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一愈-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就是现在大家吃的那种小袋的每日坚果吗?你妈这意识挺超前啊。”贾佳佳手边已经剥了大半盘花生米出来,又瞅了瞅周戈那边的一小撮,估算了下数量不够,又拿起一把花生来剥,嘴里笑道,“不过那个年代确实是,生活条件好了点,课外辅导班也多了起来,各种给孩子补脑、补维生素、增强记忆力的产品层出不穷的,电视上突然冒出好多广告,也有好多营养学家出来说这说那的,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都盯着这些广告,看见什么信什么,给孩子各种狂吃营养品。”
“对,我妈就是那种人,看见什么买什么。”周戈无奈地摇摇头,“我爸根本管不住她。”
贾佳佳感叹道:“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心嘛。”
“是,后来我爸找人打听过,那些营养品对我也没什么害处,就不管我妈了。不过我爸怕我吃多了吃出问题来,营养过剩什么的,就让我多用用脑多锻炼,把那些吃进去的东西消耗掉。所以我上学那时候就参加各种比赛啊活动啊,消耗消耗。”
“这什么理论……”贾佳佳也有点哭笑不得,顺嘴就问那边正在炒菜的孟阑,“孟阑,你和周戈没差几岁吧,你爸妈也这样吗?”
孟阑顾不上回头,一边炒菜一边说:“没,我父母是那种比较老派的人,管我管得很严,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和水果,其他的东西很少让我吃。他们觉得那些东西会吃坏脑子,不准我吃。零食、糖果那些,基本上不让我碰,怕我得胃病,还怕我蛀牙。”
周戈有点诧异:“那你童年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
“我的童年本来就不太有趣。”孟阑随口说了一句,说完又觉得这样容易引起误会,忙解释道,“我家里人比较注重健康,所以在饮食上会管理得严格一点,不过正常吃一日三餐也很好啊,我爸妈厨艺都很好,可以连着一周做饭不重样。不吃零食甜食的好处也是有的,我的牙齿和肠胃都非常健康,即使后来去了国外工作,因为我的这些习惯,身体一直很健康。”
上下端详一阵,贾佳佳和周戈异口同声道:“这倒也是。”
两人就现在大人小孩都喜欢吃零食吃宵夜的习惯聊了一阵,花生米终于剥完了。周戈端起来拿去给孟阑备用,贾佳佳看了眼时间,盯着灶上的蒸笼问:“鱼蒸好了吗?”
孟阑说:“蒸好了。”
周戈动手拿碗筷,贾佳佳就去流理台边给孟阑打下手,先关了蒸锅的火。
蒸笼里的蒜蓉粉丝娃娃菜与清蒸鲈鱼接连出锅,贾佳佳拿着夹子将这两道菜端上桌,热腾腾的蒸汽带着蒜蓉的清香飘了出来,贾佳佳不由赞道:“哎哟,真香!”
平底锅里的煎豆腐正在收尾,裹了蛋液的豆腐块表面已经煎得金黄,边缘不齐整的地方,还有明显的蛋液凝固后的金灿灿边角。孟阑一手拿着木铲一手举着筷子,迅速将煎豆腐捞出放在盘子里,又往锅中添了一勺水,手脚麻利地往里添加了盐、白胡椒粉、蚝油、生抽、辣椒粉调味,最后来点玉米淀粉水勾芡,滴上两滴香油,往煎豆腐上一浇,晶莹浓稠的琥珀色汤汁便将煎豆腐层层覆盖。贾佳佳顺手撒上一把葱花,一道香煎豆腐便上了桌。
拿了碗筷的周戈嗅到香味,忙问:“什么东西这么香?”
“三道菜都上了桌,你说的是哪一道?”
周戈盯着餐台上的三道菜,眼睛都亮了:“这么快就做好了?”
孟阑忙道:“还有一个炒菜一道汤,稍等,很快。”
周戈摆摆手:“不急不急,我还能饿会儿。”
贾佳佳和周戈一起摆碗筷,一边摆一边感慨:“果然还是厨房有家的味道啊。”
周戈:“怎么?”
“就这点烟火气……”贾佳佳笑着扫了眼厨房,“油锅的滋滋声,蒸笼里带着香味儿的水蒸气,一家人一起在厨房动手聊天,就这种氛围,特别生活。”
周戈闻言,扭头去看正在小石锅里打蛋汤的孟阑,只能看到他从容不迫地将蛋液打着圈儿缓缓倒入翻滚着紫菜的汤里,薄而漂亮的蛋花在添了生抽的汤里浮起来,汤呈浅褐色。他迅速拿出调料盒,将虾皮、盐、胡椒粉撒下去,关了火,两滴香油,一把葱花,大功告成。
那一滴香油飘散出的香味,让周戈想起他家总爱在汤和菜出锅时来一滴香油提鲜的固执老太太——说起来,有些日子没跟家里视频了。
贾佳佳说得对,这场景,特别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花木扔了7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8…12…26 20:33:43
谢谢灼离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8…12…26 21:36:22
谢谢咲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8…12…26 22:57:18
第20章 20
周戈主动将紫菜蛋花汤端上桌,调侃着扭头去炒最后一道菜的孟阑:“我觉得孟阑如果当初没去做模特,当个厨子也挺好的。”
孟阑却摇头:“我做不来厨子,刀工不好,手笨。”
贾佳佳顺势调侃道:“因为这个你才去当模特的吗?”
孟阑笑了笑,摇摇头,说:“不是。”
他不能一心二用,看锅里温度上来了,放油,将切好的五花肉片丢下去,一边炒一边急匆匆地说:“我等下解释!”
周戈和贾佳佳噗嗤一笑,一个去盛米饭,一个拖出三个凳子来。
“那周戈你呢?你当初怎么想到做主持人?”贾佳佳问。
“做多了比较熟练,哈哈。”周戈笑着回答,“我不爱表演节目,唱唱跳跳什么的我实在不拿手,但是我又爱参加活动,想来想去,还是做主持人好,不用长期排练,嘴皮子溜一点,还能锻炼临场反应能力,蛮适合我的。”
孟阑将焯过水的蒜薹放入炒好肉放了调料翻炒过的锅内,握着锅柄来回翻炒几下,撒盐调味。一分钟后,蒜薹炒肉便出锅盛盘上桌,一顿午饭,齐活儿。
周戈捧场地鼓起掌来:“厉害厉害,给孟大厨鼓掌。”
孟阑腼腆一笑,一边解围裙一边说:“我去洗手,你们先吃。”
贾佳佳在一旁说:“节目播出以后,喜欢上孟阑的小姑娘一定一抓一大把。小伙子长得又帅又勤快,厨艺这么好,啧啧。”
周戈便佯装吃醋:“佳佳姐,您这话说得,节目播出后我也能多一群迷妹啊!”
“你还用等节目播出?你现在的迷妹也不少吧?”贾佳佳瞪他一眼,“不过说起来,你怎么想起做这么一档节目啊?和你以前主持的节目风格差别很大。”
“就想试一试。”两人都没动筷,等着孟阑,便聊起来,“我今年三十啦,都说三十而立,我也想着能有一档属于自己的节目,投资、策划、敲定内容和细节、主持、盯着后期,到看着它出成果,怎么说呢,就……想让自己迈出新的一步吧,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独挑大梁吧也算是,不想局限于只做一个主持人。”
他脸上带着一点温和的笑意,隔着镜片,也能看到他眼中的认真。他说这话时,语气缓慢而低沉,像陡然从诙谐惬意的设定里跳脱出来,恢复成他自己本来的样子。
贾佳佳眼神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在怀疑自己吗?”
周戈明显一愣,没料到她竟然如此直接。
孟阑恰好洗过手走回来,一边落座一边看着气氛微妙的两个人:“在聊什么?”
周戈沉默几秒,无奈地笑了:“是,我在怀疑自己。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这样吧?会考虑自己所走过的路是否正确,做过的事有没有留下遗憾,未来又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这些,想得多了就会有点焦虑,但是这种焦虑其实也没有太好的缓解方法,因为思考本身是无法遏制的。”
还没开吃,饭桌上的气氛陡然沉重下来,孟阑有点不敢动筷子。
好在贾佳佳轻松两句便化解了沉闷的气氛:“我看你就是爱多想,还到了一定年纪……你才几岁?来来,人齐了,赶紧吃饭,一会儿该凉了。”
三人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贾佳佳看他俩都有些不乐意开口,便先给自己盛了一碗汤,一边喝着,一边主动询问坐在隔壁的孟阑:“孟阑,刚才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完呢,你为什么当模特?”
孟阑道:“嗯……因为我别的也做不好。”
他看另外两人面露疑惑,便解释道:“我不是那种很有天赋的人,虽然很努力地去学习,可成绩总是上不去,也没有什么才艺,家里那时候送我去学过一些才艺,可我真不是那块料,唱跳乐器都不行,加上我性格也有点闷吧,家里人觉得,我如果就这么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去念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恐怕都找不到太好的工作。”
周戈和贾佳佳都是第一次听他说这些,颇为诧异——当今娱乐圈,谁要没点才艺,还真不好混。这条路还真不是只有张漂亮的脸就能畅通无阻了。他俩一是惊讶于孟阑的过去,二是惊讶于他竟然在节目里这么直言不讳——别人都可劲儿给自己堆才子人设,他倒好,直接说自己一无是处了。
孟阑却没在意他俩的眼神,继续说着:“正好那年我们一家出国旅游,碰到个摄影师说我适合当模特——其实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我到底适不适合当模特,但是对比了一下老老实实念书毕业平平凡凡地过一生,好像当模特更有可能改变一生,所以我爸妈就送我出国了。我那时候小,也没什么主见,既然他们觉得这样更适合我,那我就去试试看。”
贾佳佳点点头,倒是颇有同感:“其实能理解你父母,在那个时候,大多数家长对模特这个行业并不熟悉,更不要说送孩子出国,基本都在忙着让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他们怕你将来过得不好,干脆放手一搏,让你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点我倒是挺佩服他们的,很有魄力。”
孟阑点点头,说:“我父母确实很有魄力。”
周戈觉得蒜薹炒肉很好吃,多吃了几口,没顾上搭话,此时听他们聊到这个,就问:“你之前一直在欧洲活动,同事朋友应该都在国外吧,现在回国发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倒是也没什么,模特生涯其实都挺短的,我做模特也不是特别出挑的那类人,到了这时候,其实考虑一下转型比较好,正好我和经纪公司的合约也快到期了,国内也有公司来接洽,就想着,回国来发展看看。”
“你对国内的娱乐圈形势并不熟吧?这边也没什么熟悉的同事朋友,回来发展压力大不大?”贾佳佳问。
“其实还好。”孟阑看得很开,“我这几年也攒了点钱,就算回国发展失败了,那点钱留着平平凡凡过一生还是足够的。再不济,我当个外语补习老师也行,在国外待了几年,好歹口语过得去。”
孟阑难得开个玩笑,两人都忍俊不禁。
周戈笑道:“你年纪轻轻,怎么养老的事琢磨得这么早?”
贾佳佳也附和:“就是,我个老太太还没说什么呢。”
周戈忙道:“佳佳姐,才几岁啊您就老太太了,我妈还得叫您一声妹妹呢。”
插科打诨中,这顿饭慢慢悠悠地就吃了大半,周戈对蒜薹炒肉和蒜蓉粉丝娃娃菜爱得深沉,一个人解决了一半,贾佳佳喜欢清蒸鲈鱼和香煎豆腐,别看吃得不多,点评倒是舌灿莲花,把孟阑好一阵夸。
孟阑看他们聊得意犹未尽,站起来重新回到流理台,平底锅开小火,薄薄一层油晃过,将之前周戈他们剥好的花生米丢进去,小火慢焙。
周戈问起贾佳佳最近开刺绣工作室的事。
“怎么想起开刺绣工作室了?我都不知道您还有这爱好。”
贾佳佳自己动手泡了一壶苦荞茶,一边喝着一边说:“这事说来话长了。”
贾佳佳前几年在节目里当情感顾问的时候,有一期节目,来了一对母女,因为女儿即将大学毕业,在就业问题上,母女俩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吵得不可开交。那位母亲是个小镇绣娘,家里祖辈传下来的刺绣手艺需要继承下去,可女儿喜欢外面的花花世界,觉得刺绣又辛苦又没意思,想自己在外打拼,当个衣着光鲜时尚自由的白领。
那期节目最后以母亲尊重女儿的想法,让她外出闯荡告终,但贾佳佳一直记挂着那位下了节目后,虽然说着尊重女儿的决定却满脸沉重的母亲。她后来和那位母亲断断续续联系着,知道她收了几个徒弟,知道她开了家卖刺绣工艺品的小店,知道女儿在外工作顺利还升了职,知道她店里生意不太好,知道她徒弟走了好几个,没什么人学了,知道她女儿结了婚有了孩子……
孟阑一边轻轻晃着平底锅,看着锅中慢慢焙熟的花生米,一边静静听着。
“我有次出差路过她们那个小镇,就顺路过去看看她。”贾佳佳给周戈也倒了杯茶,缓缓道,“她那个刺绣工艺品店特别小,也就十几平,店后面就是工作室。我过去的时候,她正在店里给她女儿整理旗袍的盘扣。那旗袍是她自己做的,藕粉色的缎面上绣着一朵朵形态不一栩栩如生的玉兰花,看着素雅端庄,衬得她女儿身姿婀娜,俏中含羞,美得不得了。”
“我那时候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真好看呀!”贾佳佳此时眼中仍不掩惊艳,可她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然后就听到她女儿说,让她把店盘出去,到那边帮她带孩子。”
似乎是从一个旖旎温婉的梦里乍然惊醒,被现实泼了一瓢冷水,静静聆听的两个青年都下意识抿了抿嘴唇,皱起眉头来。
灶上的小火还在烘,锅里的花生米已经飘出了香味,孟阑轻轻关掉了火,暂时没有动,等待着后续。
那位母亲听到女儿那么说,整理衣服的手顿了一下,然后温温吞吞地小声说:“不行呀,店里的生意要顾的,妈妈还有几幅刺绣没绣完,答应了客户的。”
语言委婉,态度却坚决。
贾佳佳学着那语调重复了一遍,然后说:“她女儿那时候脾气已经好了很多,没那么犟了,慢慢跟她讲道理,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在家乡,又说自己和老公赚得多,完全可以给她养老,让她不要那么辛苦,去那边和他们生活在一起,陪陪外孙女,不比在小镇里每天绣花强?看她手上全是针扎出来的伤口和老茧。”
完全想得到,那是幅什么场景。
两代人的观念相差太大,即使过了多年,也很难互相理解。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未央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8…12…28 00:24:20
第21章 21
“然后她给女儿整好旗袍的边角,缓缓地说:‘女儿,妈妈知道你心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