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五时义得以成立。蕅益大师特别注重通五时的意义,佛陀说法是神力自在,任运度生,根据实际情况而设方便之教,不可思议;虽有五时的区别,然绝不受五时所局限。
五时: 第一、华严时,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如日照高山之时。首谈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於海印,现刹土於毫端;并于最后开示净土信仰以为归根。小乘学者,如聋如哑,莫能理解。
第二、阿含时,谓佛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小乘经典。
第三、方等时,谓佛演阿弥陀等净土三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经等,均属大乘重要经典,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般若为诸大乘经之母。佛广谈般若空慧而澄净开解小乘行人。包括如金刚经,心经等。
第五、法华涅盘时,谓钝根众生,机渐纯熟时,佛说法华经、涅盘经,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咸得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
八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之为八教
化仪者,系就如来教化的机应,有四教:一、为顿教,谓佛为应大乘利根菩萨直说大法,不谈小乘,即说华严顿入教法;二、为渐教,渐即渐次,谓佛应大小乘钝根众生解说阿含、方等、般若等渐进的教法;三、为秘密教,谓佛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於同会中听法,所闻各异,或为此人说顿,或为彼人说渐,彼此互不相知,隐秘赴机,而各得利益者;四、为不定教,谓佛所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於同会中听法,或闻小法而证大果,或闻大法而证小果,彼此相知,而得益不定者。
化法者,系就如来教化众生的方法,有四教:一、为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由经律论各含藏一切文理,令众生由此证入道果,此指佛於阿含时所说的三藏教;二、为通教,谓佛对大小乘根机所说的共通教法,钝根者闻之,便可通入藏教;利根者闻之,便可通入别圆二教;三、为别教,谓专为菩萨乘所说的教法,别於前面的藏通与后面的圆教;四、为圆教,圆即不偏之义,谓对最上利根菩萨解。
难行道和易行道
龙树菩萨于《十住毗婆沙论》卷5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比喻众生于五浊恶世欲凭自力而期入圣道得果之修行,称为难行道;比喻众生依佛之慈悲与愿力,和自己信愿念佛之诚,而往生净土、得不退转,再修菩萨道最终证果之法门,称为易行道。昙鸾大师于《往生论》卷上说:于无佛之世,经长时勤行精进而至不退转地甚难,称为难行道。大师又分难行道为五种:1。外道相善,乱菩萨法;2。声闻自利,障大慈悲;3。无顾恶人破他之胜德;4。颠倒善果,能坏梵行;5。唯是自力,无他力依持。以上五事触目皆是,一如陆路步行之苦。书中又指出:若人行易行道,仅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则乘佛愿力,得以往生净土,此即如水路乘船之乐。后道绰大师于《安乐集》卷上,亦依此说。他将一切行法分为自力与他力,自摄与他摄二种,而立圣道、净土二门之判教说:圣道门即难行道,为自力与自摄之行法;净土门即易行道,为他力及他摄之行法。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佛教分裂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