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1) >

第38部分

博弈论的诡计(1)-第38部分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通过三个回合的描摩,每个人才能知道其他人眼里
看到的帽子颜色,从而判断自己头上的帽子颜色。
别人的信封更诱人
    古时候,盒陵有个姓张的药贩子。他卖药的方法很特别,在桌子上放一
个泥胎佛像.有人来看病买药.他就取些药丸放在盘子里,端到佛像的手掌跟
前,只见有些药片自动跳起来.粘到佛手上,另外一些则纹丝不动。于是张药
贩就把佛手上的药丸取下来,说:“佛给你们挑出的良药,准保能把病治好!”
r
飘譬篮

    有一个叫小古谭的少年决定要把此事探个究竟。这一天,他邀请张药贩
到酒馆里喝酒。他们来到一家酒馆.伙计也不问他们要吃什么,只是一个劲
地往上端酒菜。鱼、虾、鸡、鸭摆了满满一桌子。吃喝完毕,小古谭也不跟
饭馆算账交钱,便领着张药莠叵扬长而去。酒馆的人好像没有看见他们走一样,
也不向他们要钱。第二天,小古谭又领着张药贩来到另一家酒馆,照样大吃
一顿山珍海味,一分钱不花。管账的连问也不问,好像他们根本就段吃没喝
一样。第三天.小古谭又领张药贩到第三家酒馆。这回不但大吃大喝,临走.
小古谭还从酒馆拿了两只鸡送给张药贩,酒馆的人似乎没有看到。
    张药贩惊奇得了不得,忍不住向小古谭请教这是什么法术。小古谭说:“告
诉你也可以,不过你得先告诉我,你那佛手取药是什么法术?”张药贩说:“原
来你是想学我这仙人取药啊!这好说,我是在佛手里藏了块磁铁,再在一些
药丸里和进些碎铁屑。这样,药丸一挨近佛手,带有碎铁屑的药丸,自然就
被佛手里的磁铁吸在佛手上了。”讲完以后,小古谭说道:“我的秘密也可以
告诉你,我事先把银钱付给了酒馆,约定好等我们来喝酒时.只管端来酒菜。
我们吃罢,他们叉怎么能再来要钱呢!”
    双方都在使用骗术,并且从一开始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使用骗术,但是强
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非要知道对方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这就像赌博一样。赌博必然存在的一个事实是一人所得意味着另一人所
失。因此,在参加一场赌博之前,必须从另一方的角度对这场赌博进行评估。
理由在于,假如对方愿意参加这场赌博,那一定认为自己可以取胜,同时也
就意味着他们一定认为你会输。
    那么是否存在着看起来对双方都有利的赌博昵?
    现在有两个信封,每一个都装着一定数量的钱。具体数目可能是5元、
10元、20元、40元、B0元或160元。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一点。同时,我
们还知道.一个信封装的钱恰好是另一个信封的两倍。我们把两个信封打乱
次序,一个交给A.一个交给B。
  A和B把两个信封分别打开之后。按规定他们只能偷偷地散一下里面的钱
数。这时,他们得到一个交换信封的机会。假如双方都想交换,就可以交换。
    如果B打开他的信封.发现里面装了20元。他会这样推理:A得到10
r
脏脸博奔:共同知识的车轱辘
元和40元的概率是一样的。因此,假如我交换信封,预期回报等于25元(即
(10元十40元),2),大于20元。对于数目这么小的赌博,这个风险无关紧
要,所以,交换信封符合我的利益。
    通过同样的证明可知,A也想交换信封。如果他打开信封发现里面装的
是lO元,他估计B要么得到5元,要么得到20元,平均值为12 50元,
如果信封中有40元,他估计B要么得到20元,要么得到80元,平均值为
50元。
    这里出了问题。双方交换信封不可能使他们的结果都有所改善,因为用
来分配的钱不可能交换一下就变多了。推理过程在哪里出了错呢?两个人是
否都应该提出交换.或者说是否有一方不应该提出交换呢?假如双方都是理
性的.而且估计对方也是这样,那就永远不会发生交换信封的事情。
    这一推理过程的问题在于,它假设对方交换信封的意愿不会泄露任何
信息。我们通过进一步考察一方对另一方思维过程的看法.就能解决这个
问题。
    首先,我们从A的角度思考B的思维过程。然后,我们从B的角度想像
A可能怎样看待他。最后,我们回到A的角度,考察他怎样看待B怎样看待
A对自己的看法。这昕上去比实际情况复杂多了。可是从这个例子看.每一
步都不难理解。
    假定A打开自己的信封,发现里面有160元。在这种情况下,他知道自
己得到的数目比较大,也就不愿加人交换。既然A在得到160元的时候不愿
交换.B应该在得到80元的时候拒绝变换,因为A唯一愿意跟他交换的前提
是A得到40元,若是这种情况,B一定更想保住自己得到的80元。
    不过.如果B在得到80元的时候不愿交换.那么A就不该在得到40元
的时候交换信封.因为交换只会在B得到20元的前提下发生。现在我们已经
到达上面提出问题时的情况。如果A在得到40元的时候不肯交换,那么,当
B发现自己的信封里有20元的时候,交换信封也不会有任何好处;他一定不
肯用自己的20元交换对方的10元。
    唯一一个愿意交换的人.一定是罪个发现信封里只有5元的人,不过.
这时候对方一定不肯跟他交换。
趵。I
1天与100天的博弈
    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村里有100对夫妻,他们都是地道理性的逻辑学
家。
    村里有一些奇特的风俗:每天晚上,村里的男人们都围坐在篝火旁举行
会议,议题是谈论自己的妻子。在会议开始时,如果一个男人有理由相信他
的妻子对他总是忠贞的,那么他就在会议上当众赞扬她的美德。另一方面,
如果在会议之前的任何时间.只要他发现他妻子不贞的证据,那他就会在会
议上悲号,并析神灵严厉地惩罚她。再则,如果一个妻子曾有不贞,那她的
情人会立即告知村里除她丈夫之外所有的已婚男人。这真是一种奇异的风俗,
但是却为村民承认并遵守。
    事实上,每个妻子都巳对丈夫不忠。于是每个丈夫都知道除自己妻子之
外其他人的妻子都是不贞的女子.因而每个晚上的会议上每个男人都赞美自
己的妻子。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传教士。传教士参
加了篝火会议,并听到每个男人都在赞美自己的妻子,他站起来宣布说:“这
个村子里至少有一个妻子已经不贞了。”在此后的99个晚上,丈夫们继续赞
美各自的妻子.但在第100个晚上,他们全都悲号起来,并向上苍祈求神灵
严惩自己的妻子。
    这是一个推理和行动的过程。在传教士做了宣布之后的第一天,如果村
里只有一个女人是不忠的话,这个女人的丈夫在传教士宣布之后就能知道。
因为,他们做了这样一个推理:如果这个女人是其他女人的话,他应当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么这个不忠的女人肯定就是他的妻子。因此,如果村里只有
一个女人不忠的话,在传教士宣布的当天晚上,这个女人的丈夫就会在会议
上悲哀哭泣。
    可是这样的情况在第一天晚上并没有发生.于是所有丈夫都知道了村子
里至少有两个女人不忠。如果只有两个女人不忠,那么这两个女人的丈夫第
一天都不会怀疑到自己的妻子,因为他知道另外有一个女人不忠。可是第一天
并没有一个丈夫哭泣,这两个不忠的女人的丈夫想,他只知道一个,那么另一
1256
脏脸博弈:共同知识的车轱辘
个不忠的女人肯定是他的妻子!那么第二天晚上,就会有两个丈夫因为知道妻
子不忠而哭泣。
    可是第二天仍然平安无事,于是丈夫们就都知道,至少有三个女人不忠
    这样的推理会继续99天.就是说,前99天每个丈夫都没怀疑到自己的
妻子,而当第100天的时候,每个男人都确定地推理出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
于是都开始哭泣。
    应该说.传教士对“至少一个女^是不忠的”这个事实的宣布,似乎并
没有增加这些男人对村里女人不忠行为的知识,他们其实都知道这个事实。
但为什么传教士的宣布使得他们都伤心欲绝呢?
    根源还在于共同知识的作用。传教士的宣布使得这个村子里的男人的知
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本来“至少一个女人是不忠的”对每个男人都是知识.
但却不是共同知识,而传教士的宣布使得这个事实成为“共同知识”。
    在金融市场上,这个机制有着深刻的含义。其他经济学家们以“共同知
识”为基础讨论过金融危机与金融恐慌的传导机制。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
点,我们来认识一位“股票奇才”格连维尔。
    格连维尔是美国金融界的奇人,在佛罗里达出版一个刊物——《格连维尔股
票市场通讯》,加上其他出版物。每年的收人就有500万美元。《格连维尔股
票市场通讯》拥有几千个订户.依托《通讯》,格连维尔叉办了一个消息预告
系统,通过电话热线,把有关股票市场的“提示”,提前告诉每一个订户。
    1981年1月,美国经济已渡过危机,进人全面复苏的前夜。所有的工商
企业都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新一轮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当然会上涨。
但1981年1月5日,格连维尔根据自己的研究,断言股票会下跌.在通讯上
登出大标题——“格连维尔忠告客户卖出一切东西,包括股票和房地产在内”。
1月6日,恐慌袭击华尔街,许多人连看都不看显示屏上的数据,便抛掉手中
的股票。1月7日,人们继续卖出!格连维尔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预亩家。格
连维尔说,股票市场服从地球引力定律正如纽约市的帝国大厦一样,从底级
拾级而上,要用两个半钟头才能到达顶层,但如果从顶层跳下来,8秒钟就可
到达地面了。
25’l
博彝论构锺}舻
共同知识的作用
    有两个上匪抢劫路人,抢了一大笔钱,然后就跑到荒郊野外的城隍庙里。
土匪甲对土匪乙说道:“这笔买卖让我们做成,是城隍老爷给我们发财的机会.
我们应该买些酒菜在他面前拜一拜,感激他的恩典。”乙马上同意:“这样很
好.你去买菜.我在城隍庙前等你。”
    甲走了以后,乙心里就打起了算盘。他想:“这笔钱两个人分,一人只有
一半.这一半能用多久,”想到这里.他就准备了一把斧头。甲买酒菜回来,
远远地就喊:“大哥,酒菜买回来了。”不料剐一进门,锋利的斧头一下子从
脑后砍来。
    甲死后。乙欢喜非凡。打开甲买回来的酒肉自斟自酌。吃饱喝足以后,
他刚要站起来拿着那笔钱逃之天天,忽然觉得天旋地转,腹痛如绞。他挣扎
了一会儿,就口鼻流血一命呜呼了。原来,甲也想独得那笔钱,提前在酒菜
里放了毒药。
    学者赵汀阳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通过一个类似的故事来注
明“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情况。不过,在他的案例中,假定的条件是这两个
歹徒同样聪明、同样理性、同样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这个时候不但同时想
到:“我必须干掉对方,这个时候我能够独吞这笔巨款。”同时脑子里头叉会
迅速地进行着理性思考:“我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我也知道他怎么想,并且
我也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知识。这时他们最好的选择就
是要抢先下手,但是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速度一样快,理性程度一样高.所
以就会同时下手,两个人就都死了。这也就叫双死的均衡。
    我们可以说,让这两个歹徒同时毙命的关键因索.就是共同知识的假设。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知识的一种作用机制。事实上在生活交际
中.共同知识起着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作用,只不过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著名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有一个《知县见巡抚》的著名段子.说的就是
一个因为缺少共同知识而产生的笑话。
    光绪年间.浙江杭州有个茶叶铺,掌柜钱如命深通生财之道,十几年的
1258
致r
脏脸博弈:共同知识的车轱辘
工夫就开了好几个分号,还在安徽买了座茶山,坐庄收茶,大发财源。钱
越赚越多,钱如命就开始看当官比做买卖好,叉赚钱,又威风。当时做官
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科举及第,凭学问本事考中;另一种是捐班,花钱可以
买官。钱如命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于是就花银子买了个实缺知县,走马
上任。
    钱如命做了一年多知县,官瘾越来越大,想弄个知府做做。于是他带着
大批银两到省城.托人给巡抚送了一份厚礼,另加一张一万两银子的银票。
巡抚一看礼物不轻,当时就派人传唤。钱如命换了身新官衣来到衙门,见了
巡抚,行完礼,落了座,差人献茶。
    在当时.官场上为客人献茶只是一种形式,客人并不真正喝茶,尤其是
当下属拜见上司时,即使面前有一杯茶,也绝对不能喝,当正事说完后.主人
会举起茶杯说“请喝茶”.那就是告诉你应该走啦。这时客人会识趣地赶快告辞。
因此端茶是一种送客的暗示,这实际上也是官场上的一种共同知识,无须交代。
像巡抚这样的官,只要一端起茶碗。底下的差人马上就喊“送客”,你有多重要
的事情没谈也得告辞。这个官场规矩叫“端茶送客”。
    可是钱如命是茶叶铺掌柜出身.不懂这一套,他心想:他是巡抚.我是
知县,应当主动客气。坐了一会儿,他双手捧起茶碗对巡抚说:“大帅,您喝
茶!”巡抚听了心里一愣:怎么,你跑到我这儿“端茶送客”来啦7 1你打算
把我轰哪儿去呀!钱如命看巡抚没言语,叉奉承了一句:“大帅。您这茶叶真
不错,我一尝就知道是地道的西湖龙井!”巡抚心里不高兴,脸上可没露出
来。倒不是这位巡抚大人宽宏大量,实在是看在那银票的分上.要不然早就
翻脸啦。
    没有共同知识的博弈。会给整个社会无端增加许多交易成本。
    在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