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

第14部分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第14部分

小说: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晚年,做事也会变得格外谨慎,多疑心理也愈发严重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些朋友:出门前明明锁好了门,走到了路口却又慌慌张张跑回来反复检查;睡前已经关好了燃气阀门,却因为不相信自己多次起身去厨房查看……在相当一部分的老年朋友群体中,这类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怀疑心理”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因为“多疑”,我们不再相信自己,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因为“多疑”,我们怀疑自己的判断,变得愈来愈不自信;因为多疑,我们的心态越来越差,也愈来愈认定自己老了。长此以往,失去自信的我们,又如何能收获幸福的晚年生活呢?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多心的王老汉丢了斧子,他怀疑是隔壁的李四所为。于是,他每天都偷偷地观察李四,越看越觉得这个邻居像小偷,甚至连李四走路的姿态、说话的神态都感觉十分别扭。过了几天,王老汉在家中的某个角落里发现自己的斧子,自那以后,他再看李四的言谈举止,却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由此故事可见,猜疑之心往往都起源于我们心中先入为主的思想。当我们心中认定了一个事实时,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蒙蔽,无法客观地分析、判断事实真相,从而导致在内心中反复对这个事情做出主观臆断。循环往复,我们便会陷入“多疑”的泥沼。
毫无疑问,“多疑”是抑郁的敲门砖,它频频扣开我们的心房,并在里面撒下坏心情的种子。不过,尽管这块“敲门砖”更加偏爱骚扰老年朋友,但如若我们对它置之不理,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莫将琐事放心中。人越往高龄走,心中所装的杂事也就越多,年轻时明明可以忽略的生活琐事,此时在头脑中却愈加清晰起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抛却出去,依旧开开心心、大大咧咧地生活。要知道,即使忘记某些事情,生活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莫对他人的话语太在意。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若太在意他人的话语,那么,在许多时候,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或许就会让我们耿耿于怀许久,这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试想,说的人都将此话抛之于九霄云外,我们却拿它折磨自己,值么?
不可否认,无论是“爱怀疑”,还是“爱猜忌”,它们都是快乐生活的一块绊脚石。前者使我们不再相信自己,心中布满阴影,人生的时光浪费在无意义又无法停歇的重复举动中;而后者却是由于我们过于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肯客观分析事实,让我们失去朋友的信任、亲人的温情。
与此相反的是,“马大哈”式的老年人往往天真、率性,生命中充满了阳光。他们对日常事物马马虎虎,甚至经常丢三落四,却从不为此而感到烦恼;就算偶尔被他人欺骗一、二次,这类老人也会很快将不愉快的事情抛诸脑后,哪怕当时郁闷难过,第二天准会又重新振作起来。可见,这种所谓的“马大哈”,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大智慧啊!
“多疑”使我们成为生活的奴仆,而率性却让我们成为生活的主人。在“多疑”的人面前,生活就像一个上了锁的黑盒子,蓝天再美,他们也无缘欣赏;而对于率性的人来说,生活却像自己手中的一捧泥土,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
显而易见,当我们减少一分猜疑之心,头上的天空就会湛蓝一些;当我们放下“猜疑”的包袱,身心就会更加自由一点。人过甲子,拥有明亮的心境总好过被狭隘的心锁束缚,偶尔糊涂也不失为一道风景。
“戒除多疑”有窍门
◆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您总担心自己爱忘事,不妨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将做过的或是将要做的事情都记录在上,随时翻阅。如此一来,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让生活更充实,减少胡思乱想的机会。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一种感觉——当闲下来的时间太久,或独处的时间过长,内心的杂念就会渐渐增多,对一些事物的胡乱猜想也会随之而来。而避免这种心理产生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学会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充实一些,让自己的生活兴趣更多一些。当我们的身心整天为快乐“忙碌”时,杂念哪里还有孔可入呢?
◆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当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以后,最忌讳的解决方式便是将心事闷在肚中,这样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还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我们应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使矛盾双方坦诚以待,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我们也就不会胡乱猜疑他人了。
人生体悟
正所谓:“多疑是误解和忧患的红娘。”人到老年,心态平和一些,心境宽阔一些,遇事常露笑颜,遇人常给笑脸,将“多疑”赶出生活,快乐将常伴我们左右,不离不弃。您想,生活既然给我们做主人的机会,我们又何必让自己屈就在仆人的地位呢?
只要我们做长辈的能将我们的爱,通过科学的载体正确施与孩子,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会因此而开花结果,带着我们的爱自由飞翔。
每天,在晨曦的沐浴下,一群穿戴整齐的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欢快地蹦跳着,而他们书包的带子,却挂在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上;每周,在肯德基明亮的大堂里,满满当当的食物堆放在衣着光鲜的孩子面前,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却只是看着面前的孩子吮吸着油光光的手指,便乐得合不拢嘴。
中国自古便有句老话:“隔辈儿亲。”顾名思义,老人对孙子孙女的疼爱,总会超过自己的孩子。但当这种“爱”、这种“亲”太多时,却不免会有“溺爱”的嫌疑。有位老人曾戏谑地自嘲道:“我对孙子完全是‘四陪’,陪吃、陪住、陪玩、陪学。”但如今,一些老年朋友“溺爱”孩子,又何止“四陪”而已?
那么,对孙辈的爱施与过多,究竟好还是不好呢?无数事实已经向我们证明,爱是多还是少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我们老年人在照顾孙辈前,必须事先处理好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自己和儿女之间教育观念的差异。
有一位女士,为了带好外孙女,将家中所有有棱角的地方都包上了棉花和布条,还不准小孩乱跑,这使得女儿对她的做法十分不满。在孩子的父母看来,小孩子就是要蹦蹦跳跳,如果总是封闭在家中,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是的,老人与儿女都同样疼爱着孙子,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如何带孙子这个问题上,与自己的儿女总会产生一些分歧。就如同上面的那位女士,本来帮女儿带孩子是想帮帮女儿的忙,到最后却落了一身的埋怨。只是,老人与儿女的这种分歧来源于两个时代的隔阂,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所以,我们老年朋友在决定帮助儿女带孩子的后,务必要先和儿女进行一下细致的沟通。当两辈人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的时候,孙辈的教育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圆满的解决。
其二,高瞻远瞩思考孙辈的未来。
孩子小的时候,离不开我们殷切的照顾,但孩子终究会长大,会迈入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们管得了他一时,却管不了他一世。况且,当孩子大了,叛逆心便会滋长,那时就是我们想管也是管不了的。所以,在接管孙辈的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就应思索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我想给他一个怎样的未来?
当我们用一个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孩子的未来,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备至,什么事也不让他动手,必然会导致孩子长大成人后会因从小缺乏锻炼,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当由于爱过多,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时,我们就不能及时指出和纠正孩子的不足之处,如此,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必然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由此可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爱有度、疼有限,做到宽严相济,方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在21世纪,爷爷带孙子已不单单只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毕竟,孙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孙子带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繁荣与昌盛。事实证明,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孩子在爷爷辈儿的精心教导下,顺利迈上了成功之道,赢得了为数不少的鲜花和掌声。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隔代教育的好处是双向的,不仅于孩子有益,更于自己的身心有益。
◇◇老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比年轻人更加充裕,对待孩子也多了一份耐心,这能让老人与孙辈们在交流上更加深入细致,使孩子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亲情的温暖,也使我们自己老有所为,不至因为赋闲在家而心中空落。
◇◇儿童天性纯真,无忧无虑。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难免被他们的天真童心感染,令自己也拥有一颗童真之心。如此,时间即便能在我们的脸上刻下数道痕迹,也无法磨灭我们那颗不朽的童心。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教育者能做到“四有”——言之有理、行之有度、教之有方、爱之有心,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若想让孩子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并非困难之事。只要我们做长辈的勤加研究儿童心理,将我们的爱,通过科学的载体正确施与孩子,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会因此而开花结果,带着我们的爱自由飞翔。
“教育孙辈”有窍门
◆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式,再多的肥料也只会成为毁坏树苗的罪魁祸首。有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才能将自己的爱,一点一滴地注入孩子的体内,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尽量避免与孩子的父母起正面冲突。当我们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父母不一致时,不妨静下心来大家一起仔细商讨,切勿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争吵与强硬行事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倒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在他们心中留下家庭不和的印象。
◆勿要盲目相信经验。经验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盲目相信经验,却可能让我们无法识别真理所在。时代在变,爱孩子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如一味不求变通地将过去的经验用在孩子身上,只会适得其反,播下爱的种子,却无法收获爱的果实。
人生体悟
对于老年人来说,孩子是生命新的曙光;对于社会而言,孩子是未来顶天的栋梁。当我们将孩子抚养成人,便是为社会培育了一棵撑天的大树。相信只要我们遵从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且顺从其心理发展规律爱他们,孩子定会不负我们的期望,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只有当我们的“心”养好了,身体才会随之平安、长寿。我们亦只有将静心、平心、清心等当作一种人生美德去对待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养心、修性,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中国传统养生之法中,精神食粮远远重于物质营养,情绪锻炼大大优于身体锻炼,心态平衡亦大于生理平衡。所以,自古就有养生名言“养身必先养心”流传千年,且深入人心。
那么,究竟何为养心之道呢?
养心之道的关键即为养性,孙思邈认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皆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何为性?“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按照现代的观点通俗说来,便可归结为三点: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淡泊对名利的追逐。
心性修炼既成,便需要一个载体来达到维持良好心性的状态,这个载体便是心境。如若说良好的心性犹如一颗灵丹妙药,那心境便是炼制并承载这颗药丸的炼丹炉。老人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心境,那心性的修炼便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心境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些方法。
◇◇多多微笑。微笑是舒展心情的一种极好方法,常常保持微笑的表情,不但能使人忘却忧愁、摆脱烦恼,亦能使人心情好转、振奋精神。不单如此,当我们逐年累月养成微笑的好习惯,我们就会感觉内心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
◇◇常常想象美好的景象。美好的自然景象能令人身心愉悦,烦恼自然一扫而光。当我们无法亲身体验到这种美妙的感觉时,不妨采取空间想象法,让我们的心灵飞越时空,与大自然心神交融。古有高僧云:“静神养气。”当我们将心神置身于美好的景象之时,身心入定,烦闷之气等生活中不快的情绪都会随之消失。
◇◇多听健康音乐。一曲健康的乐曲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我们心情不佳、情绪低沉时,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不但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抑制,更能使我们的精神为之振奋,心境大为好转。
众所周知,无论是养性,或是锻炼心境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平心定气,使我们的身体机能在暮年之时仍能达到最佳,达到百病难侵、身心愉悦的效果。除了上述借助外界因素辅助之外,以下的养心三要决,亦是自内而外,由心而发,更有助于我们养心养神。
◇◇莫要惦记生病。疾病似乎与人心意相通,如若我们将它遗忘,它也极少来打搅我们的身体,而当我们无端担心害怕它时,它却偏偏会找上门来。老年人若想驱逐疾病,便要让自己的心中牢记健康二字,相信自己的身体,相信自己拥有一颗抵抗疾病的心。
◇◇莫要惦记衰老。生理年龄我们虽无法改变,但心理年轻却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当我们相信自己的心理年龄只有20岁时,心态便会年轻许多,心情愉悦了,生理方面的调节也会顺畅许多,自然也就达到了延缓衰老的作用。
◇◇莫要惦记烦恼之事。烦恼由心而生,杂乱烦躁的情绪则会干扰我们修养身心。当我们遇见烦心之事时,将它牢记心中,是丝毫没有益处的,如若将它抛之心外,坦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反倒有助于我们修炼心神。
我们要坚信,心灵维系着我们的健康,维系着我们的世界。只有当我们的“心”养好了,身体才会随之平安、长寿。我们亦只有将静心、平心、清心等当作一种人生美德去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