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弃对自然(物)的把握,一任神妙的无思无为来“洗心”,据邵雍解释,
叫做什么“顺理”,他说:
“顺理则无为,强则有为也。”(同上)
他又以儒家传统的“诚”来称道这种神秘主义,他说:
“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
通。天地之道直而已,当以直求之;若用智数由径以求之,是屈天地而
循人欲也,不亦难乎?”(同上)
这里暂不问他说的天地之道是否为抽象的一个“直”字,我们仅须指出,他
说的以直求直的“顺理”,就是禅观式的直观主义;反之,如果依靠实践来
认识自然,那就不合于他说的“以物观物”,而是有为的“强”求客观规律
了。“观物”的大体意义便是这样。
要深入了解“观物”说的实质,还需要对他所谓“理”作进一步的分析。
北宋较早的思想家都论及理、性、命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一问题,邵雍
说: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同
上)
从“天”到“命”,从“命”到“性”,又从“性”到“理”,在邵雍看来,
不但是从不同角度称举的同义语,而且其中次序是一种上帝—我性—物理的
颠倒关系。因此,“顺理”就等于说顺天命,能顺天命则无所不通,其中神
妙的性使一切“造化在我”。邵雍在诗文中常自诩他能通天地造化之机,正
由于他自命能顺理,即他用的另一个术语“观物”。
邵雍的哲学并不到此为止,他还用了一套狡猾的说“理”过程,而最后
又回到神学。因此,我们不能只简单地指斥他的理论是一种胡说,而应从认
识论对之进行分析批判。
邵雍绕的圈子很远,几乎在表面上看来好象他是个二元论者,好象他讲
的一套“理”又是在“以我观物”了。他认为事无巨细,都具有“理”,而
这“理”是由他编造为象数的形式。倒过来说,由象数就可以逆推和顺观出
一切的理。他说:
“推类者必本乎生,观体者必由乎象。生则未来而逆推,象则既成
而顺观。。。推此以往,物奚逃哉?”(同上)
首先看他怎样从象定万物之体,如四象定天地之体,八卦定日月之体,重卦
定万物之体。所谓天地、日月、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什么“体”,这“体”
也可以用现代唯心主义“新理学”者说的“无字天书”来表述。于是象数学
家就运用了简单的等比级数的抽象概念来对物理作出比附的游戏。象数学家
不但要从“象”来“顺观”,而且更从“数”来“逆推”。因此,象数的顺
逆两面的推衍就代表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的变化,例如邵雍曾说: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
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
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
阴分阳,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
犹根之有榦,榦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合之斯
为一,衍之斯为万。”(同上)
此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是象,一至六十四或一至万是数。
我们必须指出,象数学的一切象数,并不含有物质范畴以及任何客观规
律的意义。邵雍和其他的象数学者,都企图把他们所离开物质而拟定的体性
或所安排的象数系统讲成绝对真理,例如邵雍就说过,他的先天图是一种“无
字天书”:“图虽无文,而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中
矣。”这就可以看出,所有象数都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安排,它并不是从客观
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因而也丝毫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
为了证明象数的道理,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曾列举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例
子,大至整个自然史、社会史,小至一事一物,用以说明一切事物普遍地是
遵照他所推衍的象数构成并变化的。我们检核他所举的全部例证,可以发现
无一不是毫无内容联系的无理比附。试举数例于下:
关于天文学的荒唐的比附:
“阳消则生阴,故日下而月西出也。阴盛则敌阳,故日望而月东出
也。天为父,日为子,故天左旋,日右行。日为夫,月为妇,故日东出,
月西生也。”
“日月相食,数之交也。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犹水火之
相克也。是以君子用智,小人用力。”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关于生物学的荒唐的比附:
“阳交于阴而生蹄角之类也,刚交于柔而生根茎之类也,阴交于阳
而生羽翼之类也,柔交于刚而生枝榦之类也。天交于地,地交于天,故
有羽而走者、足而腾者,草中有木、木中有草也。各以类推之,则生物
之类不逃数矣。走者便于下,飞者利于上,从其类也。”
“陆中之物水中必具者,犹影象也。陆多走,水多飞者,交也。”
“木者屋之子,是以果实象之。”
关于人体生理学的荒唐的比附:
“心居肺、胆居肝何也?言性者必归之天,言体者必归之地,地中
有天,石中有火,是以心胆象之也。心胆之倒悬何也?草木者地之本体
也,人与草木反生,是以倒悬也。口目横而鼻纵何也?体必交也。”
“大数不足而小数常盈,。。是以人之支体有四而指有十也。”
“天见乎南而潜乎北,极于六而馀于七,是以人知其前、昧其后而
略其左右也。”(同上)
邵雍所谓“通物”不过是这一类的牵强傅会,和纬学没有什么不同。
邵雍也运用了一些自然科学的成果,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在上面各章
已经指出,宋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到了哲学领域,唯物主义者运用它丰富
了认识论,武库中添加了反神学的新武器;而唯心主义者,特别是狡猾的唯
心主义者,在论证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也不得不采用着自然科学的术语,并运
用它和神学结合在一起,而在其哲学体系的比重里,却把自然科学安排成为
神学的奴婢。在上引大量的荒唐的怪说中也偶然出现一点合理的东西,例如
朔望的月相和日月食的命题,但邵雍对这些自然现象横加以臆测的神秘的解
释,并运用它来佐证他的形而上学。观物篇的全部命题都是象数学,而没有
科学价值。邵雍不仅企图以他的象数学阉割科学的实质,而且还正面地反对
科学,如他说:
“天以‘理’尽而不可以形尽,浑天之术以‘形’尽天,可乎?”
(同上)
汉张衡等的浑天说之所以是中世纪伟大的科学成就,正因为他根据具体的天
象(形)创立起一种科学的假说,然而邵雍却认为科学是违“理”的,只有
他的象数的“理”才是真的,这种态度显然是神学的说教,因为他原来把“理”
是这样玩弄的,他说:
“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支,是以指节可以观天,掌文可以
察地,天地之理具于指掌矣,可不贵哉?”(同上)
一个人的手掌居然可以代表了天地,这正是后世卜相者以邵雍为宗祖的根
据。
分析邵雍哲学思想的本质,也应辨明“物”在其哲学体系中的位置。邵
雍所谓物或器,有时也指客观的事物。在皇极经世中,邵雍曾反复提到“天
地亦物”的命题,他说:
“天地虽大,是亦形器,乃二物也。”
“以天地生万物,则以万物为万物;以道生天地,则天地亦万物也。”
(同上)
同时他也提到“人亦物”的命题,他说:
“人亦物也,圣亦人也。”(同上卷一一)
这些命题,如果孤立地看,是可以使人堕入唯心主义的迷雾之中的,正如庄
子中的“物”概念可以使有些人错认为唯物主义一样。邵雍之所以把天地与
人都纳入物的范畴,决不是接近唯物主义,而只是把一切具体事物消融于神
秘的最高范畴的手段。他说“道生天地”,“道”便是高于天地而神妙万物
的,故此“道”亦即神的代名词,即“太极”。邵雍解释汉代神学家所编造
的易纬乾凿度的“太极—太玄—太素—太一—太初”的序列说:
“太极,道之极也;太玄,道之玄也;太素,色之本也;太一,数
之始也;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同上卷一二)
如果我们把“太”字号的东西,换成“上”字号的“上帝”之类,又有什么
本质上的差异呢?宋代道学的“太极”说大率如此,邵雍也不例外。
关于“太极”,邵雍承袭了纬学太一生万物的序列,更主张太极—阴阳
—四象—八卦—万物的序列。在“太极”(“道”)与阴阳的关系上,他认
为:
“阳者道之用,阴者道之体。”(同上)
在阴与阳的关系上,则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性,但阴实而阳虚:
“性非体不成,体非性不生。阳以阴为体,阴以阳为性,动者性也,
静者体也。”
“阳能知而阴不能知,阳能见而阴不能见也。能知能见者为‘有’,
故阳性‘有’而阴性‘无’也。阳有所不遍而阴无所不遍也。阳有知,
阴常居也。无不遍而常居者为实,故阳体虚而阴体实也。”(同上)从
世界观讲来,“无”与“静”是体是实,而“有”与“动”是性是虚,“无”
是本质,而“有”是现象,这种形而上学便通向了“实”而遍存的“神”。
从认识论讲来,从寂然不动之“体”来直观事物,就可以捉住什么“物自身”,
而“顺理”并“尽天”了;若从运动中认识事物,那就要远离真实的“神”。
阴阳既然不是平等对立的关系,而是以阴为体,那么,阴阳所自出的“太
极”或“道”也是以“静”以“无”为体了。因此,在未生象前,阳只包含
在阴之中,他说:
“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同上)
邵雍虽也说“一气分而阴阳判”,但他所谓“气”并不含有物质的意义,
例如他认为天之体并非具体的日月星,而是抽象的辰,说:
“辰数十二,日月交会谓之辰。辰,天之体也。天之体,无物之气
也。”(同上)
“太极”的一气当也是无物之气。
就数而论,邵雍也同样以无体不用之“一”来比喻“自然”和“道”,
他说:
“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
而变四。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天之体数四
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无体
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同
上)
在这里仍然是以“无”来支配“有”,以“体”来支配“用”,以不变来支
配运动。
最高的“太极”或“道”既是“无”,但又表现而为万有,这就和纬学
中的“太一”一样,其实是神,邵雍也正把它称为神,他这样说:
“神无方而易无体。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有定体则不能
变通,非易也。易虽有体,体者象也,假象以见体,而本无体也。”(同
上)
邵雍以神为“太极”的活动,他说: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
归于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同上)
一切物质的东西(器)都出自神而复归于神。
邵雍一方面高唱神学的“神”,另一方面更宣扬绝对精神的“神”,这
可以由下列一句话得到说明:
“人之神则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慎哉?”(同
上)
“人之神”就是中国哲学史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的“形”“神”问题
之神,有神论者主张形亡而神可存,这在邵雍的思想中,叫做“形可分,神
不可分”(同上)。他说:
“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象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
道也。”
“神者人之主,将寐在脾,熟寐在肾,将寤在肝,正寤在心。”(同
上)
由此可知,虽然他说神统于心,但神可以在脾肾肝(或胆),所以神不是普
通的官能,而是一种灵魂。邵雍把人分为形、气、神,类似司马光所说的形、
气、灵,神灵是形气的主宰。
邵雍认为人之神即天地之神,因此他也承认佛教所谓“他心通”的神通。
邵雍说:
“神无所在无所不在,至人与他心通者,以其本于一也。
道与一,神之强名也;以神为神者,至言也。”(同上)
“道”与“一”即是神,在这段话里得到最明显的暴露。
不管怎样绕着形而上学的圈子来说“神”说“道”,邵雍所谓的“神”
最后不能不通向宗教,为有神论张目。上引神居于人体内脏,本有似于道教
的说法,邵雍又说:
“鬼神者无形而有用,其情状可得而知也,于用可见之矣。若人之
耳目鼻口手足,草木之枝茎叶实颜色,皆鬼神之所为也。福善祸淫,主
之者谁邪?聪明正直,有之者谁邪?‘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任之者
谁邪?皆是鬼神之情状也。”(同上)
既然人的感官肢体以及一切思维动作都是操持于“神”,一切物质形成衰枯
也都是操持于神,那么,邵雍所说的鬼神显然是“福善祸淫”的最后决定者,
所以这个宗教的鬼神又是全知的,他说:
“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
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独也。”(同上)
“人之畏鬼,亦犹鬼之畏人。人积善而阳多,鬼益畏之矣;积恶而
阴多,鬼弗畏之矣。”(同上)
在邵雍的哲学中,“太极”、鬼神和绝对精神是相互联结的,因而他的通过
烦琐途径的哲学,不过是神学的袈裟上面的一块补绽罢了。
我们也应该指出,邵雍的思想体系是狡猾的,它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天
命论神学,而更倾向于形而上学,因为在邵雍的思想体系中,神固然是超出
人物之上的威严的上帝,但也幻变成为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