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27部分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27部分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涿胖涫敝苯优赖溃耗忝前央扌吹锰昧恕5潜坏乐螅谝踩肥当Vげ辉倏雌鹁幼ⅰ
  想到这里,李诵猛然醒悟,中国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大多真实可信,不就在于有这样尊重历史的制度,有这些正直的有职业道德的史官吗?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历史系的学生,险些扮演了历史的罪人,成为张廷玉纪晓岚等一样的人物,不觉一阵羞愧。道:
  “若非爱卿提醒,朕险些铸成大错。朕当如太宗立下规矩,后代帝王也当如朕。”
  裴度顿首道:
  “陛下知错能改,国家之幸。”
  李诵让裴度起身,又问道:
  “裴爱卿,朕刚刚一席话卿以为如何?”
  见皇帝垂询,裴度忙垂手肃立道:
  “陛下见识高卓,臣自愧弗如远甚。但是,臣窃以为陛下略有不妥之处。”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0:47 本章字数:2465
    (本周最后一天,求票了了了了了了!)
  “哦?”
  裴度的话让李诵极为吃惊,立太子之前李诵就想到唐朝东宫的血腥传统,他和李淳接触久了,觉得李淳比他任何一个学生都可爱,害怕李淳这样一个有作为有朝气的人变得和自己前身一样畏首畏尾,微小谨慎,以至于心情郁闷,憋出了中风,也害怕将来李淳身边形成了利益集团,会身不由己地走到自己的对立面,所以特地对李淳进行入职教育。他对李淳说的这番话可是酝酿了好久的,现在裴度嘴上说略微有些不妥,可是从表情上看是根本就很不妥当。裴度是这个时代杰出的人才,李诵很想听听裴度有什么真知灼见。
  “裴爱卿为何这么说?”
  裴度道:
  “臣深受陛下重恩,故心中有所疑惑,必为陛下言之。陛下,岂不闻老子云‘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陛下关爱储君,为殿下传授为太子之道。殿下仁孝,自然牢记于心。陛下的话固然是至理,可是陛下,您想过没有,此话出自陛下之口,一旦为有心人得知,必然会借此兴风作浪,蛊惑愚夫愚妇。既然做儿子的不必事事不如父亲,做太子的也不必事事不如皇帝。那么有心人当然也可以说皇帝不是事事都如常人,那皇帝还有何威信?”
  “百姓皆知高祖立国乃是符合天命,陛下乃是老聃后裔,皇唐以道家为国教,得国可谓上承天运,下顺万民,即便如此,立国近二百年来,叛乱不止,如今更是方镇割据,屡有不臣之举,陛下天命正统所在,却亲口说出这样的话,若为不臣之贼子得知,互相传播勾结,则皇唐危矣。故臣请陛下三思而慎言!”
  裴度说话声音并不激昂,一口山西官话听得还让人很舒服,可是李诵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又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了!
  裴度所说的实际上就是宣传,是愚民,现在大家都宣传李家是天子,是代天巡守万民,即使是不服统治的藩镇名义上也尊奉李家是皇帝,是正统,是君权神授,所以大家都知道这是底线,都遵守这条底线,暗地里不管闹得怎么凶,都不会触犯这条底线,反而会在面子上去维护它,现在皇帝自己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势力强大的有心藩镇稍加延伸,连历代造反者所必用的造神都免了,舆论上就立即对李唐,至少是对李诵不利了,这样,天下大乱就不远了。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焉。李诵突然想起了这句出自藩镇的名言,突然觉得脖子凉飕飕的,眼前浮现了伏尸千里,流血飘杵的惨象。又想起李淳天分极高,悟性极强,万一哪天觉得自己碍眼,会不会也朝这个方面想呢?想到李家历来有发动流血政变的传统,李诵的脖子更凉了。怪不得皇帝都自称孤家寡人,连最亲的人都说不定会对你动刀子,皇帝难做啊!
  一句话都能让人产生这么多的联想,皇帝还真不是好当的。自己一心想改变这个时代的人的观念,可是太超出时代的东西……为了安全,以后还是尽量不要讲了吧。已经讲过的,还是要尽量缩小知情人范围,尽量往君权神授上靠拢。
  存在即合理,萨特这厮,果然有些道行,李诵想到。
  想明白了的李诵就对裴度说道:
  “多亏裴爱卿提醒,朕鲁莽了。爱卿是朕近臣,此后还望爱卿多加提醒。”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必定恪尽职守。”
  心情的起伏太大,出了这么大纰漏,李诵的心情一下低劣起来,感到浑身无力,就挥一挥手,让裴度退下了。
  第二天,礼部员外郎刘禹锡来到裴度家里,传达皇帝口谕:裴度忠心国事,奏对得体,特予以褒奖。
  同日,裴度上书论为君之道,李诵阅后用颤抖的手写下一个大大的“善”字,并下令赏赐裴度一个警枕以示嘉奖。
  从谏如流历来是明君的标准,现在看来,李诵离明君是越来越近了。郑徇瑜罢相不久就称病不出,于是吏部便由新任宰相郑余庆代管,郑余庆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并且发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官员的考评纪律松弛,而且对官员的考评的标准现在也很模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于是,郑余庆立刻上书请求制定考评官员的明细标准,看得李诵不由得又赞了一个大大的“善”字。一千多年前,唐人就已经有制定公务员考核标准的意识了!其他几位宰相也极为赞同郑余庆的意见,于是李诵又下令表扬郑余庆,命郑余庆牵头组织此事。
  七月初十日,皇帝就已经降下诏书,立广陵王李淳为太子,并且下令改李淳名字为李纯。诏书是这样写的:
  “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广陵王淳,孝友温恭,慈仁忠恕,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祗服训词,言皆合雅;讲求典学,礼必从师;居有令闻,动无违德。朕获缵丕绪,祗若大猷,惟怀永图,用建储贰,以承宗庙,以奉粢盛。爰举旧章,俾膺茂典。宜册为皇太子,改名纯,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前一阵俱文珍、刘光琦两大阵营的互相攻击因为敌我置换比太高,所以在李诵册立太子的诏书下达后,双方已经很默契地暂停,长安的官场上渐渐趋于平静,而对裴度和郑余庆的奖励,又使观望的官员们把精力重新投入到了政务上来。在册立太子这件大事到来的时候,好好表现吧,有一部分官员是这样想的。
  喜庆的气氛迅速溢满了长安,尽管天气炎热,许多重要的建筑却显得极为精神昂扬,百姓的脸上也挂满笑容。
  七月十四日,这一天,韦皋在成都大宴僚属,刘辟、薛涛等当堂赋诗,一片歌舞升平景象,陆贽出斜谷到汉中,准备翻越秦岭,晚上在一处客栈歇息,他不知道的是客栈对面的驿站里,住的是奉旨巡视西川却“因病”不得不返回的礼部侍郎权德舆,大家都知道,权侍郎在陕边病了二十几天呢。在秦岭对面,是从长安返回成都的刘辟使者,再往北就是长安,长安城里有一批奉命到各地去的使者。
  他们要去通报册立太子的大事。当天上午,李诵驾临大明宫宣政殿,正式册立李淳——不,现在应该叫李纯了——为皇太子。
    正文 第三十六章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0:47 本章字数:2612
    (今天第二更,鲜花在哪里!)
  杜黄裳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宣政殿里回荡,李诵高高端坐在龙椅上,神情安详,丹陛下,身着杏黄色礼服的李纯跪伏于地,身后是两列身着朝服的大臣勋贵。舒王李谊的脸上努力挤出了微笑,可是僵硬的肌肉却显得抽搐,而俱文珍和杨志廉却高拱双手,面色平静。
  “册曰:‘建储贰者,必归于冢嗣;固邦本者,允属于元良。咨尔元子广陵王淳,幼挺岐嶷,长标洵淑,佩《诗》《礼》之明训,宣忠孝之弘规。居惟保和,动必循道;识达刑政,器合温文。爱敬奉于君亲,仁德闻于士庶,神祇龟筮,罔不协从。是用命尔为皇太子。于戏!维我烈祖之有天下也,功格上帝,祚流无穷,光缵洪业,逮予十叶。虔恭寅畏,日慎一日。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以贞万国之心,以扬三善之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践,非义勿行。对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欤!’”
  册令宣读完毕,杜黄裳激昂册令收起,交给身边的礼官,随后退回本班。礼官将册令收入锦盒,交予另外一名礼官,嗣后,此锦盒就将送到东宫。
  李纯谢恩完毕,登上丹陛,李诵走下龙椅,握住李淳的右手,高高举起,众大臣在杜黄裳、杜佑的带领下,拜见太子,李纯本来就气质高雅,英姿勃勃,此刻杏黄色龙袍在身,更是虎躯一震,王八之气顿显,接受了群臣的跪拜。随后,李诵回到龙椅上坐下,李纯也在丹陛上为他准备的黄椅上坐下。
  紧接着,杜黄裳再度出班,宣读第二份诏书,主要内容是为祝贺册立皇太子,减免囚徒的罪罚,颁布百官恩赏以及任命太子的老师:
  “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承宗祧,所以启迪大猷,安固洪业,斯前代之令典也。皇太子某,体仁秉哲,恭敬温文,德协元良,礼当上嗣。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惟承社稷之重,载考《春秋》之义,授之匕鬯,以奉粢盛,爰以令辰,俾膺茂典。今册礼云毕,感庆交怀,思与万方同其惠泽。自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至七月十四日昧爽已前,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流已下递减一等。文武常参并州府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古之所以教太子,必茂选师傅,以翼辅之。法于训词,而行其典礼,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谕而成德也。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并充皇太子侍读。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陆质就是陆淳,为了避太子的讳,改名陆质。
  紧接着,告祭太庙,又封李纯的弟弟李经等二十余人为亲王,李纯的长子李宁等六人为郡王,才结束了册立太子的仪式。这几日长安阴雨不断,册立仪式开始时天空还是阴沉沉的,等太子就位,忽然云开雾散,册立仪式之后,又驾临丹凤门,此时艳阳高照,古人迷信,以为太子的册封顺应天命,对李诵李纯父子更加拥戴了。
  回到太极宫后,太子率领自己新封为亲王的弟弟,以及新封为郡王的六个儿子前来谢恩,李经等人又带上了自己的子女,李诵历来喜欢小孩,不过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孙子”还是吃了一惊,顿时想到明朝末年不事生产需要国家财政供养的龙子凤孙多达六十万,不禁想到:“六十万,好多的人力啊!好在唐朝皇室并不像朱元璋那样出身贫苦,害怕自己的子孙受饿,所以硬性规定皇家子孙不得做官也不得做事,不然需要朝廷多少的钱粮啊!”于是怀念起计划生育的国策来,不过古代生育水平低,多子多福是人人都相信的至理,李诵也无可奈何。
  赐宴以后,太子和众亲王或者回到东宫,或者回十六王宅,闹了一天的李诵终于安静了下来。李愬也求见,开始汇报这两日的重要事宜。
  “陛下,羽林卫的士兵已经出发前往斜谷了,统兵的是新调任左羽林卫中郎将的郝玭,左羽林大将军命令他们务必安全接得陆相公回朝,不然提头来见。”
  左羽林大将军就是岐公李愿,李愬的兄长,不过李愬公事公办,只称呼官职。郝玭是凤翔军名将,吐蕃对他极其畏惧极其怨恨,吐蕃赞普下令能杀郝玭者,赏金百两奴隶千人,虽然任务艰巨,却仍然有不怕死的寻上门来,连续几次,张敬则无奈,以为现在边境无大战事,若郝玭出了差池,得不偿失,便奏请调郝玭入内地,李诵久仰郝玭大名,欣然准许,将郝玭与左羽林卫一中郎将对调,命其随宣慰诸军的李纯回长安。郝玭虽然不愿意,也只得跟随李纯回去,却把野诗良辅羡慕了不轻,直道郝玭去长安花花世界潇洒。
  到了长安后,却不料李诵为了演好昏厥戏,装了多少天的病,又加上最近事务繁忙,没来得及接见郝玭。前两天,李愬亲自带人在长安外抓捕杨志廉手下前去忠州传令的那两人,却逃走了身材高大的那一个,只抓到另一个,那厮虽是软蛋,却很会撒泼,死活不肯说是什么差事。李愬来汇报时,受到李诵指点的苟胜坏坏地给他出了个阴招,果然奏效,招供此去是为了伏杀陆贽。李愬大惊失色,忙入宫禀报,李诵于是命令李愿派人前去接应,李愿手下旧将在长安多年,关系太多,而此事又机密,只得命郝玭领兵,长安规矩多,郝玭巴不得出去撒回野,于是欣然领命而去。
  此时李诵想起来,不由得笑道:
  “最近太忙,倒是忘了郝玭将军。有郝玭去接应,陆相必定无事。等他和陆相一起回来,再奖赏他吧。”
  又对李愬道:
  “符直,你的飞鹰卫越来越能干了!”
  李愬起身道:
  “多谢陛下夸奖!”
  原来薛盈珍之事后,李诵为掌握忠于自己的兵马,借机令范希朝整顿左右金吾卫,裁汰老弱病残,招募精壮,勤加训练,本来是命李愬协助此事,后来又因思及薛盈珍一事自始至终不在自己掌控中,事态发展只能用机缘巧合来形容。自己虽是皇帝,却没有真正终于自己的班底,没有可靠的情报来源,于是又暗令李愬以金吾卫为基础,挑选家世清白,年纪较轻,精明能干,熟悉人情世故的人,于左金吾卫中组建了飞鹰卫,专司查探,监视俱文珍、杨志廉以及舒王的人手,以及追逼刘辟的人马,都出自飞鹰卫。
  李愬是沙场厮杀的能将,干这些事情并不在行,只是李诵一时没有可信任的人,只得交给李愬,并将自己一鳞半爪的理论传授给李愬,亏得李愬能干,不过两个月,飞鹰卫已经初见成效了。不过套用一句话,李愬做这个毕竟不专业,一时的疏忽,还是导致了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战事。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0:48 本章字数:2892
    (新的一周,期待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