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公司创业-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险投资是这些年才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新名词——虽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已出现在美国。风险投资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投资,现在人们通常用这个词专指针对高科技企业在创始阶段有人才、有技术但缺少资金而设立的创业启动资金。它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其目的在于促使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额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其特点是高投入、高回报,风险大。
ADR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1957年对数控设备公司的投资,是风险投资的最初典范。数控设备公司是由4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建立的高科技企业。与其他新兴的公司一样,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的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ADR公司通过购入股票的方式,对数控设备公司进行投资。但他的冒险得到了很好的回报,ADR公司最初只对数控设备公司投入了不到7万美元的资本,占该公司当时股份的77%。14年后,这些股票的市场价值高达3。55亿美元,增长了50000倍。这次成功改写了历史,从此风险投资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出现。它的出现,一方面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注入了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又为个人投资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借助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需要经历“想法——筹集种子股——开始——制作商务计划”等阶段。开始是几个人有一个好的想法,大家就凑点钱,这是种子股。等到产品开发出来,找到风险投资的代理商(或直接找投资人),作出一个漂亮的商务计划。投资者一般根据以下三个方面决定投资与否:有没有可行的商务计划?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近两、三年的财务状况如何,等到决定投资后,开发的产品经过作价,与注入的风险资金确定股份比例。在这个过程中,最新的方式是大家拿的都是期权,这不是所谓的“用期权创造百万富翁”。到这时,就完成了一个公司的第一次“放大”,一般可以达到种子股的5~10倍。有了钱,这些新兴公司就可以开始进行市场化操作了,可以完善产品和开拓市场了。而进行风险投资的人就开始坐等投资创造收益了。
进行这种投资当然是要担很大风险的了,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把钱投到了水里。但进行这种投资的人,都是主动选择冒这个险的,他们明知道投资于新兴企业前途叵测,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很大。但对高回报的期待使他们义无反顾。这种投资全靠风险投资家的知识、经验、甚至感觉。然而,一旦投资决策作出,风险投资家就抱着成功的决心,全力以赴。
风险投资的高额回报是产生这种投资的原动力。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回报,在几年的时间里,投资者就要见到效益,然后提前退出,由后继者接手。在国外,一般说来,投资者在3~4年后,就退出。他们可以让下一个风险投资者接手,或者让其他公司收购,也可以直接让股票上市。风险投资的使命只是促进产权流动,在流动中实现利润。在这里,投资者提供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经营者投入了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双方共享所得到的物质回报。
在融资时,风险投资家购买的是资本,出售的是自己的信誉、吸引人的投资计划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投资时,他们购买的是企业的股份,出售的是资本金。退出时,他们出售企业的股份,买入资本,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
风险投资的成本很高。首先,投资风险高,尽管精心筛选,所投公司的失败率还是高得惊人;其次,所投入的资金会在企业滞留相当长的时间,平均投资期为5至7年。因此,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是两种东西的回报:高风险,低流动性——他要等待所投资的企业发展、壮大。这种低流动性也使得风险投资家以其“耐心”而著名。风险投资常常被叫作“勇敢和耐心的资本。”
风险投资的潜在高额回报,其冒险创新的刺激,其成功的声誉,使它成为MBA求职的热点,如果说10年以前美国各著名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学生最热门的职业是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话,那么,他们现在越来越向往成为风险投资家。
风险投资是创造经济神话的“魔术之手”,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是“勇气、智慧和艰辛的劳动创造财富”的最好证明。在这里我们给风险投资做两点总结。
第一点,他们能顶着风头,把钱投向别人不敢投、不愿投的地方,然后享受勇气和智慧带来的回报。这样的人是真正大手笔的企业家。其实不管大生意、小生意,做生意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看似安全的投资方向,则必然已经人满为患了,一个后来者要想出人头地简直是太难了。危险的地方看似危险,但它只是客观条件的艰难,或者根本就只是因为人们的习惯思维才显得危险,在这里少了最危险的动物——人。这样就会时常在这里发现“幸运之神”。
第二点,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还很少见,但风险投资在中国是势在必行的,不甘于老是按部就班地慢慢来,同时又有一定资本,更重要的是又有敏锐的目光、过人的胆识的你,当然在现在就要对这一充满前途的投资业有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当然还得资金上的准备),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风险投资在中国兴起后,创造硅谷冒险家们创造过的“神话”。你准备好了吗?
六、到广大农村淘金
文革期间的人,对于“到农村的广大天地去锻炼自己”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了,当时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去广大农村投身,使那时的农村沸腾起来。现在我们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到广阔的农村去寻找发家的机会”,能有多少人响应就很难说了。可是只要想一想当今中国的人口构成,我们就不难发现把投资创业的目光投向广大农村,就会发现最大的市场,也就能给自己的发展留出最宽广的道路。
1。开发农业生产市场。
希望集团是中国当今最大的私营企业,现在的业务遍及全国,从事的行业涉及饲料、食品、商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它就是从面向农村开始最初的创业的。
集团是由刘氏兄弟四人创办的。这四兄弟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古家村一户穷苦的知识分子家庭,兄弟四人都非常争气,在70年代末——高考的竞争最为激烈,全都考上了大学,不久都捧上了令当时的人都非常羡慕的“铁饭碗”:大哥刘永言在成都906厂计算机室工作,老二刘永好从事电子设备设计的维修工作,老三在县农业局当干部,老四在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当老师。但他们是不甘于平庸的一拨人,他们要改变自己平凡的命运。
1982年的一个星期天,古家村刘家院,刘家四兄弟作出了改变他们一生的决定:他们要砸碎铁饭碗,开办自己的公司,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办公司的计划定下之后,下一步就是把钱投向哪里,向哪个方向努力的问题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最为熟悉的农村——这片后来为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天地。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农村出现了很多养鸡专业户,此外还有很多农民零散地养些鸡作副业。于是他们决定就从这里入手。
东拼西凑,借了1000元钱,他们办起了一个育新良种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一开始,刘永好兄弟每天凌晨4点起床,把孵好的种鸡装好,蹬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跑80里路,赶到集市上叫卖。几千只小鸡卖完,天黑透了,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又蹬车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赶去。20多天下来,四兄弟都瘦了十几斤,卖出了8万只鸡娃,再加上其他的收入,竟然有了10万元收入。
以后,兄弟四人各显神通。他们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灵活的头脑相结合,在良种场里调配饲料、优选良种:用鹌鹑粪养猪,用猪粪养鱼,用鱼粉养鹌鹑,这样的生态循环为他们的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增值途径。他们的事业开始初见规模了。
这样到了1988年,刘氏兄弟发现一批“洋饲料”涌入了中国农村,仅泰国正大集团一家,每年就在大陆从饲料上赚走6亿人民币。虽然洋饲料贵,但用它养出的猪长得快、卖相好,农村都乐意买。“外国人能干,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干呢?”他们果断决定,要自己生产高档颗粒饲料!
他们用200万元办起了希望饲料科研所,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研究员,又与留学海外的学子建立了联系,请他们提供国际上最新的饲料研究信息。
他们到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并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他们投入了上百万元进行试验,广采精选,反复论证,挑选出33个配方进行试验……
1988年,他们从农户那里得到反馈,他们的饲料和洋饲料一样好。
1989年,他们开始正式向颗粒饲料的工业化迈进。投产后,日产100万吨,开始挑战洋饲料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1990年,四川农村饲料市场,还是泰国正大的天下,因为它的效果好,出现了农民排队买这“比饼干还贵”的饲料的场景。这时,“希望饲料”及时出现了,它的质量跟正大的饲料一样,价格却比它便宜不少,农民们纷纷转向希望。
接下来,是正大与希望之间的价格战,希望集团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和灵活的政策取得了胜利。他终于取代了正大,抢回了被外国人垄断的高等级饲料市场。
1993年,希望集团在上海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上海希望饲料公司,这是上海6000多家私营公司中最大的一个。
现在希望集团年产值已达15亿,下属近20家分公司,被称作中国第一大私营企业。它的明天充满希望。而纵观它从开始创业,到后来的不断发展,面向农民一直都是它最大的战略。把目光投向农民是希望集团成功的起点。
2。为农民生活需求服务。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把目光投向农村的人,都要去搞种鸡、饲料这类事情,这是在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当然是很重要的。但,生活问题比生产问题更为基本,农民的生活问题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
菲律宾的奎山炳就是通过为农民的生活问题服务起家的。菲律宾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占了她全部人口的70%,奎山炳在经商的实践中发现,菲律宾大约有100万人在境外打工,他们每年都把大量的钱寄回留在农村的贫穷的亲人。农民们在得到这些钱后,一般都舍不得大手大脚地消费掉,而往往是用来盖房子或添些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大型东西。他就从这里入手,专门为农民提供客货两用的三轮摩托车,结果他因此迅速地发了家,他的诺基斯公司也成为全国销售摩托车最多的公司。
中国的情况和菲律宾在这方面是很相似的。尽管中国农民由于各种原因,收入很低,消费水平远远比不上城市,但他们毕竟占了中国80%的人口数,哪怕他们每人每月只在生活消费上花3元钱,一年下来,全国的农民也要花360亿元。更何况,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他们的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好地发展起来了,他们现在的消费还处在一个相当低的程度,但不会总是这样。奎山炳的诺基斯公司和中国的希望公司的例子已经摆在这里了,它们在向想开公司而不知道往哪里投资的你在说:“到农村去吧,在那里,你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七、稳扎稳打,避免投机的投资法
从“龟兔赛跑”看两种不同的投资理念。
龟兔赛跑是路人皆知的故事,兔子尽管跑得很快,但其心不专一,兴趣点很多,一会儿去采花,一会儿去睡觉。结果耽误了时间,让慢腾腾的乌龟夺了冠军。龟兔赛跑的孰是孰非,可以不去管他,但龟兔赛跑所反映的两种投资理念,却是企业界的老生常谈。
乌龟行动迟缓,但步步为营,从来不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的目标,尽管所费时间很长,最终却可以达到终点。在企业界,有一部分人偏好这种投资方式。在投机气氛浓厚的证券投机市场,你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主战场是波澜不惊的房地产、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对高利润抱有很大的戒心,甚至愿意牺牲利润来换取安全。这种投资者,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积累成巨富,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他们往往腰缠万贯,成为当地企业界执牛耳者。
香港的房地产大亨李嘉诚是这种投资理念的信徒。在1998年的美国《财富》杂志上,李嘉诚以70亿美元位居世界华人首富,他积累财富的过程就充满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特征。1948年,经营塑胶花的李嘉诚,改变经营方向,转而投资房地产。在很多人眼里,房地产也是高风险的企业,但李嘉诚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认为香港地狭人多,房地产将会永远供不应求,价格虽然有不同变化,但总的趋势一定是看涨。李嘉诚经商有一个特点,认准的事情绝不轻易放弃。1966年,内地文化大革命爆发,香港出现许多谣言,香港人心惶惶,许多有钱人把自己的房子贱卖,准备离开香港。但李嘉诚镇定自若,他相信中国政府不会武力收回香港。香港做为中国对外联系的窗口,局势陷入混乱,也是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李嘉诚不但没有卖楼,反而不动声色大胆购进。1970年,香港经济开始复苏,对房地产的需求大增,李嘉诚廉价购买的楼房成为市场的骄子。在这一年,李嘉诚的物业已经从12万平方米,增加到35万平方米,从而跻身富豪之列。
从事房地产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李嘉诚投资房地产获得了很大成功。总结原因,关键就是从容不迫,按部就班的经营谋略。在香港地产业中,有很多中小投资者,他们在楼市大涨的时候,卖掉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