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学-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道理,对于狗的尸体适用,对于炮弹车厢里的乘客和所有东西也
适用:在行进路上的每一点上,它们都跟炮弹车厢有相同的速度,因此它
们即使停留在没有什么支持的地方,也就不应该落下。原来是放在车厢地
板上的一把椅子,可以四脚朝天地放到车厢的天花板下面不会跌“下”来,
因为它要跟着天花板继续向前行进。而乘客呢,也可以“头向下”的坐到
这张椅子上,毫不感到有要跌下来的威胁。真的,有什么力量能够使他跌
下来呢?因为,假如他跌了下来的话,那就等于说炮弹车厢在空间行进得
比乘客更快(否则的话,椅子是不会向地板接近的)。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知道,炮弹车厢里的一切东西,都跟炮弹有相同的加速度呀。
这一点,小说家没有注意到:他以为在自由行进的炮弹车厢内部的物
体,仍旧要压向它们的支点,和炮弹车厢静止不动时候的情形一样。儒
勒·凡尔纳忽略了一件事,就是,物体所以向支点施压力,只是因为它的
支点是静止不动的,或者虽然在动但不是用同样速度在动;假如物体和它
的支点在空间用相同的加速度运动,那么它们就不可能彼此相压了。
这样,我们的乘客从旅行开始的最初瞬间起,就已经没有一些重量,
而能够自由地在炮弹里的空中停留;同样,炮弹车厢里的所有东西也应该
立刻变成完全没有重量的了。根据这个特点,炮弹车厢里的乘客可以确
定,他们是在空间很快地前进着呢,还是一动不动地停留在大炮筒里。但
是我们的小说家却说,乘客在他们的天空旅行开始以后半小时,还在对一
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他们是在飞行着呢,还是还没有飞出?
“尼柯尔,我们可是在飞着吗?”
尼柯尔和阿尔唐面面相看,他们没有感觉到炮弹的震动。
“真的!我们究竟是在飞着吗?”阿尔唐重复说。
“会不会是一动不动地停在佛罗里达的地面上?”尼柯尔问。
“还是在墨西哥湾的海底下?”米协尔加了一句。
象这一类疑问从海轮上的乘客发出是可能的,但是对于自由行进的炮
弹车厢里的乘客,发生这种疑问是没有意义的:海轮上的乘客是仍旧保有
他们的重量的,但是炮弹车厢里的乘客却不可能不发现他们已经变成完全
没有重量的人了。
在这一个幻想的炮弹车厢里,可以看到多少奇怪的现象啊!这是小巧
玲珑的一个世界,这儿,一切东西都丧失了重量;这儿,一切东西从手里
放开以后,仍旧停留在原来的位置;这儿,一切东西在随便什么情况都会
保持着平衡;这儿,打翻了的瓶子也不会有水流泻出来。。这一切,《炮
弹奔月记》的作者都忽略了,而这些奇怪的现象本来可以给我们这位小说
家提供多么广阔的写作材料呀!
用不正确的天平进行正确的称量
请想想看,要想得到正确的称量,什么东西最重要,是天平还是砝码?
假如你的回答是两种东西同样重要,那你就错了:你可以用一架不正
确的天平做出正确的称量,只要你手头有正确的砝码。用不正确的天平进
行正确的称量,有几种方法,我们只来谈谈里面的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俄罗斯的化学家门得列耶夫所提出的。第一步,把一个
重物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什么重物都可以,只要它比要称的物体重
一些就好。然后把砝码放在另外
一只盘上,使天平的两边平衡。现在,把要称的物体放到放砝码的盘上,
从这只盘上逐渐把一部分砝码拿下来,使天平恢复平衡。这样,拿下的砝
码的重量,自然就等于要称的物体的重量,因为就在这同一只天平盘上,
拿下的砝码现在已经由要称的物体代替了,可知它们是有相同的重量的。
这个方法一般叫做“恒载量法”,对于需要一连串称量几个物体的时
候特别适用,那原来的重物一直放在一只盘里,可以用来进行全部的称
量。
另外一种称量的方法是这样的:把要称的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
另外拿些沙粒或铁沙加到另外一只盘上,一直加到两边平衡。然后,把这
物体拿下(沙粒别去动它),逐渐把砝码加到这只盘上,加到两只盘重新
恢复平衡为止。于是,盘上砝码的重量自然就是要称的物体的重量了。这
个方法叫做“替换法”。
方才说的是天平,那么,弹簧秤只有一个秤盘,要怎么办呢?很简单,
也可以采用同样简单的方法,假如你手头除掉弹簧秤以外,还有一些正确
的砝码的话。这儿用不到沙粒或铁沙,把要称的物体放到秤盘上,把弹簧
秤所指示的重量记下。然后,把物体拿下,逐渐加上砝码,一直到弹簧秤
指出同样的重量为止。这些砝码的重量,自然就等于要称的物体的重量
了。
比自己更有力量
你的一只手能够提起多少重的东西?假定是10 公斤吧。你以为这10
公斤就表示你手臂肌肉的力量了吗?那就错了:你的肌肉的力量要比这个
强得多!例如,请注意你手臂上所谓二头肌的作用吧。这条肌肉固着在前
膊骨这个杠杆的支点附近,重物却作用在这个杠杆的另一端。从重物到支
点(就是关节)间的距离,大约是从二头肌端到支点的8 倍。这就是说,
假如重物重10 公斤,那条肌肉所出的拉力就是这个数值的8 倍。因此,
我们的肌肉能够发出的力量相当于我们手臂力量的8 倍,那么它可以直接
提起的重量,就不是10 公斤,而是80 公斤。
我们有权利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人的力量要比他自己所表现出来的
强许多倍;也就是说,我们的肌肉可以发出比我们在日常动作里所表现的
更加强大的力量。
那么人的手臂这样的构造合理不合理呢?初看仿佛是不合理的,——
我们在这儿看到的是力的没有代价的损失。然而,让我们想一想那个力学
上古老的“黄金法则”:凡是在力量上吃了亏的,在移动距离上一定占了
便宜。因此,我们在速度上是占了便宜的,我们两只手的动作就有操纵手
的肌肉的动作8 倍那么快。动物身体内部肌肉的连结方法,保证了四肢很
快的活动,这在动物的生存方面,是比力量更加重要的。我们人类的手脚
假使不是这样构造的话,我们就会是行动极慢的动物了。
为什么尖锐的物体容易刺进别的物体?
你可曾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缝衣针能够这样轻易地穿透一个
物体?为什么一块绒布或者厚纸板很容易给一根细针穿过,却很难用钝头
的钉子把它穿过?在这两种情形里所作用的力不都是相同的吗?
是的,力量是相同的,但是压力强度或者说压强却并不一样。用针穿
透的时候,全部力量都集中在针的尖端;而用钉子的时候,同样的力量却
分配在比较大的钉尖面积上;因此,针所施的压力强度要比钝头钉大得多
——这是说我们所用的力量假定是完全相同的话。
谁都知道,一具二十齿耙耙松的土地,要比同样重的六十齿耙耙的
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二十齿耙每一个齿上分配到的力量要比六十齿耙
的大的缘故。
当我们谈到压力强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力量之外更注意这个力量
作用的面积。同样大小的一个力量所产生的压强大小,要看它作用的面积
究竟是一个平方厘米呢,还是集中在百分之一平方毫米上。
你用滑雪橇能够在松软的雪面上行走,不用滑雪橇就要陷到雪里去。
为什么呢?因为用了滑雪橇身体压力分配在比不用的时候大得多的面积
上。假如,举例来说,两只滑雪橇的面积等于我们两只鞋底的20 倍,那
么,用滑雪橇的对于雪面所施的压强,就要比两脚站在雪面上的所施的压
强弱,只等于两脚站着的所施压强的20 分之一。因此,松的雪面能够承
受得住滑雪橇上面的人,却承受不住用两脚站着的人。
根据同样的理由,在沼泽里工作的马,时常要在马蹄上系着特制的“靴
子”,来增加马蹄和地面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沼泽地面所受的压强:这样
一来,马蹄就不会陷到沼泽泥淖里去了。在有的沼泽地,连人也是这样做
的。
人在薄冰上通过的时候,一定要匍匐爬行,也是为了把自己的体重分
配到比较大的面积上。
最后,还有庞大沉重的坦克和装有履带的拖拉机,在疏松地面上所以
不会陷下去,也仍旧是这个缘故,它们的重量是分配在比较大的支持面积
上。8 吨或8 吨以上装有履带的车辆,对于每一平方厘米地面的压力不超
过600 克。从这一个观点看来,沼泽地带应用的装有履带的载重汽车,真
是很有趣的。这种汽车载了2 吨重的货物,加到地面的压强一共只有每平
方厘米160 克,因此,它能够在沼泽地带以及泥泞或沙漠地区行驶得很
好。
象这样支持面积大的情形,在技术上,跟支持面积小的就象针尖的情
形一样,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从上面所说的,可知尖端所以容易刺进物体,只是由于力的作用所分
配的面积小的缘故。锐利的刀子要比钝刀容易切割东西,也可以用完全相
同的理由解释:力量集中在比较小的面积上。
所以,尖锐物体容易刺进或切割物体,只是因为在它们的尖端或锋刃
上集中了比较大的压力的缘故。
跟巨鲸相仿
你坐在粗板凳上,会觉得坚硬不舒适,但是,如果坐在同样是木质的
可是光滑的椅子上,却觉得很舒适,这是什么缘故呢?还有,为什么睡在
由相当硬的棕索编成的吊床上会觉得柔软舒适?为什么睡在钢丝床上不
会觉得坚硬难过?
这道理是不难明白的。粗板凳的凳面是平的,我们的身体只有很小一
部分面积能够跟它接触,我们的体重只好集中在这比较小的面积上。光滑
的椅子的椅面却是凹入的,能够跟人体上比较大的面积相接触,人的体重
就分配在比较大的面积上,因此,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也就比较小。
所以,这儿的全部问题只在压力的分配更均匀。如果我们躺在柔软的
床褥上,褥子就变成跟你身体的凹凸轮廓相适应的样子。压力在你身体的
底面上分布得相当均匀,因此身体上的每一平方厘米面积上,一共只分配
到几克的压力。在这种条件下,你当然就能够躺得非常舒适了。
这个差别,也不难用数字表示出来。一个成年人身体的表面积大约是
2 平方米或20;000 平方厘米。假定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靠在床上的面
积大约有身体表面积的4 分之一,就是0。5 平方米或5000 平方厘米。又
假定你的体重大约是60 公斤(平均数),就是60;000 克。那么,每1
平方厘米的支持面积上,只要承受12 克的压力。但是,如果你是躺在硬
板上,那么你的身体只有很少几点跟板相接触,而这几个接触点的总面积
一共也不过100 平方厘米左右,因此每个平方厘米所承受的就要是五六百
克,而不是只十几克了。这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我们的身体立刻就会有
“太硬”的感觉。
但是,即使在最硬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睡得非常舒适,只要把我们的
体重均匀分配在很大的面积上就行。比方说你先睡到一片软泥上,把你身
体的形状印在这泥上,然后起来让这片泥土干燥(在干燥以后,泥土会收
缩5-10%,但我们假定这个情形不发生)。当这片泥土变成和石块一样
坚硬的时候,你试再躺到上面去,使你的姿势和泥上留下的形状相合,那
么你就会感到跟睡在柔软的鸭绒垫上一样舒适,一点也不觉得硬,虽然实
际上你是睡在石头上。你现在的这个情形,恰跟罗蒙诺索夫在一首诗里所
写的那传说里的巨鲸相仿:
横卧在尖锐的石块上,
这些石块的坚硬它可毫不在乎,
对于这伟大力量的堡垒,
这些只是柔软的泥土。
而你所以不觉到这石头的坚硬,原因却不在于“伟大力量的堡垒”,
而只是由于你的体重分配到极大的支持面积上的缘故。第三章介质的
阻力
子弹和空气
空气会阻碍子弹的自由飞行,这个事实,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空气
的这个阻滞作用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恐怕只有很少人清楚。大多数的人大
概有这样的想法,以为象空气这样我们平常几乎不觉察的柔软的介质,对
于飞过的步枪子弹一定不会有多大妨碍的。
但是,看一看图25 就会明白,空气对于子弹的确有极大的妨碍。这
张图上的大弧线表示没有大气的时候子弹飞行的路线;这颗子弹从枪口射
出以后(用每秒620 米的初速度依45 度角的方向射出),在空中划出高
10 公里、长40 公里的很大的弧线。实际上呢,这颗子弹这样射出以后,
在空气里一共只能够划出4 公里长的弧线。在这张图上,这条4 公里长的
弧线跟那条大弧线相比,几乎看不到什么了:空气的阻力竟是这么大!假
如没有空气,步枪就可以从40 公里远的地方把子弹射向10 公里的高空再
落到敌人的头上了!
超远程射击
有一次,德国炮兵一门大口径炮以很大的射角射击,意外地发现,本
来应该落到20 公里远的地方的炮弹,竟落到40 公里的地方去了。原来,
用极大的初速度依大角度向上射出的炮弹,到达了空气稀薄的高空大气
层,那儿的空气阻力非常小;炮弹在这阻力极弱的介质里,飞过了极长一
段路,最后,陡急地落到地面上。图26 清楚地表示了:改变发射角度,
会使炮弹飞行路线产生多么大的差别。
这个现象的观察,给德国人奠立了设计从115 公里外轰击巴黎的超远
程大炮的基础。这炮制造成功以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8 年的夏
天,德国军队向巴黎发射了300 颗以上的炮弹。
关于这种大炮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一根很大的钢筒,全长34 米,
粗1 米;炮筒下部壁厚40 厘米。炮重750 吨。炮弹重120 公斤,长1 米,
粗21 厘米。装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