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小强推推飞行员:
“喂,右边引擎着火了!”
飞行员向右一看,面如土色。
“喂!”向小强贴着他的耳朵喊道,“你会俯冲灭火吗?”
飞行员向下看了看的一片漆黑,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妈的,那怎么办?有了!
向小强又喊道:
“那你会把右边引擎的供油关上吗?”
飞行员一拍脑袋,伸手拧了一个开关,呼了一口气:
“行了!”
向小强向外一看,果然没有火了,只是拖着长烟。
……
过了一会儿,脑后又出现由远及近的马达声,渐渐移到右侧。成员们都趴在右侧舷窗向外看,只见那架曰本战斗机从右侧赶上来,满满的保持平行,向这边贴近,大概是想看看受伤情况。
战斗机越贴越近,大概也是有炫耀技术的成分,贴的还有十来米,几乎是偏一下操纵杆,就能刮在一起。
向小强脑中又闪过那个疯狂的念头,咽了口唾沫,恶向胆边生,暗自道:别怪我,这可是你自己送到跟前的。
他转头喊道:
“弟兄们,把咱的‘啄木鸟’拉出来!”
蜗牛一愣,惊呼道:
“姑爷!”
向小强怒道:
“什么姑爷,现在叫队长!”
“队……队长,那可是曰本飞机啊!我们……”
向小强盯着外面的战斗机,又权衡了一下,命令道:
“那你想死吗?照做,完事了我兜着!”
蜗牛一怔,立刻显出兴奋的神色,众人大吼一声:
“是!”
接着他们从后舱拖过一个圆筒形的大包囊,打开,先扒出几样东西,然后七手八脚地从里面搬出一只长形的板条箱,一下子起开,扒掉稻草,迢一架黑东西。
一挺崭新乌亮的G34通用机枪。明朝的中文名叫“啄木鸟”机枪。就是二战名枪G42的前身。
这种机枪是瑞士的军火公司设计,去年才装备德国陆军,今年上半年,瑞士的军火商带着两挺样品来明朝推销,但因为这是气冷机枪,而且射速极快,连续打上十来秒就得换枪管,不符合明军坚守长江防线的要求。再加上这种枪工艺复杂,成本很高,明朝军方没有看上,只是买下了样品研究≈在飞机上带的,就是其中一挺。
G34是通用机枪,和传统水冷机枪相比,重量很轻,只有二十多斤,一个人就能提走,要是两个人抬着,就很轻巧了,很方便进攻部队和小分队使用。加之火力极其强大,每分钟射速900发,很适合他们劫火车、打伏击用。前两天东厂带向小强挑武器时,偶然提到库里有这么一种枪,叫“啄木鸟”,向小强一听就是G34,当场要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叫“啄木鸟”,因为当时军火商演示的时候,这种枪5秒钟就“锯”倒了一棵小树。当场给明军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尤逍∷低,起名字叫“啄木鸟”。
……
那七个突击队老兵中,有两个以前在原来部队就是机枪手。因为机枪打的特别好,才被选进突击队的。过去三天,他俩猛练“啄木鸟”,光枪管就打废了三根,称得上是相当手熟了。
两个机枪手三下两下装上两脚架,一人握着枪把平卧在舱门前,另一个半跪在旁边,回头喊道:
“队长,用哪一挂子弹?”
这次这只啄木鸟配了两只75发的弹鼓,三挂50发的尼龙弹链,两挂50发的金属弹链。虽然尼龙弹链较轻,但只能用一次,打完就被拉长了。金属弹链重一点,但可以反复使用,打完再往上装子弹。
向小强喊道:
“先用尼龙弹链,用带拽光弹的那两挂!”
他从飞行员脸上抓过耳麦,戴在自己头上,一边指挥他们拉开舱门准备射击,一边捂着耳麦,装着很惊恐的腔调,对曰本飞行员大声道歉道: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对不起,抱歉)
跪着的供弹手捧过两挂50发的子弹链,接在一起,装进枪机。
这两挂弹链每5发就有一发拽光弹,为的是打出去形成一条亮光带,能看清弹道。
看着他们准备好,向小强一边继续大声道歉,腔调越发的可怜绝望: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I’rry;I’veryrry……Pleae……宫门那萨伊……呀美呔……呀美呔路(不要,停手)……”
一边一挥手,舱门拉开了。
巨大的气流咆哮着冲进来,舱内顿时震耳欲聋,手足皆冰,像到了珠峰一样。
曰本战斗机就在舱门外十几米的地方,飞行员在偏着头往这边看,大概是很好奇为什么突然把舱门拉开了。但是这边舱里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完毕!”
“子弹不多,一定要打准点!”
“队长放心吧!”
这种枪配两脚架的有效射程是800米,但可不是说超过800米就打不死人了,而是说超过800米就很难打准了▲且这个“打不准”是说打人这么小的目标,如果是一架飞机这么大的目标,又只是在十几米之外,凭他们两个老机枪手,再打不准真可以去死了。
向小强看一眼后边,全体队员都扒着舷窗,看着那架曰本飞机,一个个既紧张又兴奋。
他对着耳麦,最后说了一声“宫门那萨伊”,然后大吼道:
“打!”
狂风的呼啸声中突然夹进了类似电锯锯木头的声音,刺得鼓膜疼。舱门口被一片桔黄色的闪光遮蔽了,瞬间又黑了下来,一串亮光甩出机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机舱里又只事狂风的呼啸声了。
刚才机枪手打了一个点射,一颗子弹也没落到战斗机上,都飞到后面去了。他从没在飞机上打过机枪,没有手感,没算上提前量。
广播里爆出一串曰本话,好像在咒骂什么,向小强赶紧道歉道: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打!!!”
又是几秒钟锯木头的爆声,舱口桔黄色亮光闪了几下,停火了。
向小强贴着舷窗向外看,右侧的曰本战斗机向后拖着长长的黑烟,驾驶舱里窜出橘红的火苗,那个飞行员一边捂着流血的胳膊,一边努力向后推开舱盖。
“砰!”
弹射出去,远处空中张开一片白色的降落伞,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全体成员扒着舷窗,默默地看着那架战斗机程30度角向下栽去,拖着长长的烈火和黑烟,在夜空中像一颗彗星一样。
十几秒后,下面漆黑的远处,爆起了一小团火球。
突然,机舱里的全体成员爆发出强烈的欢呼,每人脸上都涨得通红,跳跃着一种野兽般的兴奋,一种强烈的复仇快感。
蜗牛带头喊道:
“姑爷……哦不,队长——好!!!”
全体成员齐声大喊:
“队长——好!!!队长——好!!!队长——好!!!队长——好!!!……”
向小强也极其兴奋,站起来,摘掉耳麦,接受着手下朝圣般地欢呼。
' '
第4集 少佐、中佐和大佐
待欢呼平息,向小强微笑地指了指舱门,立刻有两人跑过去把它拉上。
舱内又恢复了安静。
向小强问两个机枪手:
“打掉了多少子弹?”
供弹手也很兴奋,他撩起事的一截短短的弹链,简单打量了一下,回答道:
“报告队长,打掉了八十多发,还剩不到二十发。”
只打了两个长点射,几秒钟打出了八十多发,这种枪的惊人射速由此可见。
“很好!”向小强微笑夸奖道,“弟兄们,大家忘了为两个机枪手兄弟欢呼两声了!”
顿时,舱内又是一阵欢呼声,两个机枪手的肩膀挨了若干下重重的巴掌。
……
向小强指挥他们把“啄木鸟”和子弹装回去,然后一屁股坐到座位上,靠着舱壁,长出一口气,抹了一把汗水。
他盯着对过舷窗外黑乎乎的夜空,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顿时惊出一身汗来。他拍拍脑袋,来不及多想,转头对弟兄们说道:
“你们说,要是清虏的飞机飞到小曰本的地盘上,小曰本会打吗?”
那个东厂的成员杜子腾说道:
“那肯定不会。他们两家是同盟关系,就跟我们和英国一样。最多让他们离开,要是没有油了,还会让他们落下加油。”
向小强接着引道:
“那个曰本飞行员明显不懂中国话,怎么就知道我们是大明的飞机,不是清朝的飞机?”
“看到飞机上的标志了呗。”
“什么标志?”
“那还用问,朱雀徽号,咱们大明女皇的……”
说到这,杜子腾猛然把嘴闭上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看看左右的脸,顿时,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了,乱哄哄一同嚷:
“是啊,我们飞机上的朱雀徽号!”
“他肯定看见了!”
“对呀,他明明看到朱雀徽号了还打!”
“小曰本想干什么?”
……
向小强点点头:
“不错,我说刚才那个曰本飞行员第一次贴近我们的时候,脖子伸得那么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然后赶紧报告什么呢!他那时候就知道我们这是大明女皇座机了!你们说说,小曰本是怎么打算的?”
众人一怔,马上七嘴八舌地分析起来。最后集中在了一个明显的可能性上:
曰本飞行员在驱逐侵入领空的飞机时,发现这是明朝女皇的座机,于是马上报告上级。曰本虽与清朝是同盟关系,但和明朝表面上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是他们就把这架飞机往清朝这边赶,让清朝把它击落。
杜子腾分析得还深一些。自从曰本打赢日清战争,从清朝那里弄到一亿两赔款后,军力、野心都大大膨胀,一直都对东亚大陆领土垂涎欲滴。但无论明清哪一边,它现在对付起来都够呛,所以这几十年一直种清朝,不断怂恿清朝入侵南明,试图挑起两边的战争,它好趁火打劫。也许是明清两边都看透了曰本这种心思,也许是运气,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自从甲午后的那一次小规模江淮战争之后,几十年明清之间就没再打过仗。
这次小曰本的用心很明显,不惜撕破脸皮,也要把明朝的女皇座机赶到清朝那里,让明朝女皇或被击毙,或被生俘,不管怎样,这件事都够明清两边打一场的了。
很明显,曰本人是认为明朝女皇就在飞机里的。去干什么呢?很显然,是去秘密视察东江舰队。
……
向小强点点头,对他的这番分析很满意。
不过有个问题,从曰本飞行员发现朱雀徽号,到这边收到日方的转向命令,中间不过十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怎么做的了这么大的决定?
向小强望向手下,他们中间有几个脸上呈现疑惑,大概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手下们都解答不了,只有向小强明白。他知道,这么短的时间,驻朝鲜的日军来不及向国内报告。仓促间作决定、下命令的,可能就是某个参谋,某个大佐,甚至只是中佐。
这件事,不能用明朝的思维去套,也不能用清朝的思维去套,甚至不能用英、法、美、俄、德……等其他正常国家的思维去套。
正常国家遇到这种事,肯定是先让飞机降落,控制住了,然后再向国内报告,然后是内阁、或zf高层紧急开会,没有十几个小时,研究不出方案来。
但曰本是个不正常的国家,要用不正常的方式来考虑。
向小强从后世来,他纵观过整个二战,整个太平洋战争,看过大量的解密资料和军史学家分析。他比这时候的其他人更知道曰本陆军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曰本陆军有“下克上”的传统。他们的中下级军官(即将级以下)习惯于自作主张,自行其是,特别喜欢瞒着高层自己做决定♀人可能会很奇怪,这和日军一贯的高度服从性太矛盾了。但曰本陆军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矛盾的怪胎。这支军队在战术上是博士生,但在战略上是小学生。它可以打出相当漂亮的战斗、甚至是战役来,但在战略决策上,却总是显得很没脑子。很多足以影响曰本国运的重大决策,往往就是一帮佐级参谋瞒着zf、甚至瞒着军部,擅自搞出来的。
比如9。8事变,就是关东军的一帮参谋们瞒着国内搞出来的既成事实。当然这一次运气很好,果子吃到嘴了。不过由于这一次导致的自信极度膨胀,几年后的所谓“支那事变”,他们发现无论自己的嘴巴张得再大,也无法咬下整个“果子”。反而将曰本举国拖入了泥潭,拉开了最后“一亿玉碎”的序幕。
向小强在后世看过一个笑话,抗战重庆大轰炸时,蒋介石烦躁地说:“娘希匹的,我也给他们炸烦了,要不,就跟他们谈判?可是找谁谈呢?天皇不顶事,首相走马灯似的换,连个谈判的对象都没有。”这时候,旁边的幕僚说:“委员长,要跟曰本人谈判的话,就要找三个人。”蒋问:“哪三个人?”幕僚说:“大佐、中佐和少佐。”
……
向小强心里很清楚,在这十几分钟里,作下这个重大决定的,就是驻朝日军陆军航空兵部队的某个大佐、中佐或少佐。
曰本也和明朝一样,不单设空军,而是把航空量分属陆海军,称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平壤机场的人,正是那帮桀骜不驯、习惯“下克上”的曰本陆军中下级军官。
要是接到报告的是个将军,肯定就要报告国内了。但一个机场不可能有将军。接到报告的只会是个“佐”。做这种胆大包天的决定,正是这些“佐”的风格。
但向小强不得不承认,做这个决定的那个“佐”,这次的确高明的很。如果明朝女皇座机降落在朝鲜,那对曰本方面一点好处没有,只能是个烫手山芋,连扣留都不好扣留,只能礼送出境。
如果落到清朝手里,就有好戏看了。不管清朝现在想不想和明朝打仗,礼送明朝女皇回去,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明朝不管想不想打,遇到这种事,按照一贯的对清策略,只能是一个字,打。
曰本肯定会在一旁扇风点火,尽量让战争打火、打大、打全面。待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时,曰本养精蓄锐之师大举出动,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