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瑜珈--改变生命能量的20个法则-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财富只是手段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胥黎(AlexHuxley)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目的与手段》(EndsandMeans)。我们往往看不清楚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以至于把目的错当成手段,把手段混淆为目的。
根据印度传统的哲学,人生追求的目的有四个,分别为:美德,财富,欲望,心灵解放。值得注意的是,财富和欲望是夹在美德和心灵解放之间的。如果失去一前一后的限制,财富和欲望就会让人迷失方向,心静不下来,饱受压力的煎熬。人们往往因为不懂如何让此二者受到美德和心灵解放的规范,而觉得迷失、焦虑和压抑。
盲目地追逐财富和欲望就是跟人生的目的脱节。财富是手段,不是目的。可是我们把人生耗在手段上,把手段当成目的,却永远达不到这个目的。一无所有时,希望能有一百元就好,有了一百,即想要一千,有了一千就想要一万,有了一万就想要百万,有了百万就想要千万要亿,要拥有所有的公司,要拥有整个地球,甚至一个半地球。这就是人类目前的处境,我们想拥有一个半地球,至少是一又四分之一个地球。根据生态学家的研究,人类现在消耗的资源比地球能负荷的极限已超出了四分之一。所以,我们不只要整个地球,而是要一又四分之一个地球!
为什么我们感到压力和焦虑永无止尽?因为欲望永无止尽,因为没有为自己的欲望设下限制。要确定限制的范围,首先要思考几个问题,有哪些东西是真正需要的?要这些东西的目的何在?即使物质生活已经很富足了,每个人也都应该花15分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试着去思考,不要让心思漫游到不相干的事情上去。
财富不等于欲望:对治我们…
s对治我们的心
人生所有的决定都是心念的产物,心念是一切行为的原料。所以,思考人生的问题时,不论是感情纠葛、人际关系、终身大事,乃至是否要投资某个项目等等,都不要在情绪激昂、心思游移不定、情绪不稳定、受了刺激或感到害怕的时候做出决定。
首先,学会把心静下来。你的心属于自己,不属于别人,没有人可以扰乱你的心。不要说:〃某某人让我心烦!〃他们怎么能让你心烦?难道他们把电脑连接到你的头顶上,然后把困扰下载到你的头脑里吗?就算他们真能做到,难道你就不能在他下手的时候关机吗?所以,没有人可以扰乱你的心,心是属于自己的。让自己的心停留在不稳定、激动、迷乱的状态,或者让它静下来,找到按钮你就能控制。给自己15分钟,进入放松状态,仅仅15分钟。
静坐可以把心念带入一个宁静的地带,只有心真正清净了,像清澄如镜的湖面,该做的决定,正确的见解,才会如一轮皎洁的明月投影到心湖。应在那样的心境中,决定是否接受或淡出一段关系,是否同意子女的亲事,是否该做某项投资。如果心还陷于欲望的深渊里,不要在那个当下做出决定。如果你还在想:〃啊,我真的想要,我该怎么得到?〃那你是用偏见、成见做的决定。人际关系的失败、情绪的失控、心绪的迷乱、投资决策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在做出决定之前先把心静下来。
所以,首先要学习对治我们的心。然而,现在全世界的教育制度都不教我们该怎样去引导自己的心,让心引导人生,连父母也不懂教子女此点。一旦能把心静下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湖面是平静的,它就会完整地映照一轮明月。假如向湖心投入一颗石子,明月的倒影就会破碎,这就是我们做决定的情形,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要挣扎着做出决定。许多人问我:〃为何我如此不知所从,生命要如此挣扎?〃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就会为发问的人感到难过,这样简单的事,为什么他们偏偏不明白?问题的根源是自己的心,要先从心入手。
1969年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教书,同时在明尼亚波利斯主持一所静坐中心。那时我刚遇见我的上师拉玛,他刚来到美国,要在美国推广喜马拉雅瑜珈,需要经费筹建喜马拉雅瑜珈学术单位,他要所有的弟子帮他募款。分配给我的筹款任务是五万元美金,我的祖父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钱!我对生意、理财完全不懂,只是个印度哲学的学者,一个力量微薄的教人静坐的老师,我该怎样去募款?向谁募?我如何开得了口?当时我的心念不断地在这些问题上纠缠。
因为迟迟没有开始募款,有一天上师拉玛对我说:〃你啊,困死在钱上面了,那我的事怎么办呢?即使是为了完全无私的目的募款,你也开不了口,所以我说你被钱困住了。记着,你不是在为自己募款!〃被自己最敬爱的上师训斥了一顿,你会怎么办?离开他?如果等了一千辈子才碰到的上师,给你的第一项任务你就交了白卷,然后离开他,你能再等一千辈子吗?
所以我坐在椅子上,琢磨在静坐中心的学习者之中,该找谁,谁比较好说话?谁的经济状况还过得去?并且拟了一份名单。本打算第二天开始给他们打电话,再想想,觉得还是不要拖了,决定马上打电话。名单上面的第一位是我认为比较容易答应的人,我就硬着头皮走到电话机旁边。我的手刚放到电话机上,电话忽然响了。是我的上师,他只说:〃孩子,不是这样做的,先把心稳住!〃电话随即挂断。在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我不知道是谁把我的心稳住了,在那个当下,我的心里忽然清清楚楚,一切都明白了,不再怀疑,不再害怕了。
我拨通名单上的第一位的电话,我说:〃我的上师要办一个喜马拉雅瑜珈学术单位,推广瑜珈和静坐。他需要资金赞助,我负责帮他募集五万元,希望你能分担一千元。〃对方说:〃哦,好的,阿瑞亚博士,没问题!〃什么!?就这么简单?他居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当心里明白了,要走的路就一目了然,不再畏惧,不再犹豫,不再焦虑,不再怀疑。接下来也没有人拒绝我。于是我决定待筹到两万一千元时,请所有捐款的人到家中来与上师共进晚餐,我会当跑堂为大家服务。但是到了晚餐当天,我只筹到两万元,还差一千元。我就开了一张两万元的支票,放入信封。我当了一晚跑堂,晚餐后我们一起把信封送给上师,我还打趣说,我的小费是一千元。上师收下信封就回去了,我还在想,为什么就偏偏差了一千元?两小时后,电话来了,是我的上师,他说:〃小子,你的心愿达到了,刚才正好有人捐了一千元给我。〃
财富不等于欲望:挣钱的三…
s挣钱的三个目的
很多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总是在不断地挣扎。如果基本生活已经没有后顾之忧,温饱早就解决了,为什么还要挣更多钱?挣钱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总在挣扎,总要挣更多的钱,是因为要还债。这不是金钱的债务,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在为我们默默地服务,照应我们,所以我们一生都在欠他人的债。不只是父母、亲人、朋友,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为我们付出,从还是粘在母亲子宫里的一小块肉浆开始,我们就不停地在索取。当然,经济学的课程不讲这个,MBA学院也学不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身上穿的衣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认为,这衣服是你付钱买来的。别人在毒辣的太阳下种植棉花、收成,然后又经过清洗处理,抽纱、编织、裁剪、缝纫,这些劳动价值不可能用区区几十元就还清。那几十元是它的商业价钱,不是它的价值。你取走的价值,就是你对别人负的债,是无法用金钱还清的,只有靠付出相对的价值来还。你没办法计算喝了母亲的奶水该付给她多少钱,只有用别的方式报答她,比方说,为另一个生命付出奶水。
所以,不要天真地以为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挣钱,为了生活,那只是表面的意义,深层的目的是为了还债,回报他人为你付出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人即使不愁吃穿也要继续工作的原因,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此点,还在把手段当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许会少一些挣扎,多一些平和。这是挣钱的第一个目的。
挣钱的第二个目的,是满足人性的欲望。也许有人会惊喜地说:〃什么?其他人天天提醒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你却告诉我可以去满足欲望?我太喜欢阿瑞亚博士了!〃
不要误会,知道人性基本的欲望是什么吗?其实每个人内心真正的欲望是为他人奉献,这是爱的欲望,是分享的欲望,是付出的欲望。只不过人们不把它当成是欲望。我去到世界各地,很多地区的人民告诉我,他们常常觉得有种挥之不去的孤寂感,这跟拥有多少财富无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人性中要去分享和付出的基本欲望。很多民族的节日里,人们会彼此送礼物,为什么要花费金钱去送礼?因为送东西出去,我们会感到开心。既然如此,何不天天过节,满足那付出的欲望呢?
诚心诚意地捐献十分之一出去,你可能会得到双倍的回报,但是不要为了想得到回报而捐献!捐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如果真正做到,你的财富一定会增加。
印度最古老的哲学典籍是《奥义书》,其中最早的一部是《自在奥义书》(Ishopanishad),书中有一段告诫的警句是:tenatyaktenabhunjitha,〃享受你的牺牲〃。不要仅仅捐献你收入的十分之一,还要把你的精力、心念的十分之一,无私地奉献给别人。这是成功的秘诀,不论是感情上还是事业上都一样。今天,你把十分之一的时间无私地用于服务他人了吗?能够无私地奉献,并享受奉献的人,才算真正富有。
无私不只是不期望得到金钱上的回报,真正的无私是不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许,不希望因付出而得到肯定,只是默默地付出。如此,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得到幸福快乐的收获是如此的丰盛。心灵的修行不只是每天祷告几句,或者静坐15分钟而已,还要把每天十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为别人着想,把十分之一的精力贡献出去,把饭菜的十分之一请别人分享,买了十件衣服,第十一件为送人而买,这就是十分之一的道理,就是tithing。然后,幸福感会不请自来。
所以,尽管去满足人性的欲望吧,尝试默默地付出,去奉献,不要期待回报。如果一无所求,你终将无所不有。没有任何事是偶然或孤立的,事件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例如,你又不认识我,可能对我一无所知。你为什么会读到这本书呢?你的每一个念头都记录在因果循环之中,不需要写在笔记本上,也不必用电脑储存,终究会回到你身上,善的念头回来是善的,恶的念头回来是恶的,回来的念头可能比原来的强十倍百倍,这要视念头的强度,念头的专注力以及念头是否清明而定。
此处所讲的付出和奉献,最好能把它与工作相结合。我通常用的例子是一位在大公司担任总机接线员的小姐,上班时来电非常多,有时十条线同时响起,她忙到下班的时候仍耐心地接听每一个电话。为什么?有人可能会觉得,因为这是工作要求,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态度。这位总机小姐的回答却是:用悦耳的语气讲话,散播温柔的气氛,是我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义务。
同样的行为,心态却完全不同,总机小姐就是在工作中奉献了十分之一。公司付给员工工资,并不是因为她接电话时语调温柔,总机小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她觉得每个人都有义务用悦耳的声音把甜蜜散播人间。说起来容易,若十条电话线同时响起,还能记得这道理就不容易了,但是并非不可能,这是修养的功夫。如果静坐的功夫很好就能做到这点,在静中、动中都能保持心境的平静,这就是动禅,在动中禅修,声音自然会平和,也不用提醒自己静下来,因为你一直在静中。
那么,心中起了恶念怎么办?答案是:训练自己生出善念以取代恶念。这就是观照力,时时留心自己的起心动念。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刷消费卡,每次起了负面的念头就刷一次卡。〃嗯,刚才那个念头是负面的,唉,我的账户被扣了一笔。〃要对每一个念头都清清楚楚,时时观照。慢慢地,就自然形成观照的习惯,以至于每刷一次卡,就心生警惕,立刻把善念存入账户,把负债清掉。举个例子,你去店里买东西,老板的态度很不耐烦,你会烦躁:这人真没礼貌,为什么我偏要来这家店?这是一种反应。另一种反应是:也许他今天头痛,也许他刚刚接了一个让他不安的电话,如果我对他微笑,也许可以平抚他?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改变自己对事对人的负面看法,至于选用什么手段,则由自己决定。那个微笑会留下记录,在某时某地以某种方式回报给你,只不过你未必能把它跟某件善行善念对上号。
本章主要指出挣钱的三个目的。第一是为了还债,回报别人为你做的一切。第二是让你可以付出奉献,满足人性的欲望。第三,是为了心灵解放。
当有朝一日想要深入心灵修行的时候,你需要准备一笔钱,以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从现在开始规划你的人生吧,存一笔钱作退休之用。退休了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让你从世俗的工作中隐退,专心深入心灵的修行。若能这样,后半生就不会寂寞空虚,而将充满生机和创意。
如何保有无穷的精力(1)
6。如何保有无穷的精力
精力就是创造力。
有时我们觉得精力不足,有时又觉得精力充沛;时而感到很脆弱,时而又感到很坚强。当觉得脆弱的时候,我们会缺乏上进心、记性和集中力。因此会觉得疲惫,对某事、某人、某种困境、自己的工作等,都会产生无力感,觉得熬不过去。此时,我们把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
在人类的字典里,最软弱的字就是〃我〃。一般人凡事只想到我,以写信为例,一封信里面〃我〃就用了很多次:我想,我希望,我觉得,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