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在宰相章惇引荐下,曾布任同知枢密院事,力赞章惇“绍述”之说,与章惇一起主持对西夏的开边活动。但在开边、恢复新法和打击元祐党人的活动中,他常与章惇、蔡卞等人持有异议。曾布也阻挠吕惠卿回朝任职。在立宋徽宗赵佶时,曾布附和向太后,排斥章惇,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因引用亲戚,为蔡京所攻击。罢相后,屡遭贬责,大观元年(1107)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周宝珠)
曾国藩
曾国藩
(1811~1872)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
1838年(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1843年,以检讨典试四川,旋升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曾从太常寺卿唐鉴讲求义理之学。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横扫湘江流域各县境,清廷震恐。适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受命后即上奏,力言绿营不堪使用,主张仿照戚继光练兵之法另建新军。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一万七千多人,会集湘潭;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极力攻击太平天国起义,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于1854年10月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在江西期间,受到地方官借饷挟制,多方掣肘,郁郁不得施展。1857年3月,闻其父病逝,遂返籍治丧,要求在籍守制。时湘军反攻,控制湖北,进围九江,胡林翼请其视师。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清廷以太平军石达开部的去向,先后命其增援闽、川。但曾国藩坚主去天京(太平天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外围屏障、断芜湖粮路的战略,分军数路进攻太平天国安徽基地。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企图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仍还任两江总督。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曾国藩居官治军尤重整饬吏治、端正人心,曾作文劝戒州县:明刑法以清讼,重农事以厚生,崇节俭以养廉。江南任内,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实行减赋、缓征、免征;从太平天国手中重新占领安庆、芜湖、南京等地后,即筹复书院、课试士子,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又有影印《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行世。
参考书目
黎庶昌:《曾国藩年谱》,岳麓书社,长沙,1986。
(贾熟村)
曾纪泽
曾纪泽 (1839~1890) 清末外交官。湖南湘乡(今双峰)人。字劼刚。
曾国藩长子。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家庭教育,成年后又接触西学,并自学通英文。1877年(光绪三年),以承袭爵位入京,与在华西方教士和外交官艾约瑟、丁韪良、梅辉立、璧利南、德微理亚等交游,进一步了解外国情况。1878年,派充出使英国、法国大臣,在英办理订造船炮事宜。1880年,兼充出使俄国大臣,往圣彼得堡谈判改订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里瓦机亚条约》,于次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在界务和商务方面争回部分主权。1883~1884年,在巴黎就法国侵略越南问题与法政府谈判,并建议清廷积极备战,坚决抵抗,反对在天津签订的《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4年4月,被免出使法国大臣兼职。1885年6月,交卸出使英、俄大臣职。离英回国前,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China,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一文,阐述对中国内政外交和列强对华政策的观点。该文后经人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题作《中国先睡后醒论》,有一定的影响。回国后,先后任兵部右侍郎帮办海军事务,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管库大臣、署刑部右侍郎、派管同文馆事务、署吏部左侍郎,但因朝政腐败,终未施展其才。卒谥惠敏。其主要著作,身后被辑为《曾惠敏公全集》。其《出使英法俄国日记》,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书汇辑、标点收入《走向世界丛书》出版。
(钟叔河)
曾琦
曾琦
(1892~1951) 中国青年党主要创始人和首领之一。原名昭琮,字锡璜、慕韩,别号愚公。1892年9月25日(清光绪十八年八月初五)生于四川省隆昌县一个官僚家庭。1908年入桂林中学堂。1909年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辛亥革命前后,任重庆《民国新报》、《群报》主笔。1914年到上海入震旦大学习法文。1916年赴日入东京中央大学学习宪法和行政学。1918年因反对中日军事密约罢学归国,在北京与王光祈、李大钊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赴法留学。其间,兼任上海《新闻报》驻欧记者。1923年12月2日与李璜、何鲁之等人在巴黎创立中国青年党(当时对外称国家主义青年团,1929年始公开青年党党名),被推为党务主任。1924年9月回国,先后任上海大夏、政法、学艺、同济各大学教授。1924年10月10日,与左舜生、李璜等创办《醒狮》周报。1926年,在青年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出狱后亡命日本,旋至大连、天津、济南、青岛等地,依附当地军阀。“七七”事变前,奉蒋介石召参加庐山谈话会(见庐山军官训练团)。后被聘为国防参议院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在香港与梁漱溟合办《光明报》。香港陷落后,在南京、上海和华北等地曾暗中与汉奸汪精卫和日本侵略者勾结。抗战胜利后,在青年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1946年1月,作为青年党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反共反人民政策。同年11月参加南京“国大”;1947年4月参加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大会筹委会副主任、总统府资政。1948年秋赴美。1951年5月7日病逝于美国华盛顿。
(李义彬)
扎萨克图汗部
扎萨克图汗部
见喀尔喀蒙古、外蒙古。
札鲁忽赤
札鲁忽赤
(■arqu■i) 蒙古和元朝的官名。又作札鲁火赤、札鲁花赤,蒙古语■arqu■i(<突厥语yarru…,判决)的音译,汉译“断事官”。蒙古建国之初,司法行政事务简单,只设札鲁忽赤总领其事,以分封领民和刑罚为主要职掌。它是当时国家最大的司法行政长官。随着蒙古向外扩张,版图扩大,各诸王投下都设札鲁忽赤。成吉思汗曾命失吉忽秃忽为也可札鲁忽赤(大断事官),主持分封千户。窝阔台汗时,失吉忽秃忽又到中原编籍民户,为诸王功臣划分封邑,汉人称之为“丞相”。蒙哥汗时,也可札鲁忽赤忙哥撒儿以酷刑鞫讯反蒙哥汗的窝阔台系诸王和诸将,得宠于大汗。入元以后,札鲁忽赤从总揽各种政务的官员变为司法长官。元朝立太宗正府,以诸王主持府事,设从一品高秩的札鲁忽赤,元成宗铁穆耳以后员额达四十人左右,审理四怯薛、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的犯罪案件和婚姻、驱良等户籍争讼,也审理汉人、南人的重大刑事罪犯,按检诸路刑狱。有时,边远征伐也派札鲁忽赤领军。仿照札鲁忽赤制度,中书省设三品断事官,员额由三十一人逐渐增至四十一人,从皇室、诸王驸马投下的怯薛等官选用人员,掌刑政,并常派出理算钱谷。枢密院也设三品断事官数员,掌管和处理军府狱讼。宣政院、太禧宗禋院等官衙也曾置断事官,后多罢。
参考书目
田村実造:《元朝札鲁忽赤考》,《中国征服王朝研究》,京都,1971。
(亦邻真)
翟让
翟让
(?~617) 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人。曾任东郡法曹,犯法当斩,狱吏黄君汉知道他骁勇,认为他“可救生民之命”,便不顾个人安危,私自释放他。大业七年(611),翟让与同郡人徐世勣(即李勣)、单雄信起兵于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参加起义的有故县吏邴元真、善于占卜的贾雄和翟让兄翟弘等。翟让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勣、单雄信为领兵将校,所部多齐、济间渔猎手。瓦岗军初期活动于东郡一带,后从徐世勣建议,分兵西上,进入大运河所经的郑、宋(今河南东部郑州、商丘一带)界,阻截往来的公私船舶,资给丰足,归附者日众,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大业十二年,李密参加瓦岗军。他设计袭斩了曾累败起义军的张须陀,次年,夺取兴洛仓,对瓦岗军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十三年二月,翟让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号魏公。不久,瓦岗军围攻洛阳,大批隋军投降,增强了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因而李密与瓦岗军部分早期将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翟让的司马王儒信劝翟让自为大冢宰,总领众务。翟让不从。十一月,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
(吴宗国)
詹天佑
詹天佑
(1861~1919) 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字眷诚。生于广东南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作为首批留美官学生赴美,时年仅十一。1878年(光绪四年)进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881年毕业,同年7月回国。先被派往福州船政局习驾驶,并于1884年参加了中法战争中的马尾之战;后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习。1888年,应中国铁路公司之聘,任工程师,参与修建津沽铁路。这是他投身铁路工程之始。此后,又参与了关东铁路、萍醴铁路的修建,并主持修建了新易支线铁路。
1904年,清政府宣布将由国家筹款修建京张铁路。经勘测,该线中隔高山峻岭,工程极为艰巨。但路成后,其经济价值甚大。在英、俄两国人极力争夺该线工程师位置的情况下,詹天佑最终受命出任总工程师,并组织了一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建设该线。1905年10月2日正式动工,计划四年完工。在此期间,他集中集体智慧,尽量采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创造性地解决了多项施工难题。在难度最大的关沟段,他采用了33‰的坡度,于青龙桥车站修筑了著名的“人”字形线路,开凿了长达一公里的八达岭隧道和其他三条隧道。最终不仅又快又省地建成了这条世人瞩目的铁路,而且为以后的筑路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中国工程技术人才。1909年7月4日(宣统元年五月十七),京张铁路全线铺通(10月2日正式通车),全部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建成,节余工款银达三十五万六千余两。
京张路峻工后,詹天佑又先后担任了张绥铁路、川汉铁路总工程师,河南铁路公司顾问工程师,商办粤汉铁路粤路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等职,并于1909年被选为美国工程师学会会员,同年,清廷授予他工科进士第一名。辛亥革命后,被临时政府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汉粤川铁路会办。1914年,被派为督办。1917年,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1919年4月24日,因病逝世。著有《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李文)
占田课田制
占田课田制
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名田,即以名占田,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名田制度导致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