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处世与礼仪 全集 >

第103部分

处世与礼仪 全集-第103部分

小说: 处世与礼仪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安全感
生涯初期属于探索阶段,在探索中学习经验、知识与技能,当你感到资源不足时,团体能提供学习机会、犯错的包容、以及发展空间。直到生涯中期以后,你认为有足够经验、能力、与资源时,才可能自立门户或自行创业,即使如此,在团体中的安全感仍大于“单打独斗”。
3、满足心理需求
在团体中可以得到归属感、亲和力、自尊心以及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归属感及亲和性,是由于工作场所已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交、联谊中心,你受到挫折时,会有人安慰你,甚至为你打抱不平;你得到奖赏时,很多人恭贺你、祝福你。这些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在团体中的喝采会更多且具有激励性。
看来,“融”于团体是绝对需要的。怎样“融”呢?要看你在下列三件事上的处理方法及能力了!
“融”与“合”可以合而为一,但它却是两回事。合是指与同事的合作与合群方面的技巧,是实际上的行为或做法。
1、对同事的工作表示兴趣
看看周围,“自扫门前前雪”的现象最为普遍,对同事的工作、问题、挫折等,毫不关心;下班铃声一响,立刻冲出办公室。其实,下列话题会受到同事的赞许:
你的工作进行得还好吧?
你在工作上好像很顺利,是否有得意的地方让我们分享一下?
工作上有没有头疼的问题?是否需要协助?
虽然这只是偶而的关心,但你所得到的回馈却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很多人都喜欢推、拖、拉,惟恐做得太多而吃亏,希望你与别人不同,将来你的发展自然也会跟别人不同了。
2、做个好的听众
我们常看到不少人随时都在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当别人提出话题时,便转头就走。工作中仔细听,代表我们专心、认真、细心、想把事做好;工作以外或休闲中多听,能吸收很多不同的资讯。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选择我们爱听的、想听的,但却排斥或忽略了他人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同事或主管,他们表达意见或提出指示时,应该专心而诚恳地倾听,必要时点头示意。当然,除了收集资讯之外,好听众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3、承认别人的价值成就
他有什么了不起?(是否自己了不起呢?)
那种小事,谁都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做呢?)
他是他,我不是他!(难道他的优点你不以为然吗?)
这些想法,会妨碍自己进步,更会制造隔阂。相反地,我们应该随时让别人知道在你眼中他很有份量。 
给小费的礼仪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给小费的作法。小费也称服务费。是客人感谢招待人员的一种报酬,它对服务人员是一项重要收入,对顾客可换来满意的服务。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付小费的作法不一,因而收小费的比例差距也较大。初到一个地方,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要通过询问或参阅有关资料了解当地付小费的作法和比例,这样以后在生活中付起小费来才能得心应手。
给小费的方式,除交付帐单上公开列明的外,给小费多在私下进行。一般小费放在茶盘酒杯底下,或直接塞在服务员手里,或在付款时找的零钱不收权当小费。在官方接待中,因不收小费可酌情赠送些小纪念品以示感谢,如送包香烟、一小瓶酒等小礼物,对服务人员来说那还是满实惠的。 
常用礼仪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临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离开说'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对象叫'奉还' 
谈话内容之礼仪
谈话的内容何者为不宜?
初次见面或不是十分熟识的朋友经介绍而认识时少不得在寒喧过后继续进行一些话题,在这种场合谈话的内容就必须加以注意,尽量避免一些只有少数人士有兴趣的主题,以免其它的人只有无奈的听下去,索然无味的等待聚会的结束,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避谈政治、宗教等可能人人立场不同的话题,有些人虽基于礼貌并不会当场与你争论,但在心中一定十分不舒服,可能你无意中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这自然也失去了社交的意义了。
注意不要一直是One…manShow,风趣幽默的谈吐一向为众人所欢迎;但是请让其它人也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说笑话时也尽量避免宗教、政治性的笑话,若有女士在场也应避免太露骨的黄色笑话,否则亦让人觉得你太轻浮。
避免询问他人穿著、饰物等之价格,此点与国内女性颇为不同,此话一出,众人都会感到坐立难安。可以对他人的打扮加以赞美,但应适可而止不可太夸张,免得对方以为你在暗讽他。请记住:赞美也是一种学问。
不可谈及他人之年龄尤其是女士;这点大概大家都已知道了,但是请注意,女人也不可以问其它女人的年龄。
切勿形成小圈圈,社交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彼此认识、彼此熟悉,若是你只和自己熟识的人交谈,不但无法达到交友的目的,也会令人讨厌,若有这种情形发生,不妨可以借去倒酒、上洗手间的方式脱离小团体,再伺机和其它人士交谈。
不可窃窃私语,此种行为以女性居多,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会让人有别人当着你的面说你坏话的相同感觉,若真的有私事要交谈时,可以找一个人较少之处或角落私下交谈即可。
有不同国际人士在场应一律使用英语,因为在场所有人都有听与说的权力,不可将之排除在外。
主人或宾客在发言时请立即安静下来以示尊重,待发言完毕后可再继续未完的话题,千万不要如国内喜晏一般,台上的人大声嚷嚷,台下的人是各说各话,似乎各不相干,这种情形在国外是看不见的。
谈话内容一般以天气、各地的风俗民情以及有趣的事情为佳,例如说,在饮酒时,你可以谈谈我国的酒类以及饮酒文化与西洋有何异同,或是各国的节日等,让众人皆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可增长彼此的见闻。 
日常工作中的礼仪
1。公司的物品不能野蛮对待,更不得挪为私用。
2。及时清理、整理账簿和文件,对墨水瓶、印章盒等盖子使用后及时闭合。
3。借用他人或公司的东西,使用后应及时送还或物归原处。
4。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办公桌抽屉等
正确、迅速、谨慎地打、接电话:
1。电话来时,听到铃响,至少在第二声铃响前取下话简。通话时先问候,并自报公司、部门。对方讲述时要留心听,并记下要点。未听清时,及时告诉对方,结束时礼貌道别,待对方切断电话,自己再放话简。
2。通话简明扼要,不得在电话中聊天。
3。对不指名的电话,判断自己不能处理时,可坦白告诉对方,并马上将电话交给能够处理的人。在转交前,应先把对方所谈内容简明扼要告诉接收人。
4。工作时间内,不得打私人电话。 
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
在社交活动中,电话使用频率相当高,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十分重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打电话,二是接电话。
(一)打电话
谁打电话,谁就是这次电话交谈的主动行为者,所以要打电话肯定是有目的和原因的,或是告知对方某事,或是有求于对方,或是节日问候等等。
拿起听筒前,首先应明确通话后该说什么,如果内容多,就打先个腹稿,尤其给陌生者或名人、要人、上司,给对方以沉着,思路清晰的感觉,接通电话确证自己接通的电话号准确无误时,应立即简要报明自己的身份、姓名及要通话的人名,当对方答应你“稍侯”应握着话筒静候,假如对方告诉你,要找的人不在,切不可鲁莽地将话筒“喀啦”一下挂断,应道“谢谢”。
向对方发出邀请或通知对方时,应把话说得简单明确又符合礼仪规范。假如电话交谈的内容比较多,问明对方,应以商量的口吻再另约时间,或约对方过会儿再打来。
由于话筒传声与面谈有差异,因此,将话筒贴得太近或离得太远都不是好习惯,一般地说,音量以听清对方声音为标准,语速相对平时说话慢些,必要时,可用升调向对方投去友好的“微笑”,让对方感到亲切,但不可装腔作势,拿腔拿调。
在公共汽车上或其他公共场合打移动电话,要注意长话短说,不要喋喋不休,语调过响。(二)接电话
电话铃响,拿起话筒,首先以礼貌用语,通报自己的单位名称,明确所找的人后,可立即回答,如遇要找的人不在,可婉转回答对方或告诉对方过会儿再打来,对方有重要事可转告或被要求记录下来,应认真予以记录,其中的重点内容再复述一遍,以证实是否有误。
当电话交谈结束时,可询问对方,说些客套话,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提醒对方,最后可说“再见”,一般是在对方放下话筒后再放下自己的话筒。交谈中(包括电话交谈)要使朋友做到“投机”、“合拍”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遵循的规范礼仪,还要注意交谈中的“忌讳”,一般注意以下四点:
1.内容应以双方共同感兴趣、需要商量的事为主,对别人不愿谈及的事或容易引起悲痛伤心的事,应尽量回避,如遇不得已而提及,语言应婉转含蓄。
2.交谈中避免提及对方的生理缺陷。
3.不应随便议论长者和名人,特别不应把他们的私生活当作谈资,否则给人留下浅薄无聊的印象。
4.交谈中,如果无意涉及某些话题,刺伤了对方,应立即道歉,请求原谅,这是交谈中应有的风度。 
要乐于归还你的借款
借钱和还钱是人们之间常常会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说数量越大,这种联系越大,数量如果很小,借者就容易忘记。
借用者,一个男士或女士不应该向自己的好朋友或亲戚之外的任何人借钱。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借款也应该认真对待。借邮票、代价券或零钱的人,及从小店主那里赊一盒香烟或一瓶墨水的顾客,应该用手写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并把它放在醒目的地方。
借用者应该尽快偿还。首先,只有这样做才是礼貌的,其次,这件事延迟的时间越长,借用者就越容易忘记。
习惯性的借用是没有理由的。这种不经意的习惯会使好意的出借者感到厌烦,并且给借用者带来坏名声。
比较可行的是向一些商业代理借用适当数量的一笔钱,而不是向个人借。和代理行打交道要比和个人方便地多。如果一个朋友或亲戚愿意借出一笔相当数量的款项,明智的借用者就应该就此交易签订书面证明,并且写明确归还时间。
出借者在说行或不行之前应衡量后果,他应该知道这样做是否会有所牺牲或引起自己的不满,以及借用者是否可靠。他应该明白,借用者能够及时归还,否则常常会伤害双方的友谊。
对任何借款的请求,最简单的回答是立即默许,不要过分推让,然后忘记它。如果借用者忘记了还钱,那么这种好意就得不到回报了。通常,人们还是乐于归还的。如果借的是很小数量的一笔钱25美分、1美元或2美元之间的,例如付个小费或出租费,就不太好意思要求归还了,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也别说,下次让对方付钱就是了。如果借款的数量比较大5美元或更多最好是适当的在一个星期或两星期之后提醒一下借用者。人们可以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并且假定他是乐于归还的,只不过忘记罢了。 
人际交往中的招呼礼仪
招呼用语言表示的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如果遇到熟人打招呼或别人给你打招呼,你装作没看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1.“你吃了吗?”
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比较普遍的招呼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多数劳动都求的就是能够吃饱肚子。因此,问对方有没有吃饭便是对方的一种关心。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然而,“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却流传了下来。但是,现在的这句招呼语基本上没有了原来的意思。它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包含原来的内容,问声“你吃了吗”也单单是一种招呼,表示“我看见你了,跟你打招呼呢。”至于对方真得过且过吃饭没吃饭,都是无关紧要。所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你吃了吗”的问话逐渐被新的招呼语所代替。
使用这保存招呼语时要特别注意场合,在卫生间打招呼,显得语言极其贫乏,彼此也显得尴尬。
2.“你干什么去?”
这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招呼语,与对方擦身而过,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至于对方干什么却都无紧要,只是表示一种问候。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这种招呼语,因为“自己干什么”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私事。这句问候语出现在中国,也反映了国人的一种心态,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句话也将逐渐被新的招呼语代替。
3.“你在哪儿发财?”
这是中国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问话。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君子重义不重利”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利”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使全国人民奔富裕,并以“发财”相互祝福。所以,这句招呼语如实反映了近几年来从上到下以经济为中心奔富裕的文化心理,折射出初得温饱后人民的更高追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你这段时间忙吗?”
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在为事业,金钱,生活而忙碌,奔波。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你这些时间忙吗”问候校友,同事,特别是年龄相当者。觉得这一问候语,既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又显得很文雅,不俗。问话人对对方工作忙不忙并非实质性的了解,重在招呼。若对方回答“很忙”,问话人如果不再问一句“忙什么”显得又不礼貌了。
5.“你好”
这句招呼语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