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恩-no+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法律依据,可据此直接控告任何政府的歧视行为。今日有很多人认为,这份协议里的许多内容将成为下一次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一部分。
1998年,世界各地的公民团体以同样的方式,发动反多边投资协议的运动,许多类似的团体也宣布准备好抵抗企业界对选择性采购法的进攻。自由缅甸的运动人士宣誓要让NFTC诉讼案中的企业现身,将其列入抵制名单。他们并指出,地方政府不管有没有官方正式的决议案,都可任意执行自己的〃抵制类固醇〃方案。温哥华市即为焦点案例。1989年,时值抵制种族隔离运动的尾声,温哥华通过选择性采购法案,禁止市府车辆使用壳牌石油,只因该公司在南非颇具争议的交易。类似的法案也在多伦多、渥太华和维多利亚通过大多与贷款给南非的银行有关。不过加拿大壳牌公司决定控告温哥华市政府歧视。这个案件历时近五年,直到1994年2月,加拿大最高法院才以五比四的些微差距判决壳牌胜诉。法官约翰?索平卡(John Sopinka)的书面报告表示,市议会对壳牌确有歧视之实,而议员依法决定购买案时,考虑的只能是温哥华人民的权益而非南非人民。他总结道,抵制壳牌石油〃是为了影响市政府所管辖范围外的事务,对市民并没有任何可见的益处〃。
第89节:社区行动:推动选择性采购(4)
壳牌得到自己想要的:温哥华市的汽油合约。不过这家公司的麻烦还没结束。肯?萨罗-维瓦被判处吊刑后,壳牌再度变成国际指责的焦点,当地山形俱乐部(Sierra Club)抗议人士再次游说温哥华市议会与壳牌脱离关系。由于最高法院已经作成判决,因此市议会不能正式通过另一条选择性采购法案。不过,无独有偶,1997年7月8日,市议会将一笔600万美元的救护车及警车燃料合约,交给壳牌的竞争者雪佛龙(Chevron)。市府的决定有可能单纯基于各家公司的竞标,不过无疑人权问题亦是其中因素。大温哥华流域内包含了面积较小的北温哥华市;就在合约交给雪佛龙前不到四个月,北温哥华市议员投票无异议通过斥责壳牌在奥格尼地区所作所为的谴责案,并指示所有员工拒买壳牌石油。〃我们必须对企业表明立场,反对壳牌对奥格尼人的强暴行径。〃一位市议员表示。而由于北温哥华决议只是表明市府的信念,并没有提到市府合约,因此壳牌不能上诉。当合约送到雪佛龙手上时,每周在壳牌加油站外站岗长达一年多的温哥华环保人士,全都把这件事当成胜利一般庆祝。
不过这真的是胜利吗?不到一年后,33岁的抗议人士欧盈波(Bola Oyinbo)领导在尼日利亚翁多省(Ondo)占领雪佛龙石油驳船的活动,他写道:
正当我们要离开时,却看到三架直升机飞过来,像老鹰扑向小鸡一样。我们根本没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直升机一辆接着一辆着陆,卸下一队队的士兵,我们只听到枪声和开火声。事实上他们在飞机还没着陆前就开始对我们扫射,到处都射。阿鲁利卡和裘利倒下。他们当场就死了。附近的赖利冲到他身边想扶他起来,也一样中弹了。更多士兵出现,更多的人中弹。我一些同事从船上往下跳进大西洋,其他人跑进平台里。场面混乱得像群魔殿。他们发射催泪瓦斯。所有的直升机都是白人驾驶……我们毫无防备,更完全无害。
这场抗议于1998年5月25日和平揭幕,三天后却在血腥中结束,两名抗议者身亡。这与五年前萨罗-维瓦领导反壳牌石油的抗议活动相像得近乎诡异。〃去阿沃伊(Awoye)社区,看看他们做了什么。〃欧盈波写道,〃那里所有的东西都死了:红树林、热带雨林、鱼、干净的水、野生动物等。一切都被雪佛龙杀死了……我们的人民抱怨'死亡的溪流',〃根据欧盈波表示,该社区曾几次设法与雪佛龙进行协商,但是雪佛龙的主管从未出席。他们说,占领石油平台是最后的手段,而他们唯一的诉求不过是与雪佛龙进行正式的会谈罢了。
欧盈波与他的同人控诉这家企业雇请军队袭击驳船,杀死两个人,并且造成另外30多人受伤。雪佛龙说当地警察的作为他们一概不负责而警方只是在对〃强盗〃执行法律而已。雪佛龙发言人利比(Mike Libbey)否认公司花钱雇用警方介入,虽然他承认曾通知当地官方,并提供前往驳船的交通工具。〃我们认为有人死亡是很不幸的,也许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雪佛龙要在全球90多个国家做生意,我们必须跟很多不同的政府合作。〃他对记者表示。这家公司还因为拒付赔偿金(只付丧礼费用)给死者家属,再度引起社区公愤。〃如果他们要求其他赔偿,他们应该写信给我们,公司就可能基于同情的立场出面协助。〃雪佛龙的社区关系经理哈斯特鲁普(Deji Haastrup)说。雪佛龙的首席执行官肯?德尔是〃美国*动员〃组织里最积极反抵制案及反选择性采购法的成员,个中道理可说不言自明。
雪佛龙不同于壳牌,还没有变成国际品牌抵制运动的对象,虽然有愈来愈多的人得知5月28日发生的死亡事件。或许是因为欧盈波缺乏肯?萨罗-维瓦的国际知名度,他的两位同人之死,一开始竟没有被尼日利亚以外的媒体报道。而令人难过的讽刺之处在于,雪佛龙无疑因为抗议分子在策略上决定集中批判壳牌,而非尼日利亚石油工业整体,而从中得利。这也指出品牌政治中最重要、有时也最令人发狂的局限性。
第90节:当好事发生在坏品牌身上……
十 超越品牌之外 品牌政治的局限
在这个产业里,改变的唯一理由,就是有人拿着根赶牛棍,不断戳着你的屁股要你往前走。
尼科尔?米勒(Nicole Miller)服饰公司的总裁
巴德?孔海默(Bud Konheim),1997年9月4日
当好事发生在坏品牌身上……
在《准备好了吗?一个世界》(One World; Ready or Not?)一书中,格雷德写道:〃将焦点集中在某特定企业的道德或不道德上,会引发读者产生自以为是的反应,不但出现得太容易,而且不适宜……耐克自己调制了特别病态的意识形态好卖鞋子让闪闪发光的明星运动员形象,掩盖其对人类的残忍行为但是为什么单挑耐克或迈克尔?乔丹当箭靶呢?美国政府本身不也从事同样的病态行为吗?〃格雷德说得没错。个别跨国企业的行为不过是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副产品,是这个体系稳定移除了几乎所有贸易、投资以及外包方面的条件和限制。如果企业与残酷的独裁者进行交易,出售工厂,支付不堪过活的薪水,这是因为我们的国际贸易法规中没有条款能阻止这种行为。但是要去除自由市场全球化之根本的这种不平等,看起来又像是凡人恐怕无力胜任的挑战。然而,将焦点集中于耐克或壳牌这类企业,继而努力改变该跨国企业的行为,将有可能打开一扇重要的门,通往这个复杂而高难度的政治竞技场。
这本书主要谈到的几个明星跨国企业,都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明星脸,不过当他们受到近距离的公众检视时,这整个经济体系也就同时被扫进显微镜头底下,无所遁形了。这套策略常常是品牌运动抗议者相当自觉的。举例而言,劳工权利运动曾公开承认:〃当我们与耐克辩论时,我们在辩论的就是这个新的全球经济。〃点选麦氏聚光灯网站上的麦当劳标志,你就会知道〃由于其广泛的公众影响力以及无可争辩的傲慢,(麦当劳)已经成为所有不惜代价追求利润的企业之象征〃。斯蒂芬?科茨(Stephen Coats)谈到为何他选择星巴克作为改善危地马拉咖啡产业的焦点时,只简单地说:〃你必须找个地方开始。就先从某家公司开始吧。〃甚至连小城镇对抗沃尔玛的战争,多多少少也是在这个抽象的层次上进行的。自然与古迹保护人士,也是沃尔玛的头号敌人,约翰?贾维斯(John Jarvis)指出:〃沃尔玛的好处就是,它够大,够可恶,也够凶悍,足以让我们看清楚无限制的增长会带来什么弊病。〃
但是,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个商标上,就算这只是策略考虑以便点明更大的议题,其余的厂牌却无疑成了漏网之鱼。我们已经看到,壳牌石油拿不到的合约全送到雪佛龙手上,阿迪达斯模仿耐克的劳工及市场策略,市场销量因而东山再起,但是却躲过所有的争议。最伪善的就属锐步了,它趁耐克麻烦缠身之际以标榜道德的制鞋者之姿挺身而出,因此大获利市。〃消费者在寻找的是企业所代表的东西。〃锐步的营销副总裁乔?哈洛(Jo Harlow)在谈到耐克在荣誉之路跌跤一事时表示。为了找出消费者在锐步身上找的是什么,公司花大手笔颁发人权奖给反童工和反独裁政权的抗议人士。这简直是假装圣洁,该公司很多鞋子根本就是在同一批工厂里制造的,也做过不少违反人权的勾当,只不过它的曝光率比较低罢了。
格林菲尔德对亚洲的成衣工厂、鞋厂和玩具制造厂的第一手研究,已经成为数十个国际抗议活动的基础;他坦承自己对于企业的双重标准已经感到很厌烦了。他指出,在1997年3月,国际社群接到令人愤怒的报告,内容是在越南的耐克工厂(名为普晨,Pou Chen)有一群女工被领班殴打,而且被迫跑操场。但是,他写道:〃不到一个月后,同样严重的处罚情事发生在另一个台湾投资的鞋厂,巨人V(Giant V)……消息被送到普晨的劳工运动团体手中。但是,虽然这两个事件十分类似,但是后者却没有受到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人权及劳工权益运动组织的重视,只因为这间工厂并没有生产耐克的鞋子……看来除非与耐克有关,否则这种案例是乏人问津的。〃于是,扭曲的压迫阶级制出现在第三世界的工厂:若要寻求国际支持,资格符合的只有设计师的名牌。
第91节:当坏事发生在无品无牌者身上……
奥尔特加在《我们相信山姆大叔》一书中,亦针对反沃尔玛运动提出相似的论点:
讽刺得很(可能沃尔玛的主管不会很欣赏),北美洲各地几百个城镇和郊区奋力将沃尔玛这个可怕的企业赶得远远的,但这些地方却让其他将威玛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超级连锁业者进来……沃尔玛的批评者责备该公司独占主要街道的生意,将社群同质化,试图击垮所有对手,贩卖在当地及海外的血汗工厂制作的商品,他们实在见树不见林。
不过这种大树模式也有清楚的好处。肯?萨罗-维瓦的兄弟欧文斯指出,虽然所有的石油公司都有不见天日的秘密,但只针对一家公司(在尼日利亚案中即是壳牌石油)能够产生具体的效果。〃让人们不觉得无力是很重要的。毕竟他们的车子也要加油。如果我们告诉他们所有的公司都有罪,那么他们将会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能做。既然如今我们已掌握了抗议某家公司的证据,我们真正努力在做的就是让人们感觉自己至少有足够的道德力量,能促成那家公司的改变。〃他还提到,因为壳牌石油控制了尼日利亚半数以上的石油,所以发生在壳牌石油身上的任何事都会使其他石油公司有所警惕,包括雪佛龙。
当坏事发生在无品无牌者身上……
萨罗-维瓦深信,只要持续施压,壳牌石油终究会与抗议团体的要求妥协,修复奥格尼区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壳牌石油花在公关和重整上的数百万美元已经说明,就连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也得十分注重它的公共形象。不过那大部分与壳牌石油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弱点有关。壳牌石油从尼日利亚这块土地汲取天然资源和水,却将该资源烙上自己的商标,在全球的壳牌石油加油站出售。正因如此,消费者总是在壳牌石油与德州石油,或是壳牌石油与雪佛龙之间作选择该选择非常武断而且与形象密不可分,就如同你非选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麦当劳或汉堡王一样。石油是天然资源,但它必须成为品牌,才能到达一般民众手上。
同样情况并不适用于天然资源产业里大多数的跨国企业。采矿、天然气、种子和伐木的跨国企业,全以天然原料进行交易,卖给政府和企业主,让后者将原料转换成消费商品。由于天然资源公司不直接对大众销售,所以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或许是反品牌运动最重要的限制:他们在退出品牌游戏的大企业面前可能根本无足轻重。
所以,全世界各地都有孩童在有毒农剂污染的田地里工作,在危险的矿坑、在橡胶和钢铁工厂工作,可能一不小心小指头和手就会被重型机器切断或捣碎。其中许多小孩都是为出口市场制作产品的:罐头鱼、茶、米、轮胎橡胶。不过,不同于制作印有飞扬符号图样的足球或芭比娃娃礼服的小孩,世人从来就无法想象他们的苦难,只因其被剥削的处境跟品牌没有关联,因此在我们执迷形象的世界里,较无从辨识,知名度也不高。
自由缅甸运动强烈感受到这项限制。这个运动已经酿成惊人的成功,将每一个品牌大厂都赶出当地,从百事可乐到德州企业。当喜力于1996年7月撤资时,首席执行官福斯亭(Karel Vuursteen)直言说明他的决定:〃围绕着这个市场的公众意见和议题,已经演变到可能危害我们的品牌与企业形象的程度〃另一名自食恶果的品牌受害者。不过,比较来看,啤酒、冷饮和服饰公司从来就不是缅甸案的主要参与者。在这儿,最大的外国投资事业(占对外总投资额的一半)是总值12亿美元的天然气业,投资者是美国的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以及法国的道达尔(Total)企业。不过根据人权观察在其1997年的世界报告所言:〃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对抗议仍无动于衷。〃首席执行官罗杰?比奇(Roger Beach)愤愤告诉媒体:〃让我明白告诉你,我们会离开的唯一条件,就是法律命令我们离开。〃而比奇怎么可能去关心大学生和教会团体想要说什么?1997年,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卖掉了最后一家位于美国的零销据点和精炼场。所以,我们不会在沃尔玛买到瓶装的加州联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