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牧场-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濮满一下车,目光就落在一个小孩脚上拴着的粗链子上。他错愕了一会儿,转头问袁宁:“这是怎么回事?”
袁宁顺势将李家坳的情况说了出来。
事实上李家坳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村子。随着城市经济越来越发达,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父母等同于没父母、有儿女等同于没父母,享受不了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过个十来年,他们可能什么都没学到就跟着父母外出务工、可能什么都没享用到就两脚迈进棺材里。
跟着袁宁过来的都是首都大学的高材生,这些情况他们都从报纸和期刊上了解过,可真正看到这样的情景出现在眼前,他们还是被震住了。
濮满默不作声地听完袁宁的介绍,走上前去,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把它塞给那个被粗链子拴着的小孩。
袁宁这次早有准备,叫人从车上把带来糖果饼干拿下来,让濮满他们分给小孩们吃。他自己也拿了几份,一一分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
看到一个小女孩拿到糖果饼干后并没有马上吃掉,而是仔仔细细地揣进衣兜里,袁宁顿了一下,问:“为什么不尝尝看?”
小女孩说:“我想留着。”见袁宁脸上满是善意的笑容,小女孩放下了警惕,小心地回答,“哥哥在镇上念书,我想留给哥哥吃。他总是舍不得吃好吃的,每次回来省下一个鸡蛋给我,我也想把东西留给哥哥。”
袁宁怔了一下,从袋子里取出另一份糖果饼干要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摇了摇头,小声说:“我不要了。”
袁宁微讶:“为什么?”
小女孩说:“你多给我一份,其他人就没有了。”
跟在袁宁身边派发糖果饼干的师妹红了眼睛,想要上前抱抱这懂事的孩子,又怕吓着了对方,只能柔声说:“不会的,我们多带了一些,每个人都可以分到。”
小女孩眼底燃起一丝高兴的神采:“真的吗?”
师妹鼻子酸酸的:“真的,我骗你做什么!”
袁宁把另一份糖果饼干给了小女孩,又温声询问其他孩子有没有哥哥姐姐在城里念书,有的话都多给了一份。有了糖果饼干作为缓冲,小孩子们渐渐放开了,没被链子锁住的都大胆地走出来跟着袁宁一行人跑,像一个个小小的尾巴。
李村长远远看到这情境,心里百味杂陈,忙迎了上来,向袁宁解释:“我刚才去后面巡逻,还是有孩子跑来找我我才知道你们到了。”他显然赶得很急,头上渗着密密的汗珠子,在阳光下熠熠地闪着光。
袁宁向李村长介绍濮满一行人。
得知濮满一行人就是袁宁那份计划的主要实施者,李村长也不管濮满他们年纪比他小了一下截,热情地握紧了濮满的手,殷切地说:“你们愿意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来,真是太谢谢你们。”
李村长饱含期待和感激的目光让濮满一行人有些羞惭。他们现在什么都还没做,这位李村长对他们已经是这样的态度,要是做不成怎么办?
濮满忍不住看向袁宁。
袁宁非常从容,好像对废矿种植计划非常有信心。濮满知道袁宁的能耐,只要他们拿出好的设计、只要他们能把设计化为现实,那袁宁肯定能实现他所说的话,把他们的设计推向国际,拿上一个甚至几个国际大奖!
有袁宁在,濮满顿时也充满了信心。他大大方方地回握李村长的手,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力完成袁宁的计划。
双方聊得很愉快。晚上李村长弄了点自家藏着的熏肉和腌菜,杀了鸡鸭,热情地招待袁宁一行人。
各家也都升起了炊烟。
日子过得再苦再难,饭还是要吃的。袁宁没坐在一旁等吃饭,而是在各家走动了一圈,了解每一户人吃的到底是什么。
除了负责待客的李村长家,没多少家有荤菜的。倒是有个父母都不在了、爷爷奶奶也已经去世的少年自己去抓了些鱼,蹲在河岸边烤得滋滋响。
袁宁踱步走了过去。
那少年警惕地看了袁宁一眼,发现是来了村里两遍、还让李村长特别热情的人,少年犹豫了一会,抬起眼睛开口问:“你要尝尝看吗?都是我自己抓的,新鲜的。”说完他发现自己的手好像脏兮兮,又把它藏到身后,在硬梆梆的裤腿上用力地擦了又擦。
袁宁说:“行,我尝尝看。”
少年有点肉疼。
袁宁在周围绕了一圈,拾了些干柴,又弄了些植物,有些取叶子,有些取根,有些取茎。他把干柴放到少年身边,把弄来的植物拿到河边洗干净,分别放到一种圆盘状的叶子里。
少年目不转睛地看着袁宁,像在好奇袁宁在做什么。难道用这些野花野草的叶子和杆子当菜吃?
袁宁说:“烤鱼要放点调料才好吃,这些野生的小东西虽然不起眼,但要是烤入味了,味道特别香,等会儿你看看就知道了。”
少年讶异地看着袁宁。
袁宁说:“我比较喜欢捣腾吃的,所以知道得听清楚。”他熟练地把一条鱼处理完,架到少年生好的火上,撒上切成细末的细小茎段。
少年抓到的鱼儿还挺肥,身上自带着足够的油脂,被火一烤,发出了滋滋滋滋的响声。那茎段细末被火一烧,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并不浓烈,却让人一下子被它勾住了胃口。
少年直直地看着袁宁。
袁宁时不时给烤鱼翻了个身,将其他配料一种一种地往上撒。等他准备的调料都撒了一遍,鱼肉的香味也被调料彻底地衬了出来。
少年觉得自己特别饿,一口就能把袁宁烤的鱼给吃光光。
袁宁善意地朝少年笑了笑,把烤好的鱼递给少年:“你先尝尝看,我再烤一条自己吃。”
少年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敌过美味的诱惑,谢了袁宁一声,接过烤鱼狼吞虎咽地啃。他的嘴巴好像铁铸的一样,一点都不怕鱼刺,囫囵着把鱼咬了一大口,嚼巴嚼巴,鱼肉吞了下去,刺全都还在嘴巴里,一次性全吐出来。
袁宁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吃鱼的,不由叮嘱:“还是小心些,别被鱼刺卡住了。”
少年忙着吃东西,听到袁宁的话后摇摇头,含糊不清地回答:“窝不爸。”
袁宁琢磨了一会儿,才琢磨出少年原来是在说“我不怕”。他说:“就算不怕也要小心点。”
少年吞下第二口鱼,听话地点了点头,总算没有再像刚才那样大口大口地嚼鱼肉了。
袁宁又烤了两条鱼,再分了一条给少年,自己才尝上一条。少年抓的鱼果然鲜美可口,哪怕只加了最原始的调料,味道也相当不错。见少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弄来的调料看,袁宁带着少年去草丛里认他刚才找到的几种植物,告诉少年每种植物应该用哪部分。
正说着,李村长就找了过来,口里喊道:“小袁先生——”
一听到李村长的声音,少年就转身往草丛里跑,不一会儿已经跑得没影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宁宁:大哥大哥,我又认识了一个人!
大哥:………………
第256章 期望
吃饭间; 袁宁得知了少年的名字。少年叫苏赫; 意思是斧子; 父亲不算是李家坳的人,不过娶了李家坳的人就带着一家老小在李家坳定居了。苏赫父亲是向导; 常年带着人穿行沙漠,回家的次数不多。
有一次苏赫父亲带着一个科研团进沙漠,竟再也没回来过。后来他爷爷死在矿里; 母亲和奶奶相继病故,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过日子。由于他们家的房子位置不好,一次废矿塌方时他们家房子没了; 他就在废弃矿山里寻了个宽敞的洞穴当房子,平时自个儿住在那里; 饿了就抓点鱼自己吃或者和村里人换点米面。
大约是因为苏赫家里人都没了; 村里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不祥之人”; 明里暗里地躲着他。
只有李村长平时会和他换鱼。李村长叹了口气:“是个可怜的孩子。”
袁宁记在心里,没再多说什么。吃过饭后; 其他人都还在消食; 天也没全黑,袁宁打电话托符爱军帮忙给师弟师妹们订好招待所的房间; 和濮满他们说了一声; 拎着白天剩下的糖果饼干出门去; 按照李村长的描述找到废矿那边“可以住人”的矿洞。
黄昏里的废弃矿山显得很幽寂,偶尔才会有一两只飞禽扑腾着翅膀从山里飞起来,发出尖锐又悠长的叫声。
天边是被夕阳烫成金色的薄云。袁宁看到矿洞前挡着的大石头; 想了想,明白了,这应该是矿洞的“大门”。
袁宁站在石头门外温声开口:“你好,我是袁宁,刚才我们一起吃过鱼的。你在里面吗?能不能给我开个门?”
挡在矿洞前的大石头被人缓缓地推开了,一双瘦削却有力的手撑在巨大的椭圆形石头上,稳稳地把它挪到一边,紧接着一双黑色的眼睛出现在袁宁眼前。少年带着疑惑,喉咙动了动,过了一会儿才挤出话来:“你有事吗?”
袁宁和苏赫这样的少年打交道的经验非常丰富,不管是小时候遇到的罗元良,还是后来在福利院看到的众多小孩,或多或少都有着与苏赫相似的特征。他们不善言辞,时刻带着警惕,喜欢独来独往,害怕与人接触,要把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得酝酿很久,知道它在舌头上转了十几圈,才能勉强地把它说出口。
袁宁说:“白天给孩子们带了点吃的,当时没看到你,所以没分给你。刚才听李村长说你在这里住,我就想过来看看。”他伸手拍了拍那巨大的石头门,“这石头真漂亮,你哪里找来的?”
苏赫听到有人夸自己找的石头,眼底多了一丝亮光:“山里的,山里什么都有。”说完他又补了一句,“可惜现在它差不多被挖空了。”
袁宁说:“我能进你家坐坐吗?”
苏赫犹豫了一下,扶住石门,让出一条路,让袁宁走进里面。里面确实是个废弃矿洞,不过打理得整整齐齐,苏赫的动手能力挺不错,把一些废弃矿车、废弃车道拆了,组装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形状有点怪异,但基本功能还是能满足的。
虽然入口平时被石头堵着,旁边的“墙”上却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小洞,可以让光和空气进来,让矿洞里不至于太闷。
论舒适,这矿洞肯定比不过普通房子。可一个孤零零的孩子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袁宁把带来的糖果饼干放下,喝了一口苏赫倒来的水。水是没烧热的,但很清甜,袁宁一下子就尝出它和普通水的不同,夸了一句:“这水很好喝。不过如果不是水质好的清泉水,平时喝水最好还是烧开了再喝,不然山里虫子多,你可能会把虫卵喝进肚子里。”
苏赫点头:“是泉水,从泉眼取的。”
袁宁知道苏赫对他还有戒心,没有再追问别的,而是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对苏赫的动手能力大夸特夸。
苏赫被夸得耳根有点红。
这年纪的孩子,哪有不想被人夸上几句的。
两个人迅速熟稔起来,袁宁不由问起苏赫为什么不去念书。
苏赫眼底的神采暗了暗,安静了很久,才说:“我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三爷爷就出了意外,撞了腿,差点开不了车。他们都说是我的问题,三爷爷对我们很好,我不想他出事,就不去了。”
袁宁听了有点难过,抬手揉了揉苏赫的脑袋。他说:“那只是巧合而已。”他柔和地注视着苏赫,缓声说起自己当初的事,“我小时候也被这样说过,后来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很好很好的人,他们没有因为我出意外,日子还越过越好。”
见苏赫目光变得专注,显然想了解更多,袁宁和他说起了自己被袁波带回家的事、自己被章家收养的事,说起自己这几年来遇见的、看见的事。
所谓的“不祥之人”,有些是人云亦云的迷信,有些是某些人对自己软弱无能的逃避,有些是某些人欺善怕恶的恶意。
苏赫听着袁宁娓娓地说完,整颗心好像也慢慢地亮了起来。他用力地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袁宁看了看表,离开了苏赫的“洞屋”,领着濮满他们回县城。
这时已经星光满天。
小孩子们偷偷躲在门框后面看着他们陆续上车,眼睛里的呆滞被好奇和期待取代。
濮满坐在袁宁旁边,忍不住往回看了看,渐渐地,李家坳消失在视野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矿业。
濮满说:“我从小在市区长大,知道国内还有很多穷地方,但没想到会这么穷。”想到下午了解到的情况,濮满又握紧拳头,“而且这种穷还有一半是人为的,有人靠掠夺资源富了起来,等把资源挖空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这样的开发,还不如不开发。”
袁宁说:“也许最开始他们是真的想让这边发展起来。当时全国上下都鼓励生产、鼓励开发,这边绝对不是个例,也不能全怪当时负责这一块的人。”
这也是袁宁没有真正把郭家摆到对立面的原因。
如果郭家人真的像传言中那样靠着矿藏暴富,也不至于到现在都还窝在这穷县城里出不去。
袁宁把师弟师妹们安顿好,自己回了家,躺上床休息。
今天袁宁一直在忙,人参宝宝们没机会出去玩,不过它们也不觉得沮丧,拉着树人们在那里玩耍。树人大方地把自己的见闻都告诉人参宝宝们,和它们分享自己与植物们交流时知道的大大小小的故事。
比起前两年,灵泉这边的秋意更深了。自从鱼儿能直接与袁宁对话,袁宁知道了更多关于灵泉的东西:灵泉这边五六年为一个季节,比起外面的世界,灵泉这边的四季更为分明,比如现在灵泉这边能栽种的春、夏植物就渐渐少了,树木也开始凋零,连宅院那边的老柳树都掉光了叶子。
到了冬天,这边的气候应该会变得非常寒冷,甚至很少有植物能够生长。既然人参宝宝也能到外面去,袁宁对此倒没有太担心:“如果真的太冷的话,大家都到外面去好了。”
人参宝宝们爬到袁宁身上,蹦蹦跳跳地说:“温室!温室!要温室!”它们还记着袁宁给它们说过的温室呢。
袁宁说:“行,肯定给你们建。到时候可以再给你们弄个种子储藏室,把你们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