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五上帝的指纹-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朗的祆教传说:原本每年享受7个月夏天的乐土,一夕之间,被转变成冰雪覆盖的荒原,每年有10个月是苦寒的冬天。
千座火山一齐爆发
许多灾难神话提到那个气候酷寒、天空阴暗、含沥青的炽热黑雨倾盆而下的时代。一连好几百年,涵盖西伯利亚、加拿大育康地区(the Yukon)和阿拉斯加大部分土地的“死亡圈”,所呈现的想必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在这片土地上,“一层层火山灰散布在软泥中,覆盖着成堆的骨骸和象牙。显然,物种的灭绝和火山的大规模爆发是同时发生的”⑿。许多证据显示,威斯康星冰川消退期间,火山活动格外频繁⒀。远离阿拉斯加冻原的南方地区,数以干计的史前动物和植物一齐沉陷在洛杉矶附近有名的拉勒里亚(La Brea)焦油坑中。那儿挖掘出来的动物遗骸包括野牛、马、骆驼、树獭。巨象、乳齿象和至少700只剑齿虎。考古学家还找到一整副人类骨骼,关节已经脱落,全身被沥青包裹,沥青中掺混着一种已经灭绝的兀鹰留下的骨骸。拉勒里亚地区发现的遗骸,“破碎、扭曲、混杂、纠缠成一团”,显示这一带的确发生过一场突然降临的、灾情极为惨重的火山灾变⒁。加州其他两个地点——卡子特里亚(Carpinteria)和麦基屈克(Mckittrick)——的沥青坑,也发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冰河时代晚期鸟类和哺乳动物遗骸。在圣皮德罗河谷(San Pedro Valley),乳齿象的骨骸被挖掘出来时,四肢仍然挺立着,全身被厚厚的火山灰和泥沙包裹住。在科罗拉多州佛洛里斯坦湖(Lake Floristan)和俄勒冈州约翰戴伊盆地(John Day Basin)发现的化石,也是从成堆的火山灰中挖掘出来的。
在“威斯康星冰川作用”的末期,毁灭无数物种的火山爆发似乎特别猛烈,然而,在整个冰河时代,火山活动却持续进行着,不仅发生在北美洲,也出现在中南美洲、北大西洋、亚洲大陆和日本。
我们实在很难想象,生活在那个怪异的、可怖的时代的人类,面对持续不断的火山活动,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读者只需回想一下,1980年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爆发时喷火高层大气中的花椰菜形状烟雾就能够体会到,当一连串火山在世界各地顺序爆发时,受影响的绝不只是本地的生灵,连全球气候都会遭受严重破坏。
据估计,圣海伦斯火山总共喷出1立方公里的熔岩,但比起冰河时代的火山爆发,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威力比较可观的是印尼火山克拉卡托亚(Krakatoa)。它在1883年爆发时,总共夺走3600O条人命,爆炸声直传到3000英里外。从异他海峡(Sunda Strait)的震央卷起的海啸,高达100英尺,有如千军万马般汹涌过爪哇海和印度洋,把轮船卷进几英里深的内陆,在遥远的非洲东部和美洲西海岸引发洪水。18立方公里的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灰和尘土被喷进大气层;往后两年多,全世界的天空都明显地阴暗下来,落日变得特别的红。在这段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显著下降,因为火山灰中的粒子把阳光反射回天空。
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冰河时代,地上生灵面对的不只是一座克拉卡托亚火山,而是千百座。一连串火山爆发的结果,首先,冰川作用加剧进行,因为阳光被火山喷出的炽热烟雾阻隔,使原本就很低的气温降到更低。同时,火山将大量二氧化碳喷进大气中,而二氧化碳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当火山恢复平静时,全球气候会有某种程度的回升。有几位学者认为,大冰原的持续扩展和消退,肇因于火山活动与气候之间有如“拉锯战”般的互动⒂。
全球大洪水
地质学家大都同意,到了公元前8000年,北美洲的威斯康星大冰原和欧洲的沃姆大冰原,已经全面消退。冰河时代总算结束了。然而,冰河时代结束之前的7O00年,却是气候和地质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剧烈到令人无法想象。少数幸存的人类部落,从一个灾祸逃离,马上又得面对另一场劫难,惶惶不可终日,急急如丧家之犬。偶尔大地恢复宁静,他们就盼望噩运从此远离。可是,当大地上的冰川开始溶化时,他们却又得时时忍受洪水的肆虐。以往被数以10亿吨计的冰块挤压到“软流层”(asthenospher)的地壳,这时趁着冰块溶化又冒出头来,有时相当急速,结果引发强烈地震,空气中充满可怕的声响。
有时情况特别糟糕。遭逢灭种噩运的动物,大多死在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前9000年之间,而这段时期正是气候变动最剧烈的时候。诚如地质学家英柏瑞(John Imbrie)指出的:“大约11000年前,地球上发生一场气候大革命。”⒃沉淀作用加速进行;大西洋表面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幅度达摄氏6到10度。
造成物种绝灭的另一个动荡时期,出现在公元前150O0年到公元前13000年之间。在上一章我们发现,大约17000年前,“塔兹威尔大推进”将冰原扩展到最大的范围,接着,在往后不到2O00年中,冰原急速地、持续地消溶,使北美洲和欧洲数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彻底非冰河化。
有些地区的情况很特殊:阿拉斯加整个西部、加拿大育康地区、西伯利亚大部(包括今天全世界气候最寒冷的新西伯利亚群岛),直到冰河时代将近结束之前,一直是不被冰原覆盖的地区。大约12000年前,这些地区才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结果活活冻死了很多巨象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
别的地区呈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当时,欧洲大部分土地被掩埋在2英里厚的冰层下。在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情况也是如此。那里的冰原从位于哈得逊湾(Hudson Bay)附近的中心向外扩展,涵盖整个加拿大东部、新英格兰和美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一路延伸到北纬37度,直抵密西西比河谷的辛辛那提市南郊,距离赤道也不算太遥远了。
根据专家估算,在高峰时期(1700年前),覆盖北半球的冰层总体积达600万立方英里。当然,南半球也经历类似的冰川作用,一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构成无数冰山的水源,由世界的海洋提供——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400英尺左右。
就在这个时期,气候的钟摆猛然转向。冰原的全面溶化发生得那么突然,涵盖的区域那么辽阔,以致学者把它称为“某种奇迹”⒄。以地质学的术语来说,在欧洲它代表的是温暖气候的“波林阶段”(Bolling phase),在美洲则是“布雷迪间冰段”(Brady interstadial)。在这两个地区:
需要4万年时间才逐渐发展完成的冰山,在短短2O00年中就消失无踪。显然,我们不能用寻常的、逐步发生作用的气候因素来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通常使用这些因素解释冰河时代)……冰川的迅速溶化显示,某种不寻常的因素影响到当时的气候。根据我们推算,大约16500年前,这个因素第一次出现,200O年后,它就摧毁了大部分——数目可能高达3/4——的冰川。
此外,证据显示,冰川的全面溶化,大部分发生在100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⒅。
无可避免地,冰川的全面溶化所造成的第一个后果就是海平面急遽上升——上升的幅度可能高达350英尺。岛屿和大陆桥消失在海水中,低洼的海岸线被淹没。海啸不时发生,吞没岸上的高地。海啸消退后,在陆地上遗留下无可磨灭的痕迹。
在美国,“冰河时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出现在密西西比河东边的墨西哥湾海岸上,有些地点的高度达海拔200多英尺”⒆。在密歇根州,研究人员在散布着冰河堆积物的沼泽中发现两只鲸鱼的骨骼。在佐治亚州,海洋堆积物出现在海拔160英尺的陆地上;在佛罗里达州北部则出现在240英尺的高地上。得克萨斯州的位置,在“威斯康星冰川作用”所涵盖的地区的南边,但在这里的海洋堆积物中,研究人员却找到冰河时代的陆地哺乳动物遗骸。另一组海洋堆积物,包含海象。海豹和至少五种鲸鱼的遗骸,散布在加拿大东北各省和北极海岸。在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许多地区,冰河时代海洋堆集物扩散到“200多英里的内陆”⒇。安大略湖北岸,海拔大约440英尺的陆地上,研究人员发现一只鲸鱼的骨路;在佛蒙特州海拔500多英尺的地点,他们找到另一只鲸鱼的遗骸;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魁北克海拔600英尺的地区,他们又发现一只鲸鱼。
世界各地流传的洪水神话一再提及,人类和动物逃到高山上,躲避不断高涨的浪潮。化石记录证实,冰原消溶时这种情况的确发生过,但是,逃到山上的生灵却往往不能幸免于难。例如,法国中部孤立的山丘顶端,岩石的裂缝中塞满地质学家所说的“含骨角砾岩”(osseous breccia),里头包含巨象、长毛犀牛和其他动物的破碎骨骼。法国东部勃良地(Burgundy)吉奈山(Mount Genay)高达1430英尺的山巅上,“散布着角砾岩,里头包含巨象、驯鹿、马和其他动物的遗骸”。在欧洲南端的直布罗陀,研究人员“在动物的骨骸中,找到一颗人类臼齿和旧石器人类使用的燧石”(21)。
英吉利海峡岸边的普里茅斯市(Plymouth)附近,研究人员在巨象、犀牛、马、熊、野牛、狼和狮子的遗骸中找到一只河马的骨骼。西西里岛巴勒摩市(Palermo)周遭的山丘上,学者发现“大量的河马骨骸,场面有如古希腊罗马的‘百牛大祭祀”(22)。在这些和其他证据的基础上,牛津大学前地质学教授约瑟·普莱斯崔治(Joseph Prestwich)做出这样的论断:冰原迅速消溶期间,欧洲中部、英格兰以及地中海的岛屿科西嘉。萨丁尼亚和西西里,好几次被大水淹没。根据他的推论:
洪水逼临时,成群动物撤退到深山中,后来却发现自己被大水围困,脱身不得……无数动物挤成一团,闯进附近的洞窟,后来被洪水追上,葬身水中……山坡上的砂砾和大块大块的岩石被水流冲刷下来,将动物的骨骸砸得粉碎……早期人类的某些部族一定也经历过这场大灾难(23)。
同一时期,中国似乎也发生类似的大水灾,在北京附近的山洞中,研究人员发现,巨象和水牛的骨骼跟人类的遗骸准聚在一起(24)。有几位学者认为,在西伯利亚,巨象的尸骨和碎裂的树木混杂在一块,是因为“一场大海啸将树木连根拔起,把纠缠成一团的动物尸体掩埋在泥沙中。在北极地区,这些遗骸冻结得非常坚实,因此,直到今天,仍然完好地保藏在永冻层中”(25)
南美洲各地,研究人员也挖掘出冰河时代的化石:“平日不相往来的动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跟人类的遗骸混杂地堆聚在一起。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范围辽阔的区域内,陆地和海洋生物的化石掺混在一块,埋藏在同一个地层中。”(26)
在洪水肆虐下,北美洲的灾情也十分惨重。威斯康星大冰原消溶时,在地上创造出巨大的、短暂的湖泊;洪水迅速涌入湖中,一路上淹死不知多少生物,然后才徐徐退去,几百年后整个湖泊才干涸。例如,西半球最大的冰河湖泊亚格西兹湖(Lake Agassiz),面积一度广达11万平方英里,涵盖今天加拿大马尼托巴省(Manitoba)、安大略省和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以及美国北达科塔州和明尼苏达州的部分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湖泊维持不到1000年。它的存在显示,冰原突然溶化,带来一场灾难性的大洪水后,大地又恢复安宁。
祛除成见,正视历史
长久以来,学界一直认为,大约11000年前人类才开始移居西半球,但近来的考古发现却显示,这段历史比我们想象的长远得多。在阿拉斯加育康地区的“老乌鸦盆地”(Old Crow Basin),加拿大研究人员找到25000年前遗留下的石制器具。在南美洲南部的秘鲁和火地群岛发现的人类骸骨和遗物,经专家鉴定,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研究人员在南美洲发现的另一批遗物,经考证,则是公元前23000年到公元前19000年之间遗留下来的。在这些和其他证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人类移居美洲,至少在3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移民潮。”(27)
冰河时代移居美洲的人类,从西伯利亚出发,渡过连接东西半球的白令陆桥,在17000年前到10000年前之间,遭逢到最可怕的情况。那时,威斯康星冰川骤然溶解,使全球海平面上升350英尺,引发前所未见的气候和地质剧变。一连7000年,地震、火山爆发、大洪水和诡异的、间歇出现的宁静,主导西半球人类的日常生活。也许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他们的神话一再讲述大火、洪水、黑暗时期、太阳的创造与毁灭。
此外,一如前文提到的,在这方面西半球的神话并不孤立;它和东半球的神话有某种关联。世界各地的传说提到“大洪水”、“大寒”、“大动乱的时代”这类经验时,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共同点。同样的经验被一再讲述。这点不足为奇——冰河时代和它产生的效应毕竟是全球现象。更耐人寻味的是,同样的象征和题旨不断出现在这些神话中:一个好人和他的家庭,神灵的开示,地上所有生物的种子,漂流洪水上的船,抵御酷寒的围场,让未来人类的祖先躲藏的树洞,洪水消退后被放出去寻找陆地的鸟儿和其他动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神话提到“奎札科特尔”和“维拉科查”这类人物。据说,他们是在洪水消退后的黑暗时代来到这个世界,向劫后余生、惊魂甫定的民众传授建筑、天文、科技和法律的知识。
给人类带来文明和教化的这些英雄究竟是谁?难道,他们只是先民通过想象力捏造出来的人物?他们到底是神还是人?如果他们是人,有没有可能,他们以某种方式介入这些神话,把它转变成一种保藏知识、留传后代的工具?
这些想法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然而,在本书第5部我们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