭,咸池不留阳谷之上,而悬车之后将入也。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
自足,空虚者受实。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得之道而正者,君子之实也。
是以作智造巧者害于物,明是考非者危其身,修饰以显洁者惑于生,畏死而崇生
者失(一作“乱”。)其贞。故自然之理不得作,天地不泰而日月争随,朝夕失
期而昼夜无分,竞逐趋利,舛倚横驰,父子不合,君臣乖离。故复言以求信者,
梁下之诚也;克己为人者,郭外之仁也;窃其雉经者。(此句误。)亡家之子也;
刳腹割肌者,乱国之臣也;曜菁华、被沆瀣者,昏世之士也;履霜露、蒙尘埃者,
贪冒之民也;洁己以尤世,修身以明污者,诽谤之属也;繁称是非,背质追文者,
迷罔之伦也;诚(一作“成”。)非媚悦,以容求孚,故被珠玉以赴水火者,桀
纣之终也;含菽采薇,交饿而死,颜夷之穷也。是以名利之涂开,则忠信之诚薄;
是非之辞著,则醇厚之情烁也。
    故至道之极,混一不分,同为一体,得失无闻。伏羲氏结绳,神农教耕,逆
之者死,顺之者生。又安知贪污之为罚,而贞白之为名乎!使至德之要,无外而
已。大均淳固,不贰其纪,清静寂寞,空豁以俟,善恶莫之分,是非无所争,故
万物反其所而得其情也。儒墨之后,坚白并起,吉凶连物,得失在心,结徒聚党,
辩说相侵。昔大齐之雄,三晋之士,尝相与瞑目张胆,分别此矣,咸以为百年之
生难致,而日月之蹉无常,皆盛仆马,修衣裳,美珠玉,饰帷墙,出媚君上,入
欺父兄,矫厉才智,竞逐纵横,家以慧子残,国以才臣亡,故不终其天年,而大
自割繁其于世俗也。是以山中之木,本大而莫伤。复(或作“吹”。)万数窍
(一作“物”。)相和,忽焉自已。夫雁之不存,无其质而浊其文,死生无变,
而龟之见宝,知吉凶也。故至人清其质而浊其文,死生无变而未始有云。夫别言
者,怀道之谈也;折辩者,毁德之端也;气分者,一身之疾也;二心者,万物之
患也。故夫装束马轼者,行以离支(一作“交”。)虑在成败者,坐而求敌;逾
阻攻险者,赵氏之人也;举山填海者,燕楚之人也。庄周见其若此,故述道德之
妙,叙无为之本,寓言以广之,假物以延之,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岂
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
    夫善接人者,导焉而已,无所逆之。故公孟季子衣绣而见,墨子弗攻;中山
子牟心在魏阙,而詹子不距。因其所以来,用其所以至,循而泰之,使自居之;
发而开之,使自舒之。且庄周之书何足道哉!犹未闻夫太始之论、玄古之微言乎?
直能不害于物而形以生,物无所毁而神以清,形神在我而道德成,忠信不离而上
下平。兹容今谈而同古,齐说而意殊,是心能守其本,而口发不相须也。
    于是二三子者,风摇波荡,相视脉,乱次而退,唐跌失迹。随而望之
耳(或作“其”。)后颇亦以是知其无实,丧气而惭愧于衰僻也。(本集,又略
见《艺文类聚》三十七)

    ●卷四十六·魏四十六
    ☆阮籍(三)
    ○乐论
    刘子问曰:“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夫礼者,
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为政之具靡先
于此,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夫金、石、丝、竹,锺鼓管弦之音;干、戚、羽、
旄,进退俯仰之容有之何益于政,无之何损于化,而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乎?”
阮先生曰:“善哉!子之问也。昔者孔子著其都乎,且未举其略也。今将为子论
其凡,而子自备详焉。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
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性,体万物之生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
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锺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协则阴阳和,
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观,九州一其节,奏
之圜丘而天神下降,奏之方岳而地祗上应。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一
作“罚”。)不用而民自安矣。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无声无味。
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
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其后圣人不作,道德荒坏,政法不立,智慧扰物,化
废欲行,各有风俗。故造子(一作“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楚
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轻死,故有火舀、赴
水之歌;轻荡,故有桑间、濮上之曲。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欲之者流涕,
闻之者叹息,背而去之,无不慷慨。怀永日之娱,抱长夜之叹,相聚而合之,群
而习之,靡靡无已,弃父子之亲,驰君臣之制,匮(一作“遗”。)室家之礼,
废耕农之业,忘终身之乐,崇淫纵之俗;故江淮之南,其民好残;漳、汝之间,
其民好奔。吴有双剑之节,赵有扶琴之客。气发于中,声入于耳,手足飞扬,不
觉其骇。好勇则犯上,淫放则弃亲。犯上则君臣逆,弃亲则父子乖;乖逆交争,
则患生祸起。祸起而意愈异,患生而虑不同。故八方殊风,九州异俗,乖离分背,
莫能相通,音异气别,曲节不齐。故圣人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便事之节,
定顺从之容,使天下之为乐者莫不仪焉。自上以下,降杀有等,至于庶人,咸皆
闻之。歌谣者咏先王之德,ぽ仰者习先王之容,器具者象先王之式,度数者应先
王之制;入于心,沦于气,心气和洽,则风俗齐一。
    圣人之为进退ぽ仰之容也,将以屈形体,服心意,便所修,安所事也。歌咏
诗曲,将以宣平和,著不逮也。锺鼓所以节耳,羽旄所以制目,听之者不倾,视
之者不衰;耳目不倾不衰则风俗移易,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故八音有本体,
五声有自然,其同物者以大小相君。有自然,故不可乱;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
也。若夫空桑之琴,云和之瑟,孤竹之管,泗滨之磬,其物皆调和淳均者,声相
宜也。故必有常处;以大小相君,应黄锺之气,故必有常数。有常处,故其器
(一作“气”。)贵重;有常数,故其制不妄。贵重,故可得以事神;不妄,故
可得以化人。其物系天地之象,故不可妄造;其凡似远物之音,故不可妄易。
《雅》、《颂》有分,故人神不杂;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周旋有度,故ぽ仰
不惑;歌咏有主,故言语不悖。导之以善,绥之以和,守之以衷,持之以久;散
其群,比其文,扶其天,助其寿,使去风能之偏习,归圣王之大化。先王之为乐
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故使其声平,其容和。下不思上之声,君
不欲臣之色,上下不争而忠义成。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汉哀帝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修,淫声遂起。张放淳于长骄
纵过度,丙疆、景武当益(或作“富溢”。)于世。罢乐之后,下移逾肆。身不
是好,而淫乱愈甚者,礼不设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驰则教不独行,
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
车服、旌旗、宫室、饮食,礼之具也;钟磬な鼓、琴瑟、歌舞,(《艺文类聚》
四十无“歌舞”二字,疑此衍。)乐之器也。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
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昔卫人求繁
缨、曲县而孔子叹息,盖惜礼坏而乐崩也。夫锺者声之主也。县者锺之制也。锺
失其制则声失其主;主制无常则怪声并出。盛衰之代相及,古今之变若一,故圣
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景王喜大锺之律,平公好师延之曲,公卿大夫拊手
嗟叹,庶人群生踊跃思闻,正乐遂废,郑声大兴,《雅》、《颂》之诗不讲,而
妖淫之曲是寻。延所造倾城之歌,而孝武思女靡女曼之色;雍门作松柏之音,愍
王念未寒之服。故猗靡哀思之音发,愁怨偷薄之辞兴,则人后有纵欲奢侈之意,
人后有内顾自奉之心;是以君子恶大凌之歌,憎北里之舞也。昔先王制乐,非以
纵耳目之观,崇曲房之燕也。必通天地之气,静万物之神也;固上下之位,定
性命之真也。故清庙之歌咏成功之绩,宾飨之诗称礼让之则,百姓化其善,异俗
服其德。此淫声之所以薄,正乐之所以贵也。然礼与变俱,乐与时化,故五帝不
同制,三王各异造,非其相反,应时变也。夫百姓安服淫乱之声,残坏先王之正,
故后王必更作乐,各宣其功德于天下,通其变,使民不倦。然但改其名目,变造
歌咏,至于乐声,平和自若。故黄帝咏云门之神,少昊歌凤鸟之迹,《咸池》、
《六英》之名既变,而黄锺之宫不改易。故达道之化者可与审乐,好音之声者不
足与论律也。
    舜命夔与典乐,教胄子以中和之德也:“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又曰:“子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
以出纳五言。女听!”夫烦手淫声,汨湮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言正乐通
平易简,心澄气清,以闻音律,出纳五言也。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吾攵,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言天下治平,
万物得所,音声不哗,漠然未兆,故众官皆和也。故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
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以此观之,知圣人之乐和而
已矣。自西陵、青阳之乐皆取之竹,听凤凰之鸣,尊长风之象,采大林之(缺,)
当时之所不见,百姓之所希闻,故天下怀其德而化其神也。夫雅乐周通则万物和,
质静则听不淫,易简则节制令(一作“全”。)神,静重则服人心:此先王造乐
之意也。自后衰末之为乐也。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取于近物,同于
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童儿相聚以咏富贵,
刍牧负载以歌贱贫,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当夏后之末,兴(一作
“舆”。)女万人,衣以文绣,食以粮肉,端噪晨歌,闻之者忧戚,天下苦其殃,
百姓伤其毒。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然咨嗟之音未绝,而
敌国已收其琴瑟矣。满堂而饮酒,乐奏而流涕,此非皆有忧者也,则此乐非乐也。
当王居臣之时,奏新乐于庙中,闻之者皆为之悲咽。桓帝闻楚琴,凄怆伤心,倚
而悲,本作“倚房”,从《续汉·五行志》注、《艺文类聚》四十四改,又
《御览》五百七十七作“倚户”、五百七十九作“倚痹”。慷慨长息曰:“善哉
乎!为琴若此,一而已足矣。”顺帝上恭陵,过樊衢,闻鸟鸣而悲,泣下横流,
曰:“善哉鸟鸣!”使左右吟之,曰:“使丝声若是,岂不乐哉!”夫是谓以悲
为乐者也。诚以悲为乐,则天下何乐之有?天下无乐,而有阴阳调和,灾害不生,
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初学记》
“远”作“百”。)故谓之乐也。今则流涕感动,嘘唏伤气,寒暑不适,庶物不
遂,虽出丝竹,宜谓之哀,柰何俯仰叹息,以此称乐乎!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
听之者泣下沾襟,弟子曰:“善哉鼓琴!亦已妙矣。”季流子曰:“乐谓之善,
哀谓之伤;吾为哀伤,非为善乐也。”以此言之,丝竹不必为乐,歌咏不必为善
也;故墨子之非乐也。悲夫!以哀为乐者,胡疵玄耽哀不变,故愿为黔首;李斯
随哀不返,故思逐狡兔。呜呼!君子可不鉴之哉?”(本集,又略见《续汉·五
行志》注,《艺文类聚》四十,又四十四,《初学记》十五,《御览》三百九十
二、五百七十七、五百七十九)
    琵琶筝笛,间促而声高,琴瑟之体,间辽而声埤。(《文选》嵇康《琴赋》
注。)
    ○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
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咸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
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
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ㄨ,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
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之。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
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
之著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贤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
极。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