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15部分

帝国风云-第115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法”的顺利实施,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最强大的推力。
    可以说,正是“土地法、”解决了〖中〗国工业发展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即欠缺劳动力。
    到一九二六年底,随着政府开始收回弃耕的土地,才有部分进城农民回流。只是,到这个时候,〖中〗国已经不欠缺产业工人了。根据〖中〗央政府在一九二七年初做的统计,〖中〗国的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了两千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产业工人总量也就不过一千二百万。
    即便在美国,产业工人总量也只有一千八百万。
    另外几个工业强国,比如英国只有六百万,法国不到五百万,意大利只有五百万,荷兰连两百万都不到。
    谁也没有想到,在不到十年里,〖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工人队伍。
    虽然在生产效率上,〖中〗国工业依然无法跟西方国家媲美,但是依靠庞大的人力资源,〖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名列全球第七。
    这意味着计么?
    虽然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但是到一九二七年初,〖中〗国在工业产值上,已经与〖日〗本相差无几。〖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huā了近七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只huā了不到十年就追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日〗本。
    当然,〖中〗国导〖日〗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不管是在国土面积、资源多寡与人口数量上,〖中〗国与〖日〗本都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国家。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上,基本上没有得到外来援助,即便与英国结盟,也是在工业化中期之后。相反,〖中〗国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力支持,不然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工业化初期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更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显然,〖中〗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奇迹。
    此后,创造了类似奇迹的,只有一个国家,即布尔什维克俄国。
    只不过,要到一九三三年之后,布尔什维克俄国才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到一九三八年才全面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也就是说,在工业化进程中,布尔什维克俄国比〖中〗国晚了十年。
    显然,在国家发展中,十年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要知道,十年之后,〖中〗国的工业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而到一九三八年,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工业总产值仍然低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排名全球第四。
    当然,工业化与军事现代化没有分先后,而是同步进行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实施工业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军,因此〖中〗国的军辜现代化伴随着工业化一同前进。
    在“土地法”开始落实的时候,冯承乾回归到了他的本质工作上来。
    到一九二六年底,〖中〗国不但拥有了全球第五的钢铁产量,还是全球第四大造船国,拥有了建造万吨级大型舰船的能力。
    当然,对支持一支强大的海军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在干回老本行,即规划海军发展的时候,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计划建造哪些战舰,而是对造船业进行全面整顿与提升。
    可以说,万吨级的造船能力,根本满足不了海军发展的基本需求。
    要知道,在一九二零年代末,重巡洋舰的排水量都在一万吨以上。
    虽然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等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三万五千吨,但是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想过建造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
    在下一场大战平,战列舰就会被送进博物馆。
    未来,主宰海洋的,将是一种全新的战舰!!。
第十章 海军起航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海军建设,根本在人,而不是战舰。
    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能够击败更加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关键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更加优秀的人才。
    这里所谓的“人才”不仅仅指海军官兵,还包含了与海军有关的人员。
    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火炮技术就比英国先进,因此帝国海军的战舰在主炮口径普遍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并没吃多大亏,甚至有一定的优势。又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开发出了表面渗碳装甲钢,在装甲厚度相当的情况下,为战舰提供了更好的防护。再比如,帝国在战前下大力气研制高效率的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使得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获得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这些,都是因为帝国拥有更加杰出的工业与技术人才。
    所幸的是,冯承乾并不需要为人才担忧。
    在他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以及回到帝国海军之后,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而且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准公民。这其中,不但涌现出了吴铁生这样的军事人才、宋靖国这样的工业人才,还有很多技术人才。
    虽然并非所有劳工在获得了准国民待遇之后,都跟随冯承乾等人回到〖中〗国,但是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回到〖中〗国,立志为祖国的强大与复兴贡献一份力量,而他们就是〖中〗国海军不可否缺的人才。
    海军方面,人才更不是问题。
    在冯承乾回国后,已有上百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服役的军官、
    以及上千名士官与士兵回国效力。此外,还有一大批追随冯承乾的德国海军军人来到〖中〗国有的成为教官、有的在〖中〗国海军中充当顾问。
    更重娶的是,冯承乾建设〖中〗国海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海军军官学院。
    到一九二八年,〖中〗国海军军官学院已经开班十期,培养出了数千名军官与士官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有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中服役的经历,也参加过大战期间的海战,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了。
    当然,一支海军,不但要有军官与士官,还得有水兵。
    为此,在一九二二年〖中〗国海军设立了海军初级学校,并且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聘请了数十么教官专门培训水兵。
    第二年,冯承乾通过担任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司令的雷德尔,几乎没有huā一分钱就把帝国海军的训练舰,即“布吕歇尔”号买了过来,在经过一些现代化改装后,成为了〖中〗国海军的训练舰。
    一九二四年,冯承乾还动用紧张的军费在伏尔铿造船厂订购了一艘风帆训练舰。
    这些,都是在为培养人才做准备。
    到一九二八年,〖中〗国海军的培训机构,已经达到每年为海军输送四百名军官、六百名士官与四千名水兵的规模。
    当然,冯承乾并不满足。
    按照他的要求,最终要达到每年培养六百名军官、一千名士官与八千名水兵,才能基本满足〖中〗国海军在一九四零年之前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为此〖中〗国海军军官学院与海军初级学校还要扩大规模。
    有了官兵,还得有战舰。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冯承乾制订造舰规划的时候,还得考虑德皇等人的需求。回到〖中〗国之后他就没有了这些顾虑。他不但是〖中〗国海军司令,还在政治上拥有与吴铁生平起平坐的地位。
    可以说冯承乾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想,以这个时代的技术为基础,打造一支理想中的海军了。
    有趣的是,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扩大舰队规模,也不是为舰队打造基础设施。
    一九二一年,冯承乾就在〖中〗国海军军官学院里开设了一个飞行班,以海军的名义培训飞行员。
    四年之后,这个飞行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海军航空飞行学院。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海军航空飞行学校。
    此举已经表明,冯承乾对未来海战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
    海军航空飞行学院成立三年后,也就是一九二八年,冯承乾终于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动用当年海军经费的百分之四十,与江南造船厂签订了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合同,并且着手组建舰载航空兵。
    虽然这艘后来被命名为“大鹏”号的航母并不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由巡洋舰改造而来的“兰利”号在一九二三年建成,而专门做为航母设计建造的“凤翔”号也在一九二三年服役,但是这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而且因为晚建几年,所以在各个方面都更加接近于现代航母。
    “大鹏”号的满载排水量只有一万八千四百吨,舰长二百零八米、
    飞行甲板长二百一十二米、吃水六点二米,最高航速二十八节,十二节时续航力为六千五百海里。能搭载三十二架飞机,全舰官兵九百八十六名,另有四百二十四名航空人员,配备了四门一百五十毫米舰炮与八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
    在排水量、舰体尺寸与载机能力上“大鹏”号超过了“兰利”号与“凤翔”号。
    更重要的是“大鹏”号是一艘非常典型的航母,即没有像其他航母那样,配备重巡洋舰级的主炮。进行第一次现代化改装时“大鹏”号还拆除了四门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换上了一百毫米高射炮,并且用四十毫米速射炮取代了八十八毫米高射炮,舰炮全部面向防空作战。
    关键,还是在载机能力、以及舰载航空兵的应用能力上。
    “大鹏”号采用的是单层机库,而且机库高度达到了六点二米,相当于两层甲板,足以容纳当时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此外“大鹏”号还是第一艘采用了侧舷升降机的航母,极大的优化了航空作业。
    一九二九年十月“大鹏”号建成,并且在次年三月正式交付给〖中〗国海军。
    由此,〖中〗国海军进入了航母时代,成为金球第四个拥有航母的海军,而〖中〗国也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
    严格说来“大鹏”号并非完全国产。
    比如“大鹏”号的动力系统金部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装甲钢也是由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提供的,初期安装的两种舰炮则是利用克虏伯公司提供的许可证生产的,此外还有很多零部件均来自国外。
    更重要的是“大鹏”号的舰载战斗机也来自国外。
    不管怎么说“大鹏”号服役,绝对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也由此指明了〖中〗国海军的发展方向。
    要知道,这个时候,除了冯承乾,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地位。
    拿〖日〗本来说,在建造了“凤翔”号之后,虽然利用“华盛顿条约”
    的漏洞,用已经完成的两艘主力舰,即“赤城”号与“加贺”号,改装出了两艘大型航母,但是〖日〗本海军依然把重点放在传统主力舰上,开始秘密设计配备四百六十毫米主炮的超级主力舰,甚至把重巡洋舰都看得比航母重要。
    事实上,当时除了〖中〗国之外,所有海军强国都把重点放在了主力舰上。
    虽然受“华盛顿条约”限制,没有哪个国家开工建造新的主力舰,但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设计新的主力舰,而且准备在条约到期之后,立即开工建造,以免被潜在的对手超越,或者是保持优势。
    显然,冯承乾不会跟风。
    要知道,十多年之后,战列舰等主力舰就将被航母淘汰。
    事实上,〖中〗国也没有能力建造主力舰。
    要知道,标准排水量一万五千吨的“大鹏”号,已经是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极限了,而任何一艘主力舰的排水量都在三万吨以上。如果按照大战后的标准,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甚至超过了四万吨。
    以〖中〗国的造船工业发展速度,恐怕到一九四零年,都不见得能够建造标准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的主力舰。
    造船能力,也给建造航母制造了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鹏”号只是一艘带有试验xìng质的航母,还有很多的不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增加排水量。从提高作战能力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增加排水量,因此需要更加强大的造船能力。
    可惜的是,在一九二零年代,〖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也正是如此“大鹏”号是一艘独舰,冯承乾并没有建造第二艘万吨级航母。
    接下来几年,冯承乾也没有想过建造航母。按照他的规划,在〖中〗国的造船厂能够建造三万吨级、至少是两万吨级舰船之前,没有必要建造航母,因为航母的标准排水量至少需要达到两万吨,才能够搭载足够多的舰载飞机、配备足够多的防空武器,也才能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立足。
    太小的航母,根本没有实战价值。
    问题是,造船厂的船台不能空着,那些好不容易在建造“大鹏”号中培养出来的造船工人也需要工作。
    也就是说,海军的订单不能停下来,不然造舰能力就将下降。
    当然,冯承乾也没有想过停止建造战舰,因为航母只是飞机的搭载平台,单独存在的航母几乎没有生存能力。要让航母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就得以航母为核心,组成舰队,也就需要其他战舰。
    不能建造航母,总能建造保护航母的战舰吧。!。
第十一章 最高效益
    ,犬鹏号开建之后,冯承乾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把德意志第二帝国赠送的六艘大型战舰送回去,委托威廉港造船厂、基尔海军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与布洛姆一福斯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
    当然,改造方案由冯承乾提供。
    严格说来,这六艘战舰,即“拜仁”号与“巴登”号战列舰“德夫林格”号、“吕佐”号与“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以及“柏林”号快速巡洋舰的舰龄都不到十五年,短的才十二年,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改造。更重要的是,在“华盛顿条约”框架内,这六艘战舰的xìng能都不算差。
    只是,这六艘战舰,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冯承乾的要求。
    别的不说,除了“柏林”号,另外五艘战舰的最高航速都太低,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后为航母护航。
    要知道,冯承乾规划…中的大型航母,最高航速在三十三节以上。
    正常情况下,护航战舰的航速应该比航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