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106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06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样写下了著名的“马赛曲”;我国李白更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
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诱发灵感的最佳方式与最好时机,从
而更好地进行创造。其实,许多创造者已有意或无意地利用了这一点,大发
明家爱迪生就有白天坐在椅子上打盹的习惯,据说许多好的念头就是这样产
生的。
    这里还应该说明的是,虽然灵感在创造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
味着,凡是灵感都是正确的,只要抓住它就可以取得创造成果。其实,失误

的灵感远比成功的多,只不过人们事后忆及的往往是成功的例子罢了。
    必须再次强调,灵感尽管是人们向往的、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灵感的到
来却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的劳动和思索。爱迪生对自己
成功时的说明是:“有些人认为我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有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
‘天才’,这也是不正确的。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
如果他肯拼命钻研”。他认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 99%的汗水”。事实
正是这样,要想得到 1%的灵感,就必须付出 99%的汗水,只有付出了 99%
的汗水,才有可能获得 1%的灵感。灵感到来的那一瞬间蓦然所得,正是经
过“望尽天涯路”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长期积累和全面准备。
    总之,虽然灵感的闪现是扑朔迷离、犹如幽灵、难以具体捉摸的,但是
灵感并不神秘,它也是可以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钱学森教授对此做了精辟
的论述:“一点是肯定的,人不求灵感,灵感也不来,得灵感的人,总是要
经过一长段其他两种思维的苦苦追求来准备的。所以灵感还是人自己可以挖
掘的大脑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法

    著名科学家卢瑟福有一次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
学生答道:“做实验”;又问:“下午呢?”答道:“做实验”;再问:“晚
上做什么?”学生仍答道:“做实验。”卢瑟福便不满地问道:“你整天都
做实验,那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这就告诉我们,要很好地进行创造,
就必须有专门的时间去思考。不善于思考就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
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会有更多的想象与创造。在爱迪生的实验室
里,贴着一条雷诺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要千方百计地逃避真正艰苦的思
考。”而在语录的下方:“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
乐趣。”创造史上的大量事实表明,看到同一现象的人,由于思考上的差别,
会使一个人成为伟人,而另一些则一直是平庸之辈。所以,在创造过程中,
思考是极为重要的关键。
    通常从思考时间上考虑,思考有集中思考与分散思考之别。所谓集中思
考,是指有较固定的时间专门于思考问题,这是许多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另
外,还有一种利用不固定的分散时间进行思考的。例如,我国古代的欧阳修
就常常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时间思考问题。
    那么,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呢?或者说,怎样进行思考呢?下面介绍几
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或思考方法。
    步步追踪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根据这些不引人注意的线
索步步深入地追究下去,从已知到未知,从现实到可能地加以思考,最后就
容易产生出创造性成果。例如,伦琴发现了 X 射线后,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立即由此追踪,提出 X 射线可能伴随磷光现象而存在的问题,最后发现了铀
的天然放射性;居里夫人沿着“除了铀的放射性外,是否还存在其类似的放
射性元素”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追踪,终于发现了钋和镭。著名科学家戴维
从伏打电池追索到分解一些化合物,于是发现了新元素钾;继续追踪,又发
现了新元素钠。随后,他的思考层层深入,通过步步追踪,从石灰里得到了
钙,从苦土中得到了镁,从锶矿石中得到元素锶,从重晶石中得到了钡。在

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连续宣告发现了 7 种新元素,取得了一连串赫赫有名
的成果。
    步步追踪的方法要求不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与发明,要求善于抓住一些常
被人忽视的地方,通过仔细观察与思索,在现有发现发明的基础上一步一步
地连续向前探索,一步一步地搞清,紧追不舍,直至创造成功。例如湖北省
武昌实验中学张锐同学在同伴郭新发明的“高压控气两点式传感器”的基础
上,步步追踪,进而发明了“高压控气连续式传感器”,完善了这项发明,
获湖北省首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二等奖。
    由此及彼
    这种思考方式与联想有关,又可称为移植思考,即将某一事物中所发现
的新原则或新方法,通过类比思考,应用到对其他事物的研究中去,这种思
考方法在创造中应用较广。
    由于直观的材料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前面的和后面的,正面的和反面的,
一个侧面反映着另一个侧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往往暗示着新的途径和新的
思想,这就为由此及彼的思考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现代“仿生学”就反
映了“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已在创造发明中显示了重大作用。例如,在
早先研究潜艇速度时,发现潜艇速度总不能提高。由此人们想到了游得极快
的海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海豚有那么高的游泳速度呢?经研究发现,其关
键之一在于皮肤的特殊结构,于是人们发明创造了类似海豚皮的潜艇蒙皮,
便很快地提高了潜艇的速度。又如福建省福州市台江路第二中心小学肖晖同
学发明的“电热改写器”就是从烧红火柴杆产生的热联想到电流也能产生热,
而引发了创造性的构想。
    原型辐射
    原型辐射指的是以一个事物为中心,联系它的原型及其各种变化形式,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发散性思考,以获得对这个事件有较全面的认
识。例如,围绕“回形针的用途”这个问题,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
考:它在通常情况下有什么用途?变形后有什么用途?对人们的学习、工作、
健康分别有什么用途?对男人有什么用途?对女人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对老
人、成年人、小孩又分别有什么用途等。这种思考方法使人得到许多意想不
到的情况。发明中的变一用为多用,如两用沙发、三用落地扇、多用剪刀等,
都是这类思考的产物。如山西省长治市五中张军同学以普通教学用三角板现
有的用途为基础,发散思考,力图扩展它的用途,终于经过三次变化改革,
扩展了它的用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全国二等奖。
    引向荒谬
    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所谓引向荒谬,就是对已有的结论进行
还原思考后,充分暴露其中的谬误。这种思考方法对于“小人物”冲破旧的
世俗偏见、建立新的学说较为适用。伽利略在思考落体运动时,首先假设亚
里斯多德的说法是正确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然后他想,
若把一个较重的物体 A 和一个较轻的物体 B 捆在一起,那么它们下落的速度
应该比 A 快,因为捆在一起更重了,但又应该比 A 慢、比 B 快。因为一个快
的与一个慢的合在一起,速度应介于其间的值,这就产生了矛盾的或是荒谬
的结论。巴斯德也曾用这种思考方法否定了长期影响人们思想的生命自然发
生说。
    反面求索

    它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提出问题,展开思考,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
方法。相反是可以相成的,很多事实表明,达到某一个目的地往往有两条方
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例如,人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都习惯从低位数算起,
我国的快速度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则从反面考虑,先从高位数算起,不列
算式,也不用任何计算工具,一次报出答案,把繁琐的中间运算过程一概省
去,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创造往往需要人们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考,反
面求索常常是成功的捷径之一。又如时间长了皮球内部的气要向外泄,必须
用气筒通过气针给它补足气。但是对于硬的网球却不能用这种方法充气,长
时期这个问题使许多人大伤脑筋,很难找到一种能够保持球内空气或者不用
气针也能给它重新充气的方法。有人从反面来思考;球内空气之所以外泻是
由于球内压强比外界大的缘故,既然如此,假若把球置于比球内压强更大的
环境中,那么空气不是也应该泄入球内而达到充气的效果吗?于是真的发明
成功了网球等压容器,在不用气针的条件下给网球充气。又如上海市南洋模
范中学朱隽同学从反面来考虑变以往太阳跟踪器被动跟踪为主动跟踪所具有
的优点,终于发明成功性能优良的太阳跟踪器。
    极端激发
    极端激发思考就是设法将事物推向极端,然后观察、研究它有无特殊现
象,从而进行分析思考。这种方法常常把不明显的现象明显化、模糊的概念
清晰化,在思考上真正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使人极易洞察到事物的
本质所在。例如,人民日报曾以“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这样极端化的
标题批评重男轻女的错误倾向,立即加深了人们对问题的了解。创造性思维
训练中有一种假想推测的思维训练,就与这种思考方法有关。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它的名著《怎样解题》中说到:“极端情况特
别富于后发性”。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哈里特·朱克曼女士非常善于
运用“极端激发”进行采访和写作,她“相当趋于极端的措辞提问或发议论”,
作为获取对方详细回答的技巧。她在专著《科学界的精英》中常用“极端的
但是有意义的例子”说明问题。诸如,人人都知道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者门捷列夫这样第一流的科学家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把诺贝尔奖授给爱
因斯坦的决定上,这项奖金是授给他在光电效应上的研究工作,而并非赫赫
有名的相对论等,以此极端的例子来说明颁发诺贝尔奖的不尽合理之处,当
然很能说服人。
    又如吉林省通化市军体校李存柱同学粉刷房屋时,发现油漆涂料会从刷
子上流到袖口或滴在地面上的缺点后,极端思考能否不滴浆?答案是不可能
的。进而综合两个相反方向的极端思考结果,即让它滴浆到袖口或地上,终
于发明成功了“刷棚不滴浆的毛刷”。
    广开思路
    广开思路是要求人们越出所谓的“功能固定论”。在此仅举一例说明“功
能固定论”的危害。第一个测出电磁波的是德国人赫兹,但他并没有看到电
磁波的实用价值,甚至当他的朋友——工程师胡布尔提议利用电磁波传递信
息时,赫兹却回答说:“如果要用电磁波通讯,大概得有像欧洲大陆那样大
的巨型反射镜才行。”由此可见赫兹的思路被电磁波的原始定义紧紧地束缚
了。这种“功能固定”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他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没有进
一步完成无线电讯号传递的发明。
    广开思路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要老是重复过去的思路考虑问题,特别

是不要机械地重复过去成功的思路,否则也容易走上歧途。如江西省南昌市
第三中学喻伟、罗斌同学一反常人增大气压瓶气以增大出水量的老思路,在
出水口套接一根虹吸管,只需压一次水就能源源不断流出来,一按装在虹吸
管顶部的止流按钮,空气进入虹吸管就中止了水流,发明成功“自流气压保
温瓶”。
    怎样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呢?
    强化创造意识
    所谓创造意识,就是创造欲望,是指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强烈地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如何强化自己的创造意识呢?
    ①增强自信心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一条看来容易,其实很难
做到。不少人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创造力。有些人虽然不大怀疑,但一旦在
创造中遇到某些困难或挫折,就会反过来问自己:“我能行吗?”这些都是
创造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所以,要真正相信自己有创造力,仅仅在口头上
“承认”、“相信”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应该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确有一
定的创造力。只有在这种强烈信念指导下,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实践
证明,创造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创
造力,即人人都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发明。
    ②明确创造目标
    为了激发创造思维,头脑要经常处于思维的活跃阶段。例如,应该经常
地、反复地问自己:“我能创造什么?”、“什么东西需要我去创造?、“我
怎样进行创造?”等。只有大脑经常处于这种激发状态之下,一旦遇到机遇
和可能,有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会进入脑海而不会轻易地溜掉。换句话,要
激发创造思维,人们的头脑中就要经常地思考与创造有关的事情。牛顿在谈
到他成功秘诀的时候说:“我一直在想,想,想……”有的人善于抓住偶然
机会并大有成效、步步成功;而有的人却坐失良机、节节败退,究其原因,
有无创造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没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即使知识很渊
博的人,也只能起到一个知识库的作用,而很难会有什么创造成果。有人把
强烈的创造意识看成是创造活动的必然催化剂和强大的驱动力,是很有道理
的。
    “忘却”有利于创造
    为了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有的情况下,已知的东西往往会形成前
进的障碍,科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
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句话对于创造也很适用。所以只有善于忘掉已
知的东西才可能更多地得到未知的东西。美国加州门罗公园的“创造性思考”
公司的创办人兼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