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设计的概念 >

第4部分

设计的概念-第4部分

小说: 设计的概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技术风格( High…Tech )     “高技术风格”( High…Tech )是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高技术风格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在美学上力求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直接表现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游击队”风格,即军用通讯机器风格,以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高技术”风格的发展与 50 年代末以电子工业为代有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英国建筑师皮阿诺( Reuzo Piano )和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于 1976 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是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 
波普设计 
     波普设计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 ; 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 60 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 它代表着 60 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波普风格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 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 ; 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地体现。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 1966 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文丘里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他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 Contextualism )、引喻主义( Allusionism )和装饰主义( Arnamentation )。查尔斯·穆尔( Charles Moore 1925… )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孟菲斯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成立于 1980 年 12 月的“孟菲斯”( Memphis )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孟菲斯”成立于 1980 年 12 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ovss )和其他 7 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集团。代表人物是索特萨斯 ; 他与其它一些反现代同仁们成立了“阿尔其米亚”设计室,开始了取代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 ( 新设计运动 ) 。孟菲斯作为设计小组的名称,标志出索特萨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艺术相结合的理念。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与启迪意义。 1859 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 “ 美与技术结合 ” 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 “ 纯艺术 ” 。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 “ 师承自然 ” ,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适用的作品。工艺美术运动的先天局限是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一观念无疑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它导致英国成为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率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 代表人物是 威廉·莫里斯,英国作家、画家、工艺美术家。 
“设计奇才”科拉尼 ( Luigi Colani; 1926… )     70 年代中期,德国设计界出现了一些对抗功能主义的设计师,他们希望通过更加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设计的趣味性。被人称为“设计奇才”的科拉尼( Luigi Colani , 1926… )就是这一时期对抗功能主义倾向最有争议的设计师之一。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在 科拉尼的许多设计方案中,他都用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设计将简洁与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传统与新的严谨的理性主义并行,创造了自己鲜明特色。 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自然材料的欣赏等。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文化,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一批优秀的设计大师当然功不可默。如汉宁森、克兰特、阿尔托等。  
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 。 阿尔托 (Alvar Aalto , 1898…1976)      阿尔托是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建筑师。 1921…1925 年间在瑞典、芬兰等地从事建筑、规划、室内设计、家具、灯具、染织、玻璃以及展示设计等工作, 1923 年,他研究和从事使木头弯曲的实验。这项实验导致他 30 年代革命性的椅子设计。 1929 年,与他人合办了他第一次完整的、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现代家具展。他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他在土库的家,这被看作是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第一个代表。在选择压薄的木头与胶合板作为他设计的主要选材后,他与土库附近家具厂的技术指导奥托 (OTTO KORHONEN) 一起研究薄木板的结合以及胶合板成型的局限性。这些研究导致了他最具技术革命性的设计 41 号和 31 号椅子。 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 他设计还有 芬兰 设计 文化 显著特征 ; 如皱叶甘蓝花瓶。这个花瓶的设计是他受到了芬兰峡湾海岸线的启发, 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 
汉宁森     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 1924 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 1925 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好评,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 PH 系列灯具,至今畅销不衰。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色。 PH 灯具的重要特征是:所有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 PH 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 1902…1971 )     雅各布森 是丹麦著名设计师, 他的三个经典的椅子设计,世界闻名。即 1952 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 1958 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用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 
罗维( Raymond Loeway , 1889…1986 )    罗维是美国最重要的设计师,被认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 1935 年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 “ 冷点 ” 电冰箱,外型简单、明快,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础。 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 〃 空中实验室 〃 计划,从香烟盒到“空军一号”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曾受肯尼迪总统委任为国家宇航局 ——NASA 的设计顾问,从事有关宇宙飞船内部设计、宇航服设计及有关飞行心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宁静的太空,如何使宇航员在座舱内感到舒适、方便,并减少孤独感,这是工业设计的一个新课题。罗维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航天工业设计的体系与方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34 年罗维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设计的 K45/S…1 型机车是一件典型的流线型作品,车头采用了纺锤状造型,不但减少了 1/3 的风阻,而且给人一种象征高速运动的现代感。 
     罗维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在美国《生活》周刊列举的“形成美国的一百件大事”中, 1949 年,罗维 (LOEWY) 是第一个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师。 
兰德( Paul Rand , 1914…1996 )     兰德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及设计教育家之一,兰德 1929…1932 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设计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图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广,包括广告、杂志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多次获得各种由专业组织颁发的大奖,包括数枚 〃 纽约艺术家协会 〃 金奖。他还被授予英国 〃 荣誉皇家设计师头衔。他曾受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其中包括美国广播公司、 IBM 公司、西屋电器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所设计的企业标志 ,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 Pei Ieoh Ming , 1917… )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1935 年加入美国籍,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著称于世。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 1979 年是「贝聿铭年」。 1988 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