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 作者德黑格尔着贺麟译·txt-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意识到的丧失了它的独立自在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忠于它自身,力求征服它的对方,
即在思维自身中以完成解决它自身矛盾的工作。
〔说明〕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
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当思维对于依靠自身的
能力以解除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表示失望时,每退而借助于精神的别的方式或形态〔如
情感、信仰、想象等〕,以求得解决或满足。但思维的这种消极态度,每每会引起一种
不必要的理性恨(misologie),有如柏拉图所早已陈述过的经验那样,对于思维自身的
努力取一种仇视的态度,有如把所谓直接知识当作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的人所取的态度
那样。
§12
从上面所说的那种要求而兴起的哲学是以经验为出发点的,所谓经验是指直接的意
识和抽象推理的意识而言。所以,这种要求就成为鼓励思维进展的刺激,而思维进展的
次序,总是超出那自然的、感觉的意识,超出自感觉材料而推论的意识,而提高到思维
本身纯粹不杂的要素,因此首先对经验开始的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这样,
在这些现象的普遍本质的理念里,思维才得到自身的满足。这理念(绝对或上帝)多少
总是抽象的。反之,经验科学也给思维一种激励,使它克服将丰富的经验内容仅当作直
接、现成、散漫杂多、偶然而无条理的材料的知识形式,从而把此种内容提高到必然性
——这种激励使思维得以从抽象的普遍性与仅仅是可能的满足里超拨出来,进而依靠自
身去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可说是思维对经验科学的内容及其所提供的诸规定加以吸取,
另一方面,使同样内容以原始自由思维的意义,只按事情本身的必然性发展出来。
〔说明〕对于直接性与间接性在意识中的关系,下面将加以明白详细的讨论。不过
这里须首先促使注意的,即是直接性与间接性两环节表面上虽有区别,但两者实际上不
可缺一,而且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关于上帝以及其它一切超感官的东西的知识,
本质上都包含有对感官的感觉或直观的一种提高。此种超感官的知识,因此对于前阶段
的感觉具有一种否定的态度,这里面就可以说是包含有间接性。因为间接过程是由一个
起点而进展到第二点,所以第二点的达到只是基于从一个与它正相反对的事物出发。但
不能因此就说关于上帝的知识并不是独立于经验意识。其实关于上帝的知识的独立性,
本质上即是通过否定感官经验与超脱感官经验而得到的。——但假如对知识的间接性加
以片面的着重,把它认作制约性的条件,那末,我们便可以说(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多
少意义),哲学最初起源于后天的事实,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其实,思维本质上就是
对当前的直接经验的否定),正如人的饮食依靠食物,因为没有食物,人即无法饮食。
就这种关系而论,饮食对于食物,可以说是太不知感恩了。因为饮食全靠有食物,而且
全靠消灭食物。在这个意义下,思维对于感官经验也可以说是一样地不知感恩。〔因为
思维所以成为思维,全靠有感官材料,而且全靠消化,否定感官材料。〕但是思维因对
自身进行反思,从而自身达到经过中介的直接性,这就是思维的先天成分(das Aprior
ische),亦即思维的普遍性,思维一般存在它自身内。在普遍性里,思维得到自身的满
足,但假如思维对于特殊性采取漠视态度,从而思维对于它自身的发展,也就采取漠视
态度了。正如宗教,无论高度发达的或草昧未开的宗教,无论经过科学意识教养的或单
纯内心信仰的宗教,也具有同样内在本性的满足和福祉。
如果思维停留在理念的普遍性中,有如古代哲学思想的情形(例如爱利亚学派所谓
存在,和赫拉克利特所谓变易等等),自应被指斥为形式主义。即在一种比较发展的哲
学思想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抽象的命题或公式,例如,“在绝对中一切是一”、
“主客同一”等话,遇着特殊事物时,也只有重复抬出这千篇一律的公式去解释。为补
救思维的这种抽象普遍性起见,我们可以在正确有据的意义下说,哲学的发展应归功于
经验。因为,一方面,经验科学并不停留在个别性现象的知觉里,乃是能用思维对于材
料加工整理,发现普遍的特质、类别和规律,以供哲学思考。那些特殊的内容,经过经
验科学这番整理预备工夫,也可以吸收进哲学里面。另一方面,这些经验科学也包含有
思维本身要进展到这些具体部门的真理的迫切要求。这些被吸收进哲学中的科学内容,
由于已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取消其顽固的直接性和与料性,同时也就是思维基于自身
的一种发展。由此可见,一方面,哲学的发展实归功于经验科学,另一方面,哲学赋予
科学内容以最主要的成分:思维的自由(思维的先天因素)。哲学又能赋予科学以必然
性的保证,使此种内容不仅是对于经验中所发现的事实的信念,而且使经验中的事实成
为原始的完全自主的思维活动的说明和摹写。
§13
上面所讨论的可以说是纯粹从逻辑方面去说明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另外我们也可以
从哲学史,从外在历史特有的形态里去揭示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外在的历史观点来看,
便会以为理念发展的阶段似乎只是偶然的彼此相承,而根本原则的分歧,以及各哲学体
系对其根本原则的发挥,也好象纷然杂陈,没有联系。但是,几千年来,这哲学工程的
建筑师,即那唯一的活生生的精神,它的本性就是思维,即在于使它自己思维着的本性
得到意识。当它(精神)自身这样成为思65导言维的对象时,同时它自己就因而超出自
己,而达到它自身存在的一个较高阶段。哲学史上所表现的种种不同的体系,一方面我
们可以说,只是一个哲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罢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
那些作为各个哲学体系的基础的特殊原则,只不过是同一思想整体的一些分支罢了。
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前此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体
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
哲学体系。
〔说明〕鉴于有如此多表面上不同的哲学体系,我们实有把普遍与特殊的真正规定
加以区别的必要。如果只就形式方面去看普遍,把它与特殊并列起来,那么普遍自身也
就会降为某种特殊的东西。这种并列的办法,即使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中,也显然不
适宜和行不通。例如,在日常生活里,怎么会有人只是要水果,而不要樱桃、梨和葡萄,
因为它们只是樱桃、梨、葡萄,而不是水果。但是,一提到哲学,许多人便借口说,由
于哲学有许多不同的体系,故每一体系只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哲学本身,借以作为轻蔑
哲学的根据,依此种说法,就好象樱桃并不是水果似的。有时常有人拿一个以普遍为原
则的哲学体系与一个以特殊为原则,甚至与一个根本否认哲学的学说平列起来。他们认
为二者只是对于哲学不同的看法。这多少有些象认为光明与黑暗只是两种不同的光一样。
§14
在哲学历史上所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也同样是在哲学本身里所表述的思维进展
的过程,不过在哲学本身里,它是摆脱了那历史的外在性或偶然性,而纯粹从思维的本
质去发挥思维进展的逻辑过程罢了。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本身就是具体的,而且就是理念;
并且就思想的全部普遍性而言,它就是理念或绝对。关于理念或绝对的科学,本质上应
是一个体系,因为真理作为具体的,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开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联系在
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统一体,换言之,真理就是全体。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
然性,只有通过对各环节加以区别和规定才有可能。
〔说明〕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
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
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设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许多哲
学著作大都不外是这种表示著者个人的意见与情绪的一些方式。所谓体系常被错误地理
解为狭隘的、排斥别的不同原则的哲学。与此相反,真正的哲学是以包括一切特殊原则
于自身之内为原则。
§15
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的理念在每一部
分里只表达出一个特殊的规定性或因素。每个单一的圆圈,因它自身也是整体,就要打
破它的特殊因素所给它的限制,从而建立一个较大的圆圈。因此全体便有如许多圆圈所
构成的大圆圈。这里面每一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些特殊因素的体系构成了整个
理念,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每一个别环节之中。
§16
本书既是全书式的,则我们对它的特殊部门将不能加以详细的发挥,但将仅限于对
这几门特殊科学的端绪及基本概念加以阐述。
〔说明〕究竟需要多少特殊部分,才可构成一特殊科学,迄今尚不确定,但可以确
知的,即每一部分不仅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且必须是一个有机的全体,不然,就不成
为一真实的部分。因此哲学的全体,真正地构成一个科学。但同时它也可认为是由好几
个特殊科学所组成的全体。——哲学全书与一般别的百科全书有别,其区别之处,在于
一般百科全书只是许多科学的凑合体,而这些科学大都只是由偶然的和经验的方式得来,
为方便起见,排列在一起,甚至里面有的科学虽具有科学之名,其实只是一些零碎知识
的聚集而已。这些科学聚合在一起,只是外在的统一,所以只能算是一种外在的集合、
外在的次序,〔而不是一个体系〕。由于同样的原因,特别由于这些材料具有偶然的性
质,这种排列总是一种尝试,而且各部门总难排列得匀称适当。而哲学全书则不然。
第一、哲学全书排斥只是零碎的知识的聚集,例如,文字学似属于此类的知识。第
二、哲学全书还排斥基于武断任意而成立的学科,例如纹章学。这类的学科可以说是完
全是实证的。第三、也有别的称为实证的科学,但有理性的根据和开端。这类科学的理
性部分属于哲学,它的实证方面,则属于该学科特有范围。这类科学的实证部分又可分
为下列各种:
(一)有的学科开端本身是理性的,但在它把普遍原则应用到经验中个别的和现实
的事物时,便陷于偶然而失掉了理性准则。在这种变化性和偶然性的领域里,我们无法
形成正确的概念,最多只能对变化的偶然事实的根据或原由加以解释而已。例如法律科
学,或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系统,首先必需有许多最后准确决定的条款,这些条款的设定,
是在概念的纯理决定的范围以外。因此颇有视实际情形而自由伸缩的余地,有时,根据
此点,可以如此决定,根据彼点,又可以另作决定,而不承认有最后确定的准则。同样,
如“自然”这个理念,在对它进行个别研究时,亦转化为偶然的事实。如自然历史、地
理学和医学等皆陷于实际存在的规定,分类与区别,皆为外在的偶然事实和主观的特殊
兴趣所规定,而不是由理性所规定。历史一科也属此类,虽说理念构成历史的本质,但
理念的表现却入于偶然性与主观任性的范围。(二)这样的科学也可以说是实证的,由
于它们不认识它们所运用的范畴为有限,也不能揭示出这些有限的范畴和它们的整个阶
段进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过渡,而只是把这些有限的范畴当作绝对有效用。此种实证科
学的缺陷在于形式的有限,正如前一种实证科学的缺陷在于质料的有限。(三)与此相
关的,另有一种实证科学,其缺陷在于它的结论所本的根据欠充分。这类的实证知识大
都一部分基于形式的推理,一部分基于情感、信仰和别的权威,一般说来,基于外界的
感觉和内心的直观的权威。例如,许多建筑在人类学、意识的事实(心理学)、内心直
观和外在经验上面的哲学,便属于这类实证科学。此外还有一种科学,即仅仅这门科学
的叙述的形式是经验的,而把仅仅是现象材料的感性直观加以排列整理,使符合概念的
内在次序。象这样的经验科学,把聚集在一起的杂多现象对立化,而扬弃制约它们那些
条件的外在偶然的情况,从而使得普遍原则明白显现出来。——依这种方法,实验物理
学和历史学等将可阐述成为以外在形象反映概念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前者为认识自然
的理性科学,后者为理解人事以及人类行为的科学。
§17
谈到哲学的开端,似乎哲学与别的科学一样,也须从一个主观的假定开始。每一科
学均须各自假定它所研究的对象,如空间、数等等,而哲学似乎也须先假定思维的存在,
作为思维的对象。不过哲学是由于思维的自由活动,而建立起自身于这样的观点上,即
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而且哲学开端所
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
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这样一
来,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因而哲学便没有与别的科学同样意义的
起点。所以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才可以这样说,至于哲
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
换句话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