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知政事。次年,任尚书右丞。三年,督掌扩建燕京京城,修筑宫室。贞元年间,历任平章政事、尚书右丞相兼侍中、左丞相等职。先后被封潞王、蜀王。正隆三年(1158),主持营建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宫室。六年,海陵王迁都南京,任太傅、尚书令,曾劝阻海陵王侵宋。海陵王南侵,留治尚书省事。金世宗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海陵王被杀,张浩上表称贺。大定二年(1162),拜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次年,病死。
(韩志远)
张衡
张衡
(公元78~139) 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十六七岁时曾游三辅(今陕西西安及附近一带地区),观察社会历史情况。
不久到洛阳,读《五经》,学六艺。永元十二年(100),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永初二年(108)拜郎中,后迁尚书郎。元初二年(115)任太史令等职。永和元年(136)为河间相,后又拜尚书。永和四年卒于官。张衡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是天文学。他是古代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在相传为张衡所作的《浑仪图注》中,具体阐述了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说在较长的时间内支配了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他著有《灵宪》,解释天地起源及天体演化的一些问题。他以为在中原能看到的星数约二千五百颗,而全部星数则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颗之多。《灵宪》中并讲解了月食发生的基本道理。张衡又改进了浑天仪(即现在的天球仪),利用齿轮系统把浑象与计时漏壶联系起来,能在室内观测到恒星的位置。他还设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仪器用铜铸成,象一个酒樽,中间有一都柱(即震摆),都柱周围平列着八个方向的机械。外面铸有八条铜龙,按八个方向排列并与内部机械相连,每条龙嘴里衔着一枚铜丸,某个方向地动,铜丸则落在同方向下面蹲着的铜蟾蜍嘴中,凭声音便知地震的方向。这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张衡在数学上著《算罔论》,曾计算球的体积。
候风地动仪(复原模型)
又创圆周率π=92/29。张衡还擅长文学,撰写诗、赋、铭等三十余篇,其中《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为世人称道。存世的作品辑刻在《张河间集》内。
(严敦杰)
张煌言
张煌言
(1620~1664) 清初抗清领袖之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兵渡江后,江南人民纷起反抗。顺治二年(1645)张煌言、张名振和钱肃乐等在浙江起义。张煌言到台州(今浙江临海)迎接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并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永历帝曾遣使册封张煌言为兵部尚书。
张煌言手迹
十二年,张名振病死。张煌言继续领导义师同郑成功并肩作战,还派人联系荆襄十三家军,共同抗清。十五年,配合郑成功北伐金陵(今江苏南京),与杨朝栋水师前镇上溯芜湖。当北伐失败郑成功南退时,张煌言派人劝阻未成,只得弃舟登岸,变服宵行,由安徽、浙江潜行两千余里回到浙东海滨。他坚持抗清斗争前后近二十年,至康熙三年(1664),见大势已去,遂遣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不久,因降校出卖,被俘遇害。一生诗文、书札颇多。他的后代辑录整理成《张苍水集》。
(陈国强)
张柬之
张柬之
(625~706) 唐朝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的宰相。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人。年轻时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永昌元年(689),举贤良科,对策第一。武周朝历官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合州和蜀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狄仁杰推荐他堪为宰相,长安元年(701),内召为秋官(刑部)侍郎。四年,经姚崇又一次推荐,遂以夏官(兵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武则天已病,居长生殿,数十日不见宰相,唯宠臣张昌宗、张易之侍疾在侧,弄权用事。柬之与另一宰柏崔玄及朝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密谋除二张。柬之先引有志反周复唐的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随后又任命敬晖、桓彦范、李湛为左右羽林将军;并说动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参加密谋,掌握了守卫皇宫的北门禁军。先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七年前已立为皇太子,这时,柬之等的密谋也征得太子的同意。神龙元年(705)正月,柬之等率羽林兵五百余人,迎太子由玄武门入宫,斩易之、昌宗,迫武则天传位太子。二月,恢复唐国号。柬之进位夏官尚书、中书令,与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并为宰相。
当时虽改周为唐,但武氏家族武三思等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他们勾结韦皇后(见韦后之乱),谮毁柬之等。同年五月,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为博陵王(史称“五王”),同时罢相。柬之自请养病返襄州,乃出为襄州刺史。次年六月,贬新州司马。至新州,忧愤病死。敬晖等四人,亦先后外任,同贬岭南。崔玄先死,其他三人均被遣使杀害。
(乌廷玉)
张謇
张謇
(1853~1926) 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首脑人物。字季直,号啬庵。
1853年7月1日(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生。江苏南通人。从小读书勤奋,十六岁中秀才。1876年入庆军统领吴长庆军幕。1885年顺天府乡试中举。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新败,张謇鉴于当时政治革新无望,决心投身兴办实业和教育。1896年,张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经克服诸多困难,始于1899年建成。其后陆续创办的重要企业有:大生第二、第三、第八纱厂和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以及通海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等盐垦公司,并创设淮海实业银行,以为事业发展之助,形成了以张謇为首的大生资本集团,其鼎盛时期的总资本约为三四千万元。
张謇在经营实业的同时,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经营实业所获盈余之一部和劝募所得,在本地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和十余所职业学校以及图书馆、剧场、医院等;其中纺织学校、农业学校和医学学校成绩最好,后来三校扩充为专科,1920年又合并为南通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水产专门学校、中国公学、复旦学院、南京高等师范等。张謇因创办实业、教育卓著成效而名噪东南,清末江苏学务处成立,张謇被推为议长,并任中央教育会会长,清廷曾给以三品衔聘为商部头等顾问官。
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张謇居于重要地位。1906年9月,与江、浙、闽立宪人士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9年江苏咨议局成立,任议长,他发动各省咨议局代表进京联合请愿,要求召开国会。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使张謇大失所望。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张被任为实业总长。未就职。张支持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政府大权。1913年出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次年衣林、工商两部合并为农商部,仍任总长。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公然恢复帝制,辞职南归。返乡后继续从事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事业,均获得可观的进展。由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外商对华倾销,加之沿海盐垦连年遭灾、花贵纱贱,使张謇所经营的大生资本集团各企业负债累累,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他曾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都无法实现。1923年被迫将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被债权人上海、金城等银行接管。1926年8月24日,张謇因病在南通逝世。著有《张季子九录》、《柳西草堂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
参考书目
刘厚生:《张謇传记》,龙门联合书局,上海,1958。
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附年谱年表》,中华书局,上海,1930。
(朱信泉)
张九龄
张九龄
(678~740)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少聪慧能文,弱冠登进士,为校书郎。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宰相张说重
张和龄墓志拓片 广东韶关出土
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遂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740)卒。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书目
何格恩:《张九龄年谱》,《岭南学报》第4卷第1期,广州,1935。
(杨志玖)
张居正
张居正
(1525~1582) 明朝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属湖北)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得徐阶等器重。二十八年改授编修。同年上《论时政疏》,抨击宗室骄恣、庶政旷废、吏治因循、边备未修和财用大匮等时弊。后因不满严嵩专权而托病家居。在家三年,潜心研究当时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三十六年返京,仍供职翰林院,颇不得志。四十一年,严嵩罢,徐阶任首辅,得晋升。隆庆元年(1567)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总裁《世宗实录》,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八月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事,力主改革。隆庆二年至五年间,他与高拱、王崇古、谭纶、戚继光等一起整顿北边武备,并在此基础上同以俺答为首汗的蒙古右翼诸部建立封贡互市关系,使北方边塞数十年得无事。累加柱国、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师等职。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居正与太监冯保合谋,逐去高拱,自任首辅,掌握明廷大权,开始进行改革。万历元年(1573)六月,他提出以“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同时注意任用支持改革的才俊之士。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居正又加强内阁职权,抑制宦官势力,整饬学政,禁止讲学,查禁私立书院,因此巩固中央集权。随后,他陆续实施清通欠、省驿递、惩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项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又开始改革赋役制度。支持庞尚鹏和白栋在福建、山东行一条鞭法;又调张学颜任户部尚书,使一条鞭法推行到湖广、河南、北直隶等地区。由于居正的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得以基本确定。为清查隐漏土地和推行一条鞭法,又在福建开始清丈田亩;并决定丈量南北直隶、山东、陕西各勋戚田庄。八年十一月,命户部拟订清丈条例八则,下令在全国实行。凡公开抗拒的勋戚,均夺爵革禄;凡迟缓怠工或册报多虚的官吏,均予夺俸。至万历十年末,在全国共丈出历年诡寄、隐漏及开垦未报的土地约一百四十七万余顷。与清丈并举的是查革冒免,即清查冒充优免的丁田,不许官僚假冒优免逃避赋役。居正还采取厚商措施,整顿钱法,严禁私铸,同时许银钱兼用,许商税纳钱;批准实施户部“速通关以甦商困”和“减税契,宽铺行,恤商人”之请,并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减轻了黄、淮下游的水患,漕运畅通。对周边民族,居正“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整饬边防,改善了民族关系。他以戚继光等主持蓟州防务,以李成梁镇守辽东,边防败坏局面得到扭转。七年,他还通过俺答汗同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三世建立了封贡关系。
张居正曾镇压农民起义。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亡而从事的改革,只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但改革对扫除积弊,澄清吏治,抑制豪强,减轻农民痛苦,安定人民生活也有一定的好处。由于清丈土地和一条鞭法的实行,使政府收入增加,国家财政状况有很大好转,但改革也受到官僚豪强大地主势力的百般顽强阻挠。万历五年九月,张居正遇父丧而未归里守制,官僚豪强即借“夺情”事劾,企图将其逐去,但未得逞。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行废止。他居相位十余年,多有建树,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寻以言官诬劾,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家被籍没。后因言者复攻不已,诏尽削居正官秩。其言论文章后由子懋编为《张太岳集》。清光绪年间重刊本称《张文忠公全集》,共四十五卷,传世较广。主要著作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