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饮食文化 >

第7部分

(11)饮食文化-第7部分

小说: (11)饮食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是一对儿一对儿的,成了菜中物时,才被唤做“对虾”。你瞧,多有趣
啊!
                             身价倍增的臭豆腐
     那是清朝康熙八年,安徽省仙源县有个叫王致和的举于进京赶考。他一
心想金榜题名,以光宗耀祖,可万万没想到会名落孙山。王致和见仕途无望,
带来的盘缠也所剩无几。真是屋漏又逢雨,王致和走投无路,只好凑了几文
银两,在京城开了间小豆腐店,想凑点回家的路费。
     小豆腐店是开了张,可偏偏天不作美,一连几天阴雨绵绵。王致和眼看
做好的豆腐卖不出去,一点点地变霉,心里别提有多焦急。一天,王致和正
愁眉苦脸地看着那一盘盘的豆腐,忽然,他想起家乡有用豆腐制成酱豆腐的,
自己为什么不也用此法试试呢?王致和立即着手做起来,他试着将发了霉的
豆腐一刀刀地切成小方块,放进坛里,加上些盐和花椒等调料后,严严实实
地封好了坛口。过了好些日子,王致和小心翼翼地打开封盖一看,顿时,一
股刺鼻的臭气扑面而来,再一看,豆腐块都成绿色的了。他急忙用刀子挑出
一点尝尝,嘿!味道竟然又鲜又香。他忙不迭地送给左邻右舍品尝,大家都
夸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真是外臭内香啊!”
     王致和受到启发,干脆在豆腐店门口挂起牌子,专门经营臭豆腐。吃过
臭豆腐的人一传十,十传百,用不了多长时间,王致和连同他的臭豆腐可就
出了名,京城的人只要一提起臭豆腐,便无人不知它的主人是王致和。
     这事传入宫中,有个太监便好奇地买回一些品尝,果然名不虚传,好吃
极了!他立即奉献给皇上。皇上一尝,胃口顿开,即传旨将“臭豆腐”列为
“御膳坊”小菜之一,并赐名“青方”。这下,王致和的臭豆腐声名大振,
买卖更加兴隆。至康熙十七年(1678),王致和索性在延寿寺街路西建作坊,
立招牌“王致和南酱园”,雇师招徒,臭豆腐的生意越做越大,代代相传。
据说,慈禧太后对臭豆腐有特别的嗜好,每天都得吃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浇
过的臭豆腐,而且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买回的新做的臭豆腐。有段时
间,“王致和南酱园”因故停业几天,侍奉慈禧的太监只好用剩余的臭豆腐
顶替,可怎瞒得了慈禧。她刚尝一口就起了疑心,用膳时将一粒花椒藏在臭
豆腐中。第二天进膳时,慈禧见自己放的那粒花椒果然还在其中,不禁大怒。
她训斥太监给自己吃的是剩臭豆腐。从这以后,太监们想到“老佛爷”的淫
威,就再也不敢欺瞒她,只得天天跑王致和处买新鲜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的身价倍增,成为闻着臭而吃着香的一道风味独特的小菜。
                                  北京烤鸭
     明太祖朱元璋当政时,曾命膳房研制一种味道鲜美、食之不腻的烤鸭。
厨师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试用100多种调料和30多种烘烤的方法,都
未获得满意的效果。他们害怕遭杀头之罪,一个个愁得低头不语。
     这时,有位太监想起自己在家时,曾吃过母亲用果木烧烤的猪肉,那味
道很美,显然比一般烤肉好吃得多。于是,这位太监提出了以果木为燃料进
行烘烤的建议。很快,他的建议就被厨师采纳了。
     厨师用果树木为燃料来烘烤鸭子,果然奇香无比。朱元璋和文武大臣们
品尝后,都拍手称绝。当下,朱元璋传旨重赏了提建议的太监和研制烤鸭的
厨师。
     15世纪初,明成祖朱棣称帝后,迁都北京,烤鸭亦从南京而随之北上。
后来,由皇宫传到民间。
     1855年,北京骡马市大街上正式开张了最早的烤鸭便宜坊老店。11年以
后,驰名中外的全聚德烤鸭店在前门外大街挂炉开烤。店里用高薪聘请了清
宫廷御膳房出身的一位烤鸭师傅。从这以后,北京烤鸭以其外焦里嫩、肥而
不腻的特点和独有风味,名扬天下。
                             乾隆喜吃全家福
     清朝乾隆皇帝为效法圣祖康熙,曾六下江南。这一年,乾隆到了南京。
     听说乾隆来南京,驻守这里的两江总督,备下了非常丰盛的酒宴。可乾
隆皇帝看着一道道山珍海味,一点食欲也没有。他问:“你们江南就只是这
些东西吗?”皇上一句话,提醒了两江总督。他想,乾隆久居宫内,像这些
海陆奇珍、名肴稀菜早已吃腻了。我何不换上江南风味菜肴以博皇上一悦呢?
想到这里,他连忙找了个借口,亲自跑到厨房命厨师换做有江南风味的菜。
     厨师领会了意图,便飞快地把事先准备好的原料、辅料和配料拿出,从
中抓出火腿、干贝、海参、鸡脯、鱼片、肚丝、笋丁、海米等十几样来,然
后,端勺上油,入锅颠上颠下,三翻两翻,再往里薄薄地勾上了一点芡。不
一会儿,只见一大碗热气腾腾、香喷喷、鲜嫩嫩的大杂烩就端上了席。
     一股香味飘来,乾隆皇帝为之一振,他连尝数口,滋味果然十分鲜美,
他高兴地传厨师上来,问道:“你今天做的这个菜叫什么?”厨师忙说:“海
内的福份儿,让皇上您全占了,我所以来了个全来到,这菜叫做全……”
     话还未说完,乾隆已开怀大笑,连连说:“好,好,就叫它‘全家福’
吧!”并赏厨师纹银20两。
     从这以后,大小官员的宴会席上,总是先上这道“全家福”。不久,“全
家福”一菜便传至民间。我们现在每逢除夕之夜,少不了也要做上一大碗香
气四溢的“全家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举杯祝愿来年诸事如意,这
“全家福”正象征着全家的团圆和美满幸福呢!
                                天下第一菜
     清朝康熙皇帝是个很喜爱游玩的人。有一年春天,他便服出巡苏州,带
了几个随从游览了苏州城外的邓尉山。
     上山不久,康熙皇帝便把随从甩在后面,独自一人消失在梅花盛开的山
色林海之中。等到他看够了风景,打算回去的时候,竟不知道回去的路该怎
么走。转来转去,却总也转不出那一片梅林。
     后来,饥肠辘辘的康熙皇帝走进了一个小村庄,遇见了一位中年农妇。
他急忙问道:“你家中有什么东西充饥吗?”
     农妇见他饿成那个样子,二话没说,便将康熙皇帝带到自己的家里,准
备给他点东西吃。
     可是,农妇看到家里的饭菜已吃光了,怎么办呢?眼见来人饥饿难耐的
样子,农妇突然灵机一动,她立即把锅里的锅巴铲出好几块。然后,扔进剩
菜汤里,又加了点油盐,煮开后马上盛出,端给康熙吃。此时的康熙已饿得
无精打采,他端过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一边吃,还一边连连称赞:“好
吃!好吃!”康熙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这一改变口味竟觉得“别有风味”。
他吃完后,一时兴发,便随口给这碗锅巴汤题名为“天下第一菜”。
     从此,苏州的锅巴汤身价百倍,名扬万里。
                                天下第一香
     公元1355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率兵攻打太平府时,曾屯兵驻
扎在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城内)。
     这时正值仲春之际,麻雀成群登枝齐鸣,扰乱众将领谈论军事。大将常
遇春怒目视之,气得直想发怒。每天黎明时分,麻雀就叫得更凶,扰得朱元
璋翻来覆去无法安睡。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见麻雀如此猖撅,害得丈夫睡不
好觉,使命令常遇春率领士兵放箭射杀,并将射下的麻雀剥净皮毛,除去五
脏,放在油锅里炸焦。马秀英还叫士兵们把它吃掉,以解心头之恨。
     谁知,众士兵吃后都说油炸过的麻雀味道鲜美,极好吃。马秀英听说后
也试着尝了一口,果然,味道香酥适口。于是,她就又在炸雀里加进一些佐
料,放入锅里熏制,打算留给朱元璋好好尝一尝。
     朱元璋被桌上香味扑鼻的食物吸引了,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菜?”马
秀英眨着眼睛笑道:“这是‘油炸麻雀’。”朱元璋听罢,随即吃了一点试
试,这一吃不要紧,朱元璋一时食欲大增,竟吃了个盘底朝天,还连连拍案
叫道:“好个‘油炸麻雀’!”
     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马秀英做了娘娘。朱元璋吃腻了山珍海味,觉
得味不随口,又想到昔日在和州曾吃过的油炸麻雀,便要马娘娘再给他做些
来吃。朱元璋吃过后,夸油炸麻雀是“天下第一香”。
     于是,安徽和州炸麻雀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已列入《中国
菜谱》之中。
                            杭州名菜“东坡肉”
     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疏浚了西湖,又沿湖修筑了一道大堤。堤坝
修好后,四周的旧地受益,既不怕涝,又不怕旱,年年丰收。百姓记着苏东
坡的好处,称这堤为“苏堤”,“苏堤春晓”也就成了杭州西湖十景的第一
景。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百姓抬着肥猪和好酒来给苏东坡拜年。
     盛情难却,苏东坡只好收下这么多的猪肉。他叫人将肉仔细地切成方块
后,用慢火 得红酥酥、香喷喷的。然后,按着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挨
家挨户地将肉分送给他们吃,让他们过个好年。苏东坡念念不忘民工,民工
也打心眼儿里爱戴苏东坡。吃着味道鲜美可口的红烧肉块,大家就亲热地称
它为“东坡肉”。
     再说,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的老板很会做生意。他见人们都那么
喜欢吃东坡肉,就认真地动起脑筋来。他和厨师一商量,决定加一道新菜—
—东坡肉,以招揽更多的顾客。
     果真买卖兴隆!从早上菜馆刚挂出东坡肉的牌子,一直到晚上打烊,顾
客络绎不绝,每天就是杀上10头大肥猪也不够卖的。这一招,被附近许多家
菜馆学去了,不久,“东坡肉”风行全杭州城,成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宗泽和金华火腿
     北宋末年时,宗泽为破金兵,从义乌和金华一带招募很多子弟兵。这些
兵作战英勇,在宗泽的带领下,他们一路杀去,大破金兵。在收复了开封府
后,他们到新都南京来报捷。宗泽因打了胜仗,特带这些英勇无畏的子弟兵
回到了他们的家乡金华和义乌,探望父老乡亲。
     听说宗泽打了胜仗从抗金前线回来,金华和义乌的乡亲们都赶来看望宗
泽。他们杀猪做酒,肩挑人抬地送进宗泽住处,让宗泽带回去慰劳那些抗金
的将士。面对这么多的猪肉和美酒,宗泽非常感激。可他又觉得很为难。此
地离开封路途遥远,这些新鲜的猪肉就是带回去了,还不变味儿了!不带,
又怎么对得起乡亲们的一片真情妮!宗泽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
他派人准备了几只大船,把猪肉放在船舱里,然后放上盐,把猪肉腌上,带
口开封去。
     一路上,宗泽等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猪肉完好地运到了开封。
     到开封后,宗泽派人把腌猪肉烧好,犒劳将士们。大家吃了,都说这腌
猪肉比鲜猪肉还香。将士们吃饱喝足了,打起仗来更加英勇强猛。
     皇帝闻知将士们在宗泽的带领下越战越勇,连战连胜,非常高兴,他也
赶来开封慰问宗泽和抗金将士。宗泽派人把从金华和义乌带来的肉烧制成各
种菜肴,宴请皇帝。皇帝看着那一盆盆火红的东西,好奇地尝了几口。嘿!
味道鲜美极了,他忙问宗泽:“这么好吃的东西叫什么菜呢?”宗泽答道:
“这是从金华家乡带来的猪腿肉。”皇帝啧啧地连声称赞:“色红似火,鲜
美可口,我看,还是把它叫做‘金华火腿’吧。”
     不久,金华火腿的名称就传播开了。据说,过去在金华等地,如果新开
的火腿店铺要开张,总要事先在堂前挂上一幅“宗泽公”的画像,说他是金
华火腿制作的祖师爷,虔诚地对祖师爷表示敬意,以求其赐予吉祥、顺利,
生意越做越红火。
                                    醉鸡
     南宋年间,浙江绍兴某村住着兄弟三人。
     后来,兄弟三人相继结婚。大嫂和二嫂依仗着娘家有钱,都想当家理财。
为了这,她们成天争论不休。数三媳妇为人老实厚道,又聪明又能干。只是
因为娘家太穷,结婚时陪嫁的东西少得可怜,所以平常总受两个嫂子的歧视。
这种事情兄弟之间最为敏感,兄弟三人心里很不安稳,他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决定从她们妯娌中选一个当家人。
     这一天,哥三个商量好后发给她们妯娌每人一只鸡。并讲清做这鸡的规
定是:不准用油,也不能配菜,谁做得最好吃就选谁当家。说完后,大家就
各自散去了。
     第一天,大嫂烧了一个清炖鸡。大家尝了尝,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二嫂做了一个白切鸡。大家吃后,都没吭声。
     第三天,三媳妇把做好的鸡往桌上一端,大家还没动筷,就异口同声地
叫了起来:“好香!”待吃到嘴里,就更觉得鲜美可口。两个嫂子也不得不
服,她俩一边夸奖鸡的味道好,一边询问三弟媳妇是怎么做的。三媳妇说:
“我先把鸡煮熟,然后切成块,晾晾后再用黄酒腌上两天,这不就端上来了。”
     听了她的介绍,兄嫂五个一齐称赞三弟媳妇心灵手巧,醉鸡味道最香最
好!于是,大家一致选她来当家。
     醉鸡以黄酒作基本调料,不但能去腥、解腻、添香、发色、增鲜,而且
还具备了容易消化吸收的特点。所以,醉鸡一直流传至今,成了独具风味的
江浙名菜。
                                野菜受宠爱
     在非洲的博茨瓦纳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布希族,他们住在卡拉哈里沙
漠中,主要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为生,在一年中有80%的食物是各种各样
的野生植物,其中一种叫“加普”的仙人掌,更是他们的美味佳肴。有趣的
是,虽然这个民族的主要食物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