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8)真理的足迹 >

第5部分

(08)真理的足迹-第5部分

小说: (08)真理的足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学毁灭了”,并把物理学的发展歪曲为“现代物理学危机”。
     正当这时,列宁高瞻远瞩,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
给予唯心主义思潮以严肃的批判,澄清了“终极理论”所造成的迷雾。列宁
指出,就物理学本身而言,根本不存在危机剂问题,而是革命、进步的问题。
并作出了“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伟大预见,为自然科学的发
展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劳而少益
    进入了20世纪之后,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1911
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证实原子内部有着复杂的天地:有一个
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核的周围又有若干电子作绕核运动。1919年,卢瑟
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质子; 1927年建立了
关于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及其性质的基本理论——量子力学;1932年,英国
的查德威克在人工核反应中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组成
的;同年,美国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
它和电子一样重,但是带正电。不仅如此,以后又发现光和电磁波(光也是
一种电磁波)同样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也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
个光子。人们把比原子更深入的一个新层次——电子、正电子、质子、中子、
光子,……统称为“基本粒子”。继而,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基本粒子,
从1932年至今,已发现了300种之多。
     “基本粒子”登上物理学舞台后,“原子不可再分”的说法自然销声匿
迹了。但是,基本粒子很快又扮演了以前原子所扮演的角色,被认为是组成
各种物质的永远不变、不可再分的基本单元。原来企图在“原子”的基础上
建造“终极理论”大厦的希望,现在又寄托在基本粒子身上。
    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早期在天体物理、相对论和量子论方面都有出色的
贡献,可是到了晚年,他把20年代关于基本粒子的知识,看做是最后的知识,
一味追求所谓“终极理论”。他浪费了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推导
所谓“精细结构常数”,并试图计算出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个电子和质子。爱
丁顿宣称,有了他这个“终极理论”,什么事情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可是,
就在他经营“终极理论”大厦的过程中,物理学又向前推进了。
    事物完全没有按照爱丁顿的思路发展。正当爱丁顿拼命建造“终极理论”
的大厦时,中微子、介子、超子、奇异粒子、反超粒子等新的基本粒子不断
被发现,爱丁顿的“终极理论”也就不攻而自破了。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在物理学上取
得过出色的成就,但是,海森堡也热衷于追求“终极理论”。早年,他坚持
认为基本粒子是一种没有“内部结构”的“物质始原”。由于许多新的科学
发现证实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复杂性,海森堡又提出一种新理论——“非线性
旅量场论”他宣称:存在着一种“非线性旋量物质”,这是一种“没有内部
结构”、“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海森堡认为,既然这种物质是万物的“始
原”,是构成世界的“最小砖石”,那么,只要认识了这种物质及其规律,
人们就能穷尽真理,建立“终极理论”。
     在海森堡看来,他已经走到“终极理论”的门口,似乎真理的极限已经
在望,只要经过一番努力,就可以得到“终极理论”。海森堡花费了十多年
的时间,来建造自己的“宇宙”。他说:“在我的理论完成之后,今后物理
学将不再向深度的方向发展,而只是向广度的方向发展了。”一句话,一旦
建立了一个统一描述基本粒子的理论,科学就到此为止,不再前进了。然而,
流光空逝,了无进展,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光阴。
     近一二十年的科学实验,向人们提供了许多证据,说明基本粒子并不是
 “物质的始原”,基本粒子也不是没有内部结构的。
     1956年,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提出重子一介子复合模型:认为强子一
类的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东西组成的。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三
种具有分数电荷的所谓“夸克”粒子构成强子。1965~1966年我国物理学家
根据实验中提供的强子有内部结构的一些迹象,提出了强子是由“层子”组
成的层子模型。这些假说,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实验材料的支持。
     事实证明,爱丁顿和海森堡的努力无疑是劳而少益的;任何形式的最终
真理和“终极理论”,都会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锁链。
     著名的诗剧《浮士德》,也许可以给人们带来启示。19世纪德国大文豪
歌德,曾花了60年的功夫,创作了一部世界的诗剧:《浮士德》。歌德在这
部作品中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浮士德老博士在中世
纪的书斋中和恶魔靡非斯特汀下契约:在他没有表示自我满足之前,恶魔做
他的奴隶,一待浮士德表现了自我满足之后,他便要成为靡非斯特的奴隶。
契约订立之后,恶魔服侍浮士德走出了中世纪的书斋,返老还童,经历了种
种生活,不知厌倦,最后浮士德由于忧愁而双目失明。可是,当他想到完成
了改造自然的乌托邦美景时,浮士德不禁满足地赞叹了一声“美呀!停留一
会”。这一“停留”便坏了大事,使他沦落为恶魔的奴隶而郁闷地死去。
     浮士德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不但反映了资本主义上行阶段,
进步与反动、科学与迷信之间的斗争,而且告诫人们,在从事任何艰难事业
的过程中,决不能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因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
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
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
误的”。
                            鲜花广场上的极刑
     1543年,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了“四个九年”的踌躇,终
于发表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
尼的学说,冲破宗教设置的禁区,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宝座上拉了下来,降
为一颗普通的行星,这就沉重地打击了以“上帝创世说”为核心的宗教神学。
因此,日心说刚一诞生,就受到宗教教会的压制和迫害。哥白尼的学说被指
控为“异端”、“邪说”,著作被列为禁书,而对日心说的传播者则进行了
种种的残酷迫害。然而,暴力并不能吞没真理的火光。有不少勇敢的战士,
为传播哥白尼学说而进行着不屈的斗争。布鲁诺就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个。
     布鲁诺出生于意大利,自幼家境贫困,14岁的小布鲁诺就被送进了修道
院,过着枯燥、乏味的僧侣生活。但是,神学的枷锁,并没有使他成为虔诚
的宗教徒,相反,在布鲁诺的心中却燃烧着叛逆之火。
     年轻的布鲁诺,写了一篇题为《诺亚方舟》的短文,大胆地对《圣经》
提出种种怀疑。这件事使修道院大为恼火,他们向罗马教庭控告布鲁诺,说
他是“异端”,并列举他的种种“罪状”达130条之多。不久,在布鲁诺周
围,就布满了恶毒监视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布鲁诺毅然脱掉袈裟,开始
过着逃亡的生活。
     从1578年到1591年的13年中。布鲁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他
到处发表演说,热情地宣传了哥白尼学说,同时又发表了《论原因、来源和
统一》、 《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等著作,从各个方面补充了哥白厄的
学说。布鲁诺比哥白尼更大胆、更勇敢。他宣称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
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是没有中心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粒微小
的尘埃。布鲁诺这些“无法无天”的言论和行为,极大地激怒了反动教会。
于是,一只只锋利的魔爪朝着布鲁诺伸来。
     1591年2月,布鲁诺接到了威尼斯一个名叫莫琴尼格贵族的来信,信中
殷勤地邀请布鲁诺回到意大利,并且向布鲁诺保证,在自己贵族的住宅里,
教皇的迫害是不会降临到布鲁诺的头上的。谁知这是一场无耻的骗局。当布
鲁诺刚刚踏上祖国的土地,就被教会逮捕了,送进了宗教裁判所。
     布鲁诺被监禁、被折磨、被凌辱。在毒刑拷打的铁窗中一共度过了8年,
然而他还顽强地活着,没有屈服,没有退缩。
     1600年2月17日,罗马教会在鲜花广场上对布鲁诺进行了最后的裁判。
他被押上了火刑架,宗教裁判官威胁地说:“再过一会你就要站到你的创造
者面前去了,赶快放弃你那异端邪说,向上帝忏悔吧!”布鲁诺大义凛然地
回答:“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放弃,我没有可以放弃的事物。”在主教的指
使下,审判人开始用颤抖嘶哑的声音宣读判词。布鲁诺却骄傲地说:“你们
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感到畏惧。”接着,烈火在布鲁诺脚上燃
起,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布鲁诺坚定地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
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布鲁诺虽然倒下了,但是禁区也被冲开。在拓荒者的血泊中,自然科学
开始大踏步地向前挺进。
                                 前赴后继
    布鲁诺被烧死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当时的文明世界——大学里激起振
荡。大学生中间议论纷纷,有的拍手称快,有的忿忿不平,引起争吵,打开
群架,甚至拔剑格斗。也有曲涌到当时在英国威尼斯帕多瓦大学执教的伽利
略教授屋里倾吐衷肠。伽利略这个“日心说”的信奉者,对布鲁诺的殉难感
到万分愤慨。
    火刑固然可以烧毁勇士的身躯,但却不能禁灭科学的真理。伽利略决心
踏着哥白尼的足迹,在轰击禁区的坎坷征途上继续前进。
     1610年初,意大利威尼斯的居民处于骚动之中,他们聚集在“圣马可”
广场上,眼望着大教堂钟楼上的一根奇怪的管子。人们交头接耳地议论说,
通过这根管子可以看见往日所看不见的景物。这根管子就是伽利略创制的第
一架天文望远镜。
    通过望远镜,伽利略观察到月亮的表面上有起伏不平的“山脉”和“海
洋”,这就驳斥了天上星球完美无缺的神话;观察到木星有四颗卫星,如同
月亮围绕地球转一样,这就驳斥了只有地球是一切天体的中心的谎言;观察
到金星呈现时盈时缺的现象,这就证明了较小的天体绕着较大的天体公转是
自然规律……。所有这些发现,都对地心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为哥白尼
学说提供了确凿证据。
     然而,证据愈是确凿,教会的忿恨就愈是炽烈,他们觉得伽利略的发现
太可怕了,伽利略是在煽动顺民们背弃对《圣经》的信仰。因此,基督教会
终于伸出铁爪,准备封住伽利略的嘴。
     宗教裁判所的法庭发出警告,伽利略必须放弃哥白尼学说,不得为他辩
护,否则将受到监禁处分。
    教会的告诫并没有能阻止伽利略的科学活动,1632年,伽利略在佛罗伦
萨出版了题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以更为巧妙的
方式宣传哥白尼的学说,这件事使罗马教庭大为震怒。1633年2月,教皇命
令把年近古稀的伽利略送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对枷利略进行了多次的审讯,
强迫他放弃“邪说”。这时,许多朋友都要求伽利略退让一下,他的女儿舍
勒斯特也写了许多痛哭流涕的信来哀求他。然而,伽利略不但没有低头,反
而坚定地说:“悔改?!要我悔恨什么?难道叫我把真理隐藏起来……!”
     1633年6月21日清晨,伽利略被带进了宗教裁判所的拷问室,直到三
天之后他才被放了出来。宗教裁判所判他终身监禁,伽利略被迫在叛决书上
签了字。可是,在他站起来之后,依然喊到:“但是,地球依然在转着!”
    伽利略被监禁后,教会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们强迫他每周作一次
忏悔仪式,派特务监视他的行动,不准他接见家属和朋友,使这位风烛残年
的老人失去所有的自由。伽利略在教会的长期折磨下,终于双目失明。1642
年1月8日,伟大的伽利略离开了人间。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创造发明吧,那么你就必然受到迫害,
像罪犯一样丧生;依样画葫芦吧,那么你就像个傻瓜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句话反映顾了部分史实。
     不过,历史证明,科学真理终究是不可抗拒的。伽利略300多年的沉冤,
在1980年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这的确是一件寓意深刻的事情。
     1979年11月10日,意大利罗马教皇,在一次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枷
利略在17世纪30年代受到教会的审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教皇又
在梵蒂冈举行的世界主教会议上,提出重新审理这一冤案。
     教皇宣布之后,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委员40
会。委员会由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院长吉基齐教授任主席。六名成员全
部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组成。他们是:美籍华人杨振宁、丁肇中,日本学者
江崎,巴基斯坦的萨拉姆,澳大利亚的艾克来,以色列的魏格纳。委员会的
任务是:“研究科学同宗教信仰的关系,伽利略案件的科学方面及伽利略学
说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
                               烤不毁的真理
     17世纪的西欧医学界,盖伦学说占据着绝对统治的地位。盖伦认为,人
的血液是从肝脏中得到一种“自然”的精神,从左心房得到一种“活”的精
神,从脑筋里得到一种“动物”的精神。动脉和静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人
的整个机体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