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善男子,在这世间里,有一位无处不在、恒以慈悲救度此间苦恼众生为事业的菩萨。若有众生于苦恼之时,诚心称念这菩萨的名号,他便即时寻声救苦,令得解脱。因此,十方世界皆称之为施无畏者。
究竟是哪一位菩萨呢?
善男子,他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了。
善男子,此大菩萨位不退转,已无男女色身的系缚,慈悲无量,有大威德神力,住于自在解脱之中,常以无量无边化身点化有情,替他们灭苦除灾。
若有众生为贪欲、嗔恚、愚痴所苦,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便得离欲、离嗔、离痴。
若有众生为夜叉、罗刹、或诸恶鬼所恼,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彼等即不敢以恶眼视之,更遑论加害了。
若有众生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便永不入于险地,不为怨贼所侵,不处怖畏军阵之中。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若有众生,根智下劣,或处于苦恼惶乱之中,不知应作何求何想始得解脱,或知而难表达于言词,这样,只要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更作他语,便能与菩萨感应,依其所需而疾得救护。
善男子,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所得的饶益福德,与受持无量恒河沙数菩萨名号无异,因此,众生应恭敬一心称念。
此大菩萨能游于十方,以大神力,普度一切苦恼众生,在他们怖畏困厄之时,即现身救度,恒为作怙恃,今他们的生老病死等苦,悉皆消灭。
善男子,是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千呼千应,真实不虚,持念名号者,皆福不唐捐。众生若念念不生疑窦,必能仗此菩萨威力,除灾去苦,增长福慧解脱。
(三)他力与自力救度不一不异
善男子,一切凡夫、菩萨、心、佛,众生,皆是同根,同住一体,摄于唯一的法身之内。这样,在终极的境界里,一切心中之佛与心外之佛,同归一位,没有任何差别。
就是这缘故,一切佛菩萨个别名号的执著,都是差别世间的妄想执著,在终极的境界里,都不能成立。
诸佛世尊劝导众生执持佛陀与菩萨的名号,只是在差别的世间里,令凡夫较易离诸虚妄苦恼,入于佛慧解脱的权宜,为众生不致因佛陀法身的不可执著而失去怙恃所立的方便。
因此,一切佛菩萨的名号皆是通往解脱的桥梁。众生若能如是认知和善用,就必得佛力的加被了。
善男子,就是这道理,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就分别代表著法身佛实在的救度力量和解脱原理。若众生能如是观之,善为忆念,那么,便能得一切不可思议的佛力救度与解脱。
心、佛、众生三无差异,一切佛与菩萨同住一法身,诸佛之心即是一心,一心即是诸佛之心。就是这缘故,他力与自力的救度,在终极的原理下,实是不一不异。
这样,任何名号的执持,只是入佛知见与救度的权宜,众生实毋须斤斤计较的了。
法身为真佛,大能不可量;
内摄一切法,凡夫共圣哲;
法身即佛心,诸佛同一心;
法身佛众生,一心无二心;
众生不认同,自弃慧与力;
法身力无穷,舍离自卑弱;
若住此法身,颠倒烦恼灭;
能除轮转苦,清凉得解脱;
作意长皈依,圣果终得证;
法身佛众生,正觉无差异。
第十一章 见性成佛——以佛心御妄心
善男子,真如体内藏有佛心和妄心的生命种子。由于无明的关系,任由妄心随缘妄动,因而变现种种境界,示现为种种众生。只可惜众生只迷于妄心所造的世间相对妄境,不懂向佛心认同,这样,他们便远离属于自己的智慧、大能与解脱的泉源,无法得到自在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行者若要超凡入圣,远离世间苦恼,得到智慧、大能和解脱,他就非要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可了。而这本来面目,就是他心中的佛性,亦即是他的佛心。
他要认识自己的佛性,体验自己的佛性,时刻以佛心带领妄心,能这样做就是见性了。
怎样才能以佛心带领妄心呢?
善男子,他要知道佛心就是真如心,也就是唯—。清净、真实、大能的心。而污染不实,导致种种苦恼桎桔、起种种颠倒执著的心,就是妄心。他这样切实认知之后,便要时刻忆念佛心无边的法力。只要常作禅定思惟,向它认同、念祷,便能得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与救度这事实。
善男子,佛心清净无污,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众生若把追逐身外尘网的妄心,转投自己的佛心,打开妄心之门,让佛心进入,作为自己的导师与守护,就是打开了无边法力的大门,能得一切自在解脱。同时也能让真如的生命力,得到完美无瑕、协调自在的显现。
众生若能时刻不违佛心行事,便是一位心意合一的觉者、一位临世的活佛了。
善男子,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异。此心乃佛心而非妄心,此心与真心无差别,与清净的真如心亦无差别。
就是这缘故,众生若要得各种不可思议神力解脱,必要善用意力,念念不忘此心佛,时刻诚意相托,让他的慧力,带领自己的身口意活动,对他的亲近,尤超乎予之于父母。
善男子,遍阅如来三藏圣教所得解脱,不若一心皈依此佛心,念此佛心,以此佛心统御妄心。
善男子,文字般若,只是方便,不得究竟,行者修行念法以求行解脱,没有比此念佛心法更直接了当和功效宏大了。
无上解脱法,行者应常念,
增长智慧力,大能与解脱;
念法功不没,以念佛为最。
佛心与妄心,同住于一心,
妄心众生心,念佛能净心;
妄心叩佛门,佛力能加被;
佛心御妄心,悟道从此起。
文字生过患,成佛唯见性;
勇猛利根人,佛心常主事。
第十二章 无修无证——行之上者
善男子,菩萨虽舍弃世间—切虚妄的有为法,于彼不起丝毫执著,仍有一法,令不见佛性,不得无上解脱道果。
是哪一法呢?
善男子,就是对出世间解脱法之修证所起的执著了。
执著为烦恼的泉源、解脱的窒碍。就是所执的是无为法,烦恼亦起,与执著有为法相比,只是粗细之别而已。因此,若菩萨执著有佛可成、有涅槃可证、有众生可度,那么,他便陷入法执的罗网,贪心仍未舍去,嗔痴也难尽除,这样,彻底的解脱,就不可能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菩萨应行无所行、念无所念、证无所证、度无所度,始得修道之真义。如是无所行而行、无所念而念、无所证而证、无所度而度,是谓真行、真念、真证、真度,解脱由是而生,佛性由是圆满。
行者修心性,恒应无所住;
不应取于相,亦不取非相;
有法尚应舍,何况本非法;
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
如来无法说,无说是佛法。
摘要
真如为本体,自性不生灭,
但藏一切种,生化成万法。
种子具心体,真妄两俱全,
妄心起烦恼,真心生菩提。
觉性未成熟,混沌无志向,
无明起妄动,种子随缘发,
心物与众生,自此随缘现。
有情长生死,轮转六道中,
祸福与穷通,业力为牵引,
自作还自受,诸佛不作主。
慧根成熟时,堪闻佛法际,
诸佛与菩萨,为去无明翳.
结语
佛性清明不离心 无明除去便现行
解脱从来行证起 信解难凭起大能
语言佛法皆虚妄 论辩何曾度—人
实法世间不可说 必待佛子心中寻
妄语既非真实法 莫醉穷经误修行
三十七道晶修身 四无量心度世人
四弘誓愿明志向 六度法舫彼岸行
修行大事毋耽搁 大小功德即席行
去恶行善莫嫌小 须知大善小处寻
妇孺若能行佛法 更胜空言学佛人
~全书完
参考书目
(一)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佛教出版社)
(二)黄公伟:《印度佛教思想体系史论》(台湾商务印书馆)
(三)黄公伟:{印度哲学史话》(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四)吕 征:《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天华出版社)
(五)郭 朋:《隋唐佛教》(齐鲁书社)
(六)郭 朋:《宋元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
(七)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
(八)木泰村贤著,演培法师译:《小乘佛教思想论》(慧日讲堂)
(九)木村泰贤著,演培法师译:《大乘佛教思想论》(慧日讲堂)
(十)张澄基:《佛学今诠》(慧炬出版社)
(十一)周中一:《佛学研究》(东大图书公司)
(十二)杨惠南:《佛学思想新论》(东大图书公司)
(十三)高楠顺次郎著,蓝吉富译:《佛教哲学要义》(正中书局)
(十四)霍韬晦:《佛教与现代智慧》(法住学会)
(十五)汪少伦:《多重宇宙与人生》
(十六)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中华佛教图书馆)
(十七)□山雄一著,吴汝钧译:{佛教中观哲学》(佛光出版社)
(十八)吴汝钧:《唯识哲学》(佛光出版社)
(十九)熊十力;《新唯识论》(广文书局)
(二十)罗时宪:《唯识方隅》(法相学会)
(廿一)马定波:《印度佛教心意识说之研究》(正中书局)
(廿二)印顺:《如来藏之研究》(正闻出版社)
(廿三)伊文思温慈著,赵雄铸译:《中有闻教得度密法》(新文丰出版公司)
(廿四)徐进夫:《禅的训练》(天华出版社)
(廿五)《涅槃道大手印瑜珈法要释》(自由出版社)
(廿六)周中一:《禅话》(东大图书公司)
(廿七)南怀瑾:《静坐与长生不老》(文学研究社)
(廿八)刘锐之:《西藏密宗静坐概说》(香港金刚乘学会)
(廿九)高登海:《佛家静坐方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
(三十)玛杜瑞:《瑜珈科学观》(和平出版社)
(卅一)顾法严:《原始佛典选译》(美国佛教会)
(卅二)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老古出版社)
(卅三)南怀瑾:《楞伽大义今释》(老古出版社)
(卅四)印 顺:《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
(卅五)演 培:《唯识二十颂讲记》(慧日讲堂)
(卅六)慈 航:《相宗十讲》(新时代出版社)
(卅七)赵亮杰:《地藏经唯识观》(佛教出版社)
(卅八)韦 达:《汉英对照成唯识论》(汉英对照成唯识论出版委员会)
(卅九)《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
(四十)《佛经选要》(香港金刚乘学会)
(四一)《四阿含经》
(四二)《百法明门论》
(四三)《百法明门论表解》(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
(四四)《八识规矩颂》
(四五)《大乘起信论》
(四六)《摄大乘论》
(四七)《大智度论》
(四八)《华严经》
(四九)《维摩诘所说经》
(五十)《金刚经》
(五—)《心经》
(五二)《地藏经》
(五三)《阿弥陀经》
(五四)《法华经》
(五五)《大般涅槃经》
(五六)《优婆塞戒经》
(五七)《过去现在因果经》
(五八)SRI SWAMI SIVANANDA:Science Of Yoga(Divine life Society of S。A)
(五九)BUCKE:Cosmic Consciousness(Dutton)
(六十)BRUNTON:The Wisdom Of the Overself(Rider)
(六一)MURPHY:The Power Of Your Subconcious Mind(Reward Books)
(六二)EDMUNDS:Hypnotism and Psychic Phenomena(Wilshire Books)
(六三)RAMPA:You…ever(Gorgi Books)
(六四)CERMINARA:Many Mansions: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New AmericanLibrary)
(六五)PLAYFAIR;The lnfinite Boundary、A Reality—Shattering Survey Of Life After Death(Panther Books)
(六六) GREENHOUSE。 Astral Journeys (Avon Books)
(六七)ROBERTS: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Bantam Books)
(六八)LAMA ANAGARIKA GOVINDA: Foundations of Tibetan Mysticism(Rider)
(六九) LAMA ANAGARIKA Govinda: Creative Medit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Consciousness (Unwin Paperbacks)
(七十) MAHARISHI MAHESH YOGI: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New American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