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鼠疫突然爆发一旬以来,已经造成西凉地区武威、金城、陇西、武都、汉阳、张掖、安定七郡一百二十万人口外加七百三十多万牲畜的巨大伤亡,目前鼠疫已经不可控制,正在迅速自西向东传播,距离凉国国都高平城只有一线之遥!”
随着第一条官方消息的出现,紧接着各种谣言开始在紧邻凉国的关中地区疯狂传播起来!≮我们备用网址:www。2。≯
“为了保证凉王刘蔄的安全,凉国决定临时派兵护送凉王前往晋国躲避瘟疫!”
“神通广大的天师教各路神使们前往瘟疫之地驱邪,死了一大半,瘟疫似乎不给面子!”
正当大家还在对这些谣言持怀疑态度的时候,忽然从凉国境内涌出大量惊慌失措的难民,他们头也不敢回地途径关中地区向着晋国方向疯狂逃命,似乎稍微跑得慢些,就会遭到魔鬼的疯狂追杀。
“瘟疫来啦!大家快逃命啊!”
忽然之间,在关中地区到处都有人如此疯狂地嘶喊着。
于是原本挤挤攘攘生活在关中平原上的数百万老百姓开始大规模地向东迁徙,生怕走得玩一些之后,一家老幼便会丧命在大瘟疫的爆发的浪潮之中。
《晋报》乃赵兴控制的第一喉舌,《晋报》西凉分社更是直接归属于贾诩管理。明明到了七月份凉国已经完全控制了鼠疫,甚至各地疫情侦察站上报的数据都反映鼠疫已经到了尾声,为何《晋报》西凉分社会发出如此颠倒黑白的假消息呢?
明明死亡了不过三千人,在报纸上刊载出来的数据竟然高达一百二十万人,需知整个西凉的人口也不过二百多万,这一家伙就“被死亡”了一半,也太能扯了吧?
贾诩要的就是这个夸张的效果,非如此,如何吓得整个关中地区人人谈瘟疫色变,家家户户忙着向东迁徙呢?
晋国碍于和朝廷签署的停战协议,不方便明着从人口最为稠密的关中地区掳人,但没有谁规定不允许老百姓自己向百姓迁徙不是?
似乎是早就商量好了一般,西凉那边自爆惊天丑闻的不久,《晋报》中央社便刊发了平西王赵兴的署名文章《绿色的生命通道》,文章着重围绕西凉地区爆发的大规模鼠疫,号召全体晋国军民要善待所有逃难进入晋国境内的关中百姓,合力为难民们开辟出一条直通幽州境内的绿色生命通道,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让大家安置下来,避免大家在逃难的过程中发生传染和亲人失散等事件。
平西王的号召,其实就是无声的命令。赵兴的文章刊发不久,从关中以北的雕阴城通往高奴,再通往晋国晋阳,然后远达幽州渔阳郡的高速公路上便出现了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线。许多晋国百姓戴着口罩,手持饭食、凉水、西瓜等候在公路的两边,向着逃难的百姓提供帮助,然后大声告诉逃难的关中百姓们:“老乡,别回头,向东面去,那里有很多官员会好好安置你们!”
于是,更加让人奇怪的一幕又发生了。
当向东经过潼关前往洛阳逃难,向东南经过青泥隘向南阳逃难的大批关中百姓被驻守在这两地的官兵毫不留情地阻拦下来的时候,向北进入上郡逃难的百姓却受到了宾至如归般的待遇,他们不仅在沿路可以吃到免费的饭食,住进临时搭建的难民安置点,而且还有军队在前开道,伴随在难民队伍的两侧保护着大家。
在整个难民迁徙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类似抢劫、杀人、踩踏等恶性事件,在晋国如狼似虎的军队保护之下,关中百姓们似乎在举家进行一次长途旅行,不但轻松无比,而且一路上还收获了不少沿路百姓送上的免费资助。
平西王似乎觉得就算做到这些,还不足以表达他心忧天下的广阔胸怀,竟然再次发文号召幽州和冀州两地的商人们组织起来,为迅速涌入两地的大量关中难民寻找可以快速安家和致富的路子。
幽州和冀州两地的大小商会一看“超级大佬”平西王又发话了,大家总算是等到了一个报答平西王的大好机会,于是大家早早地等候在难民此行的终点渔阳城外,一个个手中举着大大的“广告”牌,扯直了嗓子高声叫喊:“老乡们,快来报名啦,赵氏农庄开发大东北计划还缺一千精壮劳力,每年的工钱是内地的两倍啦!”
“何记农具作坊招收工匠啦,大东北地区遍地是黄金,由平西王长子赵振邦亲自主持大家前去开采啦,工钱是内地的三倍还多啦!”
“关中来的老乡们,快过来看看啦!渔阳官办煤矿获得在东北地区开采煤矿的资格证书,现在急需招募三万矿工,工钱是内地的四倍,只要去那边出工一年,就能顶你在内地四年的收入,大家还在犹豫什么呀!”
一个个十分诱人的招人招工计划,就这么赤果果地摆在从关中地区逃到幽州的普通百姓家户面前,直接让大家看得头晕目眩,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就在这时,晋报上一条更加具有煽动性的头版头条消息《开发大东北,三年到小康》被刊发出来,使得原本在幽州和冀州安心工作生活的本地老百姓也跟着激动起来。
三年到小康!这个承诺实在是太诱人了,只要是苦寒一点的家庭,谁不想快速致富,早日摆脱穷苦命运的枷锁呢?
最关键的是,这条消息的撰写作者乃是平西王第七夫人蔡文姬,这还是才女在分娩之后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
蔡美女在文章中说的很明白,为了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祈福,所以她没等平西王同意,便将这条可以造福千万家的好消息在《晋报》上刊发出来,希望给天下还在受苦的百姓们提供一些帮助。
人家相当于是拿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福祉在作保证了,大家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吗?
PS:今日第五更送上!感谢川菜的投票,感谢所有支持南道的书友们!
第十六卷 波诡云谲 第八零零章 去的再多都嫌少
发生在七月份的瘟疫事件,到了八月下旬时渐渐平复,据说是因为整个西凉地区该死的人都死光了,天气也渐渐变凉了,而与染疫区相邻的地方人又跑光了,所以这场瘟疫便渐渐地被控制住了。
发生在凉国西部的“大瘟疫”虽然被控制住了,可原本生活在关中地区的穷苦老百姓也逃离了一大半。这几年,生活在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这一带的普通百姓,可是没少被人折腾。先是董卓跟马腾打起来了,惹得人心惶惶;后来生活在玉门关外的胡人说来就来了,搅得整个三秦之地鸡犬不宁;现在又是一场突然爆发的瘟疫,直接逼得当地的老百姓举家向东迁徙,再也不留恋自己的家园。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如今也是看出来了,所谓的“西凉大瘟疫”,很有可能是赵兴跟贾诩联手唱的一出双簧,目的就是忽悠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举家迁徙,前往人烟稀少的东北地区,帮着赵兴实现他要彻底控制东北的愿望。
东北的人口实在太少了,而且大多数还是异族,这很不利于汉人官吏前去控制和占领。正因为如此,赵兴和贾诩才会处心积虑地想出这么一招有些坑爹的计策,把关中地区将近一半的人口都给忽悠到幽州和冀州去了。
从近两个月晋国、幽州和冀州各级官府主要掌管人口的官吏统计和上报的数据来看,借助于“瘟疫传播”事件,关中地区共计有一百二十万人迁徙进入了晋国,然后再从晋国内部专门开辟出来的“生命通道”前往幽州和冀州。
当然了,关中百姓在途经晋国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不留的全迁移到了东边去,而是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的人口最终选择留在了晋国的上郡和西河郡等人口稀少的郡县之内。这些百姓,最终会被当地的农场和各类手工作坊做吸收,不至于落得一个无家可归,无业可做的地步。
前往幽州和冀州避祸的一百万百姓,有一些听说西凉鼠疫已经平复之后,便打算返回老家,结果有些郁闷地发现,昔日的“生命通道”已经关闭。把守关隘和路口的官兵们客客气气地告诉大家,瘟疫虽然暂时平息,但难保不会再次爆发,为了晋国的安全,也为了大家的安全,现在通往西面的道路全部被封堵起来,人们向东移动可以,向西去却是万万不能。
既然向西去无望,而东北大开发的各种广告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散播,许多人家便动了心思,前往各地官署设在交通要道上的移民办事处,向官吏报名参加“东北大开发”计划。
由幽州牧陈宫亲自负责的“东北大开发”计划,仅仅是一本《移民需知》便耗费了他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反复进行修改和论证,陈宫还暗中派出人员与张绣等人进行沟通,确定官府向移民承诺的条件都能实现之后,这才赶在关中难民到来之时印刷成册,见人就发。
《移民需知》中说的明白,凡是举家迁往东北地区的,晋国农兵商金行会一次性提供一笔安家费,具体数目根据一户人家的实际人口数目和准备前往的地方来核定。不过这些都有详细的计算方法,绝对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提。
除了发给安家费之外,前往东北地区的住户可以得到一块面积大大超过内地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虽然归官府所有,但经营权却是长达七十年。只要前往东北的住户不让分给自家的土地荒芜和闲置,官府便会让这户人家一直保有经营权。
更让人期待的是,据《移民需知》之中透露,东北地区有大片大片无人耕种的黑土地,这种土质肥沃异常,只要播下种子,几乎可以睡到秋天等丰收。分给各家的土地外围还有一些属于无主荒地,只要被人开垦出来之后,不算面积,送给开荒者一同耕种,期限仍然长达七十年!
除了这两项非常诱人的条件之外,官府还正式承诺,凡事迁往东北地区的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上都享有比内地更加优厚的福利,而且同样可以按照贡献大小,向晋国申领功勋。一旦某家或者某人的功勋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这户人家就有机会入住卧虎城,成为卧虎城的永久居民!
面对如此优渥的条件,不仅仅是关中逃难百姓大为心动,就算是冀州和幽州本地的许多贫困户也踊跃报名,到了八月下旬时,有意向前往东北地区的人口总数竟然达到了一百万之巨。
这一百万人中,有七十万是关中百姓,有二十万是幽州百姓,还有十万是冀州百姓。从关中地区共计迁徙出来的一百二十万人口,途径晋国时留下二十万人,在幽州境内留下了十万人,还有二十万人则是更为激进地选择了从泉州城乘船前往三韩地区定居!
赵兴收到整个移民安置情况报告之后,高兴的合不拢嘴。虽然现在东北地区尚未彻底落入他的手中,但是已经被彻底消灭掉的乌丸和鲜卑人他们在饶乐水和乌候秦河流域让出来大片空地,足以容纳许多的百姓,更何况从通辽至长春这一带的广袤地区,如今还只是少量的夫余人在生活和居住,这些地区也足够容纳许多的人口生活定居。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赵兴以欺骗的手段迫使关中上百万的百姓颠沛流离、举家远迁,实在是一件很不地道甚至说很不人道的事情,但赵兴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历史上的关中地区,在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以前,是仅次于洛阳地区的人口稠密之地。这一世赵兴的出现让董卓彻底没有了祸乱洛阳和长安的机会,加之赵兴在并州时期极力防抗瘟疫,确保了关中地区的安宁稳定,所以这些年来关中的人口急剧膨胀,已经到了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基数。
关中如此多的人口,而且还在急速增加之中,若是不想办法迁移一些到其他地方,未来势必会发生粮食危机或者环境恶化等问题。
愿意迁移的关中百姓,大多数都是没有多少家业和田产的穷苦人家,赵兴费尽心机给大家安排这么一个去处,虽然冬天里可能有些寒冷,却真心不是想坑害了大家。东北那圪垯,有的是露天大煤矿,到了冬天让大家烧炕取暖不就成了?
赵兴现在一点对没有对自己忽悠关中百姓前往东北而感到内疚,他还是觉得迁往东北地区的人口不够多,要想实现东北大发展的目标,少不得还需要个十来年的光阴。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零一章 咱给徒弟壮声威
海风徐徐,碧空万里如洗。
几艘方头阔尾的大船,高扬白色的风帆,在东南风的推送下正从南面游弋而来,看那桅杆顶上悬挂的旗帜,便可以知道这几艘大船正是晋国水师的运输船。
伫立于上层甲板之上的赵振邦,将手中的双筒望远镜递给身边的诸葛瑾,尊敬地说道:“先生,远处便是泉州水师城了,再有两个时辰,船队就可以进港靠码头。这一路摇晃起伏,倒是劳累先生跟着一起吃苦了!”
诸葛瑾已经从当初有家难归的窘迫之中走了出来,对于此行的目的地倒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当他得知混在自己府中近一年,手脚勤快、脑子灵活的“小管家”居然是赵兴长子时,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沮丧。
赵振邦说的明白,袁术本非良主,加之诸葛瑾又跟赵振邦莫名其妙地成了“主仆”,若是诸葛瑾返回寿春,不仅会被袁氏忌惮,说不定日后还会寻个机会加害。既然返回扬州要受制于人,而跟着赵振邦前往东北却可以大有作为,诸葛瑾自然不会固执到放着一展胸中才会的大好机会而不顾,死心塌地返回寿春继续受那袁术驱使。
张辽把话说的明白,若是诸葛瑾的家人出了问题,日后他一定拿袁家人开刀。这句话可是当着世人的面撂出来的,相当于给诸葛瑾的家人加了一道护身符,袁术就是再糊涂,他也不至于为了泄愤而将自己家人的生路给彻底断绝。反倒是袁耀,虽然知道诸葛瑾如今已经投入敌营,但念着以往诸葛瑾全力帮助自己的旧情,时不时地前去诸葛府上探视慰问一番。
袁耀如此行事,倒是令张辽感到有些意外,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可以善终的后路。
对于赵振邦口中所说的双筒“千里眼”,诸葛瑾也是好奇的紧,他按照赵振邦的指点,将望远镜举在眼前,透过纯净的水晶镜片向远处眺望,果然看清了那些耸立在海中小岛之上的花草树木,就仿佛是近在眼前。
“此物果然神奇,虽然不能真的看到千里之外,却也能够将几十里外的景物拉至眼前!”诸葛瑾口中啧啧称奇,爱不释手地拿着望远镜向四处眺望。
赵振邦只是笑着点头,并未向诸葛瑾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