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67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167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五分钟,仓促应战的韩军一个都没逃走,伞兵在空降战车的掩护下仅有两人阵亡、七人负伤,但是这是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后,与联军地面部队打的第一场正规战。
    由此,第二次朝鲜战争进入了血腥的地面战争阶段。!~!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按兵不动
    第一轮空降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周围的联军反应过来之前,第一个机械化伞兵营就成功着陆,巩固了至关重要的空降场,并且在遭遇战中,干掉了三支韩军巡逻部队,让后续到达的空降部队顺利着陆。。就到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空降行动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
    第一批空降兵还没完全着陆的时候,驻守定坪的韩军就通过有线电话,向联军司令部报告了情况。
    有趣的是,韩军的第一份报告没有受到重视。
    当时,接到报告的通信参谋非常天真的认为,韩军遇到的不是空降兵,而是跳伞的联军飞行员,所以在处理韩军战报的时候,非但没有让韩军提高戒备,反而让韩军设法营救飞行员。
    这也可以理解,志愿军的电磁打击进行得如火如荼,联军的战斗机都无法进入,怎么可能用运输机空投伞兵?
    直到十五分钟之后,皮特上校才拿到了韩军发出的第二份战报。
    为了引起重视,定坪的韩军指挥官避开了联军的指挥系统,直接向他的上级、也就是东线军团的韩军最高指挥官汇报,然后由其转jiā给联军司令部。不然这份战报依旧到不了皮特上校手里,而会被某个白痴参谋扣下。
    显然,皮特上校不是白痴。
    不管韩军前线指挥官的报告是否准确,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定坪那边出现了异常情况。
    这绝对不是小事。
    定坪位于咸兴南面,扼守从咸兴通往元山的铁路线与公路线,是美军第一陆战师与第二陆战师通往后方的必经之路,也是四个韩军师的大后方。如果定坪被志愿军攻占,联军东线军团的所有主力部队都将ā翅难飞。
    志愿军打算在东线大干一场的话,肯定会首先攻占定坪。
    能够越过联军的地面防线攻打定坪的,只能是空降部队。就到)
    皮特上校早就知道,中国唯一的空降部队,即第十五空降军已经编入志愿军,只是作为战略预备队,一直部署在大后方。
    可是对空降部队来说,距离从来不是问题。
    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ìng,志愿军完全有可能把空降部队部署在一千公里之外,大不了让运输机多烧点燃油。
    皮特上校察觉到了危险,却有点束手无策。
    通过有线电话,联军司令部只能向元山、定坪、咸兴、金策与吉州等地的联军地面部队下达作战命令,而且因为通信线路经常遭到人民军游击队破坏,根本无法保证随时能打通电话。
    比如在战斗开始后不久,联军司令部就与金策与吉州的地面部队失去了联系。
    即便能够打通电话,前线指挥部也要逐层传达命令,等到基层部队收到命令,恐怕是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只不过,皮特上校要联系的,只是元山、定坪与咸兴的守军。
    此时,上校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或者说必须做出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即是否需要派遣部队增援定坪。
    虽然定坪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但是咸兴与元山的价值更加重大。
    要想增援定坪,只能从元山或者咸兴ōu调作战部队。
    驻扎在咸兴的是第二陆战师,因为北面就是盖马高原,咸兴所在的城川江下游三角洲正是联军东线军团防线上的蜂腰,防御纵深不到五十公里,绝对是志愿军发起战略反击的理想突破口。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突破了咸兴附近的防线,志愿军就能堵死北面的联军地面部队。
    在增援无望的情况下,联军很有可能像六十多年前的联合**那样,不得不组织一次规模浩大的撤退行动,从海路撤走被围部队。问题是,现在的志愿军,绝对不多年前的志愿军,不会看着联军撤走。
    咸兴必须守住,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当然,以第二陆战师的兵力,ōu调几个营去定坪,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是皮特必须考虑当前的特殊情况,即在指挥不畅的情况下,第二陆战师会不会准确无误的执行联军司令部的命令,仅派几个营南下,而不是一口气把所有部队派出去。皮特可不敢保证,毕竟第二陆战师刚上战场,还没有经受战火考验呢。如果驻扎在咸兴的是第一陆战师,他就不会有任何担心了。
    这样,只能调动元山的守军。
    可惜的是,驻守元山的也是韩军,而韩军的情况比美军还要糟糕。在无线通信联络完全中断后,联军司令部通过有线电话接到的战报中,百分之八十来自韩军作战部队,而且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呼叫与请求。如果不是指挥不畅,皮特上校肯定会当场撤掉一些韩军的前线指挥官。
    让韩军去援助韩军,会有结果吗?
    如果志愿军真的动用了空降部队,而且全力攻打定坪,那么韩军前去就是送死,不但于事无补,还很有可能导致元山防御空虚,让志愿军趁机南下,一举拿下元山,夺取联军在东线战场上最重要的后勤补给中心。
    要知道,当时元山港内,至少有一百五十万吨军事物资。
    这些军事物资不但关系到联军接下来的作战行动,甚至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胜败。如果让志愿军缴获了这些军事物资,后果将不堪设想。别的不说,志愿军的野战火炮就以一百五十五毫米为主,完全可以使用联军的同口径炮弹。
    想来想去,皮特上校也没有想出合适的对策,只能干等着看。
    从某种意义上讲,皮特上校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知道志愿军出动空降部队,准备趁lun夺取定坪,联军也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发起反击。出动大股部队的话,必然导致其他地方防御空虚。只派遣小股部队,又无法击溃志愿军。
    对联军来说,首先得解决通信指挥上的麻烦,才能组织起有效反击。
    有点耐心,不见得是坏事。
    第一轮空降结束后,运输机返回后方机场,准备运送第二批空降部队。
    地面战场上,前期炮火准备已经收到效果。为了节约炮弹,同时让已经持续战斗近三个小时的远程炮兵得到喘息机会,为接下来的战斗养jīng蓄锐,戚凯威采用备用方案,让地面部队提前一个小时发起突击。
    这么做,也是因为联军地面部队的反应并不强烈。
    炮击了将近一个小时,联军竟然没有进行像样的反击,一向易于冲动的韩军连进行象征ìng的炮火还击都没有。
    要知道,在过去的每一次战斗中,哪怕是与地面部队完全无关的战斗,韩军都会进行象征ìng的炮火反击,向战线对面的人民军倾斜几百发炮弹,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韩军的存在。
    另外一方面,前期炮火准备的意义也不是非常明显。
    用远程火箭炮打击一百多公里外的点状目标,难度与在一米外穿针引线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理想的准头。
    战后的实地勘察也足以证明,火箭炮绝对不适合打击点状目标。
    在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中,二十多个炮兵连的一百多mén火箭炮发è了上万发火箭弹,结果在五十公里宽的突击战线上,只摧毁了不到两百个固定掩体,总体命中率只有非常可怜的百分之五。
    这还是使用具有弹道修正能力的制导火箭弹的结果,如果使用普通火箭弹,恐怕命中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炮火准备再猛烈,除了震撼敌人之外,就是在lng费弹y。
    如果抵近è击,用自行榴弹炮、甚至是主战坦克对付防御工事,绝对是一打一个准。
    对志愿军来说,在后勤保障跟不上的情况下,节约弹y才能使进攻保持长久,而不是在弹y用光之后,不得不停止前进。
    这个时候,皮特上校的决策发挥了作用。
    志愿军地面部队的突击方向,正是联军东线军团的蜂腰部,即防御纵深还不到五十公里的咸兴地区。
    为了取得快速突破,黄峙博把参战地面部队的六成放在了这里。
    只要取得突破,哪怕uā完七天的进攻时间,志愿军也能一举夺回主动权,让进入朝鲜东北沿海地区的联军主力部队不得不向南突围。
    跟突围的联军地面部队打一场运动战,肯定比打一场攻坚战更容易取胜。
    事实上,从其他方面来看,选择主攻咸兴也更加容易。别的不说,志愿军地面部队在发起进攻前,需要避开联军的侦察机,特别是无时不刻不在战场上活动的无人侦察机,而盖马高原就想的隐蔽地点。
    盖马高原是朝鲜的屋脊,也是朝鲜最荒凉的地方。
    一直以来,人民军都把盖马高原当成练兵场所,在这里设置了很多训练场,还专mén修建了供训练部队驻扎的营地。在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之后,人民军更加重视盖马高原的战略价值,将其提高到了战略大后方的高度。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人民军在这里修建了数十座地下军事基地,足以容纳二十万官兵,以及上千部主战装备,完全设置在地下的军火库能够储存上百万吨弹y物资。按照人民军的设想,如果美韩军队打过来,驻扎在盖马高原的预备队就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反击力量。
    可惜的是,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军的战略反击力量没有派上用场。!~!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硬骨头
    第一百六十六章硬骨头
    战争是最难以预测的力量对抗,因此指挥战争的首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一是“知己知彼”,二是“天时地利人和”。对任何军队来说,这都是通往胜利的不二法mén。
    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志愿军要想以弱克强,必须严格遵守战争的基本原则。
    黄峙博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在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黄峙博几乎把所有工作jiā给了参谋,唯独在选择主攻方向的时候亲自刀。
    当时,对黄峙博的选择持异议的人不在少数。
    反对声,主要来自陆军主力集团军的指挥官,特别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中高级军官。
    在他们看来,第三十九集团军是货真价实的重装集团军,在兵力规模上相当于两个美国陆军师,超过了中国陆军的所有野战集团军,不但拥有全军唯一的坦克师,还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机械化步兵师,是中国陆军中唯一拥有三个满员甲级主力师的集团军,此外还有两个独立装甲旅与一个独立炮兵旅。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只有在合适的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来,而朝鲜西部平原就是最合适的战场。
    受此影响,第三十九集团军一直坚持在西线开打,重点打击美军的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即便不能做到全歼两个美军师,也有希望歼灭其中一个。如果能够得到支持,比如让第六十五集团军协同作战,也不是没有希望全歼两个美军师。
    显然,这是“大陆军主义”产生的典型作战思想。
    在这些陆军官兵眼里,似乎只要有足够强大的装甲力量,有没有空中掩护都一样,强大的陆军能解决一切问题。
    严格说来,也不能完全怪责“大陆军主义”。
    早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海湾战争之后,中**队从上到下就认识到,战争主角已经是空中力量,再强大的陆军在战争中,也只是地面占领者,而不是战争主导者。没有强大的空中力量,陆军绝对会一败涂地。
    这个深刻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中**队的现代化改革。
    在随后的几年之内,中**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进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之外,还相继从俄罗斯引进了包括u…27、u…30m战斗机、…300、“道尔m1”防空系统、“现代”级驱逐舰与636型潜艇在内的众多现代化武器装备,并且先后完成了j…11、j…10战斗机、j2000、j200预警机、052驱逐舰与039型潜艇等国产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工作,在短短十多年内,把中**队的现代化程度一举提升了三十年,完成了跨代式飞跃。
    在陆军主导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陆军的支持,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军事改革成果。
    事实上,正是陆军在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只是在坚持本土防御战略的情况下,陆军仍然是绝对主力,空军、海军与二炮只是对陆军的有力补充,而不是像崇拜进攻战略的美军那样取代陆军。
    志愿军地面部队在这个时候跟黄峙博唱反调,归根结底还是与黄峙博本人有关。
    打了一个多月,空军与海军出够了风头,连没有正式参战的二炮都派遣技术官兵,在二线战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唯独只有陆军、特别是正规部队,一直没有获得上场机会,还被黄峙博一再推迟入朝时间。
    显然,陆军官兵非常不满。
    因为不敢直接顶撞黄峙博,所以只能在别的地方发泄,比如在策划战役行动时,通过合理方式表达不满情绪。
    可惜的是,黄峙博不是那种“通情达理”的司令官。
    在做出决定后,别说作战部队的军官,连司令部的参谋也无法影响他。
    黄峙博选择在东线开打,而且以咸兴为主要突击方向,除了猛击联军防御最薄弱的蜂腰部之外,就是盖马高原更利于大部队隐蔽。
    第一次地面战役的成败不在于投入多少兵力,也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而是能否达到战役的突然ìng,即在联军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起进攻,迅速取得突破,从而一举扭转战场态势,让联军不得不按照志愿军的节奏打。
    只要掌握了主动权,接下来怎么打,都不是问题。
    从理论上讲,黄峙博充分利用了“地利”。
    战斗开始后,黄峙博的选择立即得到证明。
    虽然在盖马高原上发起突击,三个主力集团军的装甲部队都难以发挥作用,崎岖的道路让很多主战装备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不得不把工程兵顶到前面,一边修复被联军炸断的桥梁与坍塌的隧道,一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