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我看了一眼,我想知道更多,更多;我想获得这副眼镜,我渴望学习这种理论。
1993年春,艾华又来了,说她的书已经基本写好了,再来核实资料。我还是不太清楚艾华到底写了什么书。1997年艾华的书《中国的妇女与性:1949年以来关于女性性行为和社会性别的统治话语》出来后,我那时已经在美国,一个下午就把她的书读完了,我才知道她来中国到底是做什么来的!原来是这样的一本书!《二十一世纪》杂志于2005年2月号专门刊登了书评介绍这本书。而我那个下午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把书放下,一个人抿嘴微笑,意识到自己走了多么长的一条路才到达艾华的书。
1994年的秋天,我把十一岁的儿子留在国内,一个人向美国飞去,去留学。第一个学期我选的课全是与女权主义有关的:“女权主义理论与发展史”,“女权主义文学批评阅读。”妇女研究系的主任问,“你为什么要学女权主义?”“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一个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好姐妹。我想理解为什么我成为这样的女人。我想理解女人。”
就是从贝蒂·弗里丹的《无法命名的问题》一文读起,我进入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进入的领域:理论。我后来在1997年给朋友林木的一首诗歌中这样写到自己来美之后对理论的发现:
我的书架上——来美三年我有了三个书架——排满了
不整整齐齐的书:女权主义理论,文学理论,电影理论,理论——
我泡在理论中。生平头一次觉得理论比很多小说好看,
有时也比诗歌耐读。在中国的时候,有一次开玩笑,丈夫说我是
“哲学的天敌。”因为,女人没有理论的脑子。沈睿的头脑不是
理论的头脑。我有点恼怒,又觉得他也许说的对。
没有一个人对我说过我可以读懂理论书,从小到大,到我三十六岁。
……
我开始读女权主义。我知道女权主义在谈什么。
她们在谈论我的生活,我经历的一切,我感知的一切,
我的身体,我的疼痛,我的历史,我的命运。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经历了这一切。
我是和所有的女人一起,
我是和我的母亲,婆母,姐妹,古往今来,
我们是不如男人的人。
如果男人是人,我们女人只是半个人,或与“小人”等同,
如我们的思想奠基人孔子所说。
女人的脑袋比男人小,个子比男人矮,力气不如男人大,
为此,女人要服从比自己大的,高的,力气壮的。
要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即使他们全是笨蛋。
女人有月经,女人脏,女人是祸水,是狐仙。
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注意这里的语义错误:
常识:人类的一半是女人。
概念就这样被偷换了。男人自以为是整个人类。
(我记得同名小说被热烈地欢呼过。作者得意洋洋,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女人是男人欲望的对象,有什么不好?
女权主义要女人不当男人欲望的对象,可怖!”
这让人哭笑不得的论断。)
语言就这样安置了我们的位置:不得越位。
我们接受了。我的母亲乐于这个位置,她为我父亲作了一辈子的饭。
我的婆母乐于这个位置,她为公公洗了一辈子的衣服。
她们教育我也如此。我和她们一样,生孩子,洗衣做饭,尽力作好女人。
作好女人很难。真的。因为要牺牲,忘我,付出,爱他人而不爱自己。
男人为我们花钱,为我们买漂亮的衣服,买化妆品,
让他们喜爱,让他们白天和夜晚都情欲奔发。
女人的情欲很可耻。我母亲从未与我谈过性。
我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吓得不敢起床,
我以为只要躺在床上,血就不会流出。
女人的性高潮,这让男人害怕和渴求的神秘收缩,
使身大力壮的男人发疯,使瘦弱的男人发狠。
女人的情欲只有男人才能满足,
女人在自己的情欲之外。
我还想上学(3)
我们用谎言喂养自己:
女人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能干,
一个家庭的稳定靠一个不怎么聪明和能干的女人。
伟大的男人需要弱智的女人衬托和崇拜,
当一个伟大的男人遇到一个能干和聪敏的女人,
他就渺小起来。这个逻辑我不大明白。
我爱男人。我相信他们是报纸头版上的照片,
他们主宰我们国家的命运。
他们在召集重要的会议,讨论权力的再分配。
他们决定诗歌的前途。他们决定诗歌该怎样写。
我爱我的男人,爱他的身体,爱和他做爱,
爱在他的臂弯里睡去,枕着他的汗水和鼾声。
我为远行的丈夫整理行装,等着远行的他归来。
我是一个好女人。
……
我就这样开始学习女权主义。
我发现我和男人一样能读理论书。我信仰男女平等。
这就是女权主义的定义。我成了女权主义者。
如果你相信这个原则,你也是女权主义者。就这么简单。
女权主义不是魔怪。如果你相信女人也是人,
你就是女权主义者。女权,女人作人的权利。
如果你嘲笑它,蔑视它,你就是在帮助剥夺你的姐妹母亲作人的权利。
女权,不是用一种压迫代替一种。而是,在男女不平等的历史和现实中,
为男女平等的未来开路,如果作为人,我们向往更好的未来,
女权的实现还只是蓝图。
你说我不该“为女权而女权”。
为什么?为女权而女权有什么坏处?
难道应该为男权而女权?
千年的历史已为男权安排了女权的位置,
在两千年的最后几年,聪敏的女人还要假装低着头,以衬托男人的高大?
“造反有理!”我曾是个红小兵,我相信对既存的规则的挑战,
这才是艺术的哲学。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对既存的诗歌挑战。
“妈妈,伟大的画家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画。”
我的儿子决心当一个画家。
我决心当一个有女权的女人。我不是第一个。
我甚至对爱过的人怀有深深的亲密亲情。但是,
我就要四十岁了。我不再接受“像男人的男人。”
我爱的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
如果他爱我,他应该跟我站得同样的高,
如果他爱我,他应该懂得,我爱自由,爱思想,爱戴闪光的耳环和叮当的手镯,
不为他人,仅仅为我自己的快乐。
把这首近十年前写的诗摘抄在这里,因为这首诗歌描绘了我走向女权主义的过程。也表达了我对女权主义的基本理解。
在我看来,女权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人权,是女性的基本人权。在中国,女性的很多基本人权还没有实现。仅仅是性别的不同,很多女孩子生下来就被家里抛弃;就没有机会求学;就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身体,性的特权主要还掌握在男性手里;在工作提升,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女性还是次要的一性。甚至国家工作人员,女性的工作权利由于国家的硬性规定也比男性少五年。虽然在中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英文的feminism被翻译成了“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性别立场。但是我坚持使用女权主义,因为我认为feminism是争取女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权力的一种思想。
我还想上学(4)
而女权主义这个词让很多人很反感。那时与我还在一起的丈夫,从来不屑读任何女权主义的书,就常常鄙夷地说,“你们女权主义者,就是喜欢开诉苦大会,诉说自己的种种受压迫”。他时时刻刻都表示很看不起女权主义,因为女权主义太个人经验化,直接联系到个人的生活,不像其他的主义,都抽象,都难读,都形而上学。在他看来,女权主义是如此具体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相连,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主义的“高贵”。
我不懂他的逻辑。对很多人来说,理论好像得是抽象的,与现实无关的,似乎是一种超人的特权。我暗想,如果一种社会理论脱离个人经验,脱离现实(现实是通过我们个人经验存在的),那种理论,到底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呢?我以为社会理论只有对经验,特别是个体经验说话才有意义,才有关,才在理。如果工人阶级对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切身体会,马克思主义对他们就是身外之物,毫无意义。如果结构和解构主义不帮助我们认识隐含的社会力量和结构,我们干吗要了解结构和解构的操作方式?社会理论的意义是解释现实,洞察实践,而现实和实践都是通过个体存在的。女权主义理论的真正意义就是:因为这种理论谈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个体的存在在性别造成的压迫和不平等的制度中的位置,是女人生活的经验和在经验表象下的社会机制、结构、意识形态的综合作用。女权主义从个人经验出发,达到对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等本质的认识。从个人经验,个体存在出发,是女权主义的分析策略。正如女权主义响亮地宣称:“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1998年,我在国内,几个所谓诗人名流正在吃饭,就顺便把我邀过去了。席间酒水杯盏之间,某位心怀莫名其妙的目的人突然说:“沈睿现在是女权主义者了!”本来是热热闹闹的吃喝玩乐突然安静下来,席间有三四位女士,看得出来她们与这些名流都有特殊关系,也都以有距离的目光看着我,好像我突然成了阶级异己。那位据说是中国的叶塞宁的诗人突然站起来,大声宣告:“女权,什么女权!女人永远不可能有权,因为她们永远得在下面。”他很得意,似乎说出了真理。这种赤裸裸的性暗示,在酒醉微醺之后,也许不是过于粗俗,但是何其太雅!我觉得悲哀,悲哀的是某些中国知识男性对女性理解的浅度,对他们自己理解的浅度,甚至对人类美好的性生活的理解的浅度!我忍不住说出了我一生最为公开的对性的观念。我平淡地说:“女人只能在下面吗?那你的性生活也太单调无聊了。”中国的叶塞宁或许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话,激动地拍桌子大叫:“难道女人可以在上面吗?难道可以吗?”我说:“你没听说过台湾妇女的口号吗?‘不要性骚扰,要性高潮。’”我左右环看,那席间的女性都很鄙夷地看着我。台湾女性的立场是女性的性主动权。女性不仅仅是男性的欲望对象,女性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可是面对这些无法说通的人,我离开了,觉得实在说不下去了。
正是这些经验使我进一步走向女权主义。我决定不仅要研究女权主义,还要拿一个妇女研究的学位。2001年,我获得了俄勒冈大学妇女研究学研究证书学位。这是一个类似副硕士学位的学位,是俄勒冈大学妇女研究系颁发的最高学位。
2001年6月16号,我特地回到俄勒冈大学,参加妇女研究系的毕业典礼。在美国我得到了硕士、博士学位,但是我都没有参加毕业典礼。可是,我特地去了妇女研究这个学位的典礼。因为对我来说,这个典礼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那天妇女研究系共有20多位本科生,6位研究生取得学位。典礼上,系主任请每个人谈一谈你为什么选择妇女研究为专业。我坐在人群中,心潮起伏。我想到自己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40多年的生活,想到中国的女诗人伊蕾,那位以写《独身女人的卧室》而闻名的伊蕾。
我跟伊蕾并不熟悉。我们只见过几面,连朋友都算不上。1990年的冬春,伊蕾不速来访。我当时并不知道她的人人皆知的故事。由于丈夫还没到家,伊蕾和我有了单独相处的一两个小时。伊蕾对我讲了她那时的丈夫——某作家——因与什么少女有关而犯罪的事。伊蕾一边说,一边哭。我问她为什么不离婚。伊蕾说,她不想离婚。“是多么难找到一个男人!”我听了后,默然。这就是我们这些男女平等思想中长大的女性的命运吗?伊蕾叹气,“沈睿,我三岁的时候就老了。” 伊蕾就这样离开了中国。
1995年夏天,我回国去看孩子。伊蕾也正从俄国回来,正好来我家。当时的什么小报说她正在做生意。我问及她的生活,她说那些谣传都是胡说八道。她的确在努力赚钱,一个独身女人要养活自己啊。她开着玩笑。她问及我在美国做什么。我说我在学女权主义。不过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学下去,因为没有奖学金,可能就学不了了。伊蕾一把握住我的手说:“你一定要学下去!我赚钱给你去学习,沈睿你记住,你不是给你一个人学的。你是为我们所有人去学的。”伊蕾的手突然紧紧地抓着我的手,她抓得那么紧,我感到她的手的压力和她的语气的急迫。
2001年夏天的那个下午,我站在了俄勒冈大学妇女研究系典礼上,接过了我证书,讲述了伊蕾的故事。自那次一别,我就再没有和伊蕾联系过。那刻,我站在那里,呼唤伊蕾。我说:“伊蕾!我得到证书了!伊蕾,你听到了吗,我拿到证书了!我是为我们学的!”
回顾上30年中国女性的精神历程,我想,是有一大批知识女性从不同角度走向了女权主义。我们几乎都是从个人出发的,个人的经验构成了我们精神历程的基础。我们从小被教育相信男女平等,相信我们与男性一样。我在唐山地震前一天的行军就是一代女性这个信念的象征。然而,生活现实,特别是日常的生活现实挑战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一个一个地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成为了女权主义者。
在中国,女权主义者活动领域目前主要是学院、新闻出版和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在学院,如果在图书馆查一下近些年出版的书的目录,博士和硕士论文的目录,我们会发现女权主义者在女性知识分子中的扩大每年都是以倍数增长的。北京国家图书馆目前(2006年2月)在女性主义条目下共有191本书,只有7本是1994年我离开中国之前存在的,其中三本是硕士或博士论文,从没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