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26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6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让曹军从东南角登城,等他们进得城来,一声炮响,伏兵齐出,曹操定可
活捉。”张绣听了贾诩的意见,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完全采纳了。
    早有暗探报告曹操,说张绣把全部主力都撤回西北角去,而东南角却十
分空虚。曹操听了十分得意,说道:“他们中计了!”于是,命令士兵暗中
准备好铁锹、铁钩和其他爬城器具。曹军白天只进攻西北角,到了深夜二更
时分,却从城东南爬上城墙。大批曹军入城后,只听一声炮响,张绣伏兵四
起,曹操赶紧率军撤退。张绣军队奋力追杀,曹军大败。

             钟离之战

    自公元 503 年起,北魏对南朝萧梁发动了兼并战争,其矛头首先指向钟
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钟离是梁朝军队卫护其京师建康(今南京)的前沿
重镇。这座重镇位于淮水南岸,十分坚固,易守而难攻。持续到 506 年 9 月,
梁武帝为加强钟离的防御力量,派遣徐州刺史昌义之带领 3000 精兵进驻该
城。而北魏宣武帝亦于 10 月命中山王元英统兵围攻钟离。消息传到建康,梁
武帝又命右卫将军曹景宗率军 20 万,由建康进驻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
水中)。延至次年春季,北魏元英指挥数十万大军攻打钟离,命平东将军杨
大眼率本部人马驻扎在淮水北岸负责接应,并令镇东将军萧宝寅在位于道人
洲西的邵阳洲两岸架浮桥、设木栅,以保障粮道畅通。
    在元英的督战下,魏军运土镇堑,动用冲车猛撞离城墙。当城墙被撞出
缺口时,昌义之亲自上阵,率钟离守军拼死搏战,将魏军逐出城外。经过多
次厮杀,尽管魏军轮番攻城,昼夜不息,但终未奏效。此时北魏宣武帝诏命
元英撤兵,元英却奏请宽延时日,执意继续攻城,梁武帝为确保钟离安全,
又派豫州刺史韦睿带兵北上,增援钟离。韦睿用兵有方,他和曹景宗联兵进
至邵阳洲,在曹部营前 20 里处夜掘长堑,插布鹿角(带枝杈的树木),截洲
筑城,次日黎明便将大营竖立在魏军视野之内。魏军见状,不禁大惊失色。
当杨大眼率 1 万多骑兵来进攻时,韦睿又结成车阵,命梁军强弩齐发,射杀
魏军甚多,杨大眼也右臂中箭退走。在钟离守军闻知援兵已到、勇气倍增地
继续击退魏军的状况下,韦睿与曹景宗适时组织反攻,分头进击邵阳洲魏军
南桥与北桥。利用淮水陡涨之机,韦睿命将小船装满干草,浇灌膏油,点燃
后顺流而下,焚烧魏军浮桥,并派敢死队拔栅砍桥。在梁军凌厉的攻势面前,
魏军争相逃命,被淹死和被杀死的多达 20 余万人,元英则单枪匹马逃往梁城
(今安徽寿县东),钟离之围随之而解。

           雪夜入蔡州

    蔡州(今河南汝阳)是唐朝割据称雄的淮西镇的治所。该镇节度使吴少
阳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死后,其子吴元济依然自领军务,并因未得到朝
廷表面上的批准而在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一带兴兵焚掠。在如何处置淮
西镇这事关割据反割据的重大问题上,朝中大臣分为主战、主抚两派。唐宪
宗是个较有作为的皇帝,自从即位后,就凭借中央积累起的军力和财力,施
行削藩政策。此次仍未动摇,调兵近 9 万,从四面进讨淮西镇,但有不少将
领迁延观望,作战不力,致使战争拖了 4 年。在此形势下,太子詹事李愬奉
命去指挥西路唐军,参加平叛。
    李愬到任后,面对唐军屡败、怯敌畏战的情况,亲自慰抚士卒,还故意
做出戒备松懈的样子来麻痹敌方;同时争取降将,分化吴军,并从降卒口中
了解到淮西镇的地形险易和兵力虚实。在平叛战争出现转机、吴元济把兵力
调往北线之际,李愬采用降将李愬的建议,决定“夜袭蔡州”。公元 817 年
农历十月十五日,李愬聚兵 9000,命李愬等率 3000 突击队为前锋,自率 3000
人作中军,命田进诚率 3000 人殿后,只管向东行进。夜晚到达 60 里外的张
柴村,尽杀当地戍卒和烽火兵,然后命部队稍事休整,留下 500 人据守该村,
又派 500 人截断交通,随即挥军继续东进。当众将询问所去往的目的地时,
李愬仅回答 7 个字:“入蔡州取吴元济!”此时已风雪大作,天色阴黑,众
将尽管闻言失色,也只得依令而行。到半夜,风雪更猛。经过 70 里急行军,
唐军于凌晨四鼓时分抵达蔡州城下。李愬等采用在城墙上凿坎窝的方法,率
壮士登上城头,然后打开城门,让唐军入城。由于蔡州割据 30 多年,从未见
过唐军的踪影,所以对这一切,城内人均无察觉。当鸡鸣雪止时,李愬已进
入吴元济的外宅。经过围攻牙城,到黄昏时终于活捉吴元济,用槛车押送到
京师长安,不久将其处斩。
    随着蔡州之战的胜利,长期割据的河北藩镇也先后表示愿归中央统辖,
暂使唐朝出现了再度统一的局面。

             走为上计

    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为“走为上”。“走”,在古
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走为上”,指在两军搏斗时,处于劣势一方不
宜恋战,撤退才是上策。
    三国时,诸葛亮出祁山准备北伐,由于用人不当,失掉战略要地街亭,
不得不尽弃前功,冒险以空城计掩护部队回撤,以“走”换取了主力的保存。
1940 年 5 月 10 日,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倾巢而出,向荷兰、比利时、卢森
堡和法国涌去,数十万英法盟军被逼到英吉利海峡。危急关头,盟军当机立
断,迅速横渡海峡,撤回英伦三岛,一走了之。正是这一“走”,才为 4 年
后胜利地在诺曼底登陆保存了大批生力军。当初与英国一起撤退的一名法国
军官说:“如果没有敦刻尔克的撤退,我们这些人哪能活下来,又哪能参加
如今的诺曼底登陆并获得胜利呀!”
    在红军时期,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的前 4 次“围剿”之所以失
败,除了政治上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在军事上不善走,不愿
走,才被“肥的拖瘦,瘦的拖垮”,陷主动为被动,变“胜利”为失败;而
红军则因为会走,才得以争取主动,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而震惊中外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走”的千古绝唱。

             以快掩慢

    公元 227 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秘密联络蜀、吴谋反。当时,屯军于宛
城的司马懿得知这一情况后,暗中调遣军队,准备讨伐。
    部将劝司马懿说:“孟达这个人向来没有信义,应当乘其举棋不定时,
果敢出兵将其打垮。”但是,按常规,司马懿要发兵平叛,必须先报告在洛
阳的魏主,待得到批准后才能进兵。可是,从宛城到洛阳往返 1600 多里,要
走半个月的时间,而从宛城到孟达起事的上庸城有 1200 里,也要走 10 多天。
如果等到魏主的批准后再起兵平叛,那么魏军只有在孟达起事后 1 个月才能
开到上庸城。魏军和孟达的兵力对比是 4∶1,但魏军的粮食不足吃 1 个月,
而孟达的粮食可以支持 1 年。这就是说,司马懿如果等接到旨意再进兵上庸,
到不了目的地粮食就没了;而孟达则可利用 1 个月时间,充分做好应战准备。
因此,时间成了双方争取主动的关键。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为了争取时间,以
快制胜,便一反惯例,当机做了决定。在没有接到魏主命令的情况下,就暗
中率领大军疾速前进。三军分 8 路而行,昼夜兼程,结果只用 8 天时间就赶
到了上庸。上庸因城墙不坚固,准备不足,在魏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军心
动摇,难以支持,仅 10 天时间,孟达的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等就开城门投降。
魏军入城,斩杀了孟达,俘敌 1 万多人。就这样,司马懿以神速的行动,避
开了粮草不足之短发挥军队优势兵力之长,结果大获全胜。

             借奸除逆

    公元 1130 年,岳飞收复建康府后,被升为通泰镇抚使。同年,金人在大
名府封宋朝投降官员刘豫做大齐皇帝。此后,刘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军,
成为宋军北伐的障碍。岳飞认为要想拒逐金兵,必须先除去刘豫。他了解金
元帅兀术对刘豫非常忌恨,就想利用这一关系铲除刘豫。
    这时宋兵报告,捉到一个金国奸细,岳飞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当岳飞见
到那被捉的奸细时,便故意将他当做是自己派出去的人,责问他说:“你不
是张斌吗?前些日子我派你送信给刘豫,要他设法把兀术骗出来。谁知你却
一去不复返,我只好另派人去联系。如今刘豫已经答应到冬天把兀术引诱到
清河,并和我共同夹击。当初你为什么不把信送到呢?”奸细一听,逃生的
机会来了,也就顺水推舟,聪明地冒认张斌。岳飞说要他将功赎罪,令他再
送一封信给刘豫,信中叙述谋杀兀术的具体事宜,将信封成蜡丸。岳飞又嘱
咐道:“这回你一定要保守秘密,把信送到,这封信关系到我们抗金救宋的
大事。”这奸细连连点头承诺,想不到不仅保住了小命,还窃得重要情报。
他火速赶回金国,将信立即交给兀术,将所听到的又做了补充。金兀术勃然
大怒,立即撤销了刘豫的皇帝称号,并把他充军到临潢。

            练兵御倭寇

    公元 1555 年,明朝著名的将领戚继光被调到浙江。第二年 7 月,升任参
将,管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军务。他深切感到明军的腐败,就上书请
求练兵。在得到上司同意后,就迅速行动起来。
    他考虑到明军老兵大多狡猾,懒惰成性,旧习难改,就在当地招募了 4000
多具有爱国思想的矿工和农民。对这些新兵,戚继光进行了编组。最基层单
位叫队,每队 12 人,4 队为 1 哨,4 哨为 1 官,4 官为 1 总,每总约 800 人,
总设把总,官设哨官,哨设哨长,队设队长。
    戚继光对新组建的军队,严格地进行了教育和训练。一是养兵保民教育。
他认为军队本来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防御敌人侵略的。他教育士兵们说:
“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是杀百姓的东西,百姓们岂不是要你们杀贼?假使你
们果肯杀贼,守军法,不扰害,他们为何不奉承你们?”他的话大大激发了
士兵的抗倭立功的热情。二是武艺训练。戚继光教育士兵要学习实战的真武
艺,不要学花架子给人看。他规定了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让士兵反复训练。
三是教练阵法。戚继光根据江、浙的地理环境和倭寇的侵扰特点,创制了仅
由 12 人组成的鸳鸯阵及其变化阵。这些阵的最大的特点是长短兵器选用,攻
防结合,并易于变化,既便于消灭敌人,又利于保存自己,还有利于在江、
浙地区作战时运用。四是严格纪律训练。他严禁砍伐树木,毁坏土地,烧毁
房屋,奸淫掳掠,杀害战俘,并做到赏罚严明,当赏者虽仇也赏,该罚者虽
亲不免。他还以当时通俗的文字将各种号令张贴出来,做到人人能背诵下来。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军官身先士卒,与兵民同患难。
    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他所训练的 4000 新兵,在后来的抗倭战争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勇制胜

    努尔哈赤,是我国少数民族女真人的首领。在他的一生中,以勇制胜的
故事比比皆是。
    公元 1583 年,努尔哈赤年仅 25 岁。他以报祖仇、报父仇为名,率兵 100
人,英勇冲杀,三下五除二,就攻占了伦城。
    努尔哈赤起兵后,四方征战,统一女真的事业一步步取得进展。一次,
他率披甲之士 25 人、士兵 50 人,攻打哲陈部。因对方早有准备,努尔哈赤
毫无所获。当率军返回时,哲陈部所属四城的城主,合兵 400 多人,突然追
来。其中二城的城主已经接近了他们,努尔哈赤拨转马头,奋力挥刀,将一
名城主砍为两段,又转向四射,使另一名城主落马而亡。四城的追兵吓呆了,
不敢再追一步。努尔哈赤见敌众我寡,乘敌人惊魂未定,一面指挥步骑退却,
一面在城主的死尸面前停马,怒目而视。准备收尸的四城士兵呼叫道:“人
已经死了,为何不快些离去?还想吃他的肉吗?你快走吧,我们好收尸呢!”
努尔哈赤回答说:“你们的城主是我的仇人,幸好被杀,肉也是可吃的。”
说完,他让部队先行,自己做殿后,缓步骑马撤走。
    1585 年 3 月,努尔哈赤率马步兵 500 人再次讨伐哲陈部。途中遇到大水,
他令步骑四军,只留绵甲 50 人、铁甲 30 人,共 80 人继续前进。当兵进到浑
河畔时,敌人的 800 人已经凭河依山结阵以待。敌人的兵力十倍于己,以逸
待劳,其势汹汹,形势十分严峻。这时,努尔哈赤的部属,一个个吓得解下
盔甲,交给他人,准备逃跑。努尔哈赤见了,怒斥道:“你们平素在家,自
称英雄好汉,现在见到敌兵怎么就解下盔甲呢?”说完,与其弟穆尔哈齐及
几名侍卫,奋勇射杀,击毙 20 多个敌人。双方经过一阵厮杀,努尔哈赤汗流
浃背,气喘吁吁。他稍微休息一下,又骑马追敌。到了一山口处,远远看到
有一股 15 人组成的敌军奔上前来。努尔哈赤取下盔缨隐身待敌。等敌人逼近
时,他倾力射出一箭,敌首应声而倒。他弟弟穆尔哈齐接着射出一箭,又射
死一人。剩余敌人一片慌乱,吓得跳崖而死。努尔哈赤于是挥军凯旋。

            鏖兵台儿庄

    台儿庄是个镇名,在山东峄县境内。它地处枣(枣庄)台(潍坊)公路
的交会点上,控扼运河的咽喉,是通往徐州的必经之地。1938 年 3~4 月,
侵华日军急欲夺占徐州,以求打通津浦线,使南北日军联成一片。而中国军
政当局也决定在台儿庄与日进行会战。
    3 月 14 日,日军中与矶谷第 10 军团分路南下的板垣第 5 师团,对临沂
发动猖狂进攻。中国守军第 59 军同第 40 军协同抗击日军,经过 5 日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