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萍有时候想起谈恋爱时的感觉,恍如隔世,看看眼前,觉得一生都会这么过下去。不知怎么地,心有不甘,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应该是怎样的,却又说不上来。
社会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握住小姐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握住情人的手,酸甜苦辣啥都有;握住老婆的手,如同左手握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每当有人说出此段子时,总是会博得大家会意的一笑——尤其是中年男女。
这个段子确实是感觉准确、描述到位,一句比一句精彩,尤其是最后一句,活灵活现地把结婚几十年的老夫老妻的握手感觉描绘得栩栩如生。确实,夫妻做久了,再去握手,会索然无味,一点感觉都没有,哪还有初恋时那种触电的兴奋?
中年男人从中读出了“放浪”的共鸣,中年女人则感到一种悲哀和苍凉!
当男人经过多年的拼搏,人到中年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中又有各种可供选择的机会,所以他们可以左右逢源,游走于各种温柔之中,体验到各种心跳的感觉,但对于伴随自己多年打拼的妻子却没有了任何感觉,就像左手握着右手一样。
女人在如花的岁月里将自己嫁了出去。那时心里一直渴望结婚,以为“幸福就在山那边”,结婚以后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能和心爱的他在一起,天大的苦都不怕。及至结婚之后,柴米油盐、孩子、双方的父母、丈夫、工作等等都需劳心劳力,亲力而为。细腻白嫩的双手在繁重的家务中磨砺,当初的花容月貌被岁月一点点蚀去。如今环顾四周,一切都已经被打点得妥妥帖帖,刚刚想停下来喘口气,享受一下生活的时候,才蓦然发现,丈夫对自己没有了“感觉”,不禁悲从中来:自己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其实,左手握右手的感觉正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左右手的配合是人体的本能。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左右手合作进行的。当左手拎东西太重时,右手会自然地接过来提;当右手拿不住东西时,左手会自然地帮助它;当左手受伤不能动时,右手会承担所有的工作,让左手休养;当你要接住迎面抛来的物体时,两只手会下意识地同时反应……两只手中不会有任何一只手有任何怨言,它们永远为达到同一个目的相互配合。这一切都是本能的、自然的,只有当缺少了另一半时,才会意识到它们是不可割舍、相互依存的。这种和谐是上天赋予的,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的,是必然的!这样一种和谐、默契正是夫妻间的最高境界!
右手和左手都是自己的,别的手再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自己的手,甩开了一只你就残缺了。平时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一旦失去,你会怀念它带给你的便利,就会真正知道左手握右手的珍贵。
一个健康的家庭,正如一个健康的机体,夫妻在长久的共同相处中形成的这种默契,实际上是维系和保护这个机体的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因素。诚然,每一只手都可以去握住向往的他人的手,但是,有哪种感觉能够比得上自己的左右手紧紧相握时的那种踏实,那种安全,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那种忘我的境地?
在岁月风霜的打磨中,手会渐渐失去曾经有过的那份魅力。从恋爱到婚姻,当爱情的绚烂美丽在婚姻岁月的流淌中归于平淡时,当心跳的感觉只剩下“左手握右手”般的宁静时,也许不够刺激,不够浪漫,然而较之“拉着别人的手”更真实,更久远。世俗生活中,一个男人对待自己的妻子,只有预备了左手握右手的情感,才会感到沉稳,感到亲切。
其实,男人们都知道:“握小姐的手太贵,握情人的手太累。”只有相濡以沫的妻子的手,无论你是失意还是得意,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你一生一世的似水柔情。等到有一天,一切都烟消云散,男人女人若还能相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那就不再是一种平淡,而是一种亘古不变、地久天长的美丽了。
“握着老婆的手,仿佛左手握右手”,这应该是每一个拥有着幸福的丈夫对上天的感恩之声。
婚姻倦怠
燕窝是一种美味,如果让你天天吃燕窝,你会想念窝头的味道!蒙娜丽莎很美,如果让你一直看着她,你会觉得虎妞别有韵味!
人长期接触同一事物,原来的美感会逐渐消失,出现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样,对于毫无变化、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人们也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
婚姻倦怠是正常的!
美满的婚姻在于夫妻俩能够面对婚姻倦怠,消除倦怠,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鲜和活力。
中年夫妻们一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很容易出现生活僵化的状况。生活看似平淡但危机四伏,很多时候夫妻两人心头总会觉得有无形的压力,疲惫不堪却又无从发泄。
这是婚姻脆弱的一个阶段。孩子小,压力多,夫妻较少关注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可能变得很疏远。另外,当今的婚姻比起以往的任何时候来,要承受有更多的力量如夫妇双方工作上的要求、变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孩子培养、房子贷款、竞争等等许多问题所带来的冲击。
在婚姻生活最初的几年里,夫妇两人主要精力用在抚养孩子和发展事业上,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自己的感受。孩子稍微长大,不需要过多的照料之后,婚姻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
对许多夫妻来说,中年时期是双方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主动地思考双方关系的阶段,他们开始校正先前为了适应传统的社会期待而被扭曲的个性。许多曾经只顾关心事业、前途和成就的中年男子,开始注重培养个性中更富感情、更有个性的一面。而将自己的前半生献给家庭、整日相夫教子的女性,开始关注成就和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个体的改变给婚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妻子曾经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关爱,当丈夫准备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关爱时却发现妻子更感兴趣于家庭之外的天地,不再想要丈夫付出的时间和关爱了。冲突于是出现了。
对于已经维持了10年以上的婚姻来说,这时也正是青春期的孩子脱离父母、叛逆、易冲突的时期。许多研究表明,在抚养孩子期间,婚姻关系呈曲线下降,在孩子青春期,婚姻关系降至最低点。在此之后,当孩子长大成人脱离父母的时候,婚姻关系开始回升。这种曲线模式被认为是与为人父母的责任有关。为了尽到父母的义务,夫妻们会忽视婚姻交流、配偶的需要、经济成就和家庭分工的满意度。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会面临特殊的压力。父母们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孩子的反叛性。青春期的少年使父母久已遗忘的梦想和过去的妥协重新又成为聚焦点。青春期时,生活似乎充满了无尽的机遇,个人的力量似乎是战无不胜的,对性的渴望同时也出现了。目睹子女的青少年的活力,一直为生活和工作烦恼的父母,认识到自己的中年期衰老,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这些问题也许会影响到夫妻双方判定自己是否满意的尺度,使他们回想在过去多年双方婚姻生活中渐已消退的激情。
夫妻之间长期缺乏情感交流也是滋长婚姻倦怠的心理因素。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靠思想信息的交流而形成和维护的,它包括相互的尊重与欣赏。夫妻之间若缺乏情感交流,其隔阂便会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双方渐渐疏远,虽然表面上在一起生活,实际上彼此的心灵相隔很远,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他们觉得自己的配偶无法与自己分享生活中的乐趣和感受,进而对婚姻失望甚至愤怒,原先的美好爱情也在一点点消失,直到有一天双方成为陌路人。
婚姻的发展也像人的成长一样,也会出现各种“病兆”。研究表明,婚姻中最易导致危机的四个“病兆”是:不断升级的相互争吵,相互否定和侮辱,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理解对方,回避问题。夫妻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这些‘病兆’,婚姻就面临危机。
绝对健康的婚姻就像从不生病的人那样稀少,夫妻要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差异,相互适应,如男女对婚姻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存在差异。妻子往往谈论太多夫妻关系,而丈夫并不喜欢;丈夫容易对妻子习以为常,忽略她的感受。因此,在生活中,妻子要注意表达不快的方式和场合,而丈夫应当更多地表达对妻子的关心和爱意。
生命早期的印记——成人依恋
婚姻失败的杀手是什么?心理学家黄维仁指出,是由于童年受到创伤而没有得到的心理满足。例如,一个从小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长大后会表现得过分好强,并憎恨所有让他感到缺乏信心和安全感的行为,因而在夫妻相处时不断出现冲突。这种心理不满足,往往会对最亲密的人才表现出来,而婚姻关系首当其冲地受冲击,伴侣双方都要求对方使自己变得完美,故而相互抱怨、指责,而非反思如何更好地充分沟通。
温晓心情好的时候是全世界最好的丈夫、最好的爸爸。但是,只要工作压力一大,或者和同事、上司出现人际关系的矛盾时,他回家后都会黑着脸,寻隙生事。很小的事都会使他暴跳如雷,骂人、砸东西,整个人仿佛变了样,让人害怕,妻子和儿子被吓得发抖。每次发怒失常之后,温晓都很后悔,向妻子儿子赔礼,允诺不会再犯,但是下次同样的一幕还会上演。
在婚姻咨询中,妻子东蕊才了解到丈夫心灵的创伤。
温晓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外婆家,上小学的时候才回到城里父母身边。他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很淡漠,感觉父母只疼爱弟弟,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人。由于他的浓浓的乡村口音,在班上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经常为此而和同学打架,总是遭到处罚,老师也不喜欢他。
有一回,班上的同学丢了东西,老师认为是他偷的,让他当着全班的同学认错。他哭喊着:“我没有,我真的没有……”但是老师根本不听他的辩解,将他父亲叫到学校。父亲认为儿子丢了他的脸,将温晓一顿暴打,将他的腿都打断了。而温晓从此也背上了“贼”的恶名。
身体上的伤好了,但是心理上的伤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温晓说起这件往事,情绪还是很激动,禁不住泪流满面。
虽然温晓后来已娶妻生子,也有稳定的工作,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每次遇到挫折,他就会掉进去。这时,他不能自控,会很焦躁。这样的情绪让他失去理智。
当东蕊了解到这段往事之后,也不禁泪如雨下,她紧紧抱住丈夫,犹如母亲抱住小孩。现在她才知道丈夫的痛苦所在。“不怕,不怕,我在这里,在你身边”,她柔柔地安慰他。
哭出来、讲出来后,温晓觉得轻松多了,他的感情得到释放和调节。妻子也觉得自己触摸到丈夫内心最柔软的地带。
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丈夫偶尔情绪失控的时候,东蕊都格外体谅他、安慰他,使他恢复平静,夫妻的感情日益加深。
在许多童话故事的结尾,我们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好像经历了波折,结婚之后的生活会是一种全新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是实质上人仍然会受到过去的个人历史和经历的影响。妻子或丈夫今天会如何对待婚姻,不是由今天才开始习得的,而是在过去成长的岁月里累积起来的。结婚之后,你可以看见有的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另外一些人完全不同。
俗话说:“丈夫(妻子)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人和人在婚姻中态度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很多情形下,夫妻两个都是非常好的人,但是他们就是无法很好地相处,部分原因是源于他(她)的成人依恋类型。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研究已经证实,成人依恋对婚姻关系有着极大的影响。
人常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和别人交往的能力是从小学习的,人的早期人际交往经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以后关系的发展。
当面对陌生而且吓唬人的情形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孩子们的不同反应。依恋型的儿童会扑向母亲,很快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勇敢的探索,步入不熟悉的新环境。这种依恋类型的儿童我们称之为安全型。矛盾焦虑型的儿童则会大哭大闹,紧紧抱住母亲,而且听不进父母的保证。回避型的儿童往往回避母亲,保持与父母的距离,虽然自己非常害怕,但是避免和父母接触。
心理学家发现,儿童的依恋类型是对其主要的抚育者(通常是母亲)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方式。当婴儿饥饿、尿床或恐惧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快就会有人关心和保护他们。一个有爱心的抚育者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这些孩子很舒适地享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觉得他人是安全和亲切感的可靠源泉。这些儿童就会发展成为安全型: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很容易与人发展信任的关系。
然而不是每一个抚育者都会对孩子照顾得很好。有一些抚育者对孩子的照顾时好时坏,有时候很热情,有时候心不在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儿童会对他人产生冷漠、复杂的感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养护人会回来保护他们。这些儿童是焦虑矛盾型的:他们会很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过分的需求。
最后一种类型的抚育者马马虎虎,勉为其职,有时候会敌对、凶狠,这种儿童就意识到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与他人关系上退缩不前,属于回避型。回避型的儿童容易猜忌生疑,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在童年期发展出的与父母的依恋模式会成为其以后人际关系的原型。很多孤独的成年人报告其童年与父母关系糟糕,成年后或者与伴侣疏远或者过度牵绊。这说明依恋史会影响到成人孤独的发生和出现频率。童年时代形成的依恋模式会指导、形成其亲密关系的行为表达方式,并在其一生中都会发挥作用。
依恋并不只是在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