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菋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胡厚宣)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役。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后,企图攻取武汉,以逼迫中国政府屈服。日军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共九个师团及三个旅团和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一部约二十五万兵力,分别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合围武汉。
武汉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中心、是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实际上是中国的军事、政治及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6月中旬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方针,蒋介石驻守武汉亲自指挥。以第五战区部队组成左翼兵团,在李宗仁指挥下防守长江以北地区,阻敌第二军部队向武汉进攻;编组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成右翼兵团防守长江以南地区,阻敌第十一军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参战的兵力共一百二十四个师及海空军各一部,约七十五万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飞行大队也参加了会战。
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配合下攻陷安庆,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3日,日军在鄱阳湖滨之姑塘登陆,直攻九江,开始了激烈的武汉外围战。此后,日军先集中重兵于江南,分两路进攻。8月22日,日军在星子强行登陆,与薛岳兵团发生激战,双方在德安附近成胶着状态。10月上旬,薛岳抽调三个军于德安以西之万家岭地区,对南进的日军一部构成包围圈,随即展开了英勇的围歼战,后再组成数百人的敢死队强行攻击,予日军以重创,歼灭日军四个联队,挫败了日军突破南浔路之企图。但另一路日军则进展迅速,自8月25日以后接连攻占瑞安、码头镇、阳新,并由阳新等地大举向西进攻。
江北日军乘鄂东战场激战之机,由大别山南北两面分三路齐头前进:右翼向六安、固始、商城等地进攻;左翼向罗山、信阳等地进攻;中路沿江向宿松、黄梅、广济等地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了日军的攻势,在各地进行顽强阻击,展开反复争夺战,但由于在作战指导上的消极防御,在日军优势火力、战力的部队进攻下,死守的防线一再被攻破。至10月中下旬,武汉外围要塞、重要阵地均被攻陷,日军已逼近武汉。(参见彩图插页第147页)
日军为策应攻取武汉作战,又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陷广州。于是,蒋介石认定武汉已失去战略上的重要性,于10月24日下令放弃。25日汉口弃守,27日武汉沦陷。战役结束。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总计伤亡二十多万人,但也使日军的有生力量受到很大消耗,使它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使它对中国速战速决的方针破产。
(齐福霖)
《武皇帝实录》
《武皇帝实录》
记述清开国初期史事的官修编年体史科长编。《清太祖实录》之初纂本。四卷。由刚林、罗绣锦等于崇德元年(1636)纂成。清修太祖努尔哈赤实录,在太宗天聪九年(1635),先作《清太祖实录战迹图》,附以图说。既成,复摘取图说别为一书。因努尔哈赤初谥“武皇帝”,故书名称《武皇帝实录》。其后康熙时改谥“高皇帝”,重修之实录亦改称《高皇帝实录》。原书于民国时在北平故宫博物院内阁大库发现,时无撰者姓名及撰修年月,后经考订知为清太祖实录之崇德初纂本。1932年,该院以铅字排印,合订成一册出版,名《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齐实录》。该书记及满洲起源神话、太祖世系及自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后事迹,文字质朴,叙事翔实,较康熙重修及乾隆改定诸本讳饰为少,是探研清开国初期史事的珍贵资料。
《武皇帝实录》书影
(史志宏)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
宋代军事著作。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曾公亮(999~1078)、丁度(990~1053)等奉敕编集,以供将领学习参考。五年成书,共四十卷。前集二十卷,包括《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后集二十卷,包括《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制度》部分不仅摭采宋代与前代的兵法、军事条令之类,介绍宋时的战术、战阵、训练、军队编制、装备等情况,还首次附有大量武器、阵列等插图,是全书的精华。《边防》部分介绍北宋北部、西北部、西南部等的边境地理,还有辽、西夏等的民族、地理概况。《故事》部分仿效唐朝杜佑的《通典》,分门别类,摘录旧史所载的前代各种战例。《占候》部分介绍天文、气象等对战事的影响,具有迷信色彩,是全书的糟粕。《武经总要》为研究宋代军事史的重要资料。由于该书保存了唐代的兵法、军事条令等,对研究唐代军事史也有参考价值。其《边防》部分对研究契丹、党项、西南少数民族等历史,也有资料价值。《武经总要》保存不少北宋火药武器的记录,还记载了毒药烟球、火炮和蒺藜火球三种火药配方,反映了当时火药兵器已在武器装备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火药等发明,弥足珍贵。该书影印明正德刊本仅有前集,《四库全书》本有前集和后集。
《武经总要》书影
(王曾瑜)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武林即临安(今浙江杭州)。全书十卷,周密(1232~1298)撰。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祖籍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曾祖随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周密历任临安府、两浙转运司幕职,义乌县知县。未亡不仕,寓杭州。抱遗民之痛,致力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书。
《武林旧事》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和《官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于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根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标点排印,收入《东京梦华录(外四种)》。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依据同一版本校点,出版了单行本。
(孙如琦)
武仙
武仙
(?~1234) 金末地主武装首领,封建九公之一(见九公封建)。威州(今河北井陉旧威州)人。贞祐二年(1214),蒙古军侵掠河北时,他组织地主武装聚守威州西山,被宣宗诏授为权威州刺史。兴定元年(1217)三月,金将石海据真定(今河北正定)叛金。他领兵斩石海,降其部众,进驻真定,任权知真定府事。四年,授任知真定府事,兼经略使,遥领中京留守,权元帅右都监。同年,宣宗把活动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方官吏、地主武装首领九人,晋封公爵,企图利用他们保聚被蒙古军残破的河北等地州郡。他被封为恒山公,管辖中山(今河北定县)、真定府、沃州(今河北赵县)、冀州(今河北冀县)、威州、镇宁(今河北获鹿)、平定州(今山西平定)、抱犊寨(今河北获鹿西)、栾城、南宫县等地。在九公中,号为最盛。八月,在真定降蒙古军。蒙古木华黎以部将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武仙为副。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武仙杀史天倪,叛蒙归金,被蒙古军击败,自真定南走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年,哀宗复封他为恒山公,置府卫州(今河北汲县)。七年,他率军收复蒙古军占领的潞州(今山西长治),旋被蒙古援军击败,撤还卫州。蒙古军进围卫州,金援军击败蒙古军,解卫州围。武仙奉调屯胡岭关,扼金州路(今陕西安康西北西州故城)。八年十二月,赴邓州(今河南邓县)与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军会师,企图阻止蒙古军经邓州攻南京。天兴元年(1232)正月,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被蒙古军击败,仅以从骑四十余人逃至南阳留山,收溃军十万人,兵势稍振。三月,南京被蒙古军包围,金哀宗以他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河南行省,诏与邓州行省完颜思烈合兵救援。八月,兵行至密县东,完颜思烈冒进兵败,他退回留山。后谋取裕城未成,兵败于柳河。遂徒军邓州、淅川(今河南淅川南旧淅川)。天兴二年,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遣使召他赴难,他率军自淅川溯流而上,谋取宋金州。三年,蔡州城破,金亡,其军瓦解,率十余骑走泽州,为戍兵所杀。
(韩志远)
武则天
武则天
(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瞾。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父士彟,贩卖木材的大商人,隋末为鹰扬府队正,与李渊有交往,李渊晋阳起兵后,士彟从至长安,贞观(627~649)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母杨氏,隋室疏宗。
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废王氏改立武氏为皇后,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以武氏非名门令族出身而表示反对。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投高宗所好,表示赞成,李勣则对高宗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乃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
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656~661)末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以武代李的趋势日见明显,于是李勣之孙徐敬业(李绩原姓徐,唐朝赐姓李)代表元老重臣势力,于这年九月以恢复庐陵王的皇位为号召,在扬州(今属江苏)起兵,但三个月即兵败被杀。垂拱四年(688)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代表宗室势力分别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和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均不到一个月就被扑灭。在则天的授意下,沙门法明(或作“法朗”)进《大云经》,借佛告净光天女之语影射则天是弥勒佛降世,当以女身王国土,代唐为阎浮提主(“阎浮提”意为大千世界),大批臣民上疏劝进,则天遂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杀戮殆尽;另有“海内名士”三十六家,也以谋反的罪名而被族诛。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又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
武则天为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位,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家列入第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入于谱。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这样做虽然选拔了一批才能之士,如狄仁杰、李昭德、姚崇、宋璟及张柬之等人,但也不免使官员倍增,流于冗滥。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旨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三百八十万户猛增到六百一十五万户。
武则天所书升仙太子碑碑额(拓片)
武则天执政前,唐朝已经俘阿史那贺鲁,平定西突厥,于其地增设濛池、崑陵二都护府,隶于安西都护。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692)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