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佛教藏》第五十八册页1087
★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杀生……七者坏他胎藏(即自我堕胎),八者教人毁坏(即教人堕胎),……以上十业得短命报。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正藏》第一册页891下-892上
★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大正藏》第二十四册页940下
四、戒女色
佛陀在诸经中皆严厉诃斥女人之失,甚至形容女众是‘人尽可夫’的物件。其实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才是‘女人之相’?《涅槃经》中云:‘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是男子。’《转女身经》亦云:‘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读了这些经文后,再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就比较没有分别心。其实佛在经中一再的诃斥女人,并不是一定指‘女人之身’,而大多是以‘女人’二字取代‘淫欲’、‘色欲’罢了。期望所有阅读者都能平心静气的看经文,女众阅读本文时,可把所有的‘女’字皆观为‘男’字即可!《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经了义经》(《大正藏》第十四册页964下)云:
若心得久离,毕竟不生见,
谁为作女人,于色起不净?
若论色久离,法本不自有,
毕竟不曾污,将何为作恶?
——愿共勉之!
无男女相
★世出世间,若见其真实,一切无差别。若是出家底识不得破,名为出家在家;若是在家底识得破,名为在家出家;若是男子识不得破,名为戴须眉底女人;若是女人识得破,名为少须眉底男子。只为你等识不得破,便道:你是在家,我是出家;你是出家,我是在家;你是男子,我是女人;你是女人,我是男子。种种分别,只此分别心,便是你生死根源,百劫千生轮回六道。你若向父母未生以前觑,一眼觑著,个里还有在家?出家?女人?男子?种种分别也无?实实见得无有种种分别,然后不妨出家底一任出家,在家底一任在家,男子自是男子,女人自是女人。各各现成,各各自在,更不须移易一丝毫许!
你莫道女人有五种障,竟要求转男身,方得成佛。据山僧看来,若男子识不破,不特五障,千障也有,万障也有;女人若识得破,要求半障也不可得。你切莫执死言句,自生退屈,甘为下劣!
不见得当时有个官人,他底姑姑出家,参方回来,要出世为人。
官人请一禅师勘验他,那禅师问道:‘闻汝要出世为人是否?’
答云:‘是。’
禅师道:‘女人有五障,如何为得人?’
答云:‘岂不闻法华经中,八岁龙女供珠成佛么?’
禅师道:‘龙女有百千神变,你试一变看?’
答云:‘直饶变得,也是个野狐精!’
又当日临济会下有个灌溪和尚,来到末山尼会下,末山打鼓上堂,灌溪出问云:‘如何是末山境?’
尼云:‘不露顶。’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
尼云:‘无男女相。’
又问:‘为什么不变?’
尼云:‘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
你看他两个,岂不都是女人,前后吐辞,若出一口。只为他每识得破,便称大丈夫、天人师。大众!若识得破,个个都是大丈夫。
——千山函可禅师法语(节录自惟明法师编《禅林珠玑比丘尼篇》页8-9)
★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
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
——明·独目金刚禅师(节录自惟明法师编《禅林珠玑比丘尼篇》页37)
★四大假为女,其中无所有。
凡夫迷惑心,执取以为实。
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
妄见女相故,生于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而非实女人。
无智者迷惑,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一切女无相。
此相皆寂静,是名女三昧。
——《大宝积经·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十一册页159中-下
★自谓是男子,见彼为女人。
由斯分别心,而生于欲想。
欲心本无有,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别故,于身起男想。
是中实无男,我说如阳焰。
知男相寂静,是名男三昧。
——《大宝积经·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十一册页159下
★在《大宝积经》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时的优陀延王向佛说:女人令我造地狱业,我于今者,唯为了知女人过患,女人谄曲虚诳邪媚,愿为开示?乃至三请,亦如是说。
佛言:王应先知丈夫过患,然后观察女人过失。
优陀延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一切丈夫,皆由四种不善愆过,为诸女人之所迷乱……于诸欲染耽著无厌,乐观女人,而自纵逸。不知亲近沙门及婆罗门,具清净戒修福业者,以不亲近。如是等人,则于净信及净尸罗多闻施慧,悉皆退失。彼由无有信戒多闻施慧等法,非善丈夫。行饿鬼法,无有智慧,耽欲放逸。欲之所执,欲所系缚,欲所活命。亲近愚夫,远诸智者。恶友为伴,行非所宜。贪著女人不净境界,便为女人之所调伏。犹如奴仆,系属堕落诸女人所。无惭无愧,亲近游止诸漏疮漏门,脓血秽污,洟唾常流,犹如冢间不净境界。至于违背父母恩养,舍离沙门及婆罗门,不生殷重恭敬供养,习行畜生所行之法,于佛法僧不生净信,于涅槃界永当退失。如是等人,当入众合,乃至阿鼻诸大地狱,亦复当堕鬼界畜生,无有救护。虽闻我教,犹数思念邪恶女人歌舞戏笑,不生厌离。当知彼习愚人之法,不乐修行善丈夫事。
——《大宝积经·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页543下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男子淫泆,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法灭尽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1119中
★优填王曰:愿佛具为吾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佛言:具听!男子有淫之恶,却睹女妖?王曰:善愿受明教。佛言:具听,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
一、当知世有淫夫,恒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淫网所缠,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觉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当在无泽之狱,受痛无极。注心在淫,啖其涕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态之士。此为一恶态也。
二、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稚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惧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域,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宾。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生,辜亲无量之恩。斯谓二恶态也。
三、又人处世,勤苦疲劳,躬自致财,本自诚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娶妻之后,情惑淫欲,愚蔽自拥,背真向邪,专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唯欲发言,相呼女色,绝清净行,更成小人。不识佛经之戒,祸福之归。苟为淫色,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谓三恶态也。
四、又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淫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淫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之后。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淫结缚著,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畏。譬如狂犬,不知其非。所谓四恶态也。佛言:男子有是四恶,用堕三途,当审远此,能免苦尔。
——《优填王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71中-下
附:此段经文,乃出于《优填王经》也。一般书中皆误引出于《出曜经》,此乃从《法苑珠林》即误引,请查《法苑珠林·卷二十一》(《大正藏》第五十三册页444…445中)。
★菩萨观欲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衰最重。
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
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浅智薄,唯欲是亲,不观富贵智慧名闻。专行欲恶,破人善根。桎梏、枷锁、闭系、囹圄,虽曰难解,是犹易开。女锁系人,染固根深,无智没之,难可得脱。众病之中,女病最重。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5下-166上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二册页751中
★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人辈,来受诲者,当如之何?’佛告阿难:‘莫与相见。’阿难又白:‘设相见者,当如之何?’佛言:‘莫与共语。’阿难又白:‘设与语者,当如之何?’佛言:‘当自检心’。
——《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大正藏》第一册页26上
★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
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四十二章经》《大正藏》第十七册页723中
★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薰众花沐浴涂香,著众杂色衣。以覆污露,强薰以香欲以人观,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贪?
——《法句譬喻经·卷四》《大正藏》第四册页603中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菩萨诃色欲法经》《大正藏》第十五册页286上
★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
一者、爱好女身。
二者、贪著女欲。
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
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厌薄自夫。
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己背逆。
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
——《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大正藏》第十六册页795下
★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为四?
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
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
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
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
——《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大正藏》第十六册795下
★ 女人性如是,如蜜杂毒药。
惑欲致愚痴,巧辞增痴惑。
女人难可信,智者所远离。
女色诳天人,悉令心迷惑。
至于未来世,不能少利益。
天人及夜叉,龙阿修罗等。
罗刹毗舍遮,皆为女幻诳。
——《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一》《大正藏》第十七册页182下
★宁以赤铜,宛转眼中,不以散心,邪视女色。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6上
★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她好色。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四册页1007下
★大火烧人,是犹可近。清风无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犹亦可独。女人之心,不可得实。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6上
★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罪门。
——《优填王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72上
★《杂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于两女,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我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观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法苑珠林·卷七十五》《大正藏》第五十随册页848中-下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不净。其夫妻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有何益?’
——《摩邓女经》《大正藏》第十四册页895中
★佛与菩萨众,缘觉及声闻。悉皆离女色,愚者不能知。普被魔罗降,离女色染污。能得身安乐,究竟得解脱。无智诸众生,爱欲无远离。作罪业无边,堕落三恶道。无底欲火坑,猛焰炽不灭。有智乐解脱,不为女色染。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73上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停渊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近。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亦是猎围鲜得出者。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