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如意娘 >

第55部分

如意娘-第55部分

小说: 如意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意便也将那不知所谓的直觉抛之脑后,耐心的解释道,“何老大和李兑确实在市井里散漫惯了,不懂令行禁止那一套。不过商队里确实有人志在高官厚禄,只是不得志罢了。也有些人爱财,是受雇佣而来。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你只管招募,若能令他们动心,自然有人愿意跟着你。”又道,“你说向我借,可其实你差遣不动他们的事,我去差遣,他们也最多念及先前的交情,勉为其难一次而已——我这边商队运作的法子,和你幕府里是不一样的。”
    二郎讶异道,“你不介意我去你手下招募人手?”
    就算如意只是个女孩子,但谁敢说她所做的就不是功业?她经营这只商队多年,最终打造出一支非比寻常的队伍。也许如意自己不觉着,但二郎做的事越多,接触的人越多,便越清楚,一支拥有如此多的人才,却几乎不曾因为竞争而内耗过,彼此间协作得天衣无缝,还能令她如臂使指的幕僚团队,究竟有多么难得。
    难道如意不明白,准许他去招募人手,其实就是准许他去肢解这支团队,按着自己的需求割取其中最肥美的成分吗?
    还是说她以为他真的只是临时抽调几个人,不怀他心?
    ——他其实并不愿意看到如意手握这样一支他无法控制的力量。
    就算他不想承认,他也很清楚,自从知道如意和他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时,他对如意的掌控欲便有失控的迹象。
    眼下之所以还能控制住,完全是因为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他尊重并且喜爱如意。他知道他做什么事会伤害到她,哪种程度会被宽恕,哪种程度会招致反击……但他不清楚哪种程度会让如意无法原谅他,所以不会轻易尝试。
    但如意忽然就给他划了一条线,一条他本以为至少会激怒她但实际上她竟能够平心静气的接受的线。
    若在战场上,她适才的话无意是巨大的失策,无异于授人以柄。
    但如意听他质问,也只垂了眸子一笑罢了,“当然还是希望你能手下留情。”她似是有些缅怀和叹息,她分明已预料到了可能会有的后果,做好了商队就此解散的心理准备,“只是事情迫在眉睫,若有余裕让你去访求民间的人才,你也不会向我借人吧。我倒是不想让给你……”
    但如今二郎才是天下赤帜,为大事计,她当然要先尽着二郎使用。
    何况,当日组建商队时他们就已说好了,“约法之外,来去自由”。若二郎能给他们更优渥的条件,她没有阻拦这些人择枝而栖的道理。她自有她不同于二郎的魅力,这世上也肯定会有被她而不是二郎吸引的人才。这商队她能组建起一次,就能组建起第二次。
    她很快便又振作起来,便笑道,“但谁叫我比你年长了两岁呢。”
    她的笑容干净坦然得有些刺眼,二郎不能逼视,便避开眼睛随手按了按她的脑袋,“……那些不算数。”
    他们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所以纵然她年长得再多,也不是他的姐姐。
    随着二郎派去向四方诸侯传旨的使者逐渐回京,天下局势也渐渐在他面前铺陈开来。
    局面比他想象得更复杂些。
    李斛调整了他的策略。他以新君的名义颁旨给四方诸侯,令他们官居原职、各安其位。随后他抛出了自己的饵料——罢免郢州刺史陆辰,罢废郢州,将郢州各郡分割,分别归治于荆、湘、江三州。将徐州割让给东魏,豫州割让给西魏。
    而他自己则集中兵力东进,攻打和接收不肯服膺于他的扬州各郡太守。
    ——这个三易其主,仅靠八千骑兵就搅乱整个江南的狡诈胡人,很懂得以小博大的技巧。
    转眼之间荆、湘两州便对郢州虎视眈眈。徐茂所控制的徐州和豫州的防务也压力倍增。二郎不但没能组建起盟军来,连他自己也成为天下诸侯眼中人人都可以割去一块的肥肉。
    而他不能像李斛那么玩,因为天下对李斛而言是别人的天下,玩坏了也无所谓。
    他只能像天子一样。明明最大的敌人就在眼前,他只需奋戈而起便能杀贼定功,却不得不被纠缠在内耗中消磨绝大的精力。
    不过,若他就此被绊住,那他也不过如此而已。
    天河六年三月,荆州刺史、临川王萧怀朔发兵攻打牛渚。
    而顾淮的消息就在这个时机,传到了南陵。
    带回消息的并非从江州回来的使者,而是从雍州逃回来的雍州刺史张广。
    ——顾淮矫诏,拥兵强占了雍州府。
    
    第七十一章
    
    彼时大军刚刚集结,南陵城中萧怀朔麾下文武官员尽数都在场,正在商讨讨贼事宜。
    得知雍州刺史张广来投奔,萧怀朔亲自出迎,将他接到帐下。
    张广只带了几名僮仆,乘小舟连夜渡江,并未带来一兵一卒。但能官居一州刺史,他也是素有才名和美誉的老臣。萧怀朔手下许多官员都认得他,无人怀疑他的身份。
    而他进了帐中,寥寥几句问答之后,便道,“老臣有负先皇所托——雍州城落入贼子手中了!”
    本朝的侨雍州并不是古时帝京长安所在之雍州,却也是天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它设置在襄阳、樊城一代,连南北而贯东西。是扼制西魏进逼长江中游的门户。张广说雍州失守,在场众人以为襄阳落入西魏人手里了,无不暗叹糟糕。
    但张广随即便道,“江州刺史顾淮率兵强占雍州,说是奉诏而来。臣不知其意,没敢阻拦。然而顾淮在襄阳集结舟船,意欲南下进攻郢州。臣怕他心怀不轨,还请殿下小心戒备。”
    帐中众臣原本还有人在低声议论,闻言俱都静默下来。
    落针可闻的令人窒闷的寂静过后,终于有人对萧怀朔道,“当日陛下……先皇派人征召顾淮入建康勤王,顾淮就抗旨未遵。”
    “台城被围困三个多月,天下诸侯派来救援的大军足二十万余,顾淮却没派遣一兵一卒。”
    “殿下传召天下,共同讨贼,江州也没响应……”
    众臣议论纷纷,不知是谁又说,“李斛才矫诏废置郢州,把竟陵、安陆二郡划拨给雍州。他就忙不迭的南下夺取来了……”
    虽也有人替顾淮说,“顾将军是天下德望所重,不可能做出这种事。”“也许他另有隐情……”
    但他放着台城不去救援,放着李斛不去讨伐,放着天子诏令不遵守,却偏偏陈兵强占雍州,不论有什么隐情,都足以令人心生戒备。
    而顾淮之于江南的意义,更是令这件事显得非比寻常。
    ——凡江南大地上知晓顾淮其人的人,谁都不愿意和他为敌。
    若搁在旁的朝代,或是若顾淮和天子之间没有那么亲厚的私交,顾淮定然是新朝创立后皇帝必欲处置而后快的人。
    功高盖主、名震天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些非得有足够的才能和胆识才能触犯但触犯了决然没有好下场的禁忌,顾淮一样不差的全都触犯了,而天子也一样不差的全都容下了。
    顾淮其人有许多毛病,这毛病使得他每每错失良机和人心。否则以他的家世、能力和功劳,天下世家哪里轮得到沈道林来执牛耳?说不定都轮不到天子来坐天下。
    但顾淮就是顾淮。没有人能效仿他也没有人敢效仿他。哪怕聪明人大都不愿意追随他,但也都服膺他的才华和品行。
    哪怕台城一战他的缺席令他的名望染上了污点,他也依旧独步天下,无人可与之匹敌。
    萧怀朔如今的风头也不可谓不盛大——台城一战也许还不至于让他名扬天下,但确实已让他名扬京畿、威震叛军。故而他身在南陵的消息传开后,早先从建康逃出来的文臣武将纷纷前来归附,其中不乏有德高望重的长者。
    但他和顾淮的区别在于。他没守住台城,天下人都认为错不在他。但天下人都觉着,若换了顾淮去守城,也就没有今日之难了。
    可想而知,张广骤然爆出顾淮谋叛的消息,对在场将领们的士气打击有多大。
    萧怀朔见将领们争执、猜疑,人心纷乱,便知道自己必须要有所表态了。
    他便问张广,“你说顾淮矫诏夺城?”
    张广从容道,“是。”
    萧怀朔道,“你是何时得知顾淮来到雍州?他总共带了多少人马?如何占据了雍州?你为何全然没有戒备?你又是如何得知顾淮要南下进攻郢州的?”
    张广待要作答,萧怀朔却道,“——你想好了再说。”
    众将霎时再度静默下来。
    他要张广想好了再说,是什么意思?
    是了——江州和雍州之间不但隔了一道长江,还要横穿郢州。顾淮千里迢迢的率重兵前往雍州做什么?张广何以竟毫无防备?且他为何一口咬定顾淮集结舟船不是为了支援郢州,而是为了攻打郢州呢?
    仔细想想,这件事里也确实有许多不近人情之处。
    张广也不由顿了一顿,忽的恼怒起来,“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他毕竟是封疆大吏,远道而来,特地来提醒临川王小心自北而来的船队……临川王不礼遇他也就罢了,这一副加以审讯质问的语调,似乎确实是过于傲慢,过于杀气腾腾了些。
    但是,这是在南陵萧怀朔的地盘上,在场众人大都奉萧怀朔为主。在他们看来,就算萧怀朔对雍州刺史略过火了——那又如何。
    便有人道,“使君确实该仔细回想回想。”便将张广话中不合常理之处点明,道,“并非怀疑使君说的不实,只是事关重大,还请使君务必言明。”
    张广便道,“李斛渡江之后,西魏大军便虎视南阳。顾淮说奉旨前来支援,臣迎之不及,哪里还会戒备。可顾淮来到雍州,不思对抗北匪,却先强占了雍州,对臣百般刁难。臣怕为他所害,只能连夜出走。至于顾淮要攻打郢州,自然是有人向臣告密。殿下圣明英武,讨逆平叛,有荡清寰宇之志。臣虽不才,却也有为国效死之心。不想令殿下生疑,臣再多留也没什么意思。就此告辞。”
    他拱手为礼,便转身要走。宽袍广袖当风而动,其人风骨傲然。倒令帐中诸将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忙有人劝萧怀朔留住他——毕竟这是天子一朝的重臣、老臣,还是不好慢待的。
    萧怀朔道,“使君留步——”
    张广脚步这才停下,却并不回头。
    萧怀朔便道,“使君所说,事关重大。但顾公也是本朝的肱骨重臣,不论是谁都不能轻言论断。孤自会派使者前往雍州向顾公质询原委。外间兵荒马乱,使君就姑且留在南陵避难吧。”
    他这其实就是软禁张广的意思了。
    张广心下也十分懊恼——凭他今日的地位和名望,只需一封书信递进来便能达成目的,何必还要自贬身价亲自前来?来也就来了——他哪里想到他才过江,行踪就已泄漏了?这也是无可奈何。
    但也是他欺萧怀朔年少,没他放在心上,才会草率的当众发难,逼他抉择。结果反令自己身陷两难。
    人为刀俎。他也只能一挥衣袖,道,“殿下是要强将臣留在南陵了?”
    不想萧怀朔干脆利落的道,“是。”
    正说话间,帐外令官进来,在萧怀朔耳畔耳语。
    萧怀朔低头沉吟片刻,终还说道,“请公主进来。”
    帐内众人再度低语起来,张广也不由暗暗揣摩。心想这种时候为什么会有公主来求见?
    忖度间不经意抬头,便见令官打起门帘,逆着光走进来一个年轻女子。在武人聚集的地方,她的身形显得十分小巧婉约,衣衫头发上不见半点金银之色,打扮得极为简单朴素——甚至于到随意的地步。
    然而确实是个公主——尽管张广从未见过她,但他不能不承认,那少女气质、容貌、气度无不是公主的派头。纵然出入眼下的场合,也依旧恬淡从容,毫无拘束畏惧之态。
    张广本人出自书香世家,几个儿子都教养得才貌俱佳,天子甚至一度想将妙法公主下嫁到他家——最终他的次子娶了天子的侄女永丰县主。故而他很善于修饰容止,对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清贵淡雅,也相当敏锐。
    是舞阳公主——他想,除了徐妃,旁人怕是难养出这样的女儿。
    帐内武将们对她拱手行礼。萧怀朔也上前道,“阿姐有什么事要问?”
    如意道,“我新听说一些消息,不能不来向张使君求证。”她便到张广面前,点头行礼,“使君。”
    张广也拱手道,“公主殿下。”随意微微扬头,带了些薄怒道,“殿下是来向老臣兴师问罪的吗?什么时候公主也能到堂前对朝臣指手画脚了?”
    他故意倚老卖老,先发制人。
    如意语气平缓,态度平淡,却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直接应对,“从天子令我扶助临川王讨逆平乱时。”
    张广被噎了一句,一时竟无话应答。如意便又道,“使君说顾公强占了雍州,此事究竟发生在何时?”
    张广待不理会她,然而众目睽睽,若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上纠缠,只会引得众人怀疑。
    何况先前萧怀朔问道这一件时,他已含糊带过一回。
    他只能道,“正月里。”
    “月初还是月底?”
    “……月底。”
    如意缓缓眨了眨眼睛,张广心中不由一紧。心想糟糕,他这一日确实是大大的失策了。
    众人俱都没听出什么所以然,然而如意和张广的面色却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改变,分明就是已问出了什么。他们便不由都望向如意。
    如意便又道,“那么——使君究竟是何时到雍州上任的?”
    张广不答。
    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萧怀朔身旁掌书记,他立刻便道,“使君先任湘州刺史,去年三月,陛下以竟陵王为湘州刺史,徙使君为雍州刺史。竟陵王嫌弃湘州偏远,不愿赴任,一直拖延到五月才动身去湘州。待到了湘州,完成交接,起码也要到七月。使君到达雍州时,恐怕已临近九月了吧。”
    如意道,“是今年二月。一直到今年二月,你才到雍州。”
    众将士一片哗然。
    张广只避而不答。
    如意便道,“据我所知,使君自恃是竟陵王的长辈,轻慢了他。竟陵王上任后发觉府库账目和财物不符,将使君强行扣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