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兵器知识库(一) >

第17部分

兵器知识库(一)-第17部分

小说: 兵器知识库(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说,用3 颗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虽然比1 颗100 万吨级的核弹头少40万吨,
但摧毁效能反而更好一些。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发展多弹
头导弹呢?

    鉴于上述考虑,加上60年代初期以来美苏双方都加强了反导战略防御措施,
使导弹突防越来越难。于是,人们开始考虑发展作战效能高、又能突防的多弹头
导弹。20多年来,多弹头导弹的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已发展了三代,新研制的
战略导弹大都采用这类弹头。

    ▲集束式多弹头攻击目标示意图

    多弹头导弹共发展了几代?

    20多年来,分导式多弹头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是集束式多弹头,1964~1965
年首次出现,主要型号为美国的“北极星”A…3 潜射弹道导弹和前苏联的ss9…V
Ⅳ地地弹道导弹。前者弹头威力为3 ×20万吨,射程4600公里;后者弹头威力为
3 ×500 万吨,射程12000 公里;命中精度分别为1500米和1000米。所谓集束式
多弹头,实际上和我们熟悉的集束式手榴弹、子母炸弹等差不多,不管是子弹头
还是母弹头,都没有制导,也不能机动,唯一的作用就是将单弹头化整为零,在
不同时间、不同高度向同一目标区投掷一个个子弹头,以期顺利突防,免遭对方
拦截或干扰,最后给敌城市等面状目标造成最大损失和毁伤。

… 页面74…

    ▲分导式多弹头攻击目标示意图第二代是分导式多弹头,1970年首次装备,
主要型号为美国的“民兵”

    ⅢMKI2型地地导弹和“海神”C3型潜地导弹。前者导弹威力为3 ×17万吨,
射程为11000 公里;后者导弹威力为10×5 万吨,射程为4600公里;命中精度分
别为185 米和560 米。到目前为止,分导弹头数量最多的是美国的“三叉戟”Ⅱ
型D…5 潜地导弹和前苏联的sS…N…20 潜地导弹,前者为14个,后者为12个,射程
分别为11000 公里和8300公里,命中精度分别为120 ~210 米和500 ~600 米。
分导式多弹头和集束式多弹头的主要区别是:母弹头有动力、有制导,可以在不
同高度,以不同弹道向不同目标发射子弹头,因而具有一定的机动发射能力;携
载子弹头数量多,分布空域大,子弹头之间可以60~90公里以上的间距对目标实
施攻击,因而突防能力较强。

    第三代是机动式多弹头,目前还处于研制之中。分导式多弹头虽然解决了母
弹头的机动和制导问题,子弹头仍不能机动,也不能制导,只能按惯性弹道飞向
目标,这样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就较差。机动式弹头的重点就是解决子弹头的机
动和制导问题。子弹头机动的方案有四个:一是通过改变飞行弹道来实施机动,
如在弹头装有顶帽、弹尾装有稳定装置或翼面,来调整子弹头的飞行弹道,实验
证明:可在20~30秒内使弹头机动距离达556 公里;二是通过加速滑翔弹头来实
施机动;三是通过在子弹头上加装小发动机来使之加速突防;四是通过增高再人
弹道倾角来缩短在大气层中的飞行时间,以增强突防能力。解决子弹头制导问题
主要是在子弹头上加装未寻的装置,自己能辩识和发现目标,进而控制弹头进行
机动攻击。

    飞机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吗?

    我们知道,洲际弹道导弹因其结构复杂、弹体过于庞大和笨重,一般采用地
面固定式发射和潜艇水下发射。随着航天和航空探测设备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固
定式洲际导弹地下发射井已无密可保,对它的方位坐标和部署情况对方知道得一
清二楚。怎么办?用一种什么方法才能达到隐蔽攻击、提高生存力的目的呢?于
是,在80年代初美国研制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MX导弹的时候,引起一番争论。人
们提出了许多种方案,如空中机动发射、地面游动式越野发射、公路与铁路机动
发射、江河及深水池机动发射、乌龟爬行式的湖底机动发射、中心车库式机动发
射、分散掩体式机动发射、坑道穿梭和掩蔽壕沟式机动发射以及跑道式机动发射
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空中机动发射方式,因为它是脱离陆地和海洋的唯一
发射方式。

    空中机动发射方案,就是把长21。4米、重87吨的MX导弹装在DC…10 和波昏…747
这样的大型飞机里,当飞至预定空域后,在大约6100米高度将后舱门打开,电动
抛出两个10米直径、能产生30多吨拉力的降落伞,将导弹及其安装座从后舱门拉
出机外。4 秒钟后,用于稳固于机舱内的安装座自动分离并脱落,3 顶10米直径
的巨型降落伞张开,控制导弹下降并将其处于空中稳定状态。48。5秒后稳定伞与
导弹分离,50。5秒后导弹第1 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将导弹推向空中。至此,
飞机完成发射任务返航,这种方案经试验后感到可行,但需投资400 亿美元进行
部署,加之飞机高速机动也影响导弹发射时初始方位坐标的测定,进而影啊命中
精度,所以后被放弃了。因

… 页面75…

    此,至今尚没有从空中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

    潜地战略核导弹共发展了几代?

    潜地战略核导弹和地地战略核导弹一样,也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潜地战略核导弹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好,生存力高,突袭性强。
战后40多年来,世界上只有美、英、法及前苏联研制了潜地核导弹,其中,英国
基本沿用美国的产品,自己不专门研制。法国1964年开始研制,1971年研制成功
射程为2500公里的M…1 潜地导弹,1974年研制成功射程3000公里的M…2 潜地导弹,
1976年研制成功弹头威力达100 万吨的M…20,1985年又研制成功性能最好的M…4
潜地导弹。M…4 导弹总长11米,总重35吨,射程4000公里,圆概率误差300 米,
分导弹头数6 个,弹头威力为6 ×l5万吨。目前正在研究M…5 导弹。

    美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潜地弹道导弹,到目前为止,已研制成功“北极
星”A1、A2、A3,“海神”C3,“三叉戟”ⅠC4、ⅡD5共三个系列六种型号的潜
地弹道导弹。60年代中期以前装备的“北

    ▲美国“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出水极星“导弹现已退役,该型导弹最
大射程4600公里,导弹威力3 ×20万吨,圆概率误差1500米。1971年开始装备的”
海神“导弹主要装备”拉裴特“

    级核潜艇,它总长10。36 米,总重29。5吨,射程4600公里,圆概率误差560
米,分导弹头数量为10个,导弹威力为50万吨。“三叉戟”l 型导弹主尺度和分
导弹头数量与“海神”相同,只是总重增至33吨,射程提高到7400公里,圆概率
误差减小到460 米。“三叉戟”I 型导弹主要装备“俄亥俄”

    级核潜艇,每艇装24枚(在此之前,所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均装16枚导弹)。

    1988年12月17日,“三叉戟”ⅡD5型导弹服役,首次装备“田纳西”

    号(SSBN…734)核潜艇,每艇装24枚。“三叉戟”Ⅱ型导弹是目前世界上射
程最远(11000 公里),命中精度最高,圆概率误差仅90~120 米,分导弹头最
多(14个)的一型性能十分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

    前苏联和美国一样,也是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潜地弹道导弹的。早期的潜地
导弹是由陆军的近程液体战术导弹改进的,到目前为止,已先后研制成功SS…N…4、
5 、6 、8 、18和SS…N… 23六种液体燃料潜地导弹和SS…N…l7 、SS…N…N20两种固
体燃料的潜地导弹,并为此先后建造了G 级、H 级、Y 级、D 级和T 级五种主要
级别的导弹核潜艇。60年代初期,前苏联仅有SS一N 一4 和ss一N 一5 型导弹,
当时还没解决水下发射导弹的问题,所以要浮出水面发射。

    SS…N…5导弹长13米,起飞重量18吨,最大射程仅1400公里,圆概率误差高达
2800米。

    60年代末期发展的SS…N…6导弹,性能有很大提高,射程几乎增大一倍,为2400
多公里,圆概率误差减小到900 米。

    70年代开始注意提高导弹的射程,当时服役的SS…N…8系列导弹最大射程已达
9100公里,圆概率误差只有450 米(SS…N…8Ⅲ)。到70年代末期,开始注意分导
式多弹头的研制,1977年在D…Ⅲ级潜艇上第一次装备了带有3 个弹头的ssN18 型
导弹。同时,也在Y…Ⅱ级潜艇上装备了第一枚固体燃料sS…N…17 型导弹。SS…N…18
皿型最大射程6500公里,已能够携载7 个分导式

… 页面76…

    弹头。

    80年代中后期分别装备使用的SS…N…20 和SS…N…23 是前苏联性能最为先进的
潜地导弹,其中SS…N…20 导弹全长达15米,起飞重量约60吨,三级火箭助推,分
导弹头数为6 ~9 个,最大射程8300公里,圆概率误差500 ~560 米。

    世界上第一次从水下发射导弹是什么时间?

    1960年7 月18日,世界上第一艘用于携载16枚“北极星”A ]弹道导弹的美
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驶离美国东海岸,在试验舰“观察岛”号、救
生打捞船“奇提威克”号和驱逐舰“基林”号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向海上试验
区驶去。

    担任首次潜射导弹试验指挥任务的是奥鲍尔恩中校,为了确保试验万无一失,
他指挥的“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已经在前一天先发射了一枚名为“坏家伙”
的模拟弹,之后又发射了一枚称作“海豚”的模拟弹。前者重达11吨,后者不仅
重量,外形尺寸也与实弹一模一样。两次成功的发射,使奥鲍尔恩中校充满了自
信。潜艇航至试验海区后随即下潜待命,驱逐舰在试验区巡逻警戒,打捞船作好
救生准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3时27分,倒数计时开始,离发射还有1 分钟时,
从水下发射了一颗浅绿色发烟信号弹,它告诉人们潜艇发射系统正常,马上导弹
就要发射升空。“5 —4 —3 —2 —1 一发射!”指挥员果断地发出了命令。谁
知,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原来是电路故障,首次发射失败。15时45分,第二次试
射开始,结果在倒数计时到5 的时候,靶场仪器又出了故障,如此往复试射了四
次,均遭失败。“华盛顿”

    号垂头丧气地开始返航。

    1960年7 月20日12时39分,世界上第一枚“北极星”A1弹道导弹终于从“乔
治。华盛顿”号核潜艇上成功地发射出去,导弹冲破海面,腾空而起,发动机喷
出的烈焰,冲击着波涛翻滚的海面,巨大的气浪将海水吹散开来,景象颇为壮观。
当日15时32分,第二枚导弹相继试射成功,射程达1780公里。

    第一次水下导弹的发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发展,30年来,
美苏英法等国相继研制成功各种各样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与之配套的战略导弹。

    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又被广泛用于常规潜艇或攻击型
核潜艇战术反舰、反潜、防空和对地攻击型导弹的发射。

    从水下发射导弹有什么重大意义?

    我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如果从月球上观察我们赖以生存的
这个星球,它就象一个蔚蓝色的大水球。因此,浩渺深逮的海洋无疑是用兵打仗
的良好场所。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导弹射程能达8000公里以上,那末,它
就可以从水下攻击世界上任何一块陆地。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陆基洲际导弹必
须再增加一倍的射程才行。

    核武器是一种灭绝人类的毁灭性杀伤武器,在敌方第一波核攻击之后,陆上
要害目标、特别是地下导弹发射井将大部被摧毁(据计算,陆基导弹的

… 页面77…

    生存概率仅有9 %),为了保留“发言权”,就必须具备一支摧不垮、打不
烂、找不着的核反击力量,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潜艇从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主要原
因。核潜艇一旦下潜,能连续在水下逗留三四个月不上浮,能围绕世界各大洋航
行数十圈而不必添加燃料,可见它的机动力和隐蔽性是多么好。用潜艇从水下发
射弹道导弹,即使在现代反潜技术大有提高的情况下其生存力也可达90%以上。

    ▲“台风”潜艇可在冰下作战对战术导弹而言,从水下发射的主要目的也是
通过增强自身的机动性、隐蔽性来给敌方造成突如其来的猛烈袭击,达到我能歼
敌而敌不能歼我的目的。从水下发射导弹,把别人的舰艇击沉了,飞机击落了,
陆上设施给破坏殆尽,结果对方还搞不清目标在哪?是何人所为?这就是水下发
射导弹的优势所在。

    潜艇是怎样从水下发射导弹的?

    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潜地)时,潜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 节左右的速度
航行,导弹置于导弹发射筒之内,发射筒垂直装于潜艇中部,有的在耐压壳体内
部,有的则位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一般每艇携12~24枚导弹。在30米
水深时发射筒盖外承受约3 个大气压的水压,要想打开筒盖十分费力。为此,必
须先用高压气进行筒内增压,使筒内外压力大致相等后便可轻而易举地开启筒盖。
为了防止开盖时大量海水涌入待发的导弹发射筒,特地在筒口安装了一层水密隔
膜。

    ▲潜艇发射巡航导弹发射时,导弹发射筒上盖打开,由于发射管内是一种水
密和气密结构,且经过充气和填注少量海水,所以与大海海水压力相等,不存在
压力差,海水也就灌不进来,筒内气体也不会溢出水面。接到发射指令后,电爆
管起爆,点燃燃气发生器,使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发射筒底部喷入筒内,在
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将导弹穿透水密隔膜后径直向上推出筒外。出筒后的导弹在
第1 级火箭的助推下直冲云霄,大约飞行二三十公里之后第2 级火箭进行接力助
推,1 级火箭的助推器脱落,如此继续,将导弹推向外层空间,按预定弹道飞行
后再入大气层对目标实施攻击。

    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