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回80之大时代 >

第32部分

重回80之大时代-第32部分

小说: 重回80之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铮,你看在什么?”赵教授问道。
  李铮转过头来,笑笑,“没什么。”
  自从1842年李鸿章签订南京条约后,香江就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统治下,这代香江人从出生到现在受的都是英国人的教育,他们对于华国的情感大概很复杂吧。
  六人乘坐出租车顺利到达了酒店。大会明天早上九点正式召开,他们有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自由活动。
  李铮一到酒店房间,就在里面睡了个昏天暗地,五天四夜的连轴转,哪怕这个身体再年轻,他还是有一种吃不消的感觉。
  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门缝里有一张徐明生他们留的小纸条。
  说他们五点多的时候敲过李铮的房门,但一直没有回应,就先出去吃饭了。
  八十年代的日本,是其经济达到最巅峰的时候,日本以美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接近美国一半的GDP。同时八十年代初,中日关系正出于蜜月期,1980年日本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达到历史最高峰为72。7%,首次超过了美国。
  七八点的时候,日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李铮摸摸肚子,他有点饿了。
  从酒店出去,他打车直奔银座,李铮上辈子来过日本不少次,对于这里一些有年份的老店还是十分熟悉的。
  他记得银座不远处的拐角,有一家极好吃的鳗鱼饭,鳗鱼软糯入口即化混着牛油果,让他记忆深刻。
  只是没想到,他鳗鱼饭还没吃到呢,就再次遇见了熟人。
  陈安邦和他的几位同事大包小包地从银座不远处的百货商店走出来,面带笑容。是了,这个时候出国开会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批下不少外汇,从国外买些实用的小电器回去。
  华国人的购买欲望和他们的学习能力一样,是刻在华夏儿女的骨血里的。
  “小陈啊,别难过嘛,下次还有机会的。”一个年纪略长的学者拍拍陈安邦的肩膀说道。
  “是啊,下回有机会的。”陈安邦话虽这么说,但脸上的失落实在难以掩饰,毕竟八十年代,出国一次是多么得不容易!
  李铮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
  “你们好,请问需要帮忙吗?”他用的是标准的北京话。
  中国学者在异国他乡,突然听到北京话,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头来,看到李铮,孟教授犹疑地问道:“你是华国人?”
  李铮点头,“我是海东省深市的,我外公是北京人,所以会说一点北京话。”
  一众教授闻言笑开了,他乡遇故知实在是开心的事,哪怕这个故知看起来年轻了点。
  “哈哈哈,海东省的?我老家也是海东省的,广市,算是老乡了!”孟教授笑眯眯地说道。
  李铮莞尔,他再次重复道:“需要帮忙吗?或许我帮得上。”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帮助华国早一点引进一条完整的先进的药物生产线。
  几位教授学者自然不认为李铮这个年轻人能帮上什么忙,孟教授随口说道:“小陈啊,想要一台收录机给他老婆学英语,但是外汇不够啊。”
  李铮一愣,外汇?是了,那时候出国的外汇都是按人头定额分配的。
  李铮环顾四周,在百货商店不远处的平房上看到了一面画着日币符号的旗子。
  “我或许可以帮忙。”李铮笑眯眯地说道。
  在一众教授惊异的目光中,他领着众人向挂着旗子的平房处走去。
  “哎,我们不会是遇上骗子了吧?”有学者轻声说道。
  “不会的,我们浑身上下有几个子?有也已经花光了。而且那小年轻京话挺溜的,我们不能怀疑自己的同胞。”
  一种教授带着疑虑,跟着李铮到了平房门口。


第41章 
  李铮径直拉开门去; 这是一个很小的店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低矮的长方形桌子; 后面是榻榻米,一个干瘦的日本老头斜靠着桌子; 见到李铮一行人进来; 脸上挂上了礼貌的笑容。
  “麻烦换成日币。”李铮拿出十张印着本杰明。弗兰克林头像的美元。这种民间兑换机构为了预防风险; 只接受国际主流货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不管是华币还是香江币都不在主流货币之列。
  日本老头略带诧异地看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一眼,“现在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是100:2100左右,一千美元,我能给你20000日元。”
  李铮点头; 民间兑换不比官方自然要有一些利润,1000日元不过42美金; 不算贵。
  老头子见李铮同意; 笑呵呵地将一沓日元交到李铮手上,他看了一眼李铮身后华国学者们提的袋子,开口道:“你们要买小电器是吧,其实用不着去银座; 那里租金贵; 东西价格也就上去了。我跟你们说呀,从我这出去; 一直往东走,然后在第三个红绿灯拐弯,那里有个专门卖家电的市场; 价格便宜不少的。”
  李铮愣了一下,勉强听懂了老人表达的意思,“谢谢您了,老人家。”他客气地道谢。
  老人摆摆手,“客气了,本地人都知道的事。”
  李铮帮老人拉上门,转过身来面对一众华国学者。
  华国学者们的面上有些难看,刚刚听得懂日文的同事替他们翻译了老人的话,使得这些老教授们买到心仪电器的好心情一扫而光。
  八十年代普通大学教授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五六十块钱华币,相当于700到900日币,他们这次出来除了国家按人头拨下来的外汇外,私下还拖了不少关系将家里的积蓄换成日币。他们手上现在拎的这些小家电往往是一个家庭几年的积蓄。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买贵了。这些教授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但出于学者的清高以及顾忌国家颜面,他们做不出将这些东西退回去的举动。
  李铮摸摸鼻子,自己似乎不小心破坏了一众老前辈的兴致。
  因为有李铮在场的缘故,孟教授一行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陈安邦略带为难地看向李铮,“小同志,我可没那么多钱换你的日币。”
  李铮丹凤眼弯成好看的弧度,他指了指陈安邦手上的手表,“拿这个跟我换就行。”陈安邦手上的手表,做工精细但样式显得有些土气,白色微微泛黄的表盘上方有“五星牌”三个小字,表盘中央则写着大大的“华国制造”四字。
  一九五五年,在华国天津诞生了第一支华国人自己制造的手表,“五星牌”手表。一九五七年五星牌正式改名“五一牌”。
  在后世的玩表界,五一牌手表的价格已冲破六位数,而只有短短两年寿命的五星牌手表更是有市无价。李铮要这块手表自然不是为了收藏卖钱,只是他看到‘华国制造’四个字有些感触,想留在身边做个纪念罢了。
  陈安邦张了张嘴,这手表约莫有三十年了,还是他爸戴下来给他的,若不是生活实在拮据,他早和同事一样换个上海牌戴戴。
  “小同志啊,这不值几个钱的。要不这样,我给你打个欠条……”说到这里,陈安邦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算了算了,不买了。我让她自己看看书就成,不用什么收录机了。”陈安邦摆摆手,好似毫不在意地说道。
  “华国制造的第一批手表,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比这沓日元要高得多。如果它对您没有特殊意义的话,我请求您将其换给我。就当在身边留个念想。”李铮的声音不高,但听在一众华国学者心中,却难掩震撼。
  孟教授深深看了李铮一眼,“小陈啊,你就和他换吧。小同志是个有心的。”
  陈安邦虽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李铮认真的表情,最终苦笑着将手表解了下来,“若以后到了华国,你可以到华清大学来找我,我把钱还给你。”
  李铮接过手表,直接将其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随时欢迎您来赎回自己的手表。”
  换了外汇后,李铮没有跟着华国学者一起去家电市场。人与人的交往讲究循序渐进,太过殷勤反而不美。
  “咕咕……”李铮的肚子忍不住声响,他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鳗鱼饭啊鳗鱼饭~
  翌日,李铮一行六人坐着酒店的车到了大会会场门口。
  徐明生熟门熟路地带着众人穿过大厅,来到一扇用日文英文双语写着“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会场”的大门前。
  “进去吧,我们的位置应该在第一二排。”徐明生笑着说道。
  李铮跟着众人穿过大半个会场,目光扫过已经坐了人的座位,突然与一个惊愕的目光相接,李铮礼貌地对孟教授笑笑,孟教授张大嘴巴看着李铮路过他们的座位,走到前面两排坐定。
  “老何啊,你看看,那个小同志是我们昨天遇到的那个不?”孟教授连忙杵了杵何教授的手。
  何教授站起来时,正好看到李铮坐下。
  “哎?还真是!真是昨天遇上的那个海东省小伙子!”何教授肯定地说道。
  一众华国学者面面相觑,陈安邦轻声道:“那是香江大学的位置吧。”
  香江……一阵难言的沉默在众人周围蔓延。这个名词,在华国人心中总有着别样的地位。
  过了许久,孟教授才开口道:“邓首长说了,香江一定会回归的!”
  “是啊,是啊,香江一定会回归的!”
  “那个小同志啊,身在香江不忘祖国,有这样的人在,何愁香江不回来啊!”
  另一边,徐明生看着大会流程安排,轻笑道:“是伦敦大学的理查德啊,他前年提名了诺贝尔,没想到大会邀请了他做嘉宾。”
  同属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统治下的高等学府,徐明生和理查德打过不少次交道。
  “第一个学术报告就是他带过来的伦敦大学医药实验室做,有压力啊。”
  第一个学术报告是伦敦大学医药实验室做,最后一个压轴是理查德亲自做。其他包括东道主东京大学在内,都是抽签决定先后顺序。
  香江大学运气不差,第八位属于中间偏前面。
  只是伦敦大学医药实验室的学术报告一开头,徐明生三人的脸色就变了。伦敦大学在会上讲的是“RESE病毒的清晰模型”。
  “怎么会这样!老徐头,怎么办?”饶是平时再沉稳,面对这种情况,赵教授还是显得有些慌张。
  徐明生的脸上几乎能滴出墨汁来。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从名字就可以听出,这是亚洲诸多高等学府、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大会。
  学术报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香江大学作为亚洲名列前茅的高等学府,在会上需要做两个报告,一个学术报告,一个责任性报告。
  责任性报告就是几个亚洲高等学府代表亚洲生物界表达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香江大学的就是呼吁关注“冻血症”等特种病。
  这学术性报告就不能这么随便了,这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甚至还会影响来年学校的全球排名。因此香江大学选择了今年七月刚发表在《病毒》上的SCI论文,“对RESE病毒的形状猜想”。
  但如今,伦敦大学连RESE病毒的清晰模型都做出来了,他们再将猜想,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没有备用的吗?”徐明生的声音很低沉。
  赵教授和王教授对望一眼,同时露出苦笑,今年香江大学生物制药一共就出了这个一个全球化的研究成果。若是把前两年的拿出来说,他们真的是丢不起这个人啊。
  香江大学座位席上陷入一片沉默。
  伦敦大学的报告获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张跃军和杨柠低着头像两个鹌鹑,徐明生的目光扫过皱着眉头的李铮,他猛地想起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李铮啊,你论文写完了没?”
  李铮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徐明生说的是关于“冻血症”药物的论文,他面色露出一丝错愕,“初稿是写完了……”
  徐明生没等李铮的话说完,他用力一拍大腿,“就是你了,你得给我把场面顶住了!”
  李铮哑然,还真让他上台啊……
  “只是初稿而已,恐怕不够严谨。”
  徐明生挥挥手,“一款新药,足够压过所有学校的风头,只是这药物专利……”他咬咬牙,“每个学校半个小时,还有三个半小时。小张,你立刻去日本专利局把专利去注册了!”
  徐明生说完,转向李铮,面上露出一丝歉意。
  “李铮啊,这论文是你个人的,我……”徐明生仔细斟酌着语句,如果不是真的没办法,他也不会开这个口。
  李铮轻笑一声,“老师,这款新药,我本来就不打算通过它来获取利益。还得谢谢老师您给我机会。”
  对于“冻血症”新药,李铮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徐明生的决定,倒是给了李铮一个更好的平台。
  他不是曾说过香江大学的呼吁不够有说服力嘛,那么一款新药,一款将其专利所得捐献给特种药研究的新药,就有足够的说服力了。


第42章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徐明生每隔两分钟低头看一次手表,上面那些学者在讲什么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李铮啊; 等下你上去的时候,不要怯场不要害怕; 就当这些人都是地上的萝卜。”看着低头修改论文的李铮; 徐明生忍不住说道
  李铮的学术水平徐明生是认同的; 但是学术水平是一回事; 上台做报告又是另一回事了。李铮毕竟才不到十七岁啊!他能撑得起这么大的场面吗?徐明生心里犹如吊了七八桶水,七上八下的。
  “下一位,华国孟家荫。”
  李铮修改论文的动作一顿,微微坐直了身子。
  孟家荫; “中国克隆之父”童老的弟子,上辈子李铮回国的时候; 这位老人已经驾鹤西去。昨日李铮没有认出他; 如今听到他的名字,才想起来这位学者在华国生物学史上的地位。
  如果说童老那一代人建立了华国生物学学科的轮廓,那以孟家荫为首的这批华国生物学学者就是将华国生物学这门学科夯实并发展起来的人。
  “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里; 代表华国科学院、华国燕京大学、华清大学做这个报告; 我报告的题目是《文昌鱼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孟家荫在台上侃侃而谈。
  李铮依稀可以听到台下不少人的讨论声。
  “华国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