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鑫拿鳎绻胫贫ㄕ饷淳返睦ǎ萍挤⒄垢么锏侥囊恢殖潭饶兀
以“太阳年”(sloar year)为例。在今天的西方社会,我们仍旧使用1582年创制于欧洲,建立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上的太阳历——鼎鼎有名的“格里高里历”(Gregorian calen dar)。它所取代的“罗马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把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计算为365.25天。教宗格里高里十三世(PoPe GregoryⅧ)修订的历法,提供更为精细、准确的计算:365.2425天。1582年以来的科技进展,使我们现在知道,太阳年的正确长度是365.2422天,格里高里历有一个小小的误差——多了0.O0033天。16世纪制订的历法能有这样的精确度,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说也奇怪,玛雅历法的根源虽然比16世纪的格里高里历古老得多,但却更加精确。根据它的计算,太阳年的长度是365.2420天,比正确的数字只少0.0002天而已⑦。
同样地,玛雅人知道月亮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时间。根据他们估算,这个周期是29.528395天,极为接近使用最精确的现代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字——29.530588天⑧。玛雅祭司也拥有非常精确的时间表,据以预测日蚀和月蚀;他们相信,这些现象只会发生在日月轨道交点(node)前后18天之内⑨。此外,玛雅人的数学成就也值得一提。他们利用一种棋盘式器具,从事精密的距离测量计算,而我们直到19世纪才发现(或重新发现?)这种方法⑩。他们充分理解和运用“零”的抽象观念;对于“位计数法”(place numerations),他们显然也相当熟悉。
这些都是深奥的知识。且让我们听听汤普森的解释:
“零”及“位计数法”现已成为人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我们实在很难理解,西方人竟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把它创造出来。拥有伟大数学家的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对这两样东西都一无所知。用罗马数字书写“1848”需要及11个字母;MDCCCXLⅧ。当罗马人还在使用笨拙的计数方法时,玛雅人已经发展出先进的位值符号系统,足以媲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套⑾。
这个中美洲部落民族,在别的方面表现不怎么突出,却在那么古远的时代,“偶然发现”这么新颖的计数方法——科学史专家奥图·纽格鲍尔(Otto Neugebauer)称之为人类最珍贵的发明之一⑿。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
“上帝”的计算机
现在,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金星”的问题。对中美洲所有古代民族来说,这个星球具有格外重大的象征意义,因为他们把金星看成奎札科特尔的化身。(在玛雅方言中,“羽毛蛇神”奎札科特尔也被称为古库马兹或库库尔坎,如本书第14章所述:他们都踉金星有密切关系。)
和古代希腊人不同的是,玛雅人认为金星不但是“晨星”,同时也是“黄昏星”。在这方面,玛雅和古代埃及人看法一致。玛雅人对金星的观察相当精细。在天文学上,一个行星的“会合周期”(synodical revolution)指的是它运行一周,回到天空中某一个特定点所需的时间——从地球上观察。每224.7天,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而地球则在比较宽广的轨道上运行。这两个星体的运行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效果是:大约每584天,金星就在地球天空的同一个地点升起。
不论是谁发明玛雅人继承的这个精巧、复杂的历法系统,他们一定察觉到上述的现象,而且,他们还找到一些灵巧的方法,将这个现象和其他连锁周期结合在一起。此外,从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历法师了解,584天只是一个近似值;他们也知道,金星的运行是不规则的。因此,他们为金星在漫长时期中的“平均”会合周期推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已经被现代科学家确认。这个数字是583。92天;玛雅人以无比繁复的方法,将它融进他们的历法体系⒀。例如,为了让它配合所谓的“圣年”(tzolkin,一共260天,分成13个月,每个月21天),历法师要求,每61个金星必须修正4天。此外,在每第5个循环期内,第57个会合周期结束时必须修正8天。经由这一类步骤,玛雅历法师将“圣年”和金星的会合周期紧密结合在一起,误差小到每6000年只有一天⒁。尤其令人赞叹的是,他们还拟出进一步的、计算极为精确的调整方案,让金星周期和“圣年”不但能够和谐相处,同时也跟太阳年保持正确的关系。玛雅人不惮其烦,苦心经营这套历法,为的是确保它在极为漫长的一段时期中能够运作无误。
“半开化”的玛雅人,怎么需要这样精确的高科技产品呢?有没有可能,这套历法的制订,原本是配合一个更古老、更先进的文明的需求,而玛雅人不过是捡现成的?
让我们看一看玛雅历法的最高成就,所谓的“长算”(Long Count)。这套计算日期的方法,具体表现出玛雅民族对人类以往历史的看法和信念;他们相信,“时间”是在“大周期”(Great Cycles)内进行的,而这些周期都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创造和毁灭(参阅本书第13章)。根据玛雅历法,目前这个大周期在黑暗混饨中开始于“亚号四孔姆库八”(4A hau 8Cumku),相当于西方历法的“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⒂。玛雅历法的“长算”,目的就是记录目前这个大周期内时间的流逝——一年一年地计算分配给目前这批人类的5125年⒃
玛雅历法的“长算”当然不是用西方人的数字进行。玛雅人自有一套表示数字的符号,那是他们从奥梅克人手中取得的,而奥梅克人又是从……没有人知道是谁。这套数字符号包括:圆点(代表1或最小的整数或20的倍数)、横线(代表5或5乘20的倍数)以及一个代表零的象形文字。计算时间的单位是:钦(kin,即“天”)、乌伊纳尔(uinal,20天)、盾(tun,360天的“计算年”)、卡盾(Katun,等于20个盾)和巴克盾(bac tun,等于20个卡盾)。此外还有皮克盾(pictun,等于8000个盾)和卡拉布盾(calabtun,等于16万个盾),以用来处理范围更大的计算⒄
这一切足以说明,尽管玛雅人相信,目前人类是活在一个必定会结束的“大周期”中,而世界也必将会“毁灭”,但是,他们也知道,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它无视于个别生命和文明的兴起和衰亡,继续以神秘的循环周期无休无止地进行。在探讨这个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中,考古学家汤普森指出:
在玛雅人的思维中,时间进行的路线一直延伸到古远的时代——古远到人类的心灵无法想象和理解。然而,玛雅人却鼓起勇气,沿着这条路线追溯时间的起点。这些孜孜不倦的探险家,一步一步走进永恒深处;每往时间的根源跨近一步,他们眼前就出现一幅崭新的景象:世纪融入千年期,千年期融入万年世。在危地马拉奎里格(Quiriga)废墟出土的一块石碑上,玛雅历法家计算9000多万年前的一个日期;在另一块碑铭上,我们发现4亿年前的一个日子。这些都是实际的演算,精确地标明日月的位置,就像我们在西方历法上标明复活节降临的月分。面对玛雅历法的天文数字,我们西方人都会感到目眩神迷……⒅
对一个在别的方面表现并不怎么突出的文明而言,玛雅人对时间根源的追溯,是不是太“前卫”一点呢?玛雅建筑有其局限,但大体来说还算杰出。然而,除此之外,实在很少东西可以证明,这个居住在丛林的印第安民族有能力(或需求)追溯时间的地点。
直到一百多年前,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才扬弃乌舍尔主教(Bishop Usher)的看法——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的。他们现在承认,世界比基督教主张的要古老得多⒆。换言之,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古代玛雅人对地质时间的久远和地球的古老,了解得比英国、欧洲和北美洲任何人都精确。
因此,我们不得不问:玛雅人怎会去探索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问题?难道这只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畸形现象?使玛雅人得以探索、理解这种复杂问题的历法和数学知识,可不可能是他们从某一个民族手中继承来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这种如同电脑电路平面图一般精密的历法,究竟是谁发明的?意图何在?只是为了——正如一位权威学者声称的——“磨练脑筋,增长智力,就像玩字谜游戏一样”⒇?难道没有更实际和更重大的目的吗?
上文提到,如同中美洲其他古老文化,玛雅人最关切的。一再探索的问题是“世界末日”。他们试图计算——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拖延——“世界末日”来临的一天。创制玛雅神秘历法的人,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吗?它的功能,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场宇宙或地质大灾难吗?
注释:
①《波波武经》,167页。
②同上,168~169页。
③同上,169页。
④同上。
⑤《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22~24节。
⑥艾瑞克·汤普森《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页。J.Eric Thompson,The Rise and fall of Maya Ciuilization;Pimlico,London,1993,P.13.
⑦见威廉·盖茨(William Gates)为狄亚哥·迪兰达《西班牙人入侵前后的犹加敦半岛》所做的注释,81页。
⑧《玛雅象形文字研究导论》,32页。
⑨《玛雅人》,176页;《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91页;《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3页。
⑩《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87页。
⑾《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8~179页。
⑿引述自《玛雅人》,173页。
⒀《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0页。
⒁同上,170~171页。
⒂《破解玛雅密码》,275页。
⒃同上,9、275页。
⒄荷西·阿圭耶斯《玛雅因素:通往科技之外的路》,26页。Jose Ar guelles,The mayan Factor:Path Beyond Technology,Bear and Co,San ta Fe,New Mexico,1987’p.26及《古代墨西哥和玛雅人的神祗与象征》,50页。
⒅《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14‘165页。
⒆《大奖百科全书》,第12卷,214页。
⒇《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68页。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李永平》上帝的指纹》第22章 众神的都城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22章 众神的都城
许多中美洲传说透露出一个重大的讯息:人类的“第四太阳纪”结束得十分凄惨。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消退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的黑暗时期。太阳从天空消失;大地一片阴暗。然后:
众神聚集在泰奥提华坎(“神祗的居所”),焦急地商议,究竟应该由谁来担任下一个太阳。黑暗中,众神只看得见一簇火光,火神威威泰奥特(Huehueteotl)的具体化身;当初就是这位神祗把火带到大地,赋予万物生命〕。大地经历一场浩劫后,这簇火光依旧摇曳不停。众神纷纷为生灵请命:“我们得选出一位神祗,牺牲自我,投身火中,这样天空才会出现太阳。”①
接下来的场面十分感人:两位神祗,纳纳瓦钦(Nanahu atzin)和铁奇兹泰卡特尔(Tecciztecatl),争相牺牲自己,以拯救地上的生灵。结果,一位神祗在火堆中央被迅速烧成灰烬;另一位躺在火堆边缘的火炭上,被慢慢烤成烧肉。“众神守候良久,天空终于出现红霞,有如黎明一般。东方天际冒出一个赤热热的大火球。赋予万物生命的太阳终于出来了……”②
就在大地复苏、万物重生的当儿,奎札科特尔出现了。他的使命是引导地上的生灵,开启人类“第五太阳纪”。因此,他化身为人——脸上蓄着胡须的白人,就像南美洲的维拉科查。
维拉科查把首都设在安第斯山的帝华纳科城。在中美洲,奎札科特尔的首都据说是“第五太阳”的诞生地——众神的都城泰奥提华坎。
城堡、神殿和天界地图
●墨西哥市东北50公里,泰奥提华坎古城
我站在凉风习习的城堡围场内,眺望北方,瞅着矗立在濛濛晨曦中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Pyramids of the Sun and the Moon)。人在长满苍翠灌木、四周环绕着远山的原野上,赫然出现一条轴道——当地人管它叫“亡灵之路”(Street of the Dead)——两旁散布着废墟;这两座宏伟的金字塔耸立其间,就像交响乐团中的两位乐手,参与演奏了一首曲子。城堡的位置,靠近这条宽广笔直、长达4公里多的轴道。月亮金字塔位于轴道北端,而太阳金字塔则稍微偏离轴道,坐落在东边。
面对这样一个建立在几何学原理上的古城,一般游客都会期望,城中的轴道沿着南北或东西的方向伸展,但出乎每个人意料,当初设计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师,却刻意让这条“亡灵之路”稍微倾斜,指向北方偏东15度30分的位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怪异的方向?专家提出好几种解释,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越来越多学者觉得,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天象有关。例如,其中一位学者指出,“亡灵之路”直向“它兴建时天上金牛宫七星(the PIeiades)的位置”③。霍金斯教授(Professor Gerald Hawkins)以为,城中的轴道可能代表“天狼星(Strins)——金牛宫七星轴线”。④布鲁克林文理研究所(Brooklyn Institute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人种学系王任哈格尔(Stansbury Hagar)则认为,“亡灵之路”代表的可能是天上的银河⑤
哈格尔进一步指出:沿着这条轴道两旁,有如固定卫星一般罗列的许多金字塔、土墩和其他建筑物,分别代表天上的某些行星和其他星体。根据他的理论,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