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保护学渣-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明洲之前炒作的太阳能是真的!!!!
……真的太阳能啊?
网络也是有记忆的,那通早就被删了的生活报新闻重新摆上台面。
网友们惊呆了,这误会百转千回怎么又回到了起跑线?
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沈明洲的太阳能技术能刊登国际期刊,那谁还敢不要脸的开嘲讽啊?!
大家悲伤、愤怒,感受到无情社会隐瞒幕后真相的可恶欺骗。
实验室里起早贪黑研究员看到都哭了。
学术期刊过稿你们以为是八卦小报写新闻,洒洒水就是几千字啊?!
拜托,我们讲科技含量的,写个几百字都挠破头,最后还要给专家审稿,根据专家提问二改三改四五改的好吗!
研究员字字血泪,差点写出千字作文自述生平。
现在高中生这么厉害了,这才十六岁又是码农偶像,又是《ENE》期刊论文第一作者,还要不要大龄青年努力奋斗了?
各方言论在网络上点燃。
沈明洲三个字热搜越攀越高,连带着几个官方账号的转发,更让人讨论得激动不已。
曾经为沈明洲出战的论坛精英,见到热搜立刻备战状态。
结果,点进去被一片片蓝V的“少年强则中国强”惊得差点跪下。
怕了怕了,我们家的大佬怎么做什么都惊天地泣鬼神的?
膝盖都不够用了!
网络热热闹闹,邵炼却依靠在座椅里想睡觉。
他陪着沈明洲熬了好几天,高科实验室的灯日常亮到深夜,他还没有理由催沈明洲休息。
因为,是他提议用航空常用手段,加固蜻蜓内里配件,保证蜻蜓从五十米摔下来,也只烂外壳而已。
沈明洲专注于手上最后的工序,侧脸清瘦得令邵炼心疼。
可是做研究就是这样,一天24小时恨不得掰成48小时来用,遇到这种只能自己亲手调试的实验,就更显忙碌。
不是邵炼不想帮忙,而是帮不上。
沈明洲的内部配件细碎而精密。
加固听起来简单,如果不小心弄错了一些接线,那只会变得更麻烦。
邵炼唯一能做的,是沈明洲结束调试之后,帮忙组装一下外壳。
毫无技术含量,闭着眼睛都能上胶。
“调试完了,应该没问题。”沈明洲终于放下蜻蜓元件,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颈。
邵炼看了看时间,凌晨一点,于是随口问道:“你们大赛的最终答辩是几号啊?”
“明天。”沈明洲瞟了一眼手机屏幕,“还有七个小时。”
“啊?”邵炼关在实验室不知时日,听完从座椅里弹起来,“七小时?!快去睡,我来给你做剩下的组装!”
他直接将沈明洲往实验室外赶,顺便还叮嘱道:“早上我六点叫你,开车过去来得及。”
沈明洲熬了几天,反应都变慢了,傻乎乎的问道:“你会组装吗?”
“会!”
“没骗我吧。”
“放心,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邵炼将人赶出去,关上实验室就开始干活。
沈明洲迷迷糊糊的回宿舍,脸也不洗了,直接往床上扑,脑子里都是浆糊。
他闭上眼睛翻个身,实在是困得撑不住。
半梦半醒,他忽然想起来了。
哦,邵炼骗过他。
第一次见面,就骗他说邵炼不合适呢。
哼哼。
早上六点,邵炼提着减震箱,将沈明洲从床上挖起来,洗脸刷牙全都伺候得整整齐齐,亲自送他上了公司派的专车。
沈明洲打着呵欠,接过箱子,说:“我还以为你会亲自送我。”
邵炼熬了一晚上,根本没睡。
哪怕灵魂想咆哮说疲劳驾驶不要命了,话出口还是变成了,“我今天有点儿事,所以不送你了。记得睡醒吃早饭。”
说完,塞给他一袋面包牛奶,送崽上车。
沈明洲在车上也是睡了一路。
七点半,提前到达比赛最终答辩现场,澄明中学的人早到了,赶紧带着他往会场里跑。
省赛的最终答辩,为了便于评判,都是提前抽签分组,一个一个的来。
澄明中学参加项目的学生,多数都紧张的听指导老师们提示要点,唯独太阳能项目组一片平和。
欧阳博艺是学霸风范,四平八稳。
沈明洲是困。
哪怕周围不少视线,总是热切的扫过沈明洲,他却闭起眼睛靠在座椅上,休养生息。
熬夜实验实在是太耗费精力了。
沈明洲打定主意待会儿答辩,让欧阳解说就行,他操控操控蜻蜓,做一做太阳能演示,就能收工回家了。
“那边睡觉的是不是沈明洲?”
“好像是,他组员就是那个澄明中学的学霸欧阳。”
“他也太淡定了吧,待会就答辩,现在居然睡觉?”
“怕什么,他答辩的太阳能不是说都发表了?估计都不用走流程,直接颁奖。”
“上过国际期刊的人就是不一样,欧阳博艺太爽了,白捡一个论文作者啊,不知道高考加不加分。”
等候答辩的外校学生们嘻嘻哈哈。
沈浩混在陌生人群里,听到他们的讨论顿时出声问道:“什么国际期刊?”
学生们不认识沈浩,见他问,便答道:“你上网搜一下沈明洲就知道了,他论文发在国际期刊上了,昨晚超级热闹,官方蓝V都下场了。”
然而,沈浩茫然的还没拿出手机查询,本该坐在会场认真听报告答辩的评委们,急切的冲了出来。
头也不回的往楼外走去。
等候答辩的学生,出来也是一头雾水。
“怎么了?”
大家都摇了摇头,没人知道。
过了一会儿,才有主办方工作人员走来说道:“同学们先跟着我换一下场地。因为本次最终答辩评委阵容出现临时调整,答辩规则也有了新的变化,所以待会我们会向大家重新宣布本次答辩流程。”
省赛都到最后环节了,突然变流程,怎么都说不过去。
澄明中学带队老师古青来急了,上去跟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到底是做什么调整,你们总要给个解释吧,而且这都马上答辩了才换流程,不符合比赛规则。”
这么一问,确实是这个道理。
其他学校的带队老师,和古青来一起走了过来,向工作人员要解释。
没想到,工作人员说道:“这次只是从单独答辩变成了公开答辩,因为比赛新增了一位临时评委,经过组委会商量同意后,做出了这样的临时调整。”
单独答辩变公开答辩,这已经够指导老师们帮自家学生感到焦虑了。
但工作人员的态度,不仅没有歉意,还有些……带着说不上的荣幸?
古青来无法接受。
他说:“新增评委没关系,但是答辩环境突然变化,对学生的心态有影响,这个你们必须要考虑一下。”
“老师,其实公开答辩也是为了在场的所有人获得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而且,心态也是比赛想要考察的一种素质,我相信贵校的优秀学子,能够应对比赛之中的意外和变化。”
工作人员言辞恳切,态度坦然,“不止是学生,我相信您也会同意公开答辩的。”
珍贵的学习机会?
古青来和一众指导老师,眼神里越加疑惑。
突然有人问出了重点,“新增评委到底是谁?”
工作人员挺直腰板、与有荣焉。
“中科院,林勤忠院士。”
第25章
创新科技大赛,规格极高。
全国大赛总决赛的时候,不仅有全国青少年参与,还有国际的学生队伍参。
评委身份出众,国家领导人、院士和知名企业家出现在总决赛现场致辞都是例行日常。
但那是全国赛。
现在,院士要来省赛当评委?
带队老师们都是一脸惊疑不定。
不过,没人再反对公开答辩的事情了。
毕竟,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见不到院士级别的科研专家,更别说去听他们的一次点评了。
古青来喜形于色回到队伍,“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们先听哪个?”
学生们看的眼神都透露出太过时了太落伍了,“……古老师你直说吧。”
被自家学生嫌弃,古青来有些伤心,但巨大的喜悦支撑着他,激动的说道:“待会单独答辩会变成公开答辩!”
“哦。”大家反映十分敷衍,“这算什么好消息啊。”果然老师的脑回路与学生不同,竟然会觉得公开答辩是好消息。
古青来嘿嘿笑,“这是坏消息。好消息是,评委增加了一位院士,你们可以听到林勤忠院士给你们的项目做点评啦!”
对于高中生来说,院士的头衔尤为新奇。
在他们心里,做研究能做进中科院,绝对是科研界顶尖中的顶尖了。
不过一会儿,林勤忠院士的资料就被他们迅速的翻找出来。
这位院士来自数学物理部,主导解决了高精度算法难题,主持研发了一系列基于超级计算机的各种数值模型和应用。
复杂的物理学理念列在林勤忠的简介上,学生们看他慈眉善目的照片都有一种面对主考官的恐惧。
“妈呀!我、我觉得待会我都不敢说话了!”
“林院士研究的东西我一个字都看不懂,待会我的项目会被批得一无是处吧。”
学生们又惊又喜,掏出答辩稿子再次回顾自己的项目,唯恐到时候院士说话吓到他们忘词。
大家慌成一片,乐得古青来哈哈大笑。
“你们当院士都是阎王吗?”他觉得自家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直接点名道,“看看欧阳和沈明洲,只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做好充足的准备,谁来也不怕。”
认真背稿的欧阳,一脸诧异抬头,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里惶恐说道:”别学我啊,我害怕,正在重看项目报告!”
连欧阳都慌了,大家心里一惊,赶紧看向沈明洲。
果然,沈明洲依旧沉着稳定,不仅没有紧张的看实验报告,他还有心情慢悠悠的吃东西!
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同学们心里宽慰又怅惘,立马埋头再背一次稿子。
林勤忠院士的排场特别隆重。
省委书记省长市长,能来的领导全都陪伴在左右,将创新科技大赛答辩现场衬托得庄严肃穆。
大部分学生只在电视上见过这么前呼后拥的场景。
以至于他们看向林勤忠的眼神,都透着按捺不住的好奇。
那是一位戴着眼镜气度儒雅的中年人,双鬓有些斑白可嘴角的笑意让他看起来充满善意,即使不再年轻,走路时肩膀挺直的模样,让人觉得仍是朝气蓬勃的青年。
林勤忠跟学生们想象中头发花白垂垂老矣的老学究截然不同。
他视线扫过在场学生,随即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各位参赛选手们,早上好啊。”
也许是他态度亲和,也许是在场领导没空打官腔,学生们居然觉得给院士答辩也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而且,还能照稿念。
场地变成宽阔的学术报告厅。
一组一组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上台答辩。
毕竟他们是年轻学生,不少人首次直面这种台下坐满了领导、还有记者媒体不断拍照的场合,一些选手说着说着,自己都卡了壳。
“没关系,不要怕,继续说。”
林勤忠院士总是率先出声安慰,然后鼓起掌来。
气氛融洽而轻松,全场参赛选手都随着他的掌声,善意的给台上的答辩者鼓励。
每一组答辩结束的提问环节,林勤忠院士都会给出温和的建议。
沈明洲原本困顿的神经,都因为林院士的声音清醒了过来。
对待高中生,林院士也没有打算敷衍的意思。
他不仅能在简单的答辩里听出选手的意图,还能够迅速的给出接下来的改进方向。
从算法到程序,甚至能够举出一系列的论文,在选手诚惶诚恐的视线里补充道:“待会你下来,我的助手会把刚才我提到的论文写给你。”
林勤忠准备全面,提到的论文让沈明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甚至随着台上选手的答辩,像林院士一样思考:如何改进这个学生作品?
约莫过了三组人,沈浩忽然上了场。
其他人的反应不论,澄明中学一列参赛选手,都悄悄在台下发出了嘘声。
“沈浩还敢来答辩啊。”
“因为他知道我们不能打死他呀!”
实验室被毁,再加上沈浩令人愤慨的袭击人的行为,澄明中学是加倍的看不上他。
然而,再看不上,也只能忍着。
这种重量级人物在场,他们就算恨不得为沈浩喝倒彩,也只能白眼一翻敷衍鼓掌。
沈浩的答辩准备得比无人机本身更充分。
专业图表、完整数据,顺便将自己的作品吹嘘得天上有地上无,囊括了市面上所有能够唬得人一惊一乍的新科技。
连澄明中学的学生,听了报告都觉得“艹,这也太牛逼了吧”。
沈浩一脸得意结束答辩。
林勤忠院士听完,点了点头,“无人机的构想不错。”
就在沈浩一脸喜意,等待夸奖的时候,林院士突然说道:“虽然我对无人机领域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我仍旧推荐你去读一篇论文,名字叫做《新时代下小微型飞行器的思考》,相信读完之后,你会对无人机出现的目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更深的理解。希望你以后在无人机领域脚踏实地,走得更加长远,谢谢。”
沈浩收到无数掌声,一脸茫然下台。
远在报告厅后排的沈明洲忽然笑出声。
“怎么了?”欧阳博艺好奇看过来。
沈明洲摇了摇头,却止不住脸上的笑意。
如果邵炼在就好了,那么他可以直白而没有负担的分享快乐。
因为院士所说的那篇论文,沈明洲做无人机的时候,也扫过一眼。
通篇批判当前无人机的制造误区,什么理论?方向?
没有的。
只有论文作者痛心疾首,奔走呼号:“你们一天天的想把无人机搞成航天火箭,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就不能脚踏实地只做一台无人机吗?”
知识分子,连提醒选手都显得内敛和幽默。
沈明洲远远的看向林勤忠院士的背影,只觉得这位长辈来到这里,心中怀着的不止是眼前这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