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科学探索-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错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调查的初二
人,占
名学生期中测验时就浮力公式一项出
现的错误有(未明确
) 人,
人,
水
浮力由内压强产生,不会写计算公式
人, 浮力等于物体重量人,
人, ),总计有
。在浮沉条件掌握上出现的错误更多,如认为浮沉条件
物
体和重量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重量??计
。
种错误,
人,占
~ ~
第 346 页
提高第一级信噪比
质量与
是学
排液体积与
以上事实说明:学生在接受浮力公式和浮沉条件时,凡
前阶段学习过的有关概念均会与之产生干扰。如浮力与压
力,压强;密度与比重;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
物体体积;体积与深度体积与面积;质量与密度
响。教学信息传输过程是
重量??等。“相似”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干扰是十分严重
的,尤其是感性经验的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受到过去
有限时间内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影
由个以前事件所确定的,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情况
生头脑中原有信息系统的函数。即:
( ,
?
故此,我们的结论是: “干扰”是信道的固有特征,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必然的、合规律的现
象。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大量错误,教师必然采取客观
的、科学的态度。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从这些错误中发现学生
的认识规律,从而找出一种好的教学措施,以便有效地克服
干扰,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教学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物理传输系统。当整个系统受到
了严重干扰,接受端的部分或绝大部分已经完全处于停滞状
态时,教师还可以照样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殊不知这完全是
一种无效劳动。这是教学信息传输系统一个值得引起严重注
意的问题。因此,如何抵抗干扰,努力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系
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是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从“浮力
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直观形象和直接经验所获得的信噪
比最大,提高第一级信噪比是克服干扰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 347 页
识细
图浮沉现象错误认识示例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浮沉现象还缺乏起码的感性
认识,在完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完全靠“背书”来接受新知
识,当然也就无法抵抗干扰。信号为噪声所淹没也就势在必
然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感觉是最基本的认
胞,是“智力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智力的发展都是由这个
铁、一块木头放在水中时,计
误的图:
名答浮力>重力,占。不少学生认为:
对浮在液面上的冰块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调查中,初二
名学生中有
只有上浮物体才受到浮力
名学生中的
物体越轻浮力越大越深处浮力
使我
越大??等,均来自直觉的错误。联系到历史上力是加速度
产生的原因还是速度产生的原因这一长达二千年之争,
。
们看到了人类认识史上一幅全息相关的生动图景,象亚里士
多德这样的先哲尚且抗不住直观错觉的干扰,足见“眼见为
实”在认识上所起的作用。人们从直觉经验中获得的信噪比
是最大的。皮亚杰确信思维起源于动作,而非起源于语言
我们对不能正确掌握浮力公式的
学生之所以不能接受正确概念,也多半根源于缺乏足够的感
性认识基础。
查,结果是:其中人中
名,在期中测验试卷讲评后半个月中再一次进行了个别调
名仍然不能正确写出浮力公式,
无一人知道浮力公式的来由,当进一步要求学生画出一
人次作出了以下几种完全错
第 348 页
提高教学信息传输效率
细胞分裂、繁殖、发育而成的。没有足够感性材料作基础的
任何抽象化和形式化,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座理论的谜魂阵,
必然会导致有关概念的胡乱联系而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在
物理教学中,必须把以解题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到以实验为基
础的轨道上来,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在第一级输入时尽量增
大信噪比,就能在传输过程中有效地克服干扰,提高信道容
量,增强可靠性,提高传输效率。这样的实验,应该不只是
科学史上某个实验的简化与重复,而应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容
易产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重新加以组织的教学性
实验,重在“铺路、架桥”,为完成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
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
我们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否定抽象思维的重要作用。需知
感性认识的这种“支柱”性质是会随着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
提高而发生重要的地位变化。被很好掌握的理论知识本身,以
后会渐渐变成概括的更高水平的“支柱,认识的辩证运动
就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信息传输系统的效率取决于输出系统与接收系统是
否“匹配”,能否在传输过程中使整个系统处于“共振”状
态,即输出系统的任一信息输出均能在接受系统中获得最大
“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
的响应,取得最高的传输效率。
马克思指
到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学生的认识也是有层次有结构,
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我们的教学要取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就
必须符合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上发展水平与认识特点,即达
第 349 页
跳能摘
成最佳“匹配”,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授处于
“共振状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切实际地过高
或过低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都将导致教学信道的阻塞,造
成“吃不饱”或“受不了”的低效传输状态。
页。
我们所作的调查表明:学生在浮沉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有
结构、有层次、逐步发展的。就铁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浮沉情
况,我们在幼儿园、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所作的
调查情况如下:见
调查说明:学龄前儿童对“沉”现象已有所了解,但还
只是十分粗浅的;对“浮”现象还没有很好认相,而且总是
企图将“浮”现象纳入“沉”的轨道加以理解和把握,如不
少儿童将“浮”说成了“上沉”、“沉上来”、“不会沉下
去” 。三年级学生中的大多数对“沉”现象已基本掌
握。但对“浮”现象还只是初步了解。初一学生对“沉”现
象已能较好掌握,但对浮现象还没能很好认识与掌握。在浮
沉问题上学生的认识是遵循“沉” “浮” “浮体这
页。
样的层次发展的。学生对浮沉现象的认识随年龄变化关系如
下图所示:见
在浮沉问题上,此图所反映的学生认识发展的“ ”形结
构(即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逐渐趋于饱和)是具有普
遍意义的。我们充分重视学生发展水平与认识特点的研究,
把教学要求定在“最近发展区”上,使学生跳一
“果子”,这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
最高的教学效率,如果全然不顾学生对现象有无起码的了
第 350 页
第 351 页
解,丢掉“观察”这第一级的认识胚芽就主观主义地加以抽
象化和形式化,其通讯效率必然很低甚至是无效的。
图浮沉现象认识发展图
第 352 页
《哲学研究》, 年第
出的一些问题》,《哲学研究》, 年第期。
北京科学教育编辑室:《信息论基础》。
王海山: 《试论科学方法移植和渗透的机制》
参 考 文献
傅平:《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认识论上提
期。
李诚忠:《教学控制论》,《教学研究丛刊》,
年第期。
卢
年第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心理科学通
讯》, 期。
化的道德》,《马
卷。
马克思:《道德的批评和批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第 353 页
宏大队伍”,已成为能否完成城乡经济改革
张诚
( 山西晋光人才开发公司
有
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七年就从厉史发展的总趋势出发,提
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口号。党的十二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这个
战略思想作为进行和完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以
肯定。这也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造就出大批能够
成效地组织和指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厂长(经理),能够有力
地加强企业经营、推动技术进步的总工程师,能够切实加强
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总经济师,能够严格财经纪律、精打
细算、开辟财源的总会计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
结企业广大职工的党委书记,形成一支包括这些人才在内、
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的
实现“ 翻两
番”总目标的重大问题。“缺乏人才”已成为实现四化的严
重障碍,培养、造就、开发一大批各种类型的人才并从理论
上予以研究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第 354 页
建立开发人才的智力型企业
先后崭露头角,改革的呼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经济改革,在世界经济,技
术等方面理论、实践的冲击下,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研究如
何对付世界新的工业技术革命的挑战之后,在各行业都引起
振动和反响,一批勇于改革的先
声以及试验,或跃跃欲试或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某种原因,
在一段时间,突然平静下来。去年十月九日,赵紫阳总理发
表了关于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们对策的讲话,胡耀邦
总书记又几次作了重要批示,万里、方毅等同志也先后发表
了寓意深刻的讲话,以此为转机,顺应厉史潮流的改革之潮
又更迅猛澎湃而起。“中国经济的起飞在于改革”,“没有
改革就没有前途”,“允许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等论点已成为脍炙人口
的警句,也成为有志于改革和勇于接受新技术革命挑战者
缓冲
动力。如果把这段城市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概括一下,即:
起步起潮。
晋光人才开发公司是筹建于“起步” ,成立于“缓
冲,”发展于“起潮”。公司为什么能在处于改革的“缓冲
或称“低潮”期而得以成立,有三个因素:首先,公司的筹建
者们,是新闻记者、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立志改革者,大
家都亲自看到、听到或深切地体验过现行科技体制、管理方
法、“大锅饭”、人才部门所有制及对现代科学技术愚昧无
知的官僚主义者的弊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求彻底改革的愿
望,促使他们去思考、探讨、求索。其次,国内外关于新技
术革命的信息不断传来,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是否有能力接受
第 355 页
是
形势的挑战,其前提在于改革。是抓紧时机、缩小差距,还是
处理不当、失掉时机,问题尖锐而严竣。这样就形成一种紧
迫感。第三,是领导者的支持。这前两方面的因素和信息成
为我们设计、组建人才开发公司的支撑点。在此基础上,我
们看到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具备了实现“四化”和迎接
挑战的最好的政治历史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政治路
线,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地大物博、物质资源丰富以及由
于实现了开放政策,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这一
切优越条件的发挥,不能沿袭传统的扩大劳力或单纯增加工
农业投资的老路,其关键在于培养和开发最重要的资源
“人才”。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引导到
正确轨道上来,国强民富,参加世界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新技
术竞赛也就有了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们想用具体的、实际
的措施来扶持人才,用办企业的办法去开发人才,它的宗旨
立足山西,背靠人才,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
界,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开发之规律,努力开发省
内人才,吸引省外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条件,以
达到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上,通过改革的途径开辟
人才开发的新途径。
晋光人才开发公司从成立至今,一年多的实践表明,
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开发人才为宗旨的新型企业,在组织机
构、人才开发、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规程制度
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智力型企业。它
前所具有的特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内部组成,是一个符合现
社会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式网状新型组合体。
~
第 356 页
我们懂得:人才之所
术干部等组成的
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一个由专家、发明家、改革者、技
事会,有决定公司发展方向、重大决策和任
免经理的权力。执行机构为经理会议,它担负使整个公司高
效率运转的日常工作,它的正副经理及各部部长由八名中、
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它一方面坚决贯彻董事会的决策,同时
也是全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机构。业务机构是四个部及其
下设的二十五个研究所和专业部门,这些部、所是大公司的
支柱。它们既是公司经济效益的基础,又是“人才资本”的
聚集地。
第二,公司骨干人员的选配,坚持用有远见、有魄力、
毕
有组组才能、有专业知识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目前,我
们公司的骨干队伍二十余人,全部为五、六十年代的大专
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员,基本具备科研能力、发
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得信息及情报能力,及社会
活动能力。
第三,公司的工作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它始终贯彻抓住
时机、迅速动作、效率第一、效益第一的方针。例如,我们
在调查、收集我省建筑设计行业的情报之后,当机立断,决
定建立“建筑设计研究所”,而且边筹建边工作,短短三个
月,已承揽中、高级设计项目总值达四千余万元。
第四,公司初步建立了一套能协调上下左右的制度和法
规。
事实上,我们这个开发人才的机构,在公司内部人
力的配备上也很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