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应考虑用什么东西来达到这个目的,用什么药来达到这个目
的?因此这里就选了麻黄。为什么选麻黄十因为麻黄的功能可
L上篇总 论
以概括为三个作用、七个字:发汗、平喘、利小便。更进一步
讲.它多作用于肺,不是肺功能病变就不能用,即表现为无
汗、喘、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有许多问题,这里是肺与膀胱襁
表里,肺气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小便当然不利;另外肺
气逆而上,自然见喘;肺气不得宣发,皮毛不得开合,当然无
汗。可是这不等于说无汗都是肺有病变,喘都是肺有病变,正
如《内经》上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是由
肺引起的·但根不在肺,别的病因也能促使肺发生变化。从这
种角度研究,麻黄是肺经的药物,是发散之药,是鼓舞人体阳
气向上向外的药,所以李时珍说它是“微苦而辛,性热而轻
扬。”叉说:“麻黄乃肺经专药。”既可以开皮毛、发汗,也可
以宣肺气、平喘。例如刚才谈到用麻黄宣肺就足够了,为什么
还要用麻黄汤呢7这里既考虑了药的作用,卫考虑丁药的影
响。麻黄是发越人体阳气、宣发肺气的,如果单纯用它,那就
没有考虑当前的症状。如见到常说的发汗解表,用大量麻黄可
能会伤害A体阳气,甚至会动血;而且已经见喘说明肺气已上
逆,而发越阳气的药是向上向外的,吃下去以后风寒邪气还役
有散,病还没有除,而麻黄发越阳气的作用已经产生了.病人
的喘就加重了。正是根据这个道理,所以麻黄需控制在一定范
围的量内。之所以要控制一定的量,是因为现在中药的量很难
用其他的数据来解释,只能用传统的、常规的用药量解释。在
不同方剂里用不同量,有不同的解释,在麻黄汤里是三两。它
取三两t就是怕伤人体舶阳气,因为这样的风寒,用大量可
以,但是会有大汗出而伤阳耗律,所以要小心。这样的话,并
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加以辩论的,因为从《伤寒论》整十书中
有好多地方出现的误治中,可以看到“亡阳”的字样,从《伤
寒论》中可以找出依据。这里的麻黄用量正是“适事为度”,
而且麻黄此药的特性,在它力量不足的时候,还有其他药物,
可加强它的作用,所以用小剂量的桂枝来温通血脉,助麻黄宣
第
量
毋’
剂
慝
mj
王
舶
宅
旁
利
掌
讲
稿
上篇总 论一
肺除邪。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个问题,两种药台起来应用。一种发卫气,一种通营
气,营卫相和,才能汗出,是谓“阳加于阴谓之汗”。吴鞠通
在他的《温病条辨·杂说·汗论》里说得很清楚,“以阳气为
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所以阳气鼓动了阴精才能汗出,二者
缺一,汗不能出。所以这里既用了麻黄,叉用了桂枝。而用桂
枝不用其他药,是因为桂枝不仅但温通血脉,也是发散的药
物。过两个药恰恰是一致的,所以麻、桂相舍。加强了发汗解
表的作用,而避免了发越阳气、伤害阳气的缺点,这样,就可
以把麻黄拄制在合适的用量以内,而选到相同的效果。所以桂
枝是作为麻黄(君药)的辅助药,为“臣药”。如果说汗出而
肺气宣,喘自然平。相比较而言.在治疗喘这个问题上,在麻
黄汤证里面,它次于恶寒、无汗,因此杏仁是作为“辅药”
的。杏仁的特点主要是降肺气、平喘咳。由于杏仁有油,它不
仅降,还可以搁肺。《本草求真》说:“杏仁苦能下气,辛能散
邪”。这就是说,有外邪的病,用它兼有解散的作用。所以既
用麻黄和桂枝配伍,宣肺发汗,叉用杏仁和麻黄,一升一降,
降肺气,恢复于平,选样又能平喘。所蹦杏仁在麻黄沥中仅仅
是辅佐药。
在此还要讲到一点,就是剐才讲到桂枝作为臣药,它协助
麻黄解除头痛、身疼。刚才还讲到,由于经络阳气不通,气血
不流畅,所斟周身疼痛,方中的君药麻黄本身也能起到一定的
作用。这三味药,接顺序讲下来,其中药物的作用机制就很清
楚了。而这里的佐药,既有佐助,叉兼有佐制的作用。“制”
什么,制麻黄的向上、发越,因为这里有肺气上逆而喘。另
外,看看甘草,它有佐使作用,为什么7因为它的用量最轻。
这个最轻t是指的它在《伤寒论》方中用量最轻,只用一两。
所以它的作用主要用来调和药物。可以看出来,麻黄和杏仁一
上一下,两者的作用是相对的.所咀用甘草来调和,使得两个
k上篇总 谁
不同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协调起来。但是它也有“佐”的作用,
因为这个“佐”,可使麻桂相配时,利用其甘鹱的作用,使发
汗之力不敦太过。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用解表发汗药治疗表证,
只需遍身絷絷汗出,不许大汗。这个问题在s伤寒论》中讲得
很清楚。在《金匮要略》中也有一句话,它是针对湿气而言
的,“太汗出,风气击,湿气在”。而太汗出,不仅不能完全祛
除邪气,而且会伤人体之气,伤人体之津。所以用甘草可眺起
到佐制的作用。同时由于甘草本身是补气的,还可以弥补麻黄
发越阳气绐人体造成的损害。实际上这两个作用都归根于一
点,所““甘缓”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通过小量的甘草还能
补助中气。中气受补,就能统摄备个方面。所以通过这个问题
可以看出,麻黄汤的组成.体现了我们刚才讲的理论,体现了
我们对方剂的评价,而且在疗教的发挥方面,从配伍关系来
|兑。也体现了非常高的艺术性。所毗有人认为方剂只是药物的
排列蛆舍而已。这是错误的。所以在这里我用麻黄汤作为一个
例子进行说明,因为①麻黄汤药味简单,开始分析时容易听得
清楚;@麻黄汤构组成配伍非常严谨;@麻黄汤在辛温解表荆
中示人以法度,是辛温解表剂的典范;@通过对麻黄汤的讲
解,就容易理解由麻黄汤化裁而柬的方剂,如大青龙汤、麻杏
石甘扬、华盖散、定喘扬等,教学是为了指导实践的。由于时
代不同,生活条件不同,麻黄捞证步了一些,但是还是有。麻
萤汤更主要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应用,而在于它在理论上的说
明,对组方的示范,对后来由它演变而来的方剂的理解和运
用。
对方剂的原始证据,仅仅是《内经》上几个方子,以及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这么一些方书。也知道医方来源很久
远。但是现在文物的出土更证实了能把出现医方朝代再向前
推。那么,在现存的书籍当中,更能够说明问题的是《伤寒
论》。《伤寒论》中基113方(《金匮要略》不统计在内),从用
第
t
旁
舯
惩
删
置
辅
之
旁
艴
学
瓣
犯
上篇总 论一
量到服法,“及一部分方剂服后的反应t都有明确的记载,这
是到现在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同时通过这本书也可以理解方剂
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名字为“方”,而实质是什
么。我们习惯讲“理、法、方、药”,而实际上可以看出来t
方剂的实质是融理、法、方、药为一炉,将理、法、方、药融
会贯通起来。方剂的成功固然是因为药物,但它自身的理论是
同整个中医学的理论相连的。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讲辨证论
治,最后落实在一个“治”上.而如果用药物治疗,就落实在
“方”上。当然还有好多其他治疗方法,如按摩、导引、气功、
针灸等,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方剂应用
于临床,是用药治病的一个很大的飞跃,是一个质的变化。由
单味到几味、到多昧,从凭经验的配台,到有理论指导的配
伍,是很大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在质上,有了显著的
改变。所以徐灵胎曾经说过一句话,“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垒
其性,也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这就更加
加强了单味药物的治疗作用。这与病人的恢复很有关系,其中
生死大权就掌握在医生手中。
方;}l}配伍巧妙、理论深奥,说明了它能档更好地发挥药
效,也说明了医生非常重视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药物。
《伤寒论》这本书后人称之为“方书”。它的辨证论治是完整
的,从伸景起就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示后人以法,它
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并加以归纳总结而写出来的一本书,对中医后世的发展起丁极
大的推动作用。在方剂的基础上,它不仅给后人以启蒙,而且
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后世的发展和《伤寒论》很有关系。这个
问题我们看看相关的书籍就会明白。如后来唐代的《千金方》、
《外台秘要》等,记载了更多的方剂,其中程多是对仲景方剂
的化裁,由伸景的方剂化裁出不少新的方剂。
青蒿翥冶疟疾,有相当的A都知道这味药,是由青蒿中提
k上篇总
取的单一成分。
论
当初记载青蒿治疟
过去也早有“绞什服”的
记载,而在现代提取研究中发现,加热提取是无效的,水提取
才有效。
还宥一些外桌药物,实际上从汉朝就已经有了,如豆蔻、
砂仁习惯上称为南药,它是产于南部。此外,还有外来的医
书,如二十四史中《隋书·经籍志》有《婆罗门诸仙药方》,
还有的书名字上就有菩萨两个字。我们知道,婆罗门是印度的
一种宗教,因此这本书看来是从印度传来的,可惜有些书没
有了。
在这里我顺便要提刊,我们把这些东西拿过来,并不是生
搬硬套,而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变为我们自己的,也就是把
这些方、这些药拿过来融人我们自己的医药体系中。这里也可
以举些例子,如豆葱、砂仁等药。在有些地区,如新疆,可以
用来做调味品。胡椒作为词味品对,不讲药性,不讲功能,只
作为调味用,更设有剂量的规定。你用到什么量,自己感到合
适就可以了。可是在中药里应用时,就要分清性、昧、归经、
功能、主治等等。这也是偶然的机会对比后发现的。在保加利
亚,胡椒的用法正好相反。他们也有胡椒,但胃痛绝对不能用
胡椒;而我们治疗脘腹痛,尤其是寒性疼痛都用胡搬,包括痛
经而属寒的。就因为它们虽然是;i人的,或者说是外来的,但
是它当时是作为食物的。而我们作为药物使用时就要把它予以
理论化。我们也有禁忌,如对于热性胃痛就不能吃,越吃越
痛,但是虚寒性疼痛吃了就好。根据临床上的粗略统计,凡是
胃病,属虚寒性的多。曾经有一次我们统计了一部分病例,属
于虚寒性的胃痛占85%以上。
反过来说,我们对于外来的问题,很早就吸收了。但吸收
丁并不等于生吞下去,而是要把它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就
像人一样·吃进去的东西变成r自己的气血来营养自己,这是
固为我们本身有消化吸收的功能。这点对于我们当前中医学研
第
童
方
劓
昆
则
王
辅
宅
方
荆
掌
阱
稿
上篇总 论一
究来说尤其重要,包括研究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法都是应当注
意的,因为现代研究中医中药需要应用现代科掌,包括它的理
论知识、设备、手段、方法等等,那么如何来用々年叮用这个机
会谈一谈这些方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麻黄素不能代替麻黄,当归案不能代替当归,
所以在处方中将当归素和当归合在一起讲是不对的,而麻黄索
也不能代替麻黄的作用。最近出现了一种治疗肝炎的新药,这
种药的开发就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曾经大量宣传了五味子降
转氢酶,包括防治肝炎的作用。但是经过宴践应用,这个东西
降转氨酶还是不行。开始用,短期用,可以取得暂时的效果,
但反跳很严重,长期应用就无效。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医内部都
很了解了。但外行人一看挺新鲜,这一吃转氨酶马上下去,疗
效挺快,还得了奖。可是返回来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鹾医大夫用
了以后还是失望。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如何应用现代科
学研究提高我们的中腻药学,无论从思路上、方法上,都是首
先要考虑的。所以我日4才举了古代引进外来药的例子。古人不
是拿过来照搬照用,而是拿过来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应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医药时也得考虑逮一点。这里
谈到是有关中医今后发展的问题。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知道,《伤寒论》113方也好,
lll2方也好t也就是九十几味药。这个统计往往有争论,因为
有的把水统计进去了t有的没有统计。从药来说,有的把烧裤
戢统计在内,有的不统计烧梓散。
另外,我们还可眦理解那时候的解表药较步,我们习惯用
的辛凉药中薄荷、牛蒡子没有,甚至荆芥也没有。当时受到历
史条件的限制,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后世发展
了r药物丰富了,不但是外来的药物多了,而且我们自己还不
断发现了新的药物,医学水平也不断地在提高.所以后来好多
方剂以及在对古方的使用方面都有发展。饲如小柴胡汤治疗疟
L上篇总 论
疾,在原书上有记载。后世就知道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疟疾中
的一种 风寒阵疟,即固受风寒引起的定时发作的疟疾,那
时还不曾认识疟原虫和它的致病条件。再一点,《伤寒论》中
的三个零气汤都是名方,是后来的用下法治疗热结的治疗方法
的开端,可是到r少阴病急下救阴的时候j丕是用它。到了后世
才逐渐知道了邪实正虚,也可以用扶正的药物;扶正药物中,
可以用益气、补血的药物,也可以用清热、滋阴的药物·或者
益气滋阴同时用。但这都是在《伤寒论》三承气汤的基础上发
展iiii来的。具体方药在各论中可以见到。
君臣佐使,通过麻黄汤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解释,而麻黄汤
不可能把君臣佐使所具有的九个解释完全说明,因为根据病证
的不同情况,用药也不同,药昧也有多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