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市井之徒-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两个小的在看了这张表后,立刻找来陆嘉当救兵。他们可是好羡慕陆暮姑姑悠闲的童年呢,他们要求减负!最后周和怡在两方攻击下妥协了,答应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他们开开心心的选了自己喜欢的。
教育上只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周和怡和陆嘉都是很尊重孩子们意愿的家长,更像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可是在学校生活中,清猗和雅胜却不能完全放松。
他们是一路上的精英学校。海城的上流社会圈子就这么大,各种二代的生活圈也是各种交叉,而清猗和雅胜在上学的时候,发现总是很多同学知道他们的父亲是谁,紧接着全学校都知道了,这带给他们很多困扰,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是为了他们的家境来的呢,还是因为好奇而来的。
陆嘉和周和怡都在华国财富榜的前排名单上,身为他们的孩子,清猗和雅胜是标准的富二代,还是富二代中含金量最高的那种,在学校里,他们是人群的焦点,不管是家世良好或是普通的学生,都对他们态度友善。
而且,清猗和雅胜的父亲们也是学生们愿意接触他们的一个点。都长得帅就不说了,重点是他们是同性恋呀!他们很好奇同性恋的家庭生态。敢于对清猗和雅胜打探的,自然是觉得和他们是一类人的二代们,这些人的家庭多多少少有些问题,父母们是出于爱结合并且和睦相处的,数不出几个来,所以他们很好奇,同性结合的陆嘉和周和怡婚姻,这些年来从来没有闹出来丑闻,可他们不觉得丑闻是不存在,而是因为陆离这个庞然大物导致了记者不敢报道,所以事实真相是什么呢?是情比金坚,还是早就各玩各的了?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陆清猗和周雅胜,他们是否受到父辈们性向的影响呢?
在华国,同性婚姻合法的法案已经通过,但并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性向。仍然有偏执的人对此鄙视厌憎,清猗和雅胜也见到对他们或明或暗表示负面情绪的人。
会烦恼友谊是否真诚而毫无杂质,大概这就是年轻人的烦恼吧。清猗和雅胜自己也明白,毫无杂质的友谊是不可能存在的,哪怕抛去他们的家世,优秀的外貌和才学也会让他们成为发光体,惹来簇拥的人群。
可是,青春叛逆期就是这么不可理解啊!
于是两个小孩排排站,站到陆嘉和周和怡面前,说:“我们想转学,到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去。”
周和怡问:“为什么?”
清猗说:“在这里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你们的孩子,符号化太严重了,我们只想做自己。”
周和怡和陆嘉对了个眼色,心想,前不久刚看的青春期教育书籍该派上用场了。这个时候不能和他们对着干,得顺着来。
陆嘉问:“那你们想转去哪里?”
雅胜说:“想去一个偏远的地方,不要大城市。我们想体会下普通学生的感受。”
陆嘉说:“哦,比如呢?”
清猗说:“比如挤公交车去上学。”
陆嘉腾的一声站起来,进了书房,把门关上了。清猗和雅胜原本还有话要说,见状也闭上了嘴,心里忐忑不安地想,爸爸这是怎么了,他们说错什么话了,怎么这样啊?
周和怡也有些迷惑,对孩子们说:“过几天再说吧。”
周和怡在原地踟蹰了一会,还是去书房门口敲了敲门,听见陆嘉说进来,他才推门进去。周和怡仔细打量着陆嘉的脸色,见没有什么异样,才问:“刚才你是怎么了?”
陆嘉此时已经收拾好了心情。清猗说那话的时候,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多年的涵养好像喂了狗一样,那一瞬间,他仿佛回到了年少的时候,自卑又绝望,蹲在公交车上摇摇晃晃,被无形的重担压得头也抬不起来。如果不是他立刻进了书房,他的模样,一定会把周和怡和孩子们吓一跳吧。
那脆弱又凶狠的一面,他不想叫亲密的人看见。
那时候父母用“善意”的谎言,压了他半个童年和整个少年时期,而现在,他的孩子,居然说要主动去吃苦?
不不,他们没那么说,是他太过敏感,会错了意。孩子们只是想去掉浮华,简简单单的上个学,去掉伪成人社交而已。
因此,他对周和怡的问话,只是说:“没事,只是想起了我小时候我爸妈说的一个谎。”
他简单的把这一世小时候的事和周和怡说了下。周和怡还真不知道这段过往,不过他并不知道,在另外一条轨迹上,这个谎言一直持续到陆嘉上大学的时候,因此他只以为陆家父母打算锻炼陆嘉一小段时间,没有太过生气。
他只说:“这违背了儿童成年规律,怎么也不能给孩子施加这么大的压力啊。”
陆嘉摊摊手:“我一直觉得,这种事就像是以前那种鸡汤段子似得,什么母亲得了绝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于是各种冷言冷语逼迫孩子成长,然后临死前才道明真相,孩子在文章里还得感恩一辈子。”
周和怡明白了:“愚蠢的爱。”
陆嘉:“既然孩子们想去试试,就让他们去试试好了,反正也不会委屈他们。”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清猗和雅胜在海城的学籍暂时保留着,进了西北的一家高中做插班生。为了防止总是追问“为什么你们俩是亲兄妹,却姓氏不一样”的问题,他们只说这关系是表兄妹。
入学第一天很顺利。虽然惹来很多偷看的目光,这可目光也只是对美丽和仪态的欣赏而已,没有直接挂着名牌的兄妹俩,并没有被同学猜出来自己的身份,这个连老师都不知道,陆嘉和周和怡直接没出面,不然以现在网络的发达,他们的脸还是很有辨识度的。
入学的一个月后,两个人都收获了新的朋友。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过得要比在海城安静的多,不会有人来邀请他们参加各种名目的party,也不会动不动就有人举止大胆的来告白。在这必须要穿着肥大校服的学校里,学生是严禁早恋的,更多学生摄于他们莫名的气度,也不会像是海城那样总是有人围在他们身边。他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进修,沉浸自己的兴趣中。
呆着呆着,他们就不愿意走了,于是干脆剩下的两年也在这里度过,每年只寒暑假回海城,平时也抽出时间和海城的朋友保持关系。
大学的时候,清猗和雅胜考了不同的学校,一个去了京大,一个去了港大。大学毕业后,他们才回到海城。
海城的年轻一代顿时爆炸了,那一瞬间,“别人家的孩子”,成了统治他们的噩梦。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之前卡文先跳章更了番外再补的结局,可能有些读者没有看到在上章番外上还有两章正文。
下一章番外是陆嘉前世的。你们想看什么情节?随便说说咯。
第160章 番外·入梦·前世
陆离的主题乐园一共是三期工程; 总共用了六年时间来建设。为了这个主题乐园,还特意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陆嘉的陆离传媒和周和怡的巅峰科技都加入进去。
巅峰科技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现在主题乐园中需要用到电子技术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陆离的虚拟技术和巅峰的软件结合起来; 让这座被命名为“明日”的主题乐园; 处处充满着科技之光,在这里; 到处都是超乎民用水平的科技应用,真实的切合了“明日”这个名字。
在试营业之前,陆嘉大手一挥; 把整个园区都开放给了内部人士,让大家尽情玩个开心,不然等着开放运营之后,排队就是个苦差事; 不会像现在发福利似得,可以从头玩到尾。陆离传媒和吉嘉餐饮、巅峰科技等三个公司的人可是不少; 可是撒到这占地广阔的主题乐园后,密度就很小了。这一天,陆嘉也带了自己的家人来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天。
试营业的第一天晚上,有一个开园盛典,在这个盛典上,陆离公司著名的明星都会前来助阵,还会用虚拟技术结合楼体投影搞一个小剧场的演出。陆离传媒把小剧场和助阵会出现的明星名单放出来后; 没有抢到试营业门票的人都疯了——天呐,连隐退十年的,曾统治十年歌坛的老牌天王都会来!更别提现在国内一线的明星了。名单上可不只只是陆离公司自己的明星,其他公司的明星也争着抢着要来,这对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好处,毕竟当明日乐园的概念图和和各个项目的虚拟图一点点放出的时候,大家就觉得,明日乐园肯定要火,不火不是华国人啊!
果然,试营业第一天大家的微博朋友圈和各种论坛就被明日乐园的测评刷爆了,原本还觉得前期宣传的内容是幌子的人,这会看到了视频和照片,心顿时痒痒起来,心想卧槽国内的水平怎么这么厉害了?抓紧去订票啊!然后他们就发现,一个月之后的门票,都已经售罄了。
按照明日乐园的面积规模和设计,每日招待的最大人流量是三万人,但是最大承载量也会造成体验感降低,所以实际上每日销售的票量暂时是两万八,还留出了游客放鸽子的余量,而现在明日乐园还没有和旅行社、团购网站等合作,所有的票都是在官方销售的,也就是说,每日两万八张票,一个月内售空,再算算现在旺季四百八的票价……
吃瓜群众埋头一算,数了数位数,顿时深吸一口气,嘶,这可是一笔好大的现金流啊!虽然不是纯利润,还要抛去运营成本,可是健康的现金流多么重要啊!更别提明日乐园的对影视公司电影周边销售的带动作用了。
盛典结束后,陆嘉也是累瘫了。今晚他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万一出了个岔子那损失就大了。他精神紧绷的从开园盯到半夜十二点闭园,才发现出了一身的汗,因为没有吃东西也累瘫了,他匆匆回到家,周和怡提前给他下了碗牛肉面,他胡噜胡噜吃了两大碗,倒头就睡了。
睡之前,他觉得这么累,不可能做梦了,可他却做了,而且这梦十分的真实,梦中的陆嘉迷惑不解,想着梦怎么还有那么逼真的颜色呢?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却也能够思考。但也许,这些想法,都是梦中的荒诞吧。
陆嘉注意到自己在一辆公交车上,公交车是很老式的车,开起来轰隆轰隆的响,还摇晃的厉害。他在车上走了两步,突然觉得左侧拉着扶手的人好眼熟,仔细一看,咦,这正是他啊!
拉着扶手的少年十三四岁的模样,脸庞稚嫩,面无表情,身上脏兮兮的,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还散发着一股腥味。陆嘉跟着他下了车,来到了破旧老楼中的某一层,少年在打开门的那一刻,调整了脸上的表情,十分活泼地对里面的人说:“妈,我捉了好多鱼!”
年轻版的杜之萱欣喜地接过了少年手里的袋子,可陆嘉却看出了那表情的言不由衷。他记得那时候他以为家里吃不起肉,于是想办法去河边捉鱼好加餐。那鱼很小,滑不溜秋,刺也多,可是他却觉得能捉到这些已经很好了。
可杜之萱定然不喜欢这种食之无味的鱼。
过了一会,梦中的陆文林回来了,一脸的沮丧,进了门就用手蒙住了脸,故作沉默。那个少年急忙去询问,才知道原来陆文林“东山再起”失败,欠了一百万的外债。
少年安慰父亲,说他会想办法的。
能想什么办法?陆嘉实在不愿意看后面的剧情。他现在生活很美好,不需要忆苦思甜。他想挣脱这个梦境,可最后还是粘在少年身后,跟着他,看着他。他没有资本进行投资,小本钱得到的利益离一百万也是遥不可及,他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年龄都在童工的范畴内,年纪太小,以至于连这张好脸都没有用处。
陆嘉看着那个少年心口负担太重到整夜整夜的睡不着,看着他白天自卑,穿着破旧的衣物,瑟缩着身体唯恐别人注意。那个少年已经忘记那半个童年曾过过怎么奢华的生活,然而记忆和父母的强调却让他升起别样的野心。他想回去,回海城去。
陆嘉很想拍拍那少年的肩,告诉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他并不能和梦中的自己进行交流,只能看着他艰难度日,直到他升入高中,有了身份证,可以出入网吧。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才学会了怎么用自己的头脑来赚取足以还债的金钱。
他自学黑客技术,第一笔收入用来买了一台性能优越的组装电脑,什么能赚到钱就做什么。技术窃密,攻击网站,甚至……洗钱。
在一百万的重担下,在父母的“憔悴不堪”,陆嘉看着梦中的自己道德底线越来越低,大概不在现实中犯罪,是他唯一的坚持吧。他对网络上的犯罪有足够的自信,却不会因此自大,甚至早做好了事发之后的善后问题,给自己设立了多个层层非线性的银行账户,准备了多套身份证件。
一百万攒够了,他把这钱洗干净,说是自己给某网络公司找bug和信息维护的报酬。他把这钱给父母,父母十分高兴,人然后没过多久,又告诉他,钱,又一次赔了。
就这样循环往复,陆嘉深深地陷了进去,执拗而盲目,无暇去思考那些矛盾之处。在并不了解网络技术,家底雄厚的父母眼中,陆嘉能拿到一百万,就能拿到更多,也许在这一行钱就是这么容易到手呢。
然后是高考,陆嘉拿到了海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他没有去上。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以为的债务已经滚到庞大的地步。他不打算去上学了,不是出不起学费,而是不敢耽误时间了。
他独自一人踏上前往海城的火车,在父母的目送下。他并不知道,他前脚刚上火车,父母后脚就上了飞机,打算结束这个锻炼孩子的游戏。他的父母也不知道,在小城的下一站,他就下了,在那里,他已经租好了房子。
接下来的梦境快得有些零乱。梦中的父母到了海城大学却发现他没有来报道,通话时他并不知道,还报了平安,说已经收拾好了。于是他知道了那个谎言,被仇恨和愤怒侵蚀着,拒绝了重回校园,而是到了陆离传媒。
陆嘉不想看了。那些记忆对现在的他来说,还不算久远,和现在的他对比,更是颇有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