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价格趋势:下一轮商品市场-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面包换石油(7)
尽管如此,艾奥瓦州还是坚持发展乙醇产业,而不仅仅是为美国其他州提供玉米——艾奥瓦州还想消耗更多的玉米呢。艾奥瓦州政府通过了一项美国国内最积极进取的可再生燃料项目,该项目提出到2019年乙醇和生物柴油的零售量要达到全州汽油零售量的1/4。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艾奥瓦州的很多加油站将不得不安装新的油泵,以承载含有高乙醇含量的燃料,这种燃料被称为E85。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E85燃料含85%的乙醇。另外,加油站还需要准备新的储油桶(因为传统的油桶无法储存这种燃料)。这一过程的代价非常大,而且到目前为止,一些大型的汽油零售商,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康菲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都对此项目持保留态度。一份美国政府的报告显示,在提供E85号汽油的加油站中,只有9%的加油站是销售以上五大石油公司的产品的,这也显示了石油产业对于接受生物燃料的犹豫性。在乙醇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没有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建过自己的玉米乙醇工厂。
总统的关注
乙醇的营销工作做得非常不错。此外,它在环保和爱国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了日益关注全球变暖和能源安全的公众的重视。但是,这个产业的经济可行性仍然依赖于政府的财政资助以及优惠政策。布什总统的继任者很可能会和他一样热衷于乙醇产业,不管其政治立场如何。*党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来自第二大玉米产地——伊利诺伊州。奥巴马支持《生物燃料安全法案》,这项法案要求到2030年实现年产600亿加仑可再生燃料的目标。甚至希拉里·克林顿和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人约翰·麦凯恩也都一改先前反对乙醇产业的态度。“我从来都没有反对过使用乙醇”,希拉里如是表示,但是2001年希拉里进入参议院后曾投票反对过支持乙醇产业的行动。麦凯恩也曾多次公开声明反对乙醇产业,他把乙醇产业描述为“玉米种植州谋取特殊利益的借口”。不过在美国中西部的竞选活动中,麦凯恩却发表了支持乙醇产业的新观点。
由于美国中西部有很多州的政治立场是摇摆不定的,总统候选人都不希望打击这些选举人,特别是那些希望玉米卖高价的农民。尽管艾奥瓦州不是美国最知名的州,但是它也拥有自己的政治地位。艾奥瓦州在2008年1月就举行了自己的核心小组会议,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考虑应该选举*党还是共和党候选人入主白宫。在核心小组会议举行前6个月,我曾从艾奥瓦州的得梅因国际机场(尽管叫做国际机场,可是这里并没有定期的国际航班)乘飞机离开。希拉里和克林顿也在艾奥瓦州,国庆期间还在为竞选造势。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都是能源独立的倡议者,两人都曾在艾奥瓦州的竞选活动中参观过那里的乙醇工厂。
尽管所有热心的政治家在他们的竞选过程中都不断地为乙醇产业摇旗呐喊,尽管对于乙醇产业实行了很多税收优惠和倾斜政策,可是以玉米种植为基础的乙醇产业的扩大还是受到了可用土地数量以及玉米播种量的限制。这是人类无法克服的大自然的束缚。美国能源部估计,以玉米供应为基础的乙醇最大年产量应该在150亿~160亿加仑之间。然而,乙醇产业的支持者——可再生燃料协会以及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都不愿意给玉米的种植潜能设定最高值。为了达到美国能源部的预期,在目前的生产基础上,大概需要54亿蒲式耳的玉米,相当于2006年中国的玉米总产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面包换石油(8)
并非只是乙醇
在足球场般大小的工厂里存放着两大堆金黄色的谷物。工厂的天花板是金属结构的,上面附有连接含玉米酒糟的导管。玉米酒糟在商品界被简称为DDGS,是玉米在制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阿尔伯特市乙醇工厂厂主、生物能源方面的总经理皮特·克鲁尔解释说,在把无以计数的玉米粒变成乙醇的过程中,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被转化成糖,然后进行发酵和蒸馏。
皮特·克鲁尔是宠物食品业的行家。他表示每蒲式耳的玉米大约有56磅(2545公斤),可以制成28加仑的乙醇,产生17磅的玉米酒糟,另外还有17磅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每一颗玉米粒中含11%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制造乙醇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被余留下来,浓度很高。这些余留蛋白质被用来生产含30%蛋白质的玉米酒糟,玉米酒糟可以和动物饲料混合在一起用于喂养牛、猪和鸡等牲畜。对于牛来说,玉米酒糟的蛋白质含量太高了;通常情况下,牛最多只能吃含12%蛋白质的饲料。如果含量高于12%,牛就会以粪便或尿的形式排出硝酸酯(因为蛋白质中含氮)。因此,我们不得不把玉米酒糟和其他饲料混合搅拌后再给牛吃。
把玉米当做牲畜饲料的做法可以追溯到美洲开拓早期,当时来到美国的移民给牛喂食玉米的穗轴。现代动物营养学家进一步开发了含有谷物和油料作物的新食物,用以补充和增加牲畜和家禽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能量。特别是当涉及奶牛的生长和产奶量时,这种做法能够增加奶牛的体重和提高其生长速度。给家畜喂养谷物的做法在20世纪50年代的北美已经流行开来,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扩展到了欧洲、前苏联和日本。现在,这种饲养方式已经在全世界普及——除了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些地方的人们仍然用当地粮食饲养家畜。随着谷物饲养家畜方式的流行和普及,全世界对于谷物的需求大大增加,这种需求要通过不断提高的谷物产量才能得以满足。
今天的动物饲料中还包含了其他一些谷物,例如小麦、大麦、高粱以及油料作物的一些副产品(例如黄豆粉、亚麻粉、棉子粉、豌豆粉)。动物饲料含有100多种不同的营养成分,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矿物元素,例如盐、铁和锌。动物饲料和饲养产业融合在一起、相互影响,它们的发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主要以草料饲养到以各种谷物为饲料的这一转变,催生了另外一个必须要让农民掏腰包的产业,而传统的草料饲养方式是不需要农民花什么钱的。
玉米酒糟也可以替代豆粉,豆粉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动物饲料。事实上,大豆的需求量是全球蛋白质需求量的“风向标”。人类主要从肉类、乳制品、鱼类或豆类中摄取蛋白质。奶油色豆粒大概只有拇指盖大小。相比较而言,大豆和玉米一样最终可以被制成多种食品、配料以及工业产品,例如豆腐、豆饼和豆奶等。豆油可以用做色拉调味料、烹饪油料以及生物柴油。大豆制成生物柴油的过程中会生成一种副产品——甘油,肥皂和护发产品中就含有甘油这种物质。大豆中80%是豆粉,剩下20%是豆油;而大豆粉的97%被用来当做动物饲料。预计玉米酒糟产量的增加会更多地抢占豆粉的市场份额,从而弥补美国豆粉产量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面包换石油(9)
格雷格·杜德是美国牛肉生产者协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牛肉生产者协会是全美74万养牛农的营销组织。杜德表示,关于玉米酒糟的质量问题还存有很大争议,只有一小部分玉米酒糟被用做了鸡、猪的饲料。过多使用玉米酒糟存在副作用。“玉米酒糟的问题在于它含有大量的硫黄,而硫黄会抑制反刍动物的食欲。所以,喂的越多,动物摄取的硫黄量就越大,动物的食欲就越小,最后甚至就不吃东西了。不吃东西就没有能量,动物就会生病。”杜德如是解释说。随着艾奥瓦州乙醇工厂产量的扩大,生产出来的玉米酒糟就会越来越多,甚至会超过该州动物所能消费的量。新市场亟待开发。
艾奥瓦州乙醇工厂大批量生产的玉米酒糟和本州1400万头猪的数量是不匹配的。养猪量的增长速度是当地居民增长速度的5倍。如果你仅仅是开车路过这里,你很难发现这个现象,因为在玉米田和大豆田里很难发现猪的身影,你所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和大豆田,偶尔打破这种一览无余景象的是一些谷物仓库(也叫活动谷仓)以及乙醇工厂,有时城镇也会出现在视线中。那些低矮的、存有全美1/4生猪的养猪场则很难看到。
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生猪饲养以及超过70%的禽肉生产都采用了工业生产系统。这就意味着超市里出售的鸡脯肉和猪肉很有可能来自同一家工厂。工厂所采取的肉类生产方法已经改变了农村的面貌,现在人们很难看到放养的猪了。艾奥瓦人以自己是全美最大的猪肉生产者为荣,这个荣誉他们已经保持了一个多世纪。你可以感觉到这里的猪肉供应非常充足:艾奥瓦人的早餐中尽是熏肉和腊肠,艾奥瓦猪排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道菜。在用餐时,两英寸厚的猪排通常配着土豆片或整个土豆,没有蔬菜。艾奥瓦州不太产水果和蔬菜。现在艾奥瓦州养猪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产业化更为集中的体现。1980年,艾奥瓦州大概有65万农民养猪,平均每个农场有200头猪。到2002年,养猪的农场已经减少到了1980年的1/6,但是每个养猪农场所饲养的猪的数量是以前的7倍。
玉米酒糟纤维含量高,不适宜喂猪,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扩大养牛业吧。“如果没有家畜饲养,乙醇工厂也难以生存,这两者是相互支持的。”来自艾奥瓦州农场局的松德布拉德说,“我们希望养牛业重新回到美国的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和得克萨斯州是美国两大牛肉生产地,而加利福尼亚州则是全美最大的乳品制生产地。艾奥瓦州再次发展养牛业,这一转变说明美国农业发生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凸显了谷物、油料作物和家畜养殖之间的重要关联性。过去30年间,家畜养殖一直是玉米和油料作物需求不断增加的主要推动力,而生物燃料不过在过去的3年里才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动物饲料生产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玉米供应量,而乙醇生产、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则占据了1/3的玉米供应量。2006年,生猪和家禽饲养所使用的饲料占据了美国豆粉消耗量的75%,而牛的饲养则占了10%。因此,当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时,家畜业受到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最终以肉价上涨的形式传递给了消费者。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退出潮流的鸡肉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达国家的人们只有在早餐和正式用餐中才能享用牛奶和肉类。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星期日大餐是一周中最值得期盼的时刻。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越发频繁地吃肉了。在发达国家,吃肉早就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了。过去30年间,全世界发生了“家畜革命”,中国再一次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要推动者。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得在随后的30年里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居民提高可支配收入后对肉类的需求就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会产生这样一种趋势:人们会把大部分增加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这个比例要高于发达国家人们的食品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980~2002年,发展中国家每年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呈加倍增长,2002年达到了28公斤。由于发展中国家人*涨,每年猪排、肉饼、鸡翅和肉制品的消费量从4700万吨上涨到137亿吨,涨了近3倍。仅中国就占了发展中国家肉类消费增加量的57%。中国人喜欢吃鸡肉和猪肉,因而家禽和生猪供应量占肉类供应增加量的3/4以上。
正如很多有关中国的统计数字所指出的那样,1978年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模式与以往截然不同。1949~1979年,中国每年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不到5公斤,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了39公斤。由于鸡肉和猪肉的消费速度如此之快,所以自1996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的肉类消费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中国对商品需求的增长已经扩散到了一系列行业:从石油、煤气、金属到谷物、家禽等,从而给肉类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鸡和火鸡被视为家禽,如果把猪也加入进来,它们可以组成通常所说的单胃动物或白肉动物——白肉要比红肉健康。从肉类生产商的角度来讲,白肉供应起来要容易一些,因为饲养白肉动物要比饲养成群的牛羊容易得多。理解白肉和红肉需求之间的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和土地使用以及谷物需求有很大的关系。1970年全世界对于白肉和红肉的需求量基本上是相等的;然而到2010年,白肉产量将会是红肉产量的25倍。
鉴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鸡肉通常要比红肉便宜。从在农家庭院里散养到被圈在拥挤的养鸡场,鸡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禽肉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而且工业生产线如今也很普遍了;刚被孵化出来的小鸡都是通过生产线来运送,并且鸡的屠宰、去毛、清理内脏和切割也都是通过机器来完成的。
肉类产业的机械化起源于19世纪中期芝加哥的肉类饲养场。这种家禽饲养方式和20世纪70年代我小时候所见到的完全不同:我记得小时候,小鸡和母鸡在我叔叔的农家庭院里到处乱跑,你甚至可以称它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这种比喻对于现在层架式的养鸡方式就完全不适用了。很多有责任心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了这类养殖方式的弊端,他们提出要恢复散养。一些电视明星,如帕梅拉·安德顿和英国的美食节目主持人休·费恩利·惠廷斯托尔和杰米·奥利弗都通过一些活动高姿态表明要提升公众对于工厂养殖问题的重视。
世界最大的肉类生产商美国泰森食品公司不无自豪地宣称,改良的动物食品、经过遴选的育种、生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