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人格-黑格尔 苏宁-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学就又成了意识发展史。它不同于心理学,也不同于历史活动,但又包含了二者的内容,“由于贯穿了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就自成了精神现象学的体系”。
精神现象学中的意识发展史与意识形态学就这样历史地统一起来。
黑格尔说:“意识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它那一系列的形态,可以说是意识自身向科学发展的一篇详细的形成史。”
黑格尔批评谢林,说他的哲学体系“像手枪射出一样,直接从绝对知识开始”
,为了不使绝对知识像“从手枪里射出来”
那样,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描述了哲学知识,哲学体系的产生过程,因而《精神现象学》就是在通往绝对知识(绝对理念)
的途程上产生的知识的历史,描述了从自我意识
34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92
到理性,从理性到精神,从精神到绝对精神的意识发展史。
这个发展史又是意识形态学,它包括一系列意识形态,可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和绝对精神五个阶段,其中前三种属于主观精神,后两者属于精神和绝对精神。这是一个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意识发展过程,一个比一个更接近本质,直至发展到绝对之知。
由于精神现象学论述了从原始的精神现象到绝对精神、从感性知识到绝对知识、从经验到概念的进程,可以说这就是从现象求本质,从个别、特殊的知识求普遍的知识,从经验求概念的知识。黑格尔认为,精神现象学就是论述意识力图摆脱它的外在性和直接性的过程。它在论述意识的直接性的同时,也论述了意识摆脱了外在性、直接性的过程。
“精神的实际存在作为最初的东西不是别的,仅仅是直接性或者开端,而开端还不是向开端的返回。因此,直接的实际存在这个因素就是科学的这一部分所据以区别于其他部分的规定性。”
而要真正达到对自身概念式的理解的科学,则是另一门科学的任务。
黑格尔到晚年回忆《精神现象学》时,称它为“探险旅行”
,这是他第一部独出心裁的巨著,正是从此发端,走上他精神探险的崎岖道路。黑格尔哲学著名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在这里还不那么尖锐,因为这时他的体系还没有完成。可以说只是以结构成分的形式出现的。这些结构成分有时比后来的结构更为有价值。黑格尔的出发点是试图思考一下精神文化的矛盾发展。但是,他始终没有看到意识的感性的物质基
35
03黑格尔:纯粹人格
础。这正如马克思所说:“黑格尔把世界头足倒置起来……”。
①
在黑格尔的意识发展史中,概念是脱离物质内容而独自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正像马克思所批判的:“黑格尔在现象学中用自我意识来代替人,因此最纷繁复杂的人类规定在这里只是自我意识的特定的形式,只是自我意识的规定性。”
②尽管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其原罪的思辨,但仍在许多重要方面提供了真实地评述人类关系的因素,正是基于这个考虑,马克思说,在剖析黑格尔哲学体系时,“必须从黑格尔的‘现象学’即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的全部秘密开始。”
③正因为此,马克思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比做“黑格尔的圣经”。
《精神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影响最大的两点,莫过于“辩证法”和真理观。
二、《精神现象学》的主要内容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考察了认识从直接的感性知觉到科学的认识、到对于现实的合理性知识的历程。其特点和难点也正在于此,因为黑格尔把这个历程考察了三次,而每一次都不同。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159页。
36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13
认识的起点是个人的普遍的自然意识,在这里,意识同对象或世界相对立,尽管如此,当意识第一次从起点——它的自然状态出发时,它就从个体发展的镜子里领悟到全部以往的历史。
认识历程的第二个阶段,是意识理解到了自己的社会本性,并且提高到了解历史的真实意义的程度。意识现在理解到,历史是个人的共同活动的结果。它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历史事件的参予者,但是,意识还没有提高到彻底理解以往历史的程度。
认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精神对已经经历过的所有历史进行回顾,在这里,精神达到绝对知识的阶段,它可以自觉回顾以往的经历,并将那些认识的环节整理就绪。这就是绝对精神阶段。只有当个人意识在自己的发展中三次通过这一历程的时候,它才上升到科学的知识。
黑格尔就这样把历史主义的原则运用于认识。用恩格斯的话说:“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在黑格尔看来,已经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后就只要熟该死记的教条了;现在,真理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从知识的低级阶段上升到较高的阶段的科学的长期历史发展中……”
①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意识三次通过从感性确定炸到哲学知识的整个发展历程。根据这一点,可以把《精神现象学》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以下几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在这
①《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5页。
37
23黑格尔:纯粹人格
几章里考察的是个人意识从感性确定性到对于合理的现实的认识的运动。
(这个个人意识从最初发展阶段上就已包含着社会的本性。)
第二部分——精神。简略地描述了历史各个阶段(古希腊、罗马、1789年的法国革命等等)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第三部分——宗教、绝对精神。分析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
第一部分被称为“主观精神”
,第二部分被称为“客观精神”
,第三部分被称为“绝对精神”。由于《精神现象学》时期黑格尔哲学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哲学全书》的写作计划中,“精神现象学”归入“主观精神”部分。
《精神现象学》又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这只是说《精神现象学》本身又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轮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精神现象学》被称为体系的“第一环”
(这一点我们后面要详细阐述)。
《精神现象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指出主体与客体、“自我”与“自我”之间的各种不同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这种相互关系,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精神现象学》的第一部分讲个人意识,因此它所谈的是主观精神。这一部分又分三节,依次研究意识、自我意识和现性。关于意识的那一节,研究感性确定性、知觉、力与知性,现象和超感性世界这一节的着重点在于:从对象化的意识过渡到自我意识这个会导向理性的精神发展阶段,而在理性那里意识和对象的差别被扬弃了。为了这个目的,黑格尔
38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33
力图揭露对象化的意识的一切形式——感性确定性、知觉意识和知性——中的矛盾。这里所说的感性确定性主要指感觉。。
主义认识论,而知觉的意识和知性主要是指康德的认识论。
比如感觉确定性说“现在”
,指白天,但过了些时候,白天会变成傍晚,“现在”可以包括无限量的时间规定。因此,感性确定性是贫乏而抽象的认知形态。由于发现这一矛盾,意识就提高到知觉意识阶段。
知觉意识仍然是对象化的和感性的,知觉意识试图把对。。
象性理解为事物及其属性。但矛盾在于,事物一方面是作为诸规定的统一体而出现的,另一方面却又包含着许多属性。
这里就包含着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这里,黑格尔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问题。
怎样解决知觉意识这个矛盾呢?在黑格尔看来,只有深入事物内部本质。对象的内部本质是没有可感知性的。也就。。
是到个人意识的新形态——知性阶段上,绝对一般的东西才成为意识的真正对象。
黑格尔把规律定义为现象的本质的内容,知性意识在规。。
律中发现了自己的本性,从而成为自身的对象。当知性成为意识的对象的时候,就提高到自我意识的阶段。
在此之前,黑。。。。
格尔所谈的都是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的客体对于意识来说是某种外在的东西。现在对象化意识的一切阶段(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都在自我意识中被扬弃了。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当过渡到自我意识时,就进入了真正的真理的王国。
自我意识经过一系列阶段,就上升到理性。至此,全部现实的人类史和精神发展都被黑格尔归结为意识的各种形态的发
39
43黑格尔:纯粹人格
展。
马克思说道:“在《现象学》中,……个人首先转变为‘意识’,而世界则转变为‘对象’,因此生活和历史的全部多样性都归结为‘意识’对‘对象’的各种关系。”
①
《精神现象学》另一个重要思想,是思维——认识与历史的结合。黑格尔指出:一定的意识形态通过现象学的运动而成为绝对知识内部的一定的概念,另一方面来讲,这个过程同时又是历史的过程。
“两者结合在一起,即通过概念来理解的历史,就构成绝对精神的回忆”。可惜,这个深刻的思想没有贯彻到底。
《精神现象学》的意图是研究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运动过程。黑格尔指出,意识在发展进程中要经历类似全部经验史。因而,每个人都简略地重演全人类的经验。
在考察自我意识之前,黑格尔的论述都带有批判的性质,从自我意识开始,才正面解决关于现实的人类认识的本性和产生条件的问题。
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最初是作为欲望、作为实践意识而出现的。但问题在于,自我意识,“只有作为被人承认的东西”才能存在,黑格尔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主奴意识,提到劳动在意识的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天才在于他沿着奴隶的自我意识的运动道路去思考意识的发展;他把人的形成同劳动过程联系起来。马克思说道:“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它的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的伟大地方,因此首先在于黑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63页。
40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53
格尔把人的自我创造认作一种过程,把人的对象化认作非对象化认作外在化和对这种外在化的扬弃;在于他认识到劳动的本质,把对象化的人——现实的,所以是真实的人——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①
在黑格尔看来,人的自我意识是从奴隶意识开始的,最终目标是自我意识获得自由。在这个历程上,自我意识要经过三个阶段、三种现象学形态:斯多噶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主义,苦恼意识,才是现象学上的近代世界意识形态。这个阶段是向理性过渡的阶段,即向社会意识的过渡阶段。个人意识通过观察的理性和实践的理性两个阶段,在“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性中得到综合,然后上升到精神”。
在此之前,《精神现象学》所探讨的,不是真实的意识史,而是这一历史在再现和重复类的经验的那种个人意识的不同形式中的表现。只有在“精神”的阶段上,意识才理解自己的社会本质,并且提高到了解历史真正意义的程度。因而,《精神现象学》的第二部分是从《精神》这一章开始的。
概括起来,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叙述了三种精神:第一种,真正的精神,伦理。分析古希腊民主制及其瓦解。然后介绍罗马。黑格尔把古罗马的法权关系看做是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
第二种,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养。研究封建主义瓦解的原因;探究启蒙和信仰的斗争;评述法国革命。
①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5年版。
41
63黑格尔:纯粹人格
第三种,自信的精神,道德。研究德国历史,考察德国的思想体系。
最后一部分,《精神现象学》论述“绝对精神”。在“绝对精神”中,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和精神都被扬弃了,它们都作为环节而出现在“绝对精神”中,在这里,黑格尔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认识的历程。宗教、艺术、哲学等现象学形态都给以历史考察。绝对精神回忆着已经经历过的各个阶段,相继从宗教、艺术和哲学的形式出现。需要提出的是,《精神现象学》中的精神和《哲学全书》中提出的绝对精神,其区别在于,前者还没有把艺术看做绝对精神的特殊形式:它暂时还是作为“艺术的宗教”而出现的。绝对精神的任务是用更高的观点去考察业已经历过的整个意识发展过程。精神正在重演它在走向绝对理念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求的历史。黑格尔说精神应该从这里转化为概念,以便把实物性的形式完全溶解在概念里,而概念自身之中正是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
只有在那种情况下,精神才理解自己本来的概念,只是因为我们第一次理解了它,而它的形态或它的现有存在的范围,由于是概念,所以就是精神本身。
“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的绝对精神的历程,使实体(外部世界、人类社会)越来越变成主体,主体仿佛把一切异化的形式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