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曾经被毁灭[李卫东]-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孟子、孙子等人给我们留下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奇怪的是,自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世界再没有出现类似的思想繁荣。就拿中国封建社会来说,在漫长的2000多年里,居然没有出现一位成气候的思想家,魏晋时期的玄学、宋明时期的理学,都没有突破老子、孔子、墨子划定的圈圈。
这个现象难道不奇怪吗?在历史上,大约只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这个现象有一点相似。但不客气地说,我们所说的相似只是从形式上而言的,从内容、程度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根本不能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思想爆炸相比,比如说,达·芬奇可以和柏拉图相比吗?在以后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当时的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提并论。自从公元前400年以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方没有一位哲学家能取得像柏拉图那样的成果,他们最多仅仅是阶段性的哲学家而已。
客观地说,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像。个伟大的巨人;但在人文科学方面,我们却进步很小,就像一个小小的影子。人类历史正在玩一场巨人和它影子的游戏,那情景就好像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样:6000多年以前,在地球的热带草原上,“哇”的一声啼哭划破了洪荒的宇宙,标志着一个婴儿诞生了。如果有天神的话,这声啼哭肯定惊动了上帝,因为它太洪亮了,简直就是晴空霹雳,震天动地。上帝从天堂上向下望了望,心里一惊,原来这个新生婴儿有奇怪的特质,他是个巨人。与巨人一起诞生的是巨人的影子。
儿童天性好动,率真自然,这个巨人也不例外,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这里搞几个果子,那里速一只白兔,要不就学着树上的猴儿扮个鬼脸,吓得猴群一哄而散。可是有一样让这个孩子不开心,天地之间竟然没有能与他玩在一起的小伙伴,物以类聚嘛,因为在地球上再没有另外一个巨人。
万幸的是,与这个孩子一起诞生的还有一个影子,他俩一般大,长得像极了。但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巨人力大无比,简直是战无不胜,但有些果头呆脑,常常干错事;影子却比巨人聪明多啦,他知道风为什么刮,雨为什么下,天为什么亮了又黑,大地为什么总是走不到尽头。他教给巨人许多东西,钻木可取火,播种可收获,凿地有清泉;他还教给巨人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巨人把影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巨人和影子成了好朋友,走着坐着都在一起,他们一起下海捉鱼,一起上山赶鹿,手牵着手,漫游在山野丛林之中。
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时候,巨人和影子关系好极了,他们一起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大约是应了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话,巨人和影子后来就闹起了矛盾,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影子教给巨人许多生活常识以后,巨人凭着他的身高马大,生活得越来越顺心,他不但可以弯弓射雕,而且还学会了用导弹打苍蝇、用飞机赶兔子。生活好了,巨人的身体突然加速成长,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强壮,它的手几乎可以摸得着月亮。而影子却苦了,由于营养不良,他长得很慢,总跟不上巨人的成长速度。于是,天地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后跟着一个小小的影子。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那影子小到可以藏在巨人的脚趾缝里。这样一来,巨人和影子早年那种和谐被破坏了,巨人一日千里,可影子在后面拼命赶也赶不上。巨人开始看不起影子了,干什么事情也不再和影子商量了。
终于有一天,当巨人要把喜马拉雅山搬到太平洋中,准备建造一座避暑山庄的时候,影子对巨人说:“嘿!亲爱的巨人兄弟,你不能这样干,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欧亚大陆板块的重心。”巨人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喝道:“住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影子笑着说:“因为我比你聪明啊!聪明才是最有力量的。”巨人听完哈哈大笑说:“你看看,我如此高大,顶天立地,你那样一点,找都找不着;我可以一脚把月亮踢得翻个身,你却连一张纸都拿不动,最有力量的是我,不是你。”影子平静地说:“你说是天大呢,还是你大呢?”巨人抬头望了望天,嗫嚅地说:“它比我大点。”可影子说:“我比天还大。”巨人不相信地嘿嘿冷笑不止。影子指着自己的心口说:“不相信你看。”巨人瞪大眼睛一瞧,果然在影子的胸口上有一个宇宙的模型,在缓缓地转动。但巨人强辞夺理地说:“即使你比天还大,但在地球上属我最大。这个世界是我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管不着。你给我听着,从今以后,小的听大的话,不是我听你的,而是你听我的,皇帝轮流做嘛!再不准唠唠叨叨说那些屁事不顶的道理。”影子说:“不行,以后有什么事你还得和我商量。没有我你会干错事的。”巨人气愤地说:“不听,不听,就不听。你别老跟着我,咱俩从此拜拜了!”说完大步流星走了。
影子感到很委屈,但他知道这个傻兄弟离开他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于是,影子一边高喊“巨人兄弟等等我”,一边拼命追赶巨人。果然走不远就看见巨人在地上翻滚不止,原来,巨人的左手和右手打起架来,一时间山崩石摧,狂风四起。说来奇怪的很,等影子一赶到,打架的两只手马上停下不打了。再看巨人,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在那里呼呼喘着粗气,心里还一个劲纳闷:怎么好好的就打起来了呢?影子心痛地给巨人包扎着伤口,一问才知道,原来巨人左手想拿一块骨头,可右手也想拿,左手不让右手,于是就打了起来。影子听了哭笑不得,对巨人说:“你真傻呀!左手拿来的是你的,难道右手拿来的就不是你的吗?为什么不两只手一起拿呢?”巨人翻着白眼说:“不对,哪只手的就是哪只手的,左手不给右手,它们就该打架。”影子正想说什么,巨人已经跳起来,一甩胳膊,双手堵住耳朵说:“不听你讲大道理,我的对,就是我的对!”一边说,一边又跑得无影无踪了。
影子几乎有些绝望了,他这个巨人傻兄弟,脾气犟得很,偏偏又天生神力,如果任他胡作非为,那就是再给他五个地球也不够糟踏的。正想着,听得远方传来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就像万马奔腾一般,转眼之间,一大群动物就像逃避森林火灾一样奔了过来,就连森林之王老虎也在玩命地逃。影子知道,巨人又闯祸了。他赶忙来到巨人身边,一看真的吓了一跳,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巨人又长大了许多,白云只能在他的小腿肚子上缭绕,张开嘴时,竟然有7平方公里那么大(世界人口已经达到57亿,按每个人张大嘴的面积相加计算,大约有7平方公里)。此时,巨人正在进晚餐,四周白骨累累,难怪动物们要玩命地逃。影子忍不住又要劝他:“你少吃一些吧!你吃的越多长得越大,长得越大吃的就越多。你每张一次嘴,地球上7平方公里就一扫而空,这样下去没几天,地球就会被你吃光的,到那时,你吃什么呢?”巨人不屑地说:“就你想得多,能吃一天算一天。再说,等我吃光地球时,我已经长得很大了,那时候,我一迈腿就到了另一个星球,照吃不误,宇宙这么大够我吃一阵子的。”影子说:“巨人兄弟啊,你吃的这些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哪一个星球上都有啊,就我所知,在十几光年范围内是没有动物和植物的。等你吃光了地球,可能没等找到新的食物时,你就会被饿死的。”巨人大喝一声:“你真讨厌!”
从此以后,巨人开始躲避他的影子兄弟,因为有影子在他总是不能随心所欲。有时他也奇怪,这位影子兄弟个头虽小,却能量不小,每次他干坏事,只要影子一赶到,他马上浑身没有力量,手脚也不听使唤了,老实说,他还真有点害怕这位小兄弟。于是,巨人和影子玩起了捉迷藏,如果你坐在月亮上,就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巨人在前面跑,影子在后面追,一会从南极跑到北极,一会从地球跑到火星,可影子总是追不上巨人。
巨人暂时摆脱了影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情玩个够。但没有过多久,巨人自己就感觉到他变了许多,首先是脾气变坏了,他动不动就感到烦躁不安,常常有一种想找人打架的感觉,可地球上又找不着对手,他只好把气撒在能看到的一切东西身上,就好像与它们有深仇大恨一般。其次他发现他的品德也变坏了,他会毫无道理地捏死地上跑的一些小生物;也会不客气地将某一种树木连根拔起,而且拔得光秃秃的,直到地球上再也找不到这种树为止;有时他会用几座大山为自己盖一间奇大无比的房子,但没几天又拆了重盖。所有的动物一见他就拼命地逃,所有的植物一看到他就浑身抖个不停。他感到孤独寂寞,可是没有一种生命想停下来和他说句话。
影子满世界找巨人,可总也找不着,一路上只看见到处狼藉不堪,触目惊心。影子很怀念过去与巨人的关系,他们本来是一体的,可现在,巨人不要他了,影子感到很伤心,坐在一棵大树下嘤嘤哭了起来。突然,大树说话了:“影子啊,你不要再为巨人伤心了,不要再找巨人了。巨人已经变了,他已不是从前的巨人,他正在毁灭世界。离开他吧,否则你也将被它毁灭。”影子说:“不,我不能离开他,我要找着他,阻止他。”说罢站起来又朝前走去。
等影子找到巨人时,巨人正饿的半死,躺在那里垂头丧气,这个世界上可吃的东西的确不多了。影子哭着对巨人说:“兄弟,克制一下自己吧,等你毁灭了世界的时候,自己也就毁灭了。只有平等对待世界,世界才能平等对待你。不要再离开我,我们一起去重新建设这个世界,一起去种树,一起去引水灌溉土地,一起去治理沙漠,一起……”没等影子说完,巨人摇摇晃晃站起来,冲着影子大喊一声:“讨——厌!”
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这几千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精神文明基本停滞不前。现在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基本原则依然是来自于公元前400年的那场思想突然爆炸。以上这些思想家不仅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了看待世界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定势一经形成,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几乎几千年没有多大变化,难怪爱因斯坦针对工业社会的变化说:“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一切都改变了。”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盔甲,假如我们拿一把锤子,一点一点将这些外层盔甲敲掉,我们最终会发现,裹在最里面的依然是我们自己,几千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人们血管里流淌着的还是几千年前的血液,心灵上最深的痕迹还是孔子、柏拉图、基督他们。英国著名科学家保罗·戴维斯曾说:“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尽管表面上很科学化,但骨子里仍是宗教的。”保罗的这句话应该有普遍意义。
在这场来历不明的文化繁荣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为什么当时最发达的是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呢?再让我们回头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除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墨子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的原理以外,几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局限在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方面。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场思想爆炸性的发展?为什么在人类社会后来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再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为什么在那样落后的社会条件下会产生如此鼎盛的思想成就呢?
如此一来,我们还得回到本书的假设当中。我们是这样推测的:自大洪水以后,人类虽然已经找到了上一次文明的遗留,但一直不能彻底将其继承,在距今15000年到距今6000年的时间里,人类为了更好地解决生存问题,慢慢发展起自己的一套文明模式,那就是物质文明的初期。又过了大约3000多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智力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大洪水以前的文明形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到公元前400年前后,人类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巨大问题:人类自己的文明应该是怎样的体系?人类如何规定未来社会的生存模式?人类应该怎样看待眼前的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怎样确定?人类与宗教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等等。也就是说,当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始有了剩余以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对于人类而言,在确立以上原则的时候,不但要回顾总结过去1万多年的物质文明发展经历,而且要对人类早已继承,但始终无法融合进去的大洪水以前的所有文明成果进行反思、借鉴。于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人类出现了第一次思想的突然繁荣,各色人等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中国及世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在总结物质文明的历程和借鉴大洪水以前文明的基础之上,一批惊世骇俗的文化成果诞生了,一批永远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人物出现了:老子、孔子、管子、墨子……基督、真主、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说了半天,那么“中介文明”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一时还说不清楚,因为关于“中介文明”的观点才刚刚由我们提出,许多具体的问题还没有研究。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研究出来,它需要许多人的参与。
以下我们谈一些点点滴滴的认识,未必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记得西方医学所谓“三节律”(即感情、智力、体力三者的周期变化,以一个月为限)传到中国以后,着实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兴趣,当时这一发现被西方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你只要打开中国的《黄帝内经》,立刻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在《素问》、《灵枢》中,不但有“三节律”的问题,而且比西方的更丰富。它从六十甲子出发,大者讨论60年的变化,中者讨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