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国富论-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量,日有增加。从这时起,依赖亚卡普科船舶而进行的美洲和东印度间的直接贸易,
继续增大,而同时经由欧洲的间接交易,增加得尤其多。十六世纪中,与东印度进行正
规贸易的欧洲民族,只有葡萄牙人。但同世纪末,荷兰人起来竞争。不及数年,就把葡
萄牙人赶走,使不能再在印度的主要殖民地上立足。在前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东印度贸
易的最大部分,由这两国分占。葡萄牙人贸易日见衰退,而荷兰人的贸易,却以比这衰
退更快的速度不断增长。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前世纪即与印度进行交易,到这一世纪,他
们间的贸易大大扩大了。瑞典人及丹麦人的东印度贸易,开始于本世纪。俄罗斯人,最
近也组织所谓商队,取道西伯利亚及鞑靼,径赴北京,与中国进行正规的交易。总之,
除法国东方贸易因最近的战争而被毁灭了以外,其余各国对东方的贸易,几乎无不在继
续扩大。欧洲所消费的东印度货物日益增多。其消费额之大,似乎曾使印度各种业务逐
渐增大。例如,十六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用茶,极其有限,不过把它用作药品。然而现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为本国国民当作饮料而输入的,每年计达一百五十万磅。但这还不
够满足需耍,又由荷兰各港和瑞典的哥登堡,不断秘密输入。而且,在法国东印度公司
繁荣时代,又常由法国海岸秘密输入。此外,对于中国的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孟
加拉的布匹,以及其他无数货物,欧洲的消费额也只几乎同样的比例增加。所以,就用
在东印度贸易上的船舶说,前世纪任何时候全欧洲所用的船舶,比最近航运锐减,以前
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家所用的船舶,以吨数计,怕多不了许多。
但当欧亚初通贸易时,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的金钱的价值,却比欧洲高得多。
迄今仍是如此。此种差别,是因前者多为产米国,其稻田大抵每年能收获两次甚或三次,
而每次收获的产量,又比小麦普通的收获多。所以,产米国与产麦国比较,即使面积相
同,产米国的粮食,亦必较更为丰富。这些国家的人口,因此多得多。此外,这些国家
的富人,持有自身泪费不了的大量剩余,可以出卖,于是掌握着可购买多得多的他人劳
动量的手段。因此,征之任何记载,中国和印度斯坦的高官巨豪,比欧洲最富裕的人,
都有多得多的隶役。而且,这些大官富豪,持有过剩食物,于是能够支付较大数量的粮
食来交换那些产额甚少的珍奇物品,例如富翁竞求的金银宝石。所以,供给印度市场的
银矿,和供给欧洲市场的银矿相比,即使同样丰饶,其产物在印度所能换得的粮食,亦
必较多。可是,以贵金属供给印度市场的矿山,似乎远较以贵金属供给欧洲市场的矿山
贫瘠,而以宝石供给印度市场的矿山,却远较以宝石供给欧洲市场的矿山丰饶,所以,
贵金属在印度,自然比在欧洲能换得更多的宝石,并能换得多得多的粮食。象金刚石那
样非必要物品,其货币价格,在印度比在欧洲要低些,而象粮食这样最重要必需品的货
币价格,在印度要比在欧洲低得多。但前面说过,在中国和印度斯坦这两个印度大市场,
劳动的真实价格,即劳动者得到的生活必需品的真实量,却不如欧洲劳动者。这些劳动
者的工资,因此只能购到较少量的食物,食物在印度既比欧洲低廉,所以,与欧洲比较,
印度劳动的货币价格,就加倍低廉,因为一方面它只能购到少量的粮食,一方面粮食的
价格又便宜。在技术相同勤劳相同的场合,各国制造品,必有大部分的货币价格,与其
劳动的货币价格成比例。中国和印度斯坦制造业上的技术和勤劳,虽不及欧洲各地,但
似乎相差不远。它们劳动的货币价格,既如此低廉,其制造品的货币价格,自然要比欧
洲任何地方低。加之,欧洲大部分地方输送货物,多由陆运。先把原料由产地运往制造
所,再由制造所运往市场,其间所消费的劳动既多,制造品的真实价格及名义价格,就
因而增大。反之,在中国和印度斯坦,则因内地河港纵横,货物常由水运。所需运费,
既较欧洲为少,其大部分制造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就更加降低。综合这些理由,
贵金属由欧洲运往印度,从前极有利,现今仍极有利。在印度能够获得好价的物品,没
有什么能与贵金属相比拟,就是说,在欧洲产制花费一定数量的劳动和商品的商品,没
有一个在印度能比贵金属换得更多数量的劳动和商品。贵金属中,以金运往印度,又不
如以银运往印度为有利,因为在中国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场上,纯银与纯金的比率,通
常为十对一,至多亦不过十二对一。而在欧洲,则为十四或十五对一。在前者方面,虽
能以银十盎斯至多十二盎斯购得金一盎斯,在后者方面,则需银十四盎斯乃至十五盎斯。
团此,对于航行印度的欧洲船舶,一般地说,银是最有价值的输运品。对于向马尼拉航
行的亚卡普科船舶来说,也是如此。新大陆的银,实际就是依着这种种关系,而成为旧
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的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银
的卖买为媒介。
为供给如此广大的市场,每年由各矿山掘取的银量,不但要足够供应一切繁荣国家
不断增加的铸币需求和器皿需求,还必须足够弥补一切用银国家银币银器皿的不断毁损
和消磨。
贵金属用作铸币的不断消耗,用作器皿由于磨损与洗擦的不断消耗,只及用作使用
范围非常广泛的各种商品的不断消耗,是极其可观的。单就这些消耗来说,每年就必须
有极大数量的供给。某些制造业中所消费的这些金属,从全体来看,或许不比这逐渐的
消费来得多,但由于消费快得多,所以特别感到显著。据说,单单伯明翰某些制造品,
为镀金包金而使用的金银量,每年计达英币五万镑,这五万镑金银,一经移作此种用途,
就绝对无恢复原状之可能。从这事实,我们更可以想到,世界各地,在与伯明翰这些制
造品相类似的制造品上,或在镶边、彩饰、金银器、书边镀金及家具等物上,每年所消
费的金银,不知多少。而且金银每年由一地运往他地,在海陆途中失去的分量,也一定
不在少数。加之,掘地埋藏宝物,为亚洲各国几乎普遍的习俗。埋藏的场所,在埋藏者
死亡以后,往往无人知道。这种习俗;必然增加金银的损失量。
根据极可靠的记录,由卡迪兹及里斯本输入的金银量(包括明输密输),每年约值
六百万镑。
据麦格斯氏说,1748年到1753年这六年期间,西班牙每年输入的平均量,和1747年
到1753年这七年期间,葡萄牙每年输入的平均量,合计银一百一十万零一千一百零七磅,
金四万九千九百四十磅。银每金衡磅值六十二先令,计值三百四十一万三千四百三十一
镑十先令。金每金衡磅值四十四几尼半,计值二百三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六镑十四先令。
两者共值五百七十四万六千八百七十八镑四先令。麦根斯认为这些登记的进口数字是正
确的。关于输出金银的各地点以及从每一地点输入金银量,他都根据登记簿,详为揭示。
关于他认为可能秘密输入的金银量,他也作了估计。这位慎重商人的丰富经验,使他的
意见,显得十分有力。
《欧洲人在东西印度创业的哲学史及政治史》一书作者,以能辩而见闻广博著名于
世。据他说,自1754年到1764年输入西班牙的金银量,平均以十里尔银币为一皮亚斯特
计算,计达一千三百九十八万四千一百八十五又五分之三皮亚斯特。但这只就登记过的
输入量而言,若把秘密输入量加入,每年总输入恐不下一千七百万皮亚斯特。一皮亚斯
特如按四先令六便士换算,全额即等于英币三百八十二万五千镑。这位作者,曾详细列
举金银输出各地点,并参考登记录,详细记载各该地输出的金银量。据他报告,每年由
巴西输入里斯本的金量,若就葡萄牙国王所征税额判断(税率似为标准金属的五分之
一),共价值当为葡币一千八百万克鲁查多,即法币四千五百万利佛,约合英币二百万
镑。关于秘密输入部分,他说,如果作为公开输入部分的八分之一计算,准没有错,这
样又可加上二十五万镑,合计共二百二十五万镑。依据这种计算,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每
年输入的贵金属,总额就达到六百零七万五千镑。
此外,我曾查阅若干其他确实可靠的记述,尽管只是抄本,对于这每年平均总输入
量所估计的数字,都在六百万镑左右,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每年输入卡迪兹及里斯本的贵金属量,不等于美洲各矿山至年产量的全部。全年产
额中有一部分往往由亚卡普科船舶运往马尼拉;有一部分在西班牙殖民地和其他欧洲各
国殖民地间进行秘密卖买;还有一部分无疑是留在出产地。此外,美洲矿山,并非没界
唯一的金银矿山。但是,它们是世界最丰饶的矿山。人们公认,今日已发现的其他各矿
山产出额和美洲矿山比较,是微不足道的。人们也公认,美洲产出额的大部分,每年都
向卡迪兹和里斯本两地输入。但是,单是伯明翰一年消费的五万镑,已相当于这每年六
百万镑输入的一百二十分之一。从这看来,计界各地每年消费的金银总额,也许与其产
出的总额相等。即有剩余,亦不过足供给一切繁荣国家的继续增加的需求。有时,甚或
不够满足此需求,这样就使欧洲市场上的金银价格提高若干。
每年由矿山提供市场的铜铁量,绝非金银所可比较。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想象,这
些贱金属供给的增大,有超过共需求的倾向,或者说,有使其价格逐渐趋于低廉的倾向。
那末,我们为什么想象贵金属有这倾向呢,不错,贱金属比较坚固,但用于比较容易磨
损的用途,而且因其价值较轻,人们对其保存也不象对贵金属那么留心。但是,贵金属
并不一定比贱金属更能久存。贵金属亦常在各方面损失、消磨和耗费。
一切金属价格,虽都有缓慢的逐渐的变动,但与其他土地原生产物比较,则逐年的
变动,确是比较小。而贵金属价格与贱金属价格比较,则突然变动的可能性还要小。原
来,金属价格不易变动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耐久性。去年上市的谷物,在今年年终将全
部或几乎全部消费干净,但二三百年前由矿山采取的铁,可能一部分现在还在使用,二
三千年前由矿山采取的金,也可能有一部分现在还在使用。各年度被消费的谷物量,与
各年生产的谷物量,常常保持相当的比例。但甲年度与乙年度所使用的铁量间的比例,
几乎不大会受这两年度铁矿产出额偶然差异的影响。所使用的金量间的比例,更不会受
金矿出产额变动的影响。所以,大部分金属矿山逐年的生产额,虽比大部分谷田逐年的
生产额,也许有更大的变动,但生产额的变动,对这两种不同生产物价格的影响,是不
一样的。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美洲矿山发现以前,欧洲各造币厂规定纯金对纯银的价值比例,为一比十只至一比
十二。即一盎斯纯金被认为值十盎斯乃至十二盎斯的纯银。到前世纪中叶,其比例改变
为一比十四乃至一比十五,即一盎斯纯金被认为值十四盎斯乃至十五盎斯的纯银。这样,
金的名义价值增大了,换言之,金所能交换的银量加多了。金银两金属的真实价值,换
言之,它们所能购得的劳动量,虽一同下落,但银比金落得更低。美洲金矿银矿的丰饶
程度,比以前任何已发现矿山都大,但银矿的丰饶程度,比金矿似乎更大。
每年由欧洲运往印度的银量很大,使得英国一部分殖民地的银价和金对比渐趋低落。
加尔各答的造币厂,与欧洲一样,认为一盎斯纯金值十五盎斯纯银。可是,这评价和金
在孟加拉市场上的价值相比,似觉太高。中国金银之比,依然为一对十,或一对十二,
日本据说是一对八。
据麦根斯氏的计算,每年输入欧洲的金银数量之间的比例,将近一对二十二,即金
输入一盎斯,银输入二十二盎斯。可是,银输入欧洲后,又有一部分转运东印度,结果,
留在欧洲的金银数量之间的比例,他以为,约与其价值比例相同,即一对十四或十五。
他似乎以为,这两金属价值间的比例,必然与其数量间的比例一致。所以,在他想来,
如果波有这么多银输出,则它们价值的比例,当为一对二十二。
但两种商品的普通价值比例,与其在市场上普通存量的比例,不必一致。一头值十
几尼的牛的价格,约为一头值三先令六便士的羊的价格六十倍。如果我们依此推想,通
常市场上有牛一头,即有羊六十头,那是可笑的。只根据一般以金一盎斯可购银十四乃
至十五盎斯的事实,就推论通常市场上有金一盎斯,即有银十四至十五盎斯,也是同样
荒唐可笑的。
通常市场上银的数量对金的数量的比例,比一定数量金的价值对同一数量银的价值
的比例,大抵大得多。市上廉价商品与市上高价商品相比较,往往不但前者的总量更大,
而且前者的总价值也更大。每年上市的面包,不仅总量比家畜肉大,价值也比家畜肉大。
家畜肉的总量和总价值,大于家禽的总量和总价值;家禽的总量和总价值,大于野禽的
总量和总价值。廉价商品的顾客,通常化高价商品的顾客多得多,廉价商品因此能在市
上售去更大的数量,售去更大的价值。所以,廉价商品总量对高价商品总量的比例,通
常必大于一定数量高价商品价值对同量廉价商品价值的比例。就贵金属说,银为廉价商
品,金为高价商品。因此,通常市场上,银不仅在总量上比金大,而且在总价值上也比
金大,这是我们可以预断的。凡持有少量金银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