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

第9部分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第9部分

小说: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一般的短信SP比较,腾讯最大的优势是在桌面上的垄断,那是命脉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市场分析人士汉景奎说。    
  成长的烦恼    
  树大招风    
  当QQ的注册用户像早春的草一样蔓延生长时,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公司却收到了两封律师函。1999年8月至9月短短数十天间,收购了ICQ软件及icq域名的美国在线先后两次给腾讯公司发来了措辞严厉的投诉信,信中称,腾讯公司在1999年1月26日注册的域名oicq和在1998年11月7日注册的oicq侵犯了其知识产权,要求腾讯公司将域名oicq和oicq免费转让给他们。      
  当时的一个大背景是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合并后,和香港华娱电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在中国非常火暴的OICQ是复制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ICQ,其所有者是美国在线,因此,美国在线当然不会轻易任由腾讯公司使用OICQ这个名字。      
  马化腾看到第一封律师函的时候,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声明,并没有太在意。紧接着,对方又邮寄过来一个很厚的函件,已经正式起诉。AOL很霸道,在律师函上就说“现在已经有一个案例了,就是smsicq,是AOL赢了,这是法官可以作为案例比较的。按道理你们也是肯定输的,劝你们早点撤换域名,不要争了。”面对如此强势的AOL,马化腾和他的团队找到了IDG,请他们帮忙找律师应诉。根据NAF(全美仲裁论坛)的仲裁书,腾讯公司对美国在线的指控做出了答辩。在仲裁会议上,两位律师分别代表美国在线和腾讯公司进行了仲裁辩护。      
  腾讯公司明确指出当时AOL并没有在美国境内注册“OICQ”,且没有在中国注册。美国在线指责腾讯公司恶意注册,一直企图通过注册“0icq”来代替“oicq”,用数字“0”来代替字母“o”,而腾讯公司也毫不客气,指责美国在线在诉讼之前恶意注册“oicq”。腾讯公司的这一指责也有时间上的佐证,美国在线注册oicq的时间是2000年2月3日,而正式向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NAF(全美仲裁论坛)递交起诉书的时间是3月3日,时间正好相隔一个月。              
第37节: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16)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官司,腾讯公司输了。在2000年3月21日,法律文书正式生效,仲裁员詹姆士·卡莫迪签署了仲裁判决书,判定腾讯将oicq和oicq域名归还美国在线。而受到了压力的腾讯公司,有意为之了一场万人掉线情形。此后,腾讯俏俏地停止了这个域名的使用。      
  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品牌付之东流,腾讯第一次品尝到被告的滋味。马化腾无奈之余只好暂时启用新域名——tencent及tencent。此后整整两年时间,腾讯一直以tencent域名作为其主要网站入口。      
  关于OICQ的易名,其实在早些时候就有专家指出:由于ICQ是AOL的注册商标,因此任何在名称中使用ICQ字样的同类软件都有侵犯AOL商标使用权的风险。但是风头正劲的OICQ当时根本不为所动,直至对方找上门来才不得不做出反应。甚至在OICQ易名之后,腾讯公司仍然矢口道:“改名是我们主动的决定,没有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但是目前还是过渡期,各项对外业务依然用OICQ的名字。到今年(2001年)稍后时间会完全改过来。”      
  很快,细心的用户在下载0325版本时就发现了腾讯公司彻头彻尾的改变,正式名称由以往的“OICQ2000”变成了“QQ2000”,软件面板左下方主菜单按钮上的OICQ也变成了“QQ2000”,不仅如此,可执行文件的名称也由oicq。exe变成了“qq2000b。exe”。      
  一点小小的变动,避免了腾讯和AOL更深层次的法律冲突。对马化腾来说,颇感欣慰的是:QQ的用户们对此改动反应平平。    
  OICQ的易名网民理所应当地接受了,接着,很多网友又发现,QQ的头像也改变了。一改名字,二变面孔。是什么促使马化腾做出如此多的改变?当时的一则新闻是中国内地的海虹控股和美国迪斯尼达成协议,负责迪斯尼网站中文版的开发和经营工作。因此,业界推测,腾讯的变脸和海虹与迪斯尼的合作有非常大的关系。在QQ0325版本中,腾讯的聊天头像,诸如唐老鸭、加菲猫、Kitty猫、皮卡丘、大力水手、汤姆猫、蓝精灵、史努比、刺猬索尼克等知名的卡通肖像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腾讯自己设计制作的卡通肖像。通过变脸,马化腾清除了腾讯发展过程中的“定时炸弹”,因为此前使用的皮卡丘、加菲猫、唐老鸭、蓝精灵、汤母猫等经典头像,都没有得到他们的所有者——迪斯尼公司的授权。有网友开玩笑说,如果这颗“定时炸弹”爆炸,其破坏力可想而知,一旦对方提出侵权索赔,恐怕腾讯给自己插上草标也是赔不起的。      
  惹众怒的收费策略    
  悄然换标对腾讯公司影响尚不算大。但是马化腾的QQ收费策略现在回过头去看,才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收费使一些网民弃QQ而去。            
第38节: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17)          
  这次收费尝试似乎也可以窥见马化腾务实的一面:成为国内即时通讯的老大后,如何把用户数量转化成经济收益。尝试收费的大背景是随着用户的增加,腾讯所需要的服务器数量不停增长。巨大的注册用户数目让腾讯疲于频频增加耗资百万的服务器。      
  不但网民对QQ收费不支持,媒体对此也是口诛笔伐。尤其是2001年年中,《精品购物指南》上一篇题为《要学邮箱注册收费 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报道和另一篇名为《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的网络文章被广泛转载,终于让许多QQ用户明白了真相,QQ用户失望的情绪在蔓延,也给了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乘虚而入的机会,关于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对市场的入侵,在此不做展开,本书后面章节将有详细分析。      
  2001年6、7月间,随着QQ声讯申请与手机申请两种服务形式的大力推广,QQ注册收费逐渐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一篇由佚名网友所写的《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掀起一轮讨伐QQ的热潮,其全文如下:      
  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    
  在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腾讯的QQ几乎已经占领了所有市场,QQ已经成为这两年流行的一种时尚,物极必反,最近腾讯公司的一些动作,不禁让人要像郑秀文大喊“小心女人!”那样要惊呼“小心QQ!”      
  如果你最近这一个星期要注册QQ新号码的话,你将不断地得到一个失望的结果——“服务器拒绝注册请重新申请”,你就甭白费力气了,压根就重新申请不了,因为腾讯最近推出168声讯台和手机注册。      
  腾讯自己的说法是:由于服务器太忙,在早上8点到凌晨2点这一时间段内可能通过网络注册不了新用户。笔者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11点及凌晨3点试验注册腾讯新号码,结果都是——“服务器拒绝注册请重新申请”,并且这个结果是很快显示出来,绝对不像是服务器太忙,否则会有较长时间的延时才显示结果。      
  我同时拨打了腾讯公布的16899168语音台,在冗长的提示后,用笔记下一个QQ号码和初始密码,大概用时2分钟,也就是说,我用了16元才得到一个QQ号码。      
  如果猜测没错的话,腾讯可能已经关闭了其网络免费注册申请新号码的服务,否则没有人会使用需要付费并且非常麻烦的电话及手机来注册QQ号码。以后用户要申请新的QQ号码,恐怕也只能通过168声讯台和手机进行注册,通过互联网免费的在线注册恐怕得到的结果永远是服务器拒绝注册。目前,拨打168声讯台的费用是0。8元/分钟,通过手机发短信息注册的收费在目前优惠期内是0。5元/分钟,在优惠期之外是1元/分钟。      
  也就是说,腾讯可以在每注册一个新号码时即可挣取1元左右的纯利润,目前腾讯日注册量据说已经达到了约30万,如果这些注册全部都通过电话或者手机注册的话,腾讯一个月就至少有数百万注册用户,那一个季度下来,除去给电信运营商的分成,光新用户注册费就有1000多万。              
第39节: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18)          
  可以说腾讯开了中国互联网收费的一个先河,注册也得收费,那么其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联众在线,为什么不仿效腾讯?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取得像腾讯的垄断地位,假如还有第二家可以与QQ对抗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腾讯推出这种用户不欢迎的注册方式代表着自杀。      
  腾讯公司在去年(注:2000年)底开始大幅推出各种增加收入的举措,如开发手机移动QQ、QQ俱乐部、在QQ中加入各种广告等,尽管在QQ加入广告曾引起网友们的不满,但仍然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      
  但腾讯公司最近封杀免费申请注册新号码,逼着用户只能使用收费电话和手机十分麻烦的方式来注册新号码做得有点过头了。可以想象,在用户无数次注册失败后,只能掏钱打电话或者手机注册新号码的无奈。      
  他们现在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他们的朋友都是用QQ,而没有别的在线即时通讯方式,所以对大多数新用户来说,还是会咬咬牙付这么一块钱来注册新号码的。假设大家还有另外一种在线即时通讯方式,就像人们平均拥有2。6个邮箱一样,腾讯的收费注册是绝对吸引不到新用户的。相比之下,同是在线即时通讯霸主的ICQ,它在今年(注:2001年)5月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一亿大关,每天平均有1000万用户在线,每个用户平均在线时间为3个小时,然而ICQ却不敢像腾讯一样,频频推出各种收费业务,如在线广告、收费注册等。      
  因为竞争的力量,如果ICQ也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和腾讯一样,独家做大的话,它收费的大手也将会频频打向它一亿多用户。是因为微软的MSN一直在阻击着ICQ,伽特纳公司发布的即时通讯市场的调查结果称,美国在线以52%的个人用户和51%的企业用户在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而微软相应份额仅为36%和40%。虽然微软的MSN还不能和ICQ在即时通讯市场上相提并论,但微软所占的份额也并不少,足以形成随时可能把ICQ拉下马的威慑力量,只要ICQ稍有松懈,微软的MSN就有可能趁势而上。      
  这时候,谁也不敢得罪用户,谁也得罪不起用户,没有竞争就是用户得罪不起服务商。如前段时间电子邮箱收费热里面,不少网友气鼓鼓的扬言,你收费我不用你的,我换场子了,但要QQ推出收费注册,你还能说我不用你的吗?甚至它要推出收费使用的话,可能你也不得不用,因为你想到你上面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朋友或者客户要联系,区区几块或者几十块钱也就不在话下,这和中国电信垄断现象实质是一样的。      
  腾讯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故意停掉在线免费注册(其隐性说法是服务器太忙),把所有用户都推到收费注册“华山一条路”上,是因为它吃定了新注册的用户只能选择腾讯的QQ,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达近4000万了,平均每个网民有15个QQ号码,在国内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上,估计腾讯至少占领了95%以上的市场。              
第40节: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19)          
  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需要给腾讯制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于用户来说,只有竞争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尽管这种竞争对于服务商来说是残酷的,但在国内环顾四周,OMME、PICQ等都已经几乎退出了在线即时通讯的舞台了,从目前来看,最近的一段时间,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仍然是腾讯唱独角戏。      
  这可能会使腾讯在收费的路上走得更远,可能在将来你登陆一次QQ即要付一定的使用费,甚至你发送一条信息都要收费,如果没有谁能够狙击腾讯的话,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垄断可以滋生一个企业无止境地从用户身上剥夺利润的欲望。      
  暂时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AOL和微软身上,在线通讯市场上,只有它们目前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来对抗腾讯,希望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能够尽早出现“多极”世界,而不是腾讯自己独舞的“单极”世界,那等于把用户锁住,然后让他们自觉的掏钱。      
  2001年8月20日的《精品购物指南》发表了一篇名为《要学邮箱注册收费 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文章,引发了腾讯和该媒体的口水战。    
  要学邮箱注册收费 腾讯上演东施效颦    
  编者按:从网上注册新的QQ号码屡试屡败,用手机注册则不到10秒钟就完成了。腾讯公司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承认,注册失败是他们在技术上的限制造成的。但是,限制之后带来的收入与失去人心到底哪个更重要,恐怕腾讯公司并没有算计好。      
  也许是现在的网站都太急于盈利了,腾讯公司竟然打起了注册的主意,对页面注册进行了限制,想把人们都推到用手机花钱注册的路上去。但是腾讯太高估了自己,也太高估了他的用户。想学习电子信箱注册收费,结果却成了东施效颦。      
  页面注册失败 手机注册太快    
  在页面注册屡试屡败的情况下,记者决定用手机来试一下。手机注册有两种方法,记者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即在网上输入手机号码。输入号码点击确认后,新打开的页面还没显示出来,也就是说不到两秒钟的时间,记者的手机就收到了发来的要求确认的号码,在页面输入确认号码后,又是页面没有打开,记者已经收到了腾讯公司发来的新的QQ号码和密码。总共用手机注册花费的时间不到10秒钟。      
  限制注册从2月份就开始了    
  腾讯公司限制用户注册实际上从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最开始是限制在80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