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科学的真与伪-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这样,飞机的稳定性和易于驾驶性就空前地提高了,如果这样还飞不起
来,那才怪呢。
奥维尔·莱特向斯密森协会强硬地指出了这些数据,要求取消不久前的
错误声明。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斯密森协会不承认错误。坚持说柯蒂斯的实验没
有假,并辩解说,即使机体有所改动,那也是微不足道的,不会影响试验结
果。
莱特毫不畏惧,继续提出抗议。斯密森协会也毫不让步,从 1915年到
1918年,每年都在年度报告中反驳莱特。不管怎么说,斯密森协会是全国性
组织,代表着美国科学界,所以,人们往往相信它的话。
而且,斯密森协会还把飞机改装成1903年时的样子,贴上了“这是能够
载人飞行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标签,放进了航空博物馆,大张旗鼓地展
出。照此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认为兰莱飞机是最先发明的,莱特飞机是
随后发明的这种错误的航空历史,真可能固定下来,流传下去。
伦敦科学博物馆向焦急不安的莱特提出请求,希望准许展出莱特的飞
机。莱特飞机的机体被放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仓库里,落满了灰尘。莱特想尽
可能给自己的飞机加上正确的说明在美国展出,所以,没有接受这一要求。
但是,斯密森协会依然顽固地听不进莱特的意见,因此,他不得不含泪于1928
年把自己心爱的飞机送到了英国。
但是,前往欧洲参观的美国人意外地看到本国引为自豪的莱特飞机都惊
呆了。
“这是国耻!运回美国去”的呼声高涨起来。在了解情况的人中,甚至
有人向议会提出了进行调查以便确定是莱特飞机早还是兰莱飞机早的议案。
继沃尔科特之后担任斯密森协会会长的查理·阿博特想设法改善同莱特的恶
化到极点的关系,因而重新组织委员会,调查1914年的试验真相。结果证明,
和莱特的说法一样,兰莱飞机复原时作了大幅度修改。
1942年,斯密森协会发表了这项调查结果,撤销了28年前的声明,同
时发表声明向莱特表示道歉。
莱特这才表示谅解,许诺把心爱的飞机运回美国。但是,由于世界大战
而迟迟未能运回,到1948年好不容易把飞机运回美国时,莱特已经不在人世
了。
永动机发明者骗人的鬼把戏
骗人往往是要露馅的,但是,永动机这种一开始就不大为人所相信的“发
明”却巧妙地骗了很多人。“发明者”让人出了很多钱,一直到死也未被人
识破,在他死后几乎所有的人也没有感到受了骗。应该说“发明者”有惊人
的诈骗天才。据说美国的约翰·维勒尔·基利(1837~1898年)就是这样一
个骗子。
不过,基利的发明比单纯的永动机精巧得多。他吹嘘,他不是凭空造出
能量,而是使用水这种常见的物质,通过“共震”使其重新结合起来,从而
取得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能量。基利没受过教育,但他能说善辩,使用令人
难以理解的用词,竭力宣扬自己的想法,使人们迷惑,最后入迷。
1872年,十来名工程师和资本家合计筹款一万美元,成立了基利永动机
公司。基利用这笔钱买下部件,他把金属管、金属球、金属阀和仪表组合起
来,装成了看上去非常精巧的机械。试验是1874年在费城有影响的人物面前
进行的。一名出席者报告说:“仪表指示了每平方时五万磅以上的压力。粗
粗的绳子被拉断,铁棒被压弯,打出的子弹穿透了十二时的厚板。”基利夸
口说:“我能够用一夸脱(约一公升)的水使一列火车从费城开到纽约。”
由于公开试验取得重大成功,出资者的劲头提高了。基利开始生产商业
性的实用机械,并要求投资者增加投资,以充当生产所需要的费用。但是,
研究迟迟未取得进展。
不知不觉过了20多年,1898年他死去了。出资者们一调查,发现连机
械设计图也没有,基利永动机的秘密,和基利一起消失了。合计多达数十万
美元的投资,都被基利在穷奢极欲的生活中挥霍掉了,出资者们连一文钱的
利润也没有得到。出资者们惊呆了,但他们还没有感到自己受了骗。
最热心的投资者之一穆尔夫人的儿子克拉伦斯·B·穆尔早就对基利的行
径有怀疑。基利死后,他把基利试验所使用的房子租下来,进行了彻底检查。
结果发现,在试验所的地板下藏着高压气箱,用管道连通每个必要的部位,
用高压空气的力量推动机械运转。基利永动机并不是永动的。
将军上了炼金士的圈套
德国的鲁登道夫将军(1865~1937年)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他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塔内贝格会战中取得重大胜利,成为人民英雄,后来当上陆军副
总参谋长,指挥全军。战败后,继续作为右派的泰斗,同民主派和社会主义
者对立。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竟然轻易地上了炼金士的当,令人吃惊。1925
年,一个名叫弗朗茨·陶森特的德国人,宣称他发现了能使普通金属变成金
子的方法,通过人向鲁登道夫兜售。鲁登道夫起先半信半疑,于是叫他的义
子调查,结果他终于相信了陶森特。陶森特称炼金过程的最重要的最后一道
工序要绝对保密,从不让别人看。他说,做过四、五十次实验,炼出了别针
头大小的金粒。
鲁登道夫动员过去相好的军人和贵族,筹措资金,于 1927年成立了以陶
森特为经理的炼金公司。在陶森特的骗人把戏败露后,他还辩解说,我们搞
这个事业,并不是为了个人赚钱,而是为了降低黄金的价格,使世界资本主
义发生混乱,克服德国的经济困难,使德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在多大程
度上是真心话不得而知,只是,他们决定,公司为这种“爱国目的”赚取的
利润的 75/100归鲁登道夫,20/100归其他出资者,5/100归陶森特。
陶森特随意自称男爵,流水般地使用公司的资金,住着宫殿般的住宅,
过着豪华的生活。但是,美梦不长。对黄金迟迟生产不出来感到奇怪的一位
出资者终于对他提出了指控,1929年底,陶森特以诈骗犯的罪名被捕。
审判是1931年1月在慕尼黑进行的。被传出庭的证人的作证,有的有利
于陶森特,有的不利于陶森特,分成两派。不懂科学的人大体上都相信陶森
特真能炼出黄金来。但是,冶金和造币方面的专家们都谴责他是骗人。
造币局的一个理事说:“在我在场的一次实验中,我偷偷地把陶森特炼
出的金粒带回去作了分析,结果证明是和金笔尖完全相同的14K金。陶森特
是不是在拿自己的钢笔巧妙地变魔术,造出了笔尖大的金粒?”事情的真相
很像是这样。
结果,陶森特被认为有罪,判处三年零八个月的监禁。审判长在宣判时
说:“想利用三寸不烂之舌骗取重金,这样判是过轻了。”
N射线的幻影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世界被科学的新发现弄得眼花绦乱。本来认为
原子是天衣无缝、牢不可破的那种观念,被X射线 (1895年,伦琴)、a射
线 (1897年,卢瑟福)、B射线(1897年,卢瑟福)、γ射线(1900年,维
拉德)之类噼噼啪啪地一阵猛“射”而散了架子。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
道那些“射手”们的业迹,都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不过,却很少有人
知道,在当初那一阵连射之中,还有一个虚幻的“N射线”。
N射线的“发现”者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南锡大学教授R。布伦德洛(1849~
1930)。他的研究领域是在电磁辐射物理方面。在历史进入20世纪的时候,
这位科学家正在研究X射线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他推想,如果X射线是波,
那末,它从放电管中出来时会受到偏振。在X射线的路径上以各种取向放置
检测器 (由两根削尖的金属线组成,有短促的电火花呈直线跳动),当调整
电火花跳动所沿的直线方向时,电火花就会由于电磁波的电分量的作用而增
加亮度。这个设想得到了实验证实。
布伦德洛在实验中又发现:作用在电火花上的辐射,在通过一个石英棱
镜时发生了折射。当时人们认为X射线通过这种棱镜是不会折射的,所以他
由此推想使火花亮度有明显增加的是某种新的辐射形式。布伦德洛后来用自
己所在学校的名字(Nancy)来命名新射线,称为N射线。
布伦德洛不断改进他的检测方法,研制了一种照相设备来记录火花强
度,接连对N射线的性能和射线源做了广泛的研究。1903年初,法国科学院
的年刊上公布了他对 N射线的发现。随后就很快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生理
学家和心理学家投入了新射线的研究工作。新的研究报告不断涌现出来。大
量报告表明,几乎所有可被N射线穿透的物质,都不透可见光,如木头、纸、
薄铁、云母、石英、石腊等等。而水和岩盐能阻挡这种射线,所以可用来屏
蔽这种射线。
在N射线源方面也有不少发现,除了放电管外,还有当时用作家庭照明
的威尔斯巴赫煤气灯,用一种稀土元素氧化物细棒通电加热到白炽的能斯特
灯,小块银片和铁片在加热后也能发出N射线,据说太阳也发出N射线。1903
年末,南锡大学的医学物理学教授A。萨尔庞契耶断定人体的肌肉、神经和脑
都可发射很强的N射线。一位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还著文予以证实。
对这种新射线的研究,一下子成了科学的热点,甚至像其他重大新发现一样,
还围绕优先权的问题发生了争议。
1904年法国科学院向布伦德洛颁发了5万法郎的拉兰德奖金,授奖原因
中包括他对N射线的发现和研究。这一鼓励更使N射线的研究活跃起来。在
1904年上半年的法国科学院年刊上,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文多达54篇。但是,
下一年的年刊中却连一篇都不见了,为什么嘎地一声刹了车呢?
原来是当发现新射线的消息公布之后,一些国外的科学家也依照布伦德
洛的设计进行实验验证,他们没能再现布伦德洛的实验结果。人们催促观察
敏锐而又认真好事的R。伍德(美国物理学家,1868~1955)到大洋彼岸走一
着,亲眼去看一看。伍德认为在布伦德洛的实验室里可能“存在着出现这种
最难以捉摸的辐射形式所必需的而又显然是特殊的条件”。
布伦德洛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安排的第一个实验是按新的改进方案进行
的。在实验装置中加了一个棱镜,能斯特灯发射的N射线被棱镜集中到火花
隙检测器的火花上。客人被告知,如果观察者把手放在射线源与火花之间射
线通路上的任何一点,随着火花亮度的减弱,就可以看出射线受到了阻挡。
在检测器对着射线源的那一侧有一小块毛玻璃,起着弥散火花亮度的作用,
可便于观察。伍德在事后说:“据人们说,(火花亮度的起伏)极为清晰可
辨,但我却看不到一点儿变化。这被解释为我的眼睛的灵敏性太差。为了检
验这一点,我提出请他们看着玻璃试说出我是什么时候把手伸进射线通路
的。结果他们一次也没有说对。当我把手放在射线通路上不动时,他们一会
儿说亮了,一会儿说暗了。而当我移动手时,他们所说的亮度起伏又同手的
运动没有任何关系。”
接着,布伦德洛又用摄影来证明N射线的存在。他向伍德展示了许多用
他设计的方法摄制的照片,有一张是当面曝光的,看起来似乎满像是那么一
回事儿。而伍德却指出,这些照片全都是“在可能有许多误差来源的条件下”
摄制的。单是火花亮度的自然起伏这一事实就足以使精确的工作无法进行。
而且,在这个实验中,每一组有N射线和无N射线的照片都是通过将底面两
侧曝光多次来摄制的,所以两种实验状态的任何差异都会得到强化。每次曝
光要持续5秒种,因而实验者必须每隔5秒钟使底片从一侧滑动到另一侧。
伍德指出:“在我看来,映象亮度的差别很可能是由于一个映象的曝光的累
积有利性所造成的。这种累积有利性可能是完全无意识的,它可能取决于事
先对仪器布置的了解程度。”普通眼睛无法觉察到的N射线“打开”和“关
闭”时出现的强度变化,在照片上居然会显得非常清晰,这是很难让人相信
的。伍德认为,为了证实N射线的有或无,这个实验还应该做出严格的设计。
又一个新的演示是为了表明N射线具有4种不同的波长。在实验装置中
加进棱镜可以把不同波长的N射线分开,并测得各自的折射系数。使伍德感
到迷惑的是,射线束穿过的缝宽3毫米,而演示者说检测器移动不到0。1毫
米就可以引起磷光涂料由暗变亮,再重新从亮变暗。布伦德洛强调说:“这
是N射线的最令人惊异的性质之一,它不服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普通物理学
规律。”而当伍德将检测设备沿N射线谱来回移动时,却觉察不到亮度有什
么变化。这时,他便准备开一个认真的玩笑:在做实验的暗室中移走了实验
设备中最主要的部件——棱镜。结果是布伦德洛的测量结果井没有因为棱镜
的有无而发生变化。在另一间实验室里做N射线源的演示实验时,伍德又偷
偷地把作为射线源的大钢挫换上了一块大小、形状都与其相同但不是所谓N
射线源的木头,布伦德洛的实验结果也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
基于上述考察,伍德否定了布伦德洛的“新发现”,并不指名地在英国
《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报告,法国之外对N射线的支持就告结束了。
法国国内还有支持者。布伦德洛本人也极力为自己辩护,他说在过去做
过的40个实验中,只有伍德参观的这一个是失败的。1905年,他就如何才
能观察到N射线现象写了一套详细的指南,告诉观察者必须观察光源,却不
能正对着它看,而是要瞥视(违者就会失掉饱此眼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