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学-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下悸、心悸、臍下悸發作部位不同。本文所述心下悸,心下是指胃脘部。其它部位的悸動可參見有關各條論述。
'鑒別'
常見證候
水氣凌心心下悸:心下經常跳動,多飲則甚,頭眩,嘔吐,小便不利,茫一I囿w胖大,苔滑白潤。
心陽不振心下悸:心下悸動不寧,按之稍安,兼有氣短,胸悶,畏寒,四肢不溫,舌伲t,茫∪酢
陰虛火旺心下悸:心下,悸動,時發時止,伴有五心煩熱,兩顴緋紅,頭暈耳鳴,茫殧担噘|紅,苔少。
痰火相搏心下悸:心下悸動煩亂,易驚,口苦,失眠多夢,或嘔吐痰涎,茫瑪担噘|紅,苔黃膩。
鑒別分析
水氣凌心心下悸與心陽不振心下悸:兩者有密切關係,即水氣凌心是在心陽虛弱基礎上發生的。兩者相比,前者偏邪盛,後者偏正虛,且可相互轉化。水氣凌心心下悸,是由於胃有停飲,不得布散,上凌於心所致。〃心為火而惡水,水既內停,心不自安〃(《傷寒明理論》)。心陽不振心下悸,是〃由陽氣內弱,心下空虛,正氣內動,而為悸〃(《傷寒明理論》)。兩者辨證要點為:水氣凌心心下悸,飲水悸甚,小便不利,伴有頭眩,茫一嗯执蟆P年柌徽裥南录拢圆∪恕ú媸肿悦靶摹āⅰㄓ冒川暈樘攸c,伴有氣短,畏寒,茫∪酢K畾饬栊男南录拢我祟蔑嬐枺竭x茯苓甘草湯,或半夏麻黃丸。心陽不振心下悸,治宜溫通心陽,方選桂枝甘草湯,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陰虛火旺心下悸與痰火相搏心下悸:兩者都與邪熱內擾有關,茫梢姅迪蟆5幪摶鹜南录拢躁幪摓楸荆鹜鸀闃耍馂殛枺栔鲃樱幘ζ渌校嗷鹜齽佣娂拢湫南录屡c五心煩熱、茫殧祦K見,並有兩顴緋紅、舌苔少等特點。治宜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主之。痰火相搏心下悸,以痰為本,火為標,〝痰飲停於中焦,礙其經絡不得舒通,而鬱火與痰相擊於心下〞(《證治準繩》),則見心下悸。其心下悸動煩亂,易驚、口苦茫瑪担S膩是其特點。治宜清熱豁痰,導痰湯主之。
心下悸是病人的自覺症狀,時輕時甚,常隨神志怫鬱或惱怒而加重。臨床實邸f明,對於心下悸的治療,除藥物及針灸外,使之精神愉快,心情舒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文獻別錄'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茫C并治》:〃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
《諸病源候論.傷寒悸候》:〃悸者動也,謂心下悸動也。此由傷寒病發汗已後,因又下之,內有虛熱則渴,渴則飲水,水氣乘心,必振寒而心下悸也。〃
《張氏醫通.神志門》:〃心下悸有氣虛血虛,屬飲屬火之殊。夫氣虛者,由陽氣內微,心下空虛,內動為悸。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驚悸狂眩,千金定志丸、千金茯神湯,或六君子湯加菖蒲、遠志。血虛者,由陰氣內虛,虛火妄動,歸脾湯加丹參、麥冬。停飲者,水停心下,侮其所勝,心主畏水,不能自安,故惕惕而動,半夏茯苓湯、茯苓甘草湯,或二陳湯加白朮、豬苓、澤瀉。有表邪挾飲,半夏麻黃丸、小青龍湯選用。火旺者,因水不能制火,故時悸時煩,跳動不寧,天王補心丹,不應,六味丸加五味、麥冬、遠志。有邪氣攻擊而悸者,宜審其何邪而後治之。有營衛涸流,茫齺斫Y代者,必補氣益血生精,炙甘草湯。因痰飲而悸,導痰湯加棗仁。有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也,溫膽湯加川連〃。
182.心下痞
'概念'
心下痞,是指心下胃脘部滿悶不舒的症狀。《傷寒論》云〃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又云:〃按之自濡,但氣痞耳。〃說明心下痞是脾胃氣機失眨纬傻钠θⅰ
'鑒別'
常見證候
熱痞:心下痞,按之濡,心煩口渴,或見吐衄,小便黃赤,舌苔薄黃,其茫P上浮。
寒熱痞:心下痞,按之濡,兼見惡寒,汗出,舌苔薄白,其茫∪趸驍怠
痰氣痞:心下痞滿,惡心嘔吐,頭暈目昏,大便不利,舌苔白膩,茫
飲氣痞:心下痞滿,迹俨卉埃苁吵簦怪凶黜懀蟊沅绫。嗵Ρ“祝}沉弱。
客氣上逆痞:心下痞,心煩不安,乾嘔食少,或兼下利,舌苔薄白,茫韵摇
鑒別分析
熱痞與寒熱痞:痞症多由太陽病疊經铡拢⑽甘軅焓箍蜌馍夏妫枞南滤隆崞τ行臒┛诳剩殉啵S之熱證可尋;寒熱痞除有熱擾心下而見痞症外,必兼惡寒汗出之陽虛證。前者治宜泄熱消痞,方選大黃黃連瀉心湯;後者治宜清熱扶陽消痞,方選附子瀉心湯。
痰氣痞與飲氣痞:痰與飲同源,水濕所聚,稠者為痰,稀者為飲。痰與飲結於心下,胃氣失於和降,清氣不得上升,遂可致痞。痰氣痞有惡心嘔吐,苔膩;飲氣痞有腸鳴,苔薄白。前者可用半夏瀉心湯化痰消痞;後者可選生薑瀉心湯散飲消痞。
客氣上逆痞:傷寒、中風,表不解而铡孟路ǎ钢锌仗摚蜌馍夏妫南缕τ玻粽‘認心下痞硬為下之不盡,繼而再下,則痞更甚。心煩不安,坐臥不寧是其特點。治宜緩急消痞,甘草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一症,其病機總以脾胃氣機升降不和所致。常見於傷寒铡拢騼葌⑽福畏ㄖ卦谡{理脾胃,升清降濁,中氣樞轉,痞症自消。
'文獻別錄'
《景岳全書.痞滿》:〃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凡有邪有滯而痞者,實痞也;無物無滯而痞者,虛痞也。有脹有痛而滿者,實滿也;無脹無痛而滿者,虛滿也。實痞實滿者,可散可消;虛痞虛滿者,非大加溫補不可。此而錯用,多致铡恕ā
183.呵欠
'概念'
疲倦欲睡或乍醒時,張口舒氣,稱為呵欠,一般屬正常生理現象。若不拘時間,又不在困倦之時,頻頻呵欠,則屬病理表現。
呵欠在古代醫籍名〃欠〃。《臁畼校裴槨分^〃腎主欠〃。《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茫C并治》云:〃中寒家喜欠〃。後人亦稱〃呼欠〃或〃欠(去加欠)(音去)
'鑒別'
常見證候
肝鬱氣滯呵欠:時時欠伸,抑鬱少歡,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胸悶茫矗瑖啔飧姑洠蜓手泄H缬兄伺L,或精神恍惚,善悲喜哭,茫壹殹
氣滯血瘀呵欠:頻頻呵欠,胸部憋悶,或心前區刺痛,心悸氣短,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性情急躁,舌伲t或紫暗,茫喑翝蛞娊Y代。
脾腎陽虛呵欠:精神疲憊,連連呵欠,伴見形寒肢冷,面色(白加光)白,食少腹脹,大便溏泄,夜尿增多,或小便清長,舌淡唇青,茫良殹
鑒別分析
肝鬱氣滯呵欠與氣滯血瘀呵欠:兩者都有氣機鬱滯症狀,一是氣鬱於肝,一是氣鬱及血。肝鬱氣滯呵欠,多因情懷抑鬱,思懀Р唤猓瑧n愁煩悶、肝失疏泄,氣機失眨聲r時欠伸。治宜疏肝理氣,解鬱散結,方選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鬱金。若久鬱傷神,精神恍惚,悲憂善哭,睡眠不安者,可用甘麥大棗湯加合歡皮、棗仁、茯神、龍齒。氣滯血瘀呵欠,多因病久及血,茫j瘀滯,陽氣被阻,不能宣發所致。症見呵欠乍作,伴胸部憋悶,或耄矗募職舛蹋诖诫'青等症狀,與肝鬱氣滯者不同,治當活血化瘀,理氣破滯,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
脾腎陽虛呵欠: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體虛,脾腎陽衰,中焦虛寒,陽虛陰盛,陰陽相引所致。症見神倦欠伸,形寒怯冷,茫良殶o力。治宜健脾溫陽,補腎益火,方用右歸丸加味。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滯則血瘀。氣滯日久,每致血瘀,而血瘀亦可加重氣滯。氣滯屬實者居多,血瘀則虛中挾實者常見,而脾腎陽虛則純屬虛證。
'文獻別錄'
《臁畼校陂g》篇:〃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陰陽相引,故數欠〃。
《張氏醫通.欠嚏》:〃經云:〃腎為欠為嚏。氣鬱於胃,則欠生焉。胃足陽明之茫莿樱瑒t病振寒,善伸數欠。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骸,背痛,善噫善欠。'胃為二陽,腎為一陰,以胃虛氣鬱於中則為噫,腎虛經鬱於下則為欠。內經。內經以欠搿畬僦T胃,然必由少陰經氣下鬱,不能上走陽明,胃氣因之不舒而頻呼數欠,以泄其氣舒其經。若少陰氣不下應,胃氣雖虛,鬱上泄,則但呼而不欠也〃。
184.噯氣
'概念'
噯氣《素問》稱〃噫〃。《傷寒論》中稱〃噫氣〃。《景岳全書.雜證謨》謂:〃噫者,飽食之忌,即噯氣也〃。噯氣,氣味酸厲而臭者,叫噯腐。
噯氣與呃逆不同,噯氣聲音沉長,是氣從胃中上逆;呃逆聲音急而短促,發自喉間。
'鑒別'
常見證候
食滯停胃噯氣:噯氣有酸腐臭味,噯聲悶濁或惡心,噯氣不連續發作,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大便有酸腐臭味或秘結,舌苔厚膩,茫蠡瑢崱8螝夥肝竾啔猓簢啔忸l繁,噯聲響亮,胸悶不舒,茫唠'痛,
舌苔薄白,茫摇
脾胃虛弱噯氣:噯氣斷續,噯聲低弱,嘔泛清水,不思飲食,面色(白加光)白或萎黃,舌伲“滋Γ}象虛弱。
鑒別分析
食滯停胃噯氣與肝氣犯胃噯氣:二者皆為實證。前者由於飲食所傷,後者由於情志不遂。二者主要區別是兼症不同。食滯停胃噯氣,由飲食不節,停滯胃脘,中焦氣機受阻,胃氣上逆,故見噯聲悶濁;而肝氣犯胃噯氣,由於憂思惱怒,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故見噯聲響亮,噯氣頻繁。食滯停胃噯氣,兼見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噯氣帶酸臭味,大便亦有酸腐臭味等傷食證的特點。肝氣犯胃噯氣,由於肝氣鬱結,胃失和降,故見胸悶不舒,茫唠'痛,茫业戎ⅰG罢咧我韵硨⒗須夂椭蟹ǎ接帽:屯瑁嵴咧我允韪卫須狻⒔的婧臀阜ǎ接貌窈韪螠
脾胃虛弱噯氣:由於素體虛弱或病後失眨⑽笟馓摚{呤С#笟獠缓停蕠啔鈹嗬m,噯聲低弱。本證與前述兩證之鑒別是:食滯停胃之噯氣,特點是噯氣有酸腐味;肝氣犯胃之噯氣,特點是具有噯氣而不暢,其聲高亢,本證則噯氣低弱。此外從病史上亦可分辨,食滯者有傷食史,肝氣者有情志抑鬱史,本證有久病體虛史。食滯者舌苔厚膩而茫螝馀c脾胃虛弱者,雖皆可見舌苔白薄,但兼證與茫蟛煌J硿⒏螝怍d為實,治以消導疏和;本證則以補益脾胃為主,方用健脾散。
總之噯氣一證,有虛實之分。實者以食滯、肝鬱為常見,虛者以脾胃虛弱為主。實者噯聲高亢;虛者噯聲低弱,在聞灾屑纯杀媲濉
'文獻別錄'
《類證治裁.噯氣》:〃凡病後及老人脾胃虛弱者多有之。顧亦有肝氣逆乘,噯酸作飽,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仲景謂胃虛,客氣上升,必假重墜以鎮逆(旋覆代赭湯)。亦有肺氣失降而作噯者(蘇子降氣湯去桂杏仁貝母之屬)。其胃虛氣滯而作噯者(十味保和湯)。……如脾腎虛寒,命門火衰,濁陰不降,致痞滿噯氣者(理陰煎加減)。如胃有痰火噯氣者(星夏梔子湯)。專由牌胃陽虛,中氣為陰邪阻格者,和中為要(健脾散)〃。
185.吞酸
'概念'
吞酸與吐酸症狀相類似,俗皆稱泛酸。其病因、病機、治療方法均不相同。〃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於上,以致咽嗌之間,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狀也〃(《醫林繩墨》)。其〃病在上脘最高之處〃,若〝非如吞酸之近,不在上脘而在中焦胃脘之間,時多嘔惡,所吐皆酸,即名吐酸而渥渥不行者是也〃(《景岳全書》)。
《茫洝贩Q〃吞酸〃,《諸病源候論》稱'噫酸〃,《三因方》又稱〃咽酸〃。
'鑒別'
常見證候
肝氣犯胃吞酸: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反復發作,兼見胸茫皇妫诳嘌是臒┮着I嗵Ρ↑S,茫覕怠
飲食積滯吞酸: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噯腐食臭,脘痞厭食,舌苔黃厚而膩,茫
寒濕內阻吞酸:吞酸時作,兼見胸悶脘痞,不思飲食,舌苔白滑,茫笙一
鑒別分析
肝氣犯胃與飲食積滯吞酸:二者均有燒灼感。前者由於情志為病,後者由於飲食所傷。肝氣鬱結吞酸,由於惱怒傷肝,肝鬱氣滯,橫逆犯胃,故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同時兼見胸茫皇妫臒┮着诳嘌是雀螝怍d結的表現。飲食積滯吞酸,由於飲食不節,食積傷胃,中焦氣機受阻,胃失和降,故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同時兼見噯腐食臭,脘痞厭食,苔厚膩等傷食證的表現。肝氣犯胃吞酸、治以清肝理氣,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加柴胡、梔子、瓦楞子、青皮、鬱金之類。飲食積滯吞酸,治以消食導滯,理氣和中,方用保和丸加減。
寒濕內阻吞酸:由於過食生冷,或外受濕邪,濕阻中焦,氣滯不暢,脾胃迹失常,故見胸中痞悶,不思飲食,氣機不暢,吞酸時作。其與肝氣鬱結吞酸,飲食積滯吞酸不難鑒別。寒濕內阻吞酸,治以養肝胃、理氣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湯。
'文獻別錄'
《沈氏尊生書.噯氣吵雜吞酸惡心源流》:〃吞酸者,鬱滯日久,伏於脾胃間,不能自出,又嚥不下。倘肌表復遇風寒,則內熱愈鬱,而酸味刺心,肌膚得溫煖,則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則津液流通,鬱熱暫解〃。
186.呃逆
'概念'
胃氣上逆,咽喉間頻頻呃呃作聲。《醫林改錯》謂:〃呃逆,俗稱打咯忒。〃
呃逆在《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病源候論》、《千金翼方》等書中均稱為〃噦〃。至金元時期,《蘭室秘藏》將〃嘔吐噦〃混稱。《丹溪心法》謂:〃凡有聲有物,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則噦即乾嘔,乃嘔吐之類。故在金元之前的醫籍中,呃逆與噦同義,《類經》謂〃古之所謂噦者,則呃逆無疑〃,金元之後噦即乾嘔。所以呃逆、噦(乾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